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学好练好混元内功——拿住丹田练内功、呼吸往来是关键  忆冯公志强师经典教学理念之五 博武国际武术网

怎样学好练好混元内功——拿住丹田练内功、呼吸往来是关键  忆冯公志强师经典教学理念之五

博武国际武术网 2015-5-7 16:30:58

  今年五月,正逢冯公志强师逝世三周年之际,我们将他传授给我们的经典教学理念“内功与养生”,回忆编写成册公之于众并与同门共享。同时,作为祭奠祀品,献给天堂的恩师。如果恩师在天之灵感知,他的精典理念得以蕃息,定会感到欢欣并得以慰藉。

  
曹立、王淑清在冯公志强师追悼仪式上的照片


  冯公志强师深蒙近代陈氏太极拳代表人物陈发科、著名中医师、气功大师、意拳大师胡耀贞的器重与真传,并得其师承之精髓。他非常重视师承;同时也非常重视传承;重视继承中发展,发展中继承。在先师指导下创编了“心意混元太极拳”。他将混元拳与“动气功”、养生理念与太极理法、太极阴阳互根哲理与“心法”的动生静、静生阴、阴阳互含、互依、互变、互根紧密相连融为一体。并坚持“练养”结合、以养为主。“内外”合一,以内为主的养生理念。在养生、健身、祛病延年、提高强身、防身功能方面有显著效果。深受国人及世界人士认识与赞扬。

  冯公在传授功理时,当门人问及怎样才能学好练好这套混元内功?他解释说“这个问题很大也很关键,也是习拳者最关心的问题。解释这个问题,要从内功基础知识谈起,内功条理清楚了,切入点也就明确了”。接着他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前人创编太极拳典故,从中启发门人正确认识“混元真气”占据太极拳的重要位置。他说练好太极拳必须练出“混元气”,练习混元气又要坚持“练养结合”,“拿住丹田练内功,控制好内呼吸”是关键问题。

  一、传统太极拳内涵是什么?

  1、什么是太易?太和?无极?动静之机?

  冯公说:太极一词出于“易传”。易有太极,易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传又指出,阴阳的发生有一个“太易”生太极,太极分阴阳二气变异过程。

  “太易”是什么?太易就是无极。

  无极是什么?无极是阴阳二气混伦一团,尚未分出两仪,虽然阴阳未分,而在此境地中内涵阳气轻浮上升,阴气重浊下降、阳动阴静、相互召感、相互吸引、相互推荡、相互屈伸的差异。虽有差异但又不互相侵害,而是相资相助、相互包涵、相互为根、相融不悖,合为一体的和谐状态,易传将气的这种状态称之为“太和”。太和即“无极”。太极拳将“太和无极”之状态,称之为“动静之机”。 “动静之机”即“静中欲动、动寓静”,外形虽然未动,但“內意、内气处于腾挪 闪展、一触即发”的,将发未发,欲动未动状态,即百米运动员枪响前预动状态。太极拳功成者随时将“意、气、体”调整至“动静之机”最佳表现形式。

  2、传统太极拳独到之处在于意气结合,加快气血流注。

  冯公又说,传统太极拳本来生于民间草根,曾进入宫廷皇室与高雅拳艺相融,上世纪民国期间反馈于民间,经过四百多年发展,发展中传承,融入了几十代人的心血、汗水与智慧。在养生、健身、强身、防身方面具有独到之处。这个“独到”内涵、既是“意气”结合、加快气血在封闭经脉系统中的流注速度,加大充塞脏腑、四肢百骸的功能,而达到养生效果。这是传统太极拳重要内涵之一。也是太极拳鼻祖张三丰最大贡献。

  1、太极即一气、一气即太极原理。

  相传,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修道于武当,武当修道之士兼修拳术利于修身。而拳术技法,运用后天拙力过强,不仅拳艺技能提高缓慢,而且损伤真气以致“伤丹”危害健康。三丰先师既是道教创始人,又精通武学、易学、丹学、中医学。经过他深思熟虑,总结构思,将“丹道”理论与易理阴阳五行、中医脏腑经络学说和拳术动静理法结合,创编了内功拳术“十三势”。 “十三势”遵循易理之道,采用周子太极图形,取河洛之理,先后易之数,顺其理之自然,运用无极生太极,太极阴阳互含、互变、互依、互根原理与人体动静、开合、屈伸、进退、刚柔运动相结合。运动“动力”又以丹道之功,产生丹田动气为核心。人体本来有着“丹道养生之真气”,真气生于肾、存于小腹丹田之中,平时洋溢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浸润于肌肤之内,不仰不俯、不偏不倚,无处不有、无时不在、流行不息、至善至极。于是,拳之动静、开合、阴阳、用心意运丹田真气而生。拳之伸缩、螺旋缠丝之妙,即由丹田真气而出。开者为伸、为阳、为顺缠。合者为缩、为阴、为逆缠。开合即一气运阴阳。太极即一气,一气即太极。以体言为太极,以用言为一气。传统太极养生、健身、技艺之内涵,在于挖掘后天小腹丹田真气正能量,催动后天之形,不用后天之力,动静开合纯任自然,不尚气血。贵在增强人体“精气神”三宝。正如拳论所说:“所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想推用意终何去,延年益寿不老春。张三丰创编太极拳本意并非以绝伦拳艺,徒作出奇制胜的工具,根本目的是希望修拳之士长寿健康。

