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不起,曹冲不称象
曹冲不称象


三国神童之中,名气最大的无疑是曹冲。曹冲,字仓舒,曹操之子,幼年时期即展现其惊人的天赋才情,深受曹操喜爱。可惜不幸十三岁夭折,给曹家,也给历史留下一个遗憾。“曹冲称象”的故事不仅出现在小学课本中,还出现在各种儿童读物中,与“孔融让梨”、“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故事一起,构成许多人的童年回忆。 

曹冲漫画形象

但是从前人的各种文学作品中,我们能看到许多对曹冲称象真实性的质疑。比如,清人梁章钜在《三国志旁证》一书中提出,曹冲称象时才五六岁,当时孙权仅为会稽太守,加之他推测当时的中国没有大象生存的条件,孙权是不具备从海外获取大象的能力的,也就不存在“进献大象”之事。

那么问题来了,曹冲到底有没有称过象?曹冲称了一只什么品种的大象?本期文章,小编将会分享一些关于“曹冲称象”的质疑,以及小编对这些质疑的一点看法。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曹冲称象的故事。《三国志》中记载: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曹冲称象漫画

陈寅恪先生在其文章《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中提出了两点质疑。

1

第一,“曹冲称象”的故事不过是后人附会,实际本源在于佛经《杂宝藏经》中“弃老国缘”的故事。







“弃老国缘”故事大意如下:

在非常久远以前,有个国家名叫弃老国。弃老国如其名,所有老人都被放逐抛弃。当时有一位大臣的父亲年事已高,但是他因为孝顺不忍抛弃老父,遂将其藏匿在家中的地窖密室中。

后来弃老国一位天神降临,给国王出了许多道难题,并告知国王,如果答出就能保国家平安,如果答不出他将消灭弃老国。面对天神提出的难题,群臣无力解答。只有这位大臣在父亲的帮助下,圆满解答了所有难题,解救了弃老国人民。国王知道事情原委后,下令从此禁止抛弃老人,那些不孝顺父母、不尊敬师长的人,以严苛的刑罚处罚。








陈寅恪先生画像

天神的问题之中有一道称象难题。天神牵来一头大象问:“此大白象有几斤?”大臣回到家中询问父亲,父亲说:只要把大象放在船上,用笔在船入水处作好记号,然后把石头放进船内,当水没过记号时称量石头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多重。

两个故事之中称象的方法几乎完全一样。所不同的,小孩称象,赞扬其少年聪颖;老人称象,劝诫人孝顺父母。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原,在一般的平民和读书人之中流传。虽然《杂宝藏经》为北魏时翻译,比西晋初年成书的《三国志》要晚,但是《杂宝藏经》中记录的很多内容其实在其他翻译的佛经中也可以找到,《杂宝藏经》中所记载的称象的故事可能取材于更早译出的佛经。季羡林也认为曹冲称象的故事源自印度佛经《杂宝藏经》,“它也许在后汉时代就从口头上流传到中国来了”。总之,在两者产生的先后顺序上,陈先生认为是先有的“称象”故事,后有的“曹冲”称象。

2

第二,既然要曹冲称象,但是当时魏国属地并无大象存在,于是只好“委屈”孙权进贡大象了。换言之,实际上孙权根本没有进贡大象,孙权进贡大象的说法是为了使故事更可信。

《能改斋漫录》书影

除了陈寅恪先生,早在南宋时期,吴曾在《能改斋漫录》卷二“事始”类中,对于称象之事也有自己的看法:







《符子》曰:“朔人献燕昭王以大豕,曰养奚若。使曰:'豕也,非大圊不居,非人便不珍。今年百二十矣,人谓豕仙。’王乃命豕宰养之,十五年,大如沙坟,足如不胜其体。王异之,令衡官桥而量之,折十桥,豕不量。命水官浮舟而量之,其重千钧,其巨无用”云云。乃知以舟量物,自燕昭时已有此法矣,不始于邓哀王也。








战国的时候,北方的一个部落给燕昭王进献了一头巨大的猪。献猪的使者说这头猪的名字叫养奚若,已经120岁了,人称“豕仙”。燕昭王派负责养猪的官员专人饲养它。15年之后,这只猪的形体像一座沙丘那么大,四条腿简直支撑不起身体了,不得不整天坐着。燕昭王认为这猪很神异,命令官员称一下这头猪到底有多重。起初,官员拿来十杆最大的秤,也没有办法把猪抬起来,于是燕昭王让大臣用“浮舟”称量,也就是用船称量,最终知道这口大猪有千钧重。

