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字探微(227):以食为天——释“食”(上)

朱英贵

“以食为天”本作“民以食为天”,这当中的“食”不宜理解为食物的名词义,而应理解为进食、吃饭的动词义,这就是“食”字的造字本义。“食”字的本义今天还在使用,就是进食(吃)的意思,还有一个成语叫“废寝忘食”正是用的这一本义,意为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这一篇来讨论“食”字的构形理据及其字义演变源流。

一、“食”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食”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食”字的甲骨文为合体会意字,上面的构件为覆口(倒过来的口,类似于甲骨文“令”字上面的构件),下面的构件像一只高脚的“豆”(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容器)上面盛满了食物,有的字形在食物两侧还有小点,表示食物的香气或香味,整体表示人的口正朝向食物进食。金文的造字原理与甲骨文基本一致,只是后期金文与小篆的下部构件发生了变化,将表示“豆”的柱脚和底座的线条讹变为“匕”。于是隶变后的形体便写作“食”,其下面的构件不再是“豆”了。

“食”的造字本义应该是“进食”(用口来吃食物)的动词意思,有学者认为其上边的构件不是人的口,而是食器(豆)的盖,那么“食”字的整体意思应该表示器物内装的食物,属于名词义。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第一,如果是“盖”不是“口”的话,那么“盖”就应该盖住食物,而不应该悬空,也就是说不应该看见“豆”内的食物及其气味;第二,如果造字的目的是为了表示器物(豆)内盛装的食物,也就没有必要加盖,像此前两篇的“即”和“既”两个字的左边构件也都是表示器物(豆)内盛装食物的,都是不加“盖”的。据此可知“食”的造字本义是动词义的“进食”,即今天说的“吃”。

《说文解字》卷五食部:“食,一米也。从皀亼聲。或說亼皀也。凡食之屬皆从食。”

许慎解释的大致意思是:“食”,就是一种米饭。它是一个“从皀亼声”的形声字,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它是一个由“”和“”构成的会意字。大凡跟“食”的意思相关的字都可以用“食”作为它的表意偏旁。

《说文》依据小篆字形将其解释为“从皀亼声”的形声字,并将其字义解作“一米也”,许慎的解形解义都不符合“食”字的构字理据,唯“或說亼皀也”一句尚有可取之处。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也认为许说“亼米也”一句不可思议,故作补充解释为:“亼米也,各本作一米也。《玉篇》同,葢孫強時巳誤矣。《韵會》本作米也,亦未是。今定爲亼米也。由亼字俗罕用而誤也。以合下云亼口例之。則此當爲亼米信矣。亼、集也。集衆米而成食也。”段注的解释“集众米而成食”还是将“食”字的本义理解为食物、饭食的名词义而非进食的动词义,并且认为其内含“米”字而忽略了“口”字的存在,都还是距离“食”字的构字理据与造字本义由相当的差距。

二、“食”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食”的本义当为进食(吃)。例如:“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书·无逸》)再如:“阮瑀据案而制书,祢衡当食而草奏。”(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又如:“先生居嵩邙、瀍谷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唐·韩愈《送石处士序》)

“食”字由此动词义的造字本义可以产生如下一些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其一泛指(人或动物)吃东西。例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魏风·硕鼠》)再如:“骥不骤进而求服兮,凤亦不贪喂而妄食。”(《楚辞·九辩》)又如:“玉盆金栈非不珍,虎啖狴牢鱼食网。”(唐·元稹《驯犀》诗)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表示吸,饮,吞,喝。例如:“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者。”(《庄子·德充符》)郭象注:“食,乳也。”再如:“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涌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唐·陆羽《茶经·煮》)又如:“有阛阓子作日记册云:'某日买烧酒四两食之。’人遂传为笑柄,而不知亦未可非也。《于定国传》曰:'定国食酒数石不乱。’柳子厚《序饮》亦云:'吾病痞,不能食酒。’则酒之言食,其来有自。”(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食酒》)

二是表示靠着吃饭,赖以为生。例如:“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官宰食加。”(《国语·晋语四》)再如:“嗟此病涉久,公私困留稽。奸民食此险,出没如凫鹥。”(宋·苏轼《两桥·东新桥》诗)又如:自食其力。

三是表示依赖,依靠。例如:“精食气,形食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王冰注:“气化则精生,味和则形长,故云食之也。”