  二、传统太极拳运动实质是“意气互根、相济为用”。

  冯公传授功理说:传统太极拳的实质是“意气体”三要素“互根互依、相济为用”。人体运动力学认为:人体运动很复杂,所有的运动皆受心意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机械运动直接由人体内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所引起,这和营养、呼吸、内脏器官功能有关,也同样与肌肉本身的结构、物理特性和生理生化有关。太极拳运动实质:以心意神经系统为统帅,以意气流注能量为燃料,以骨肉分离的能量为动力。以随意肌牵引骨围绕关节杠杆运动产生千姿百态表形运动为目的。形成一个意气、脏腑、经络、肌筋、骨、关节,内外合一、不分先后、一动全动、一气呵成的整体运动。

  太极拳关键之处在于意气合一的,一边运动、一边在意念的支配下,牵引肾间动气连贯脏腑、脏腑连贯经络、加快了气血在封闭的循环系统中是流注,加强了气血充塞于脏腑、肌筋、骨缝、皮下、肌外、膜内、通达四梢毫末、皮开膜张正能量。改善增强生命、生理功能,增强抗衰老的效果。不难看出,太极拳运动动力系统是:心意神经系统和气血循环系统。肢体运动处于被动位置。肢体处于被动并非说它不重要。只是它与“意气”在运动中所处重要位置相对而言。运动中肢体必须保持中规中矩,符合太极身法要求,是保障气血上下流注通畅的关键,也是体与气互为其根、相济为用之关键。只有达到心意专一、丹田动气充足、肢体中规中矩,意气与体互为其根、相济为用才能体会出:体安而和、体柔而顺、体顺而合、体合而圆、体圆而灵、体灵而通,中气充盈通畅的周身温和舒畅的养生效果。

  三、传统太极拳混元内气是动力支撑点。

  冯公说:练好传统太极拳,找准切入点,混元气是核心。文体界气息的运用是相通的,要想表达出高超技艺水平,都要以意气作为支撑点,只是表达的方法形式不同。为什么将混元气提到如此高度?因为太极拳是整体运动。整体运动的表达形式是通过“旋腰转脊”的轴心运动,上行为“旋臂转腕”、下行为“旋腿转踝”,形成一系列的空间螺旋运动,周身骨节松开,而又节节虚虚对准,以意领丹田混元气贯于骨膜骨节之中,运于肌肤之上,缠绕往来,劲贯于手足尖端,畅通脏腑经络,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气血周流无滞。手足一齐运动,中间胸腹相随运转、不分先后,才能称之为“一动全动”的整体运动的太极拳。运动中“丹田混元气”处于统帅全身,“内外相合、上下相随”的,劲起于脚跟、主宰于腰、发于脊背、形于手指的重要位置,它是劲力传导的动力支撑点。因此,练好传统太极拳混元内功是切入点,混元气是核心。

  冯公说:气有很强的平衡力,承载力和动力。如2007年12月26日打捞古沉船南海一号上岸时,因没有合适的运输工具,经专家论证采用N个大橡皮囊,运用气囊封闭状态的“吸拒”原理,成功的将4000余吨古船运输至距岸有一定距离的陆地博物馆。这个实例足以启发我们,练好太极拳,必须有充足的丹田动气,流注循环于封闭的经络系统中,使之“气固”才能产生良好的平衡力和较强的动力。

  四、混元气濡养肌、筋是劲之源。

  人体运动力学指出:人体运动器具中肌筋是运动的动力,占据运动的主动部分,骨与关节是运动的背动部分。运动中须机体的肌肉筋膜和骨、关节的协同作用。它们如何配合运动呢?肌肉一般都以两端附着于骨、中间跨过一个或几个关节、通过肌肉收缩和舒张、牵引着骨以关节为支点作杠杆运动。故肌肉健壮,则运动有力。肌肉须大量气血濡养、脾胃生血养肌、脾胃和、气血充足、肌肉坚固运动有力。

  太极拳运动所以能屈伸自如,除了肌肉舒张收缩外,筋在肌与骨之间协同作用至关重要。机体中筋是类坚韧刚劲的条束组织。筋一头包裹着肌肉另一头附着于骨而聚集包裹于关节周围。肌肉收缩舒张是通过筋、牵引骨围绕关节作杠杆运动使机体形成一个整体运动。筋的主要作用主司人体运动功能。筋坚韧有力运动园转自如。筋的坚韧依靠肝血濡养,肝血充足则筋、筋膜得以濡养。另外,全身筋、膜又与十二经络密切相关。筋按照十二经脉分布,每一部分接受一条经脉气血滋养,该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该部的筋当中,使这一部分筋成为该经脉的“经筋”。故传统太极拳又称“经筋”运动。混元气充足,五脏六腑大定,经络气血旺盛,肌筋得养,人体运动器具运动有力。

  五、应天地自然规律善养混元气。

  冯公说:混元内功是运用吐纳导引术“修心养气”的功法。“气宜直养而无害”。练功不懂养,百炼功不长,循法又懂养,功成身健康。“练功须明理,明理法自通”。又说“练功之理即修炼之道,修练之道即练功之理。太极始于虚无,返回虚无;生于一气,归于一气。一气者,丹田玄窍所存一身混元气也”。善养混元气者,宜借天地交融变化直养而无害。天几春在上,地几春在下,天地阴阳自然和谐的对立统一,不停上下交融运动,是万物成毁,人的生、长、壮、老、已,自然生存的客观规律。遵循此规律养气者身体健康,逆者人身萎弱难以长寿。