一钧是30斤,千钧就是30000斤,小编不清楚世界上是否真的有过这么大的猪,但是根据这一记载,吴曾认为,早在曹冲之前已有人用船称物。清人邵晋涵同样注意到了这一点,他在《南江札记·卷四》中也引《符子》,认为在曹冲之前就有人以此方法称量大猪。

如果总结各路学者对“曹冲称象”的质疑,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曹冲称象与佛经故事高度重合,疑似后人附会;第二,三国时期孙权是否有大象存疑;第三,曹冲称象之前早已有“称猪”之事。

《南江札记》书影

对于这些观点,小编将会对这些观点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获得读者们的认同。

首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三国志》中关于“曹冲称象”的记载可信吗?







虽然有人认为陈寿在完成《三国志》的过程中有“曲笔回护”某些人物的嫌疑,但是《三国志》中关于“曹冲称象”的记载并不是孤例。

《艺文类聚》卷九十五引《江表传》曰:“孙权遣使诣献驯象二头,魏太祖欲知其斤重,咸莫能出其理,邓王冲尚幼,乃曰:'置象大舡上,刻其所至,秤物以载之,校可知也。’太祖大悦。

曹冲称象漫画

《江表传》作者虞溥与陈寿为同时期人,与曹冲生活的时间相隔并不远,而陈寿和虞溥都记载了称象之事。假设虞溥抄袭了陈寿,但是他又明确指出了孙权送给曹操两头大象,这与陈寿所记述有所不同,似乎不像是作伪。因此,目前看来否定《三国志》中“曹冲称象”记载的真实性还需要提出更有力的证据。

第二,如何解释“曹冲称象”与佛经中的故事高度重合?

自从佛教东传之后,中国的民间故事中,许多都与佛经故事有莫名的联系。

比如《世说新语·雅量》中记载了王戎与李子的故事: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艺文类聚》书影 

王戎七岁的时候,有一次和一群小孩一块儿玩。发现路旁的李子树上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小孩们争先恐后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一人站着不动。有人问他为啥不摘李子,他回答:“树在道边,结了那么多果子却没人摘,这肯定是苦李子。”其他人摘下一尝,果然是这样。

道旁苦李描绘了一个早慧的儿童形象,《本生经·愿望品》第五十四个故事《果子本生因缘》中也有类似的记述:菩萨前生是商队主,有一棵树上的果实长得很诱人,但他认为这棵树上结出的果子有毒,禁止商队的成员去吃。理由是既然果树无主,离村也不远,饱满诱人的果实本应被村民采摘,但是现在果子坠满枝头却无人问津,那么果实肯定是有问题的。

王戎与栗子








这两个故事高度重合,或许这本来就是佛教的故事,人们为了某种需要,将佛经故事附会到这些名人身上;又或者这种相似只是巧合,智慧的人总是相似的。对此小编难以解释,不知道读者们又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分享给大家。

佛经故事《地涌金莲》图

第三,孙权如何获得大象?

很多人认为“曹冲称象”故事最经不起推敲的情节在于“孙权献大象”。孙权的大象从哪里来?这是一个问题。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弄清楚孙权在什么时间进献大象。







《三国志》记载“(曹冲)年十三,建安十三年(208年)疾病”,《资治通鉴》也记载,建安十三年“操幼子仓舒(即曹冲)”。曹冲十三岁时死亡,称象事件发生在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虽然我们无法知道孙权送大象的具体时间,但是肯定在曹冲五六岁之后、夭折之前,也就是建安五年(200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之间。








建安五年,孙策被许贡门客行刺而去世,孙权继承兄长孙策之位。少年孙权掌管江东,人心不稳,局势动荡,这时候孙权或许会为了寻求外部稳定主动向曹操示好,因此他向曹操进献大象在逻辑上是成立的。

《三国志》书影

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相争,官渡之战后击溃袁绍,从此之后他统一北方已是大势所趋。官渡之战后正是曹操事业的上升期,意气风发的曹操接受孙权的示好,并且突发奇想称量大象这种异兽之重量也并不违背逻辑。