其二泛指食物。例如:“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左传·隐公元年》)再如:“雄飞远求食,雌者鸣辛酸。”(唐·杜甫《义鹘行》)又如:“孙七的肚子有了食,忘了悲哀与寒冷。”(老舍《四世同堂》六一)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指粮食。例如:“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颜渊》)再如:“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又与韩魏攻秦,而藉兵乞食于西周。”(《战国策·西周策》)高诱注:“食,粮也。”又如:“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唐·白居易《卖炭翁》诗)

二是指米、谷物的子实。例如:“凡邦有会同师役之事,则治其粮与其食。”(《周礼·地官·廪人》)郑玄注:“行道曰粮,谓糒也。止居曰食,谓米也。”贾公彦疏:“案《书传》云:'行而无资谓之乏,居而无食谓之困。’是止居曰食,谓此廪人米也。”

三是指饭菜,肴馔。例如:“需于酒食。”(《易·需》)再如:“掌王之食饮膳羞。”(《周礼·天官·膳夫》)郑玄注:“食,饭也。”又如:“一簟食,一瓢饮。”(《论语·雍也》)

四是指主食。例如:“坏陂谁?翟子威。饭我豆食羹芋魁。”(《汉书·翟方进传》)颜师古注:“豆食者,豆为饭也。”再如:“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汉书·西域传下》)

五是指稍食。例如:“以德诏爵,以功诏禄,以能诏事,以久奠食。”(《周礼·夏官·司士》)郑玄注:“食,稍食也。”孙诒让正义:“案:稍食,谓不命之士及庶人在官者之禀食,与命士以上之正禄异。”

其三,表示耕种粮食。例如:“经牧其田野,辨其可食者。”(《周礼·地官·遂师》)郑玄注:“可食,谓今年所当耕者也。”再如:“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礼记·檀弓上》)郑玄注:“不食,谓不垦耕也。”又如:“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若使此四国者得意于天下,此皆十倍其国之众,而未能食其地也,是人不足而地有余也。”(《墨子·非攻下》)孙诒让间诂:“食,谓治田以耕者。”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表示调制饮食。例如:“室家遂宗,食多方些。”(《楚辞·招魂》)王逸注:“言君九族室家,遂以众盛,人人晓味,故饮食之和,多方道也。”

二是表示供食用的。例如:食品;食盐;食油……

三是表示作为,有为。例如:“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书·舜典》)孙星衍疏:“《尔雅·释诂》云:'食,伪也。’案:伪即为也,言劝使有为。”再如:“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雠,后虽悔之,不可食已。”(《左传·哀公元年》)王引之《经义述闻·尔雅上》:“今案载谟食皆为也。哀元年《左传》曰……'不可食’,不可为也。或曰食当读为饬。《吴语》'周军饬垒’,韦注:'饬,治也。’字或作'饰’。高诱注《淮南·本经篇》曰:'饰,治也。’为亦治也。”

其四,表示享受,受用。例如:“食旧德。”(《易·讼》)再如:“叠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宋史·范成大传》)又如:“臣幼龄时即闻从前三十余载,黄河不为大患者,实赖原任河臣靳辅之力,迄今小民犹食其福。”(郑观应《盛世危言·治河》)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专指享受俸禄,租税。例如:“好是稼穑,力民代食。”(《诗·大雅·桑柔》)郑玄笺:“令代贤者,处位食禄。”再如:“失官不食。”(《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杜预注:“不食禄。”又如:“何以知兼爱天下之人也?以兼而食之也。”(《墨子·天志下》)孙诒让间诂:“食,谓享食其赋税物产。”

二是特指鬼神享受祭献。例如:“若不能,犹有鬼神,吾有馁而已,不来食矣。”(《左传·襄公二十年》)再如:“朝无礼乐,则证诸野;野无礼乐,则楚之政不归,楚之灵不食。”(唐·罗隐《谗书·三闾大夫意》)

三是谓祭祀时配享。例如:“古之火正,或食于心,或食于咮。”(《左传·襄公九年》)杜预注:“谓火正之官,配食于火星。”

四是表示接受。例如:“扁鹊不能治不受针药之疾,贤圣不能正不食谏诤之君。”(汉·桓宽《盐铁论·相刺》)再如:“食恩惭卤莽,镂骨抱辛酸。”(唐·杜甫《奉赠萧十二使君》诗)