  1.应天地“春夏秋冬”四时变化而养气修心。

  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也必须与自然发生密切的联系。正如(素问 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意思是说:人体内存着与时间相应的节律,人只有顺应自然界规律,方能正常生存。古代养生家把人与自然的这种密切关系,称之为“天人合一”。正如(灵枢 岁露篇)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如一年之中气候的变化规律是:春气温、夏气热、长夏(夏至以后秋分以前)气温、秋气燥,冬气寒。于是,生物界就会出现“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相适应的变化规律。以植物为例“生”,指生根发芽。“长”指拔杆长叶。“化”指开花结果。“收”指果实成熟。藏指储存待用。不难看出“生长化收藏”是自然万物的统一规律。而对人来讲,“生长化收藏”就相当于生命过程的“生长壮老已”所谓“生”指人之初生。所谓“长”指人出生后的成长,即女子“二七”十四岁、男子“二八”十六岁之发育过程。所谓“壮”指人气血两旺发育或成熟阶段,此阶段一般有二十至三十年之久(因人而异)。所谓“老”指人气血衰弱、脏腑经络阴阳失调走下坡路阶段,一般指女子“七七”四十九岁,男子“八八”六十四岁。所谓“已”指人的自然死亡。

  植物的“生长化收藏”与人的“生长壮老已”的相应规律找到了。那么,人在这个“天人合一”的大环境中,怎样根据天地自然“春夏秋冬”四时变化而顺时“养气修心”呢?

  春有春气,春气通肝。肝在体主筋、开窍于目。春天肝气最旺,应春之气,顺之而养,则肝病除,肝脉通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运动有力。春季阳气 发泄,人体气血趋于表,宜出现皮肤松驰、疏泄多汗现象。盘拳练功:须防风避寒,衣着宽敞形体姿势要舒缓。胸怀开朗、精神轻快。调摄保养生发之阳气。以助“神气生”。

  夏有夏气,夏气通心。心之阳气夏天旺盛,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应夏之气,顺之而养,则肌肉、皮肤病除。机体健壮,精神旺盛。夏季人体阳气生发,气血趋于表、皮肤松弛多汗。盘拳练功应选择场地凉爽通风,行功过后禁忌潮湿之地久留。心阳、肝阳旺盛,切忌发怒、宜保中气。保护善养心肾之气,以助“神气长”。

  秋有秋气,秋气通肺。(素问 调神论)说:“秋三月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逆之则伤肺。应秋之气,顺之而养,则肺气清,诸病除,血脉通畅。秋天天高风急,地气清肃,气候凉,景物萧条。人体阳气秋冬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秋有秋气,秋气通肺。皮肤致密,少汗多弱现象。盘拳练功、早睡早起闻鸡起舞,适当减少活动量。降低兴奋度,以适应秋季气血容平之象,使情志安宁,以助神气敛”。

  冬有冬气,冬气通肾。肾在体合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冬季阴气极盛、草木凋零、生机潜伏、万物蛰藏。人体气血趋向里,相应出现皮肤致密、肌肤僵硬,少汗溺现象。盘拳行功,早睡晚起,宜避风寒、保温保暖、维护阳气不外泄。在调养神气方面应注意“精神内守、安静自若、以利神气藏”。

  2.应人的“生长壮老已”过程养气修心?

  (1).少年如春,养护成长。人欲健康,享尽天年,需从小从少入手。【千金方】说:“十六岁为少,六岁为小”。六岁至十六岁、和气如春。处于身体生长期,生机勃勃、生长迅速、单纯朴实、积极向上。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都不成熟不完善。因此,中医非常强调少儿期多做户外运动,天和日暖、数见风日,则气血充刚,肌肉牢密、增耐风寒、不致疾病。至7-8岁记忆准确可参与太极拳运动。

  (2).青壮年是一生中最兴旺时期。中医认为“二十至五十岁,和气为夏,精神鼎盛”。精盈髓足、阴阳相对平衡。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筋、脉、皮、肉、骨等身体各方面均已成熟。但是,青壮年时期如果“心理素养定数不稳,根基浮浅之人”一般会落入以下三种不良境界而伤身。“内有思想之患,外有爱慕之劳”: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度,无有节制而伤气血。“血气方刚、不畏寒暑、劳伤筋骨、冒犯八邪”:指不顾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和四时八风之邪(虚邪贼风)对身体的侵害而伤血气。“以酒为浆、醉以入房”:指房劳过度、损伤肾气、耗散丹田真元之气。若此,必然劳伤筋骨,耗散混元真气,半百而衰。正如(格致赊论)所言:“若犯此之虚,夫当壮年便有老态,深可警俱”。太极传统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丢为三难。滋味不溥为四难”。神荡精散为五难。五难不去,心虽希寿、口诵至言、咀嚼英华、呼吸天地、不能挽其夭病也。五者能绝,则信顺日济,道德日全,不祈生而有神,不求寿而真气足则延年益寿矣。传统太极养生认为:老年人疾病不是五十岁以后才得的,而在四十岁前后已埋下了病根。随着年龄的增长,真气下降衰减病根转化而成疾病。生命线的储备,正是从四十岁左右开始。故欲健康长寿,享尽天年,必须从精盈髓足壮年时期“逐邪养气修心”为要。青壮年养生更应坚持“性命双休”,着重“以养心、养德入手”。