孙权漫画形象

时间问题解决之后,接下来就是大象的来处。根据今人研究,魏晋时期大象分布大体如下:海外象产地有东南半岛、印度以西诸国两个主要产象区;而本土野象栖息地则限于秦岭—淮河以南五个产象区。具体说来,五个产象区分别是云贵高原、珠江流域、四川盆地、长江中游和长江下游。

这样看来,不论实际能否获得大象,孙权至少有七种获得大象的可能。在诸多产象区中,小编认为孙权获得的大象可能产自长江下游,尤其是皖南地区。

曹操漫画形象

汉魏长江下游地区见于史籍记载的象有皖南象、江淮间象及淮北象。孙吴时期,“贺齐为新都郡守,孙权出祖道,作乐舞象。”新都郡属于皖南地区,即今安徽黄山市、安庆市及宣城市等地区,根据这一记载,当时皖南是有象存在的。

建安五年,孙策死,孙权继立,“惟有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丹阳郡即皖南地区。孙权继承兄业之初已经占有皖南,只是“深险之地”有山越人为乱,直到建安十三年才彻底平定。既然皖南地区早已属于孙权管辖,并且有史料证明皖南地区存在“乐舞象”这种驯象,那么孙权进贡之象极有可能来自皖南地区。

曹冲称象漫画







南朝、唐代时期,也有记载能证明江淮地区存在大象。《南史·梁本纪下第八》云:“淮南有野象数百,坏人室庐。”此外《太平广记》记载:“张景伯之为和州(今安徽巢湖和县),淮南多象,州有猎者,常逐兽山中。”








《太平广记》所搜集的这则故事虽然难免有夸张的成分,但此地有象不应视为虚空杜撰。以上两则史料都表明,在南朝、隋唐时期,江淮间仍有较多野象存在,那么往上追溯,三国时江淮间也可能有象存在。孙权的势力在建安五年到建安十三年之间已经渗入庐江郡,那么孙权的大象也有可能来自于江淮。

《太平广记》书影

很多人认为,三国时期地球进入气候寒冷期,大象对气温要求比较严格,可能会撤离南方,南下去到更靠近赤道的地区了,所以孙权没有办法获得大象。

不过小编推测,或许大象并不会离开南方,具体理由如下:皖南相对北方来说处于低纬度地带,气候相对温暖湿润,因此皖南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大象的居住。大象喜欢栖息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林间沟谷山坡、稀树草原、竹林及宽阔地带。三国时代,皖南山区周旋数千里,山谷万重,丘陵、岗地,沟河纵横交错,坑塘湖泊星罗棋布,很适合大象的生存。广袤的沟谷深山,丰富的河流水源,为大象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因此,小编认为在没有更进一步证据的情况下,只以三国时期气候寒冷否认存在大象的可能性是值得商榷的。

最后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看待曹冲称象之前早已有“称猪”之事?

小编认为,这或许提供了“曹冲称象”事件存在的可能。







曹操是一方霸主,他宠爱曹冲,甚至可能以培养继承人的态度为曹冲挑选老师,那么这名老师一定才高八斗、学贯古今,是精英中的精英、大儒中的大儒。这位老师极有可能将用船称猪的记载告诉过曹冲。在小编的猜想中,“曹冲称象”事件是一场政治作秀,一场曹操针对曹冲的考校。曹冲在一众大臣和父亲面前提出了用船称象的点子,神童之名有整个曹系势力背书,自然名扬天下。可惜曹冲夭折,不然或许能继承父业,创造出不一样的历史。








曹冲称象漫画

曹冲称象之事是否存在?如此久远前的历史,很难有确切的证据,这场争论或许会一直持续下去。有的读者或许会认为这种争论是无意义的,小编认为,这种争论的意义并不在于还原历史真相,而是帮助我们梳理文明的脉络,发现那些默默汇入历史长河的涓涓细流,或许在当时悄无声息,千载后审视却能看到他们鲜明的存在着。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冲(东汉末年神童、曹操之子,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病逝时仅13岁)
曹冲
关于“曹冲称象”的诸多疑点,能否推翻《三国志》的记载?
“外交达人”孙权孙仲谋的大象外交
曹冲称象,象从何来,是真的吗?
三国十大英年早逝的人物,周瑜第三,第一年轻的是他太可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