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巨亏炒股根源之“不理性”

“我怎么能这么愚蠢呢?总是过早买入或过早卖出股票呢?”如果从来没有如此痛心地对自己咆哮过,那么你肯定不是真正的投资者,也还算不上炒股大军中真正的一员。

华尔街巨熊、投资界悲剧人物杰西·利弗莫尔认为投资的三大难题分别是:时机、资金管理和情绪控制,其中情绪控制最为重要;大投机家科斯托拉尼认为,心理学造就90%的行情。再看学术上的趋势,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丹尼尔·卡尼曼,以奖励他在“行为金融学”上的开创性成就。卡尼曼以及其他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进行投资决策时,我们的头号敌人就是自己。

在人类的诸多行为中,没有任何事情能像炒股那样,让很多聪明人都显得愚蠢至极。

利弗莫尔曾有一次炒棉花的巨亏经历。他在一周之内买进卖出重复操作5次,都以市场趋势背离,他的情绪受到彻底地触动,一气之下向自己的经理人下令,让其在第二天将棉花行情报价去掉。这让他错过了接下来高速上涨的行情。

事后,他总结到:仅因为自己判断失误,就纵容自己动怒,这种情绪是投机操作最该避免的。

还有,吉姆·罗杰斯、曹仁超等人曾陷入的绝境,都是不冷静、不理性情况下操作股票。他们的第一次破产经历都是由于上一次操作中取得了绝佳成绩,而相信自己已具神明,草率地全盘投入、满仓操作,终至巨亏。

不幸的是,在股票市场上,过去不能说明未来。曾购买过业绩最好的股票或基金只是反映过去的成功,只能反映出传统智慧,而这种智慧常常是错误的。

心理学家还识别出投资者的另一种倾向:控制的幻想,即常常天真的幻想自己拥有一种并不存在的控制力。我们在炒股过程中,就经常幻想自己有操控市场的能力。这些都是非理性的重要表现。 

虽然在本章中我们要表达的是理性炒股的重要性,但专家们的研究显示:我们的大脑天生“不理性”。 

大脑天生“不理性”大脑常常会驱使我们做出非理性行为。尽管这些行为在情感上无可厚非,它让我们成为有血有肉的人。然而,人类大脑的使命,就是尽可能帮助我们求得生存,规避危险。深藏在我们大脑中的情感回路,会本能地让我们去憧憬和追求一切具有回报色彩的东西,同时规避任何可能的风险。

美国财经作家贾森·茨威格发现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把神经学、经济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新型领域,他发现通过这个新的研究领域,我们能从生物的本能层次去认识投资行为的原动力

在专著《当大脑遇到金钱》中,贾森·茨威格引入神经经济学原理,剖析了人类的大脑是如何评价收益、衡量风险和计算概率的。

把投资理论与实践结果对比来看,我们会有惊人的发现。

理论认为:越是紧密跟踪自己的投资,赚的钱就越多。实践则是:随时跟踪所持股票消息的投资者,收益率低于那些不管不问的投资者。

理论认为:在投资上投入的精力越多,赚的钱就越多。实践则是:一般来说,“专业”投资者的投资业绩预“业余”投资者毫无差别。

贾森·茨威格得出的结论是:现实生活中,投资大脑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它与我们所谓的有效性、一致性和逻辑性的投资理念相去甚远。

如果仔细思考此类命题,你我就会发现,我们很可能比自己想象的要愚蠢得多。此时需要做的,就是约束自认为聪明的大脑,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试图去超越大盘的徒劳。

贾森·茨威格的研究还表明,对于一个因为投资而赚钱的人,他的神经活动 和瘾君子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区别。在同一种刺激联系重复2次之后,我们的大脑会自发、不可控制、下意识地去期待第3次刺激的出现。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初涉股市不久即获取巨大收益的吉姆·罗杰斯和曹仁超,很快即沦入破产境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炒股瘾如同烟酒瘾
邱恒明:从来没有十全十美的炒股诀窍
真正的元凶是大脑
像茉莉花似的人物更好
股票投机背后的神经经济学
大脑杏仁体如何影响投资决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