  冯公谈到养心养德时说: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更指心理健康。太极拳就是借鉴道家性命双休原则,实现“心身”健康。“拳以德立”,指以诚实、仁慈、善良之心为支撑点。支撑着体内混元气的运用。丹经认为,德是什么?德即是人体一身之气。人身之气不仅是构成生命基本物质,它是知气、神气,属于一种精神、意识,亦是道德修养。道德水准又直接影响着人体一身之气阴阳平衡和肢体动态平衡。修德即修炼人的本来真性,人的这种真性是一种善性。传统太极拳修心之道。首先:保守体内之气,使阴阳平衡,保持心地和乐、言论得体、行为得当。养心以和,使内心乐道安德,忘贱忘贫,情志合理,谨守礼义,达到心理欲求与道德制度和谐统一。练功时着重从品德素养入手,从中体会清静之心能养精,平和之心能养气,虚无之心能养神,舒愉之心能养形,平淡之心能养脏腑,敬畏之心能养道,行善之心能养德,宽容之心能养性,孝爱之心能养仁,扶助之心能养义,谦恭之心能养礼,诚实之心能养心,虚灵之心能养智,踏实之心能养行,坚韧之心能养真,中正无邪之心能养拳。

  (3).老年如秋,保养为主。中医认为:“五十岁至七十岁,和气如秋”。正如(灵枢 天年)说:“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这就告诉我们人到了老年,由于脏腑经脉气血衰减引起了生理功能、生命机能自然衰退老了。加之离退休后,社会地位转变,丧失了精神目标的支撑,适应环境和自我调节能力下降,往往会产生孤独感、老朽感、末日感,往往容易诱发多种病患。从太极养生方面讲:老年人应注意“志闲谦和”修炼“太和中气”入手。处事宜豁达宽宏、大度爽朗、谦让和善,从容冷静地处理各种矛盾。以养心气、心神。太极拳柔和缓慢运动量适中。意引气血加快循环交流全身速度利于阳气升发抗衰老。更应坚持混元内功锻炼为主,盘拳为辅,“待功打拳”为最佳。

  (4).耄耋如冬,养颐真全。中医认为:七十岁至百岁,和气如冬,五脏空洞,犹蜕之蝉,精神浮荡,筋骨沮弛。正如(灵枢 天年)说: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告诫耄耋之年的人,由于先天元气已衰,后天精气已弱,脏腑机能极端低下,适应环境能力有限,极易生病。故宜谨慎起居,餐食精华,适度运动,精神锻炼为先。

  古今善养生者无不善于“精神锻炼”,太极养生也如此。精神锻炼指:心理调节、稳定情绪、减少欲望、以静养神,静则少耗心气。因此,太极养生一贯主张“静养为摄生首务”。精神锻炼以“养神”为先,何为养神?(素问 痹论)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意思是说,以静养神,可以促使情绪稳定,心理调节和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化,可少耗心气神气,有益健康。适度太极运动,多以“静动内功”为主,耄耋年盘拳时劳逸适度,形要小,无至疲劳为适,以意行拳为先。

  六.太极八卦生命信息鈡图解

  
太极八卦生命信息鈡示意图


  人的生命过程是一个太极八卦阴阳消长的过程。也即呈现着一个太极八卦生命鈡的固定程序。从出生到死亡,寓含着阳长阴消、阴消阳长的过程,如上图。人出生后,自子时,阳气逐渐生长,至卯时阳长加速,阳盛极时则相当于太极图的午时。午时阳极一阴生,至酉时,阴气生长加速,衰老来归,到子时阳气渐亡阴气盛极,死亡将至。人生如一太极鈡,寿命鈡越长则阳极越远,衰老的开始越晚。如八十寿命鈡,按照太极八卦鈡理论阳极应为四十岁,即四十岁开始衰老。一百岁寿命鈡,阳极为五十岁,即五十岁开始衰老。根据太极八卦养生理论人在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开始寓伏了衰老的开始,但也只是开始而矣,尚无大的气质性病变。只是出现亚健康状态,衰老警钟已敲响,提示人们注意养护混元阳气。

  太极八卦钟的另一启示,从衰老的起始时间为阳极,说明只要延长阳极期以前的任何阶段,使阳极盛期推迟,则衰老必将得到延缓。阳盛期因人而异,大致在30—50岁之间,那么在30—50岁前就应该着重阳气的锻炼和补足,这是太极八卦生命钟的重要启示。但现代人往往不注意推迟“极期”的到来,在中年期过度用阳气,如操劳过度,长期超负荷工作、脑力劳动过度紧张、早婚早育、生活不检点,都会导致阴极期提早到来,衰老也就接踵而至。因此中年阶段的人体是生命周期的重要转折关口,在中年以前尤其要劳逸结合、动静结合,选择有益健康的体育运动,延缓阳极期,使衰老周期延长。阴长阳消导致生命衰老,由于阴长目的在于削弱阳的活力,使阳不能正常运动,因此提示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产生生命。

  太极拳即为动气功,动气功的优势在于促进体内血流的加速,可以冲击打开微循环系统以抗衰老。太极拳动气功的“功效”是增加混元气质量,帮助人体生发阳气。最关键之处在于意念导体、体导气、气作用于体,即一边运动一边在意念的支配下引气连贯经络,打通大小周天。即以意念引气从头顶百会经胸腹下行,经会阴尾闾部,沿脊背上升,复至头顶再复下行,目的在于完成任督小周天。因为太极拳是动气功,动气功运动幅度大,沟通任督很容易,并且可以不必进行大周天的练习。因为四肢运动较大,十二经络在运动中能自行贯通。特别注意的是带功练拳后的“收功”,即收式后,用手依次将上中下三丹田、五心散至各窍之气一并收回脐下“丹田意守”。