五是表示背弃诺言(将诺言吞食)。例如:“尔无不信,朕不食言。”(《书·汤誓》)孔传:“食尽其言,伪不实。” 孔颖达疏:“哀二十五年《左传》云:孟武伯恶郭重曰:'何肥也?’公曰:'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然则言而不行,如食之消尽,后终不行前言为伪。”再如:“众臣奏曰:'陛下圣言一出,安可食之?无信不立,陛下宜速发旨。’”(《四游记·玉帝设宴会群臣》)所谓“食言”就是把说出来的话又吃到肚子里去(说话不算数)的意思。

六是表示用,使用。例如:“始君之所行于世者,食高丽也;所用者,绁错拿薄也。群臣尽以为君轻国而好高丽,必无与君言国事者。”(《战国策·卫策》)高诱注:“食,用。”

七是表示虚伪,作假。例如:“媚夫有迩无远,乃食盖善夫。”(《逸周书·皇门》)

其五,用作龟卜术语:食墨的省称。例如:“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书·洛诰》)孔传:“卜必先墨画龟,然后灼之,兆顺食墨。” 孔颖达疏:“求其兆顺食此墨画之处。”再如:“召伯相宅,卜惟洛食。”(《文选·张衡〈东京赋〉》)薛综注:“食,谓吉兆。”

其六,用作古代一种博戏的术语。例如:“王独不见夫博者之用枭邪?欲食则食,欲握则握。”(《战国策·魏策三》)鲍彪注:“食者行棋,握不行也。”

其七特指日蚀、月蚀。认为日月的光芒被吞食了。例如:“日有食之。”(《诗·小雅·十月之交》)孔颖达疏:“日食者,月掩之也。” 马瑞辰通释:“《汉书·刘向传》引《诗》'日有蚀之’……是日月食字本作蚀,经传作食者,省借字也。”再如:“彼月而食,则维其常。”(《诗·小雅·十月之交》)又如:“今食在河南、山东、陕西等处。”(明·徐光启《治历疏稿二·日食用仪器测验疏》)

其八,表示拿东西给人吃(读作sì)。例如:“饮之食之,教之诲之。”(《诗·小雅·绵蛮》)再如:“故孝子不以食其亲,忠臣不以食其君。”(《墨子·非攻中》)又如:“乘进粥时食之(王妾),得不死。”(清·褚人获《坚瓠广集·王复斋子》)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指喂奶。例如:“九月丁卯,子同生。以大子生之礼举之:接以大牢,卜士负之,士妻食之。”(《左传·桓公六年》)

二是特指使鬼神享受祭献的供品。例如:“始死,脯醢之奠;将行,遣而行之;既葬而食之。”(《礼记·檀弓下》)孔颖达疏:“既葬反哭,设虞祭以食之。”再如:“修春秋冬夏之常祭,食天壤山川之故祀,必以时。”(《管子·幼官》)郭沫若等集校引安井衡曰:“食,飨也,谓祭之。”

三是谓供养,喂养。例如:“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诗·豳风·七月》)再如:“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史记·商君列传》)又如:“发民力以治宫室,敛民财以食游士。”(宋·苏轼《议学校贡举状》)

四是表示宴请,以酒食款待。例如:“公食大夫之礼,使大夫戒,各以其爵。”(《仪礼·公食大夫礼》)再如:“飨食宾射,共其膳羞之牛。”(《周礼·地官·牛人》)唐贾公彦疏:“飨者亨(烹)大牢以饮宾,献依命数。食者亦亨大牢以食。”

五是指食礼。例如:“飨、禘有乐,而食、尝无乐。”(《礼记·郊特牲》)再如:“同姓为宗,有合族之义,故系之以姓而弗别,缀之以食而弗殊。”(《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王肃注:“君有食族人之礼,虽亲尽不异之族食多少也。”

六是表示给俸禄。例如:“凡牧民者,以其所积者食之,不可不审也。”(《管子·权修》)再如:“以久奠食”(《周礼·夏官·司士》)汉郑玄注:“能者事成乃食之。”又如:“不禄无功,不食无用。”(宋·司马光《论财利疏》)

七是谓以利引诱。例如:“秦食晋以齐,齐毁,晋敝,余齐不足以为晋国主矣。”(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谓起贾章》)

根据上面对“食”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食”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细说汉字:探囊取物——说“取
汉字形义溯源(177):甗合甑鬲——谈“鬲”、“曾”、“甗”(中)
破解中国古字本义的思考
《说文解字》在中国语言文学史上的价值贡献
汉字六书简说
【自语堂编藏】《说文解字》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