  冯公说:“太极八卦生命鈡告诫人们:人的前半生为阳气生长阶段,后半生为阴气生长阶段。阳气长为生命的开始,阴气长为衰老的来临。按照阳极一阴生理论,阳极的时间越长衰老与死亡时刻来的越晚。这是太极八卦生命钟给予人们养生理念重要启示。由于人体的气是一种含有生命信息的阳气,受意识支配,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阳气是生命活动的动能,实际阳气为生命的火种,火种熄灭则生命终结。故三十岁至五十岁就应该着重补充保护阳气,减少阳气的损耗,是抗衰老延长寿命的唯一途径”。那么,如何补充增强阳气呢?冯公又说:“丹田动气是阳气之根,须提高丹田动气认识与了解”。“拿住丹田练内功,呼吸往来是关键”,提高阳气正能量,加大意气充塞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动能、提高养生、抗衰老、延长人体寿命。

  七.丹田动气是养生、拳艺的核心

  冯公传授丹道功理时说:“丹田是气之府,力之源。丹田亏,气不充,则力不足,欲强技艺必修丹田”。二千多年来这条成功的经验被养生家、武术家所借鉴。习功者不断挖掘总结“丹道”修炼奥秘,利用激发起来的性活力,增强肾间动气功能,实现先后天互补。利用丹田真气正能量去发动脏腑功能,利用激发起脏腑经络正气能量输入于生命生理能量之中。从而转换促进细胞活力,而达到养生、长寿。这种养生、强身效果人人皆知。但是,丹田动气可以统帅全身、可以激发提供人体潜能、可以彰显出“合之而不分,开之而不散,内涵巨大吸拒力”的整体效果不被传承或研究“丹道”人们所熟知。

  中医认为:“肾间动气”为一身之气的根本。肾间动气分阴阳,肾间阳气为促进脏腑阳气之根本,肾间阴气助全身脏腑之阴气,为一身阴气之根。肾间阴阳协调平衡不仅肾本身气冲和畅达,正常发挥其作用,而且人身总体阴阳二气协调平衡生命生理功能正常有序。混元内功就是修炼肾间动气提高动气正能量的功法。混元内功功理借鉴道家“丹道”修炼原理,去掉迷信部分,强调意念、呼吸与姿势密切结合,突出意念调整呼吸、意气导引身体姿势变化即一边运动一边在意念的支配下引气连贯经络,打通十四经脉,加快了气血流注速度,可以把淤积在血管里的垃圾清洗出来,充分打开微循环系统,对抗衰老非常有益。

  易医理认为:肾间动气生于肾,根于丹田、出于命门。故肾间动气也称为丹田动气。混元内功就是练习丹田动气的功法。动气充盈后出于命门贯注脏腑,通过脏腑联络流通于全身经脉系统之中。经络系统是运行气血,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肢节,感应传导信息,调节功能平衡的一个运输、感应、传导和调节系统。通过经络的沟通联络作用,人体的脏腑、形体、官窍以及四肢百骸、以丹田为中心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经络的运行布散气血作用,使丹田动气在脏腑官窍中充塞。使全身内气鼓荡、皮开膜张。加大了整体的“吸拒”作用。经络的感应传导信息作用,又能传导体内外之间的各种信息,使太极体“触觉”灵敏。通过混元功练习使丹田动气正能量提升至“统帅人体整体状态、控制人体整体行为的重要位置”。无论以养生或增强拳艺水平为目的练功者都要以小腹丹田为核心,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为了说明丹田重要性冯公讲述了一段陈氏太极“师祖陈长兴”的轶事,提示门人必须练好“丹道”之功。他说:师祖陈长兴功夫深不可测,常常正襟危坐,人称“牌位先生”。他行走坐卧无不蓄有功夫,练功打坐时意境如山岳,但无论何人从哪个方向击他,都被触之腾空飞出。他全身处处可以击人,被击之人不但不受伤,反感觉很舒服,达到了“拳无拳、意无意、无声无像太极拳”的最高境界。冯公接着解惑说:达到这个境界必须把丹田动气练成。功夫深浅由丹田动气的大小所决定。丹田动气充盈随心所欲,与人交手意到气到劲自到。没有内气何谈技法?内气不充足,不能四两拨千斤!练习这种“丹道”之功要舍得花功夫。还要懂些中医经络学说,混元一气最终表现在劲力缠丝的运用上。缠丝劲不光是局部的缠,而是以腰为主宰、腰脊的带动下完成的。胸背在开合,腰腹在开合,大臂小臂在开合,一动无有不动,养成一种全身的开合缠丝运动。开合缠丝过程是以丹田混元为中心的,气血沿着经络血管系统缠绕运转,内外、上下、左右自然柔和地同时协调运动,缠丝劲是“中气的法门”。整个过程肾间动气不离丹田。始终保持发于丹田、收于丹田、无极始、无极象终,身内保持一团中和之气,只有太极拳的缠丝练法才能将肾间动气转化为内劲,以求延年益寿不老春。冯公接着说:练拳不在于形式,会练才是关键。什么叫会练?即要方法对头、方向正确、切入点准确 、掌握好核心。更要得到真传,才能事半功倍,不走弯路。太极拳是内功拳、功是第一位的。拳械以功为体;推手以功为用;养生以功为本;体用之道“一功、二胆、三技巧”。力不敌法、法不敌功,功即先天混元气、功即刚柔弹簧劲、功即虚灵混元体、功即“气的能量、气的磁场、气的电场”;功即机体气的能量信息统一体。不练好“内气、内劲、内功”单凭后天之气所生之拙力,是练不出真正太极功夫的。老话讲,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拳先练功,必须系统修炼或有选择修炼内功,功与拳结合,最后致“待功行拳”,才能“功拳合一”。待功的核心问题是增强“丹田混元气正能量”。练习过程必须掌握“拿住丹田练内功,呼吸往来是关键”。

  八、拿住丹田练内功。

  什么叫拿住丹田练气功?“拿”指控制、掌握的意思。拿住丹田练内功指:用心意、心法控制,掌握丹田动气正能量由小至大、由弱至强,有强至充塞脏腑经络、四肢百骸、肌筋皮之中,使全身形成有机整体的方法。又指掌握用心意调整呼吸相融一处,用心意与呼吸的动能调动丹田动气开合与肢体开合相一致的运动方法。

  太极内功、混元内功的核心问题是增强丹田动气质量、提高丹田动气充塞于全身的动能。丹田动气能量的增强其关键要点在于正确掌控“吐纳导引”术。“吐纳”须要调整呼吸(逆腹式呼吸)。“导引”须在心意的调整下,意气相合(心意、呼吸气)、加大气血流注(丹田动气)、增强气血引导肌、筋收缩舒展功能,提高肌筋牵引骨、骨关节屈伸开合引起姿势外形变化加大运动量。这种在心意掌控下的“吐纳导引”术,可以大大提高丹田动气的能量,实现以下几点:一是:“气”倚脏腑器官、经络循环系统为载体加大,充塞于四肢百骸、肌、筋、膜、皮之内,使内气鼓荡、皮开膜张。二是:“意气”,倚躯壳为载体,彰显出一个“意、气、体”互依、互存、互变、互根的整体。三是:“心意”,倚气为媒介,为载体,到达躯体指定位置。四是:“躯体”,倚心意气为载体,彰显出“吸之而不分,呼之而不散”内涵强大吸拒力的功能。太极前辈将“吸拒”功能称为”功夫劲”。“功夫劲”是掌控丹田动气正能量的结果,丹田动气愈充盈,功夫劲愈大,功夫愈深。“功夫劲”是传统太极拳主要特点之一。

  九.呼吸往来是关键。

  冯公讲功理时说,呼吸是人类赖于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内功中神气合一的桥梁;是人体内“吸拒”力转化为内劲的源动力;是功与拳结合的纽带;是产生“心体虚灵”的基础;是赛场上进入处理当下事件“随感随应、随应随消”竞技“状态”的核心。因此,无论任何竞技项目、无不将“身体放松、心理平净、呼吸顺畅”放在首位。混元内功是练习内气的,与呼吸关系密切。练习过程应根据进度选择不同呼吸方式,贯穿于采气、聚气、运气、养气、培养丹田真气方面。下面介绍几种“内功实用呼吸”方法。

  1.自然呼吸法:练功的自然呼吸与常人自然呼吸不同,功中自然呼吸指:全身内外逐渐进入自然放松的基础上,逐渐排除思想杂念,心神逐步收敛进入宁静状态,使心平、气和、体松、神宁。并且逐渐把口鼻呼吸调整到“细:(听不到呼吸声音);匀:(快、慢、深、浅);稳:(不急促、不结滞)”。禁忌:用力吸气,并配以微微含胸拔背将吸入清气缓缓送入小腹丹田。本功法用于初始练功者。

  2.导引呼吸法:本功法,心意与口鼻呼吸相合,以吸气为主,导引脚下之气上升充实小腹丹田,充塞全身,通达手指的功法。如:“提抓功”。本功法是在吸贴抓闭基础上,心意导引踵吸之法,使脚下之气通达督脉和神通于背、气贯手指的功法。行功时,以意领气,先呼气、气沉涌泉盘根错节。同时,小马步、松腰落胯、屈膝圆裆、两掌跨前舒臂、落腕展指下採。吸气时,心意引脚下之气上返,由足踵上行,经两腿、会阴、长强、命门、带脉、入小腹丹田后不停,自命门沿督脉上行,经夹脊穴分左右腋下、与肩井两路贯入两臂,通达手指尖。配合吸气两臂沉肩坠肘,前臂外翻、两掌握拳、拳心向上、提至腹前,固气不呼。待气固不住时,意领气顺原路沉降脚下,再导引吸气。周而复始练习。导引呼吸法,适用于初级功、中级功、高级功。虽然内功各个阶段练习“以意导气”上行的方法一样 ,但内容有区别。如初级功练习的“意导气”上行目的是“打通气脉”;中级功气路已通,内气动能大,会出现“气引意上行”的现象,这是因为内气充足而狂怯,应该加强意念控制内气,使内气驯服的练习。高级功达到了“意气体”合一,实现“意到、气到、劲到”现象。还须反复练习、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3.内转呼吸法:本功法是通过采气、聚气练习。用意将纳入体内之气引入命门、带脉、会阴、小腹丹田,使腹部内气充盈后,再以意引气围绕肚脐旋转的功法。内转法除加大腹内动气按摩外,并有加强腹内动气驯服的效果。实际操作中,意念为启动力。意念引丹田动气,以肚脐为中心,由里向外由小到大、由右上左下,呈喇叭口状,顺时针旋转三十六圈,将存于肾间的先天元气元神向外布散滋养五脏六腑。然后,沿由外向里、由大到小、由左上右下、呈倒喇叭口状,逆时针旋转二十四圈。将分布于脏腑各窍的元气元神一并收于小腹丹田之中烹炼。

  还有一种内转功法称为“小小周天”。当丹田动气充盈后,意引气仅限于腹内旋转运行。实际操作中,意引动气向上达神阙穴(前丹田),再经腹前向下运行至会阴穴(下丹田),经耻骨向后经长强穴转向上入命门(后丹田)。再用意引气前推(回神阙穴)。呈纵向立圈运行。也可以呈横向圆圈旋转绕带脉运行,或呈隅角腹内旋转无规则运用。内转呼吸法功效明显,即可以完成先后天相互资助互补,又有很强的培育真气,意气相合使动气驯服的效果。内转呼吸法集养生、保健、祛病延年、增强爆发力于一身,深受内功习练者厚爱与传播。

  4.喉头呼吸法:本功法是高级实用技法。是丹田真气充盈并驯服后,用意配合喉头纳气,最短时间内,迅速使丹田真气充塞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皮开膜张、内气鼓荡、气与体相济为用的实用技法。实用操作时,躯体外形不能表现出任何形式内容,只用心意引导喉头扩张一下,喉头纳入之气沉入丹田。踵吸之气、三丹田之气、四梢之气一并纳入小腹丹田充实鼓荡。小腹丹田真气快速(1/4秒)充塞带脉、腰脊、四肢百骸、皮开膜张、梢节末端,周身内外上下形成一个整体“固气”备战状态。喉头呼吸法又叫“固气法”也叫“闭气法”。固气与闭气不影响自然呼吸。也没有固定形式、完全以意引气,“随来随应、随应随消”非常方便。

  5.意识呼吸法:指在喉头呼吸法的基础上,更高级的内呼吸方法。它同喉头呼吸法的最大区别在于:心意更加专一,心意已经进入了“净定之境”丹田真气更加充盈。因“意气”是能量与信息统一体的原因。其结果是皮肤“触觉”反映更加灵敏。因此,在实践应用中,身体外形不苟求姿势要领,无形五象、不用喉头纳气。技击时,只要手或肢体任何部位接触对方,意识神经系统立即反映,气随意识同时充塞小腹、带脉及全身,“随来随应、随应随消”不必作任何准备,更为方便。早期太极名家“身怀绝技、不露相”。高深莫测,均深得此功。

  6.沉气呼吸法:是内功中常用的一种功法。本功法最大特点是不强调吸气只是用呼气。是心意引丹田真气快速沉入脚底立即返回丹田或所需部位的功法,可以加大养生祛病,增强爆发力效果。实际操作中,以意引小腹丹田真气与呼气配合下降,由命门、会阴、大腿、小腿、涌泉入地,意引呼气下降久久练习,可以感觉到呼气由命门下沉至脚底经过部位产生一股热流,即为“得气”的象征,这股暖流可以调理慢性病。如:高血压、神衰等。又增加内气入地生根的效果。

  沉气法是产生反支撑力的必备条件。使用喉头呼吸法,意引喉头一振,快速“吸气、充气、丹田气鼓荡、气遍周身”之后,呼发时,“丹田真气”必须有瞬间沉入脚下,作用力植入地下,反作用力相应而生,立即返回脚底经脚跟而上升,直达身体所需部位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松沉的应用。冯公将这种沉气法叫“松”。他说:“只要一松,内气才能通。要松到家,身体、呼吸、意念配合一起,气沉不下去,里边还松不了。气沉入脚下,是松下去的,松下去身体各部位就能搭配好,搭配好了身体就整了。”整起来一瞬间将力发出去,也就完成了进攻,这种松沉功夫是一种意气体相合的一个趋势。这种趋势必须与沉气法相结合。

  7.持功打拳:持,保持的意思。意思是说“打拳”过程应保持内功状态。持功打拳是练内功与练拳架相合一处的方法。

  冯公说:传统太极拳称为“拳术”,学习这种拳术要经过“无知、感知、心知、身知、待功打拳”五个阶段。什么叫拳术呢?“拳”指用肢体语言表达出规定动作称为“拳招”。“术”指练习体内阳气的方法。阳气人人都有,而质量不同,须用特殊的方法循序渐进的增强它的正能量。阳气练习得法,能量显示出“散之为气,聚之有形、有力。它充塞于人体毫末之中、无处不有、无处不到、有着使人触觉灵敏,增强爆发力的特异功能”。练习这种特异功能的方法简称为“术”,也叫“功”。持功打拳,是拳招与拳术相结合一处的桥梁和纽带。只有经过持功打拳完成拳招与拳术合一才能称之“内功拳”。

  怎样才能把内功带到拳招里呢?

  内功练至身知时,大概在中级阶段,身内会产生一股特殊的愿觉、伴有发热、发胀、发麻、手指尖刺痛如同过电一样,有的身内像有一股内在气流涌动,推动两上肢活动,而本人不感觉用力,我们把这种由于练内功而产生的感觉或动力,称之为“得气”、“得功夫”。这是练意、练气,意气能量信息加大的必然结果。出现这种气的感觉时,要不失时机、抓住“当下”产生的气、吃住功夫、“固住气”、不让这种气感消失,利用这种气感去练拳,这叫持功打拳,也叫帯功打拳。持功练拳过程也是有步骤的,也分几步进行。

  第一阶段:练功一段时间,如“提抓功、吸贴抓臂功”等之后:命门、带脉、小腹丹田有气感,伴有微发热。“固住此气”,立即由太极拳的起势开始练拳。最好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拳种。如:陈氏心意混元二十四式、简化二十四式等,容易练习,以免分散“心气”。初始产生的气持续时间较短,可能练几个拳式,气就消失了。气一消失练拳立即停止;再提抓练功、当气再次产生后又可持功练拳。初始持功打拳不可贪多、也不贪功、每次十分钟;每日不超过三次。另一种方法是:当气产生后能练几个式子就练几个式子,气消失后照常练拳。锻炼次数不限。

  第二阶段:练功后气持续时间较初始要长,可坚持练完一套陈氏心意混元二十四式拳(约十分钟),每次可练两趟拳不超过二十分鈡,每日三次。也可以持功打拳与不持功练拳交替进行,但持功只限二十分钟,不持功时间不限。

  第三阶段:练功后,产生丹田真气持续时间较长,有着真气充塞肢体、通达四梢、有微热传导感觉、掌心发热、指尖发涨感觉、周身固气时间较长,一般都能练完一趟传统吴式、陈氏一路、杨氏(大概十八—二十分钟)。为了巩固功夫可以每次练两趟,每日二次。也可采取持功练拳与不持功练拳交替进行。

  第四阶段:练功过后,或不练内功,只要用“意的显与敛引导丹田的开与合”体内马上有扩大与缩小的感觉。而且,这时的气比较充足,并能随“心意”去控制,按照意识引导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如:腿上、腰上、臂上、肘上、掌上、指上等部位,当气到时感觉增加了力量。正如拳论所说“意到、气到、劲自到”。功成后,随时随地可以持功练拳,不拘形式。

  冯公说:持功打拳要坚持:“一松、二慢、三园活”的原则。还要注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如:“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身就是气、气就是身、不是别的。还要立身中正、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周身协调,不用拙力,呼吸自然、完整一气”。持功打拳练至最后完全用意控制呼吸与肢体配合。须要:“吸蓄”劲力时,利用导引法、喉头呼吸法、意识呼吸法快速吸充气。呼发时,利用沉气法使内气沉入地下立即返回,可以取得很强爆发力,这就是“吸拒力”的运用,要认真体会。

  学好练好传统太极拳必须坚持“练养”结合。即要明理会练,又要得法懂养,不会练即不会养,不懂养即会伤。怎样为伤?怎样为养?冯公“传授练拳经验”时说:“久视伤血、久睡伤气、久坐伤肌、久站伤骨、久走伤筋、多忧伤心、多怒伤肝、百思伤脾、悲喜过度伤肺、惊恐过度伤肾、房事过度伤精、言语过度伤气、脑力过度伤神、暴饮暴食伤脾胃”。

  又说:“精炼为养,急练为伤;慢练为养,快练为伤;松柔为养,紧缩为伤;意练为养,力练为伤;圆韧为养,方滞为伤;心存太和之气为养,心存恶气为伤;中正安舒为养,歪邪偏倚为伤;上轻下沉为养,上重下轻为伤;沉肩坠肘为养,耸肩扬肘为伤;空胸实腹为养,挺胸收腹为伤;塌腰敛臀为养,束腰实臀为伤;落胯裆圆为养,荡裆过低为伤;会阴内收为养,会阴漏气为伤;敛神聚气为养,无神气散为伤;内气松沉下降震脚为养,努气使力跺脚为伤;练拳以心行气为养,憋气努力为伤;练拳似休息为养,身心过度疲劳为伤;空气清新场所为养,环境污染为伤;推手善于柔化松放为养,顶力相抗不善运化为伤”。

  冯公志强师要求门人担负起“传承太极文化责任”,传递深刻的太极内涵,引准路子,少走弯路,造福人民。遵循性命双修原则,坚持修道德、修正气、修善缘、修孝心、修容忍、修坚毅、修厚德载物、无为之心。方积恬淡虚无之身。遵循练养结合、以养为主原则,坚持静中修、松中练、环中求、缓中运、和中行、养中长。太极体方积太极中和之气。遵循“天、地、人”和谐共存规律,应天地四时五行和人的“生、长、壮、老、已”阳气变化过程、适时养气。应人体先后天“精气神”同聚小腹丹田交媾烹炼、正能量升华、产生巨大“吸拒力”规律,坚持“拿住丹田练内功、呼吸往来是关键”的修炼准则,获取“心、意、气”最佳信息正能量,转化成刚柔相济的“能量流”。得此能量者,生命生理功能旺盛、使体弱者强、病患者康、年老者复壮。太极内功、混元内功是防病、治病、增进健康的一门科学养生项目。要坚持“传承中发展、发展中传承”才有活力。

                          二代亲传弟子  曹立

                          三代弟子  王淑清

                          二零一五年 五月七日

  

  作 者 简 介

  曹立生于1945年。河北秦皇岛市人。离职前系铁路秦皇岛南站副站长。秦皇岛太极研究会创始人之一,原副主席、总教练。陈氏第十九代、吴式第五代、陈氏心意混元太极拳第二代传人。

  1964年学习南拳,1977年学习太极拳,1998年因酷爱太极拳提前离职专题研究太极理法。先后从师并登堂入室于张卫平、李经梧、刘桂珍、冯志强门下。学习南拳、陈氏、吴式、杨氏、孙氏太极拳,陈氏心意混元太极拳、太极刀剑、太极推手、内养功、强壮功、太极内功、心意混元内功等,积累了丰富的传统太极拳理论与实践经验。在学练教太极拳过程中,一贯坚持易理与传统太极拳、传统太极理论与中医医理,理法与实践相结合之路,深受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好评。荣获博武国际武术网评选的2013年“传统拳术百名杰出人物之一”。

  

  作 者 简 介

  王淑清,生于1965年。中学高级教师。现供职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社区教育管理中心。她作为陈氏混元太极拳第三代传人,多年里,一直谨奉师传,追随在曹立先生门下,潜心研习、修炼陈氏、吴式、杨氏,并博采众长,对陈氏混元太极拳皆有涉猎,并学以致用,将其精髓融于所专长之中,妙然化境,神会信参,使多年所专习之陈氏混元太极拳、混元内功、太极内功,在对于修心养生、健身强体等方面的作用、功效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发挥。正在筹建太极养生工作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胡耀贞的子路太极拳
行走中增加太极内功
古谱秘籍2
陈氏太极丹田内转功法
怎样快速提高太极的内劲?
杨氏内功太极拳的三步功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