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标签”,影响你命运走向的力量 ——皮格马利翁效应

2020-07-31  |  龙源期刊)


心理學家罗伯特·罗森塔尔,主要研究方向是人际期望,同时他还对非言语交流很感兴趣。

“皮格马利翁效应”来源于古希腊著名的神话。传说古希腊塞浦路斯,有一位年轻的王子,名叫皮格马利翁。他性格孤僻,但却很喜欢雕刻石像。皮格马利翁对于女性,存在很深的厌恶和偏见,认为世界上的女人缺点太多,根本没有符合他心目中形象的女性存在,于是他决定永不结婚。然而,在皮格马利翁的内心中,其实是存在着一位完美女性的形象,他非常想把自己心中的形象表达出来。随后,他开始精心选材,用神妙的技艺,精雕细刻,在象牙上雕刻出了一座完美的女性雕像。在皮格马利翁的眼里,这座雕像是如此美丽,以至于没有一个活着的女人可以和它相比。皮格马利翁甚至认为,只有这座雕像才是真正女性的再现,它应该是“活的雕像”,只是由于雕像“太谦逊”而没有动起来罢了。

皮格马利翁如此欣赏着自己的作品,以至于他自己最后竟然爱上了雕像。他时常把自己的手放在雕像上,抚爱着它,轻轻地对雕像说着耳语,声音非常温柔,生怕自己的声音惊扰到了它。皮格马利翁还把一些年轻女性喜爱的饰物作为礼物,充满爱意地“送给”雕像,比如光亮的贝壳,磨光的石头,念珠和琥珀,还有各种颜色的花卉。后来,皮格马利翁找来漂亮的衣服给雕像穿上,给雕像手指戴上宝石戒指,脖颈上戴上美丽的项链,还给它带上耳环,胸前佩戴珍珠串。他自己做了一张躺椅,在上面铺了一张紫色绒布,把雕像轻轻放在躺椅上,并亲切地称它为自己的妻子,还给它放上绒毛做的枕头。皮格马利翁期待有朝一日雕像能够回应他的追求与爱慕,并接纳他的心意,他始终不肯相信雕像“只是”一座象牙雕像。

过了一段时间,维纳斯节到了,这在塞浦路斯是最为盛大的节日。在节日中,人们给维纳斯女神恭恭敬敬地献上祭品,点燃祭坛上的香火,氤氲的烟气弥漫空中。当皮格马利翁将自己的祭品献上,虔诚地做完祈祷后,他站在祭坛前面,战战兢兢地说出了自己的诉求:“无所不能的神啊,我求你把她给我做妻子吧。”皮格马利翁的祈求被维纳斯女神听见了,维纳斯女神也被他对雕像真切的爱所感动。于是,她恩准了皮格马利翁,霎时间,祭坛上的香火变成了明亮的光点,窜入空中,跳了三跳,随后消失在空中。当皮格马利翁回家之后,他顾不上别的,而是第一时间去看他的女神雕像。他小心翼翼地将雕像靠在躺椅上,深情地吻了一下它的嘴唇。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他的祈祷应验了,雕像真的活了!皮格马利翁兴奋极了,火热般的爱情排山倒海般涌出了他的内心,他再次深深地亲吻雕像的嘴唇,而就在这时,雕像睁开了害羞的眼睛,满脸赧红,注视着将她唤醒的皮格马利翁。

揭秘神话:罗森塔尔实验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如果你对某人赋予强烈的期待,并且以最真诚的态度对待,这份期待就会变成现实。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会发生吗?这引起了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罗森塔尔的注意,他想用实验来证明这一点。

最初的实验对象是小白鼠,罗森塔尔选取了一批体型和年龄差不多的小白鼠,随机分成两组,并分别交给两个不同的小组来训练它们学会走迷宫。在训练之前,罗森塔尔特意分别召集A、B两组的组员开会,并告诉A组组员:“你们组的这群小白鼠,都是我特意挑选出来的,智商非常高,你们要好好训练它们走迷宫,肯定能成功的。”随后又对B组说:“你们组的这群小白鼠,智商不太高,你们试着训练它们走迷宫吧!”

随后,两个实验小组就分别开始对自己小组所负责的小白鼠进行训练。当然了,对这些小白鼠采取什么样的训练方式以及如何训练,都由各小组自行决定。过了一段时间后,罗森塔尔将这两组小白鼠集中过来,让它们分别去走相同的迷宫。实验结果显示:A组的小白鼠只用很少的时间就走出了迷宫,而B组的小白鼠虽然也走出了迷宫,但所耗费的时间却远远超过了A组。这就奇怪了:训练前情况相似的小白鼠,随机分配到两个小组,难道只是因为他在训练前的一番话,就导致成绩差距这么大?而且,小白鼠的智商如何来测,连罗森塔尔自己都不知道,更谈不上哪组小白鼠智商的高低了。莫非,关于皮格马利翁的神话传说,真有其事?不行,得在人类身上试一试。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马上联系到了自己的好友雅各布森教授,共同设计了著名的“罗森塔尔实验”。1968年的某一天,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各选3个班,在这18个班的学生中进行了一次号称是“学生未来发展趋势的测验”。其实,所谓的“测验”,完全是在装模作样,测验完的试卷,估计他们俩看都没看,测验成绩也是完全瞎编的。测验结束后,罗森塔尔和雅各布给每个班级的教师发了一份学生名单,并且告诉教师,根据测验的结果,名单上列出的学生是班上“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

出乎很多教师意料的是,名单中的孩子有些确实很优秀,但有些却表现平平,有的甚至还比较差。教师们感到很惊异:为什么名单跟他们心里的好学生差距这么大?对此罗森塔尔解释说:“我预测的是他们发展的潜力,而非现在的情况。”鉴于罗森塔尔教授是哈佛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教师们还是选择相信他,并接受了这份名单。随后,罗森塔尔又叮嘱教师,不要把名单外传,只准他们自己知道,否则就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但其实,罗森塔尔提供给教师的名单是随意挑选的,他根本不了解那些学生,而且也没有考察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因为名单上孩子们的成绩,都是随机乱给的。也就是说,罗森塔尔撒了个权威性的谎言。

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雅各布又来到这所学校,在针对这18个班学生的测验中惊奇地发现,凡是上了名单的那部分学生,成绩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性格更外向,自信心、求知欲都变得更强了。罗森塔尔自己也觉得很吃惊,他认为,可能是因为他的“谎言”对教师产生了暗示,影响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能力评价。当教师发自内心地相信这些孩子未来不凡,孩子们也会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喜爱和期望,于是变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从而在各方面有了异乎寻常的进步。这一次,罗森塔尔用实验证明了皮格马利翁神话中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存在的,而且广泛影响着人们。后来,这种现象被称为“期望效应”,也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在希腊神话中,这座雕像被皮格马利翁命名为“加拉泰亚”。

随后,“罗森塔尔实验”又被某个较真儿的德国研究人员重复了一次,他在德国某校随机抽取20名学生组成一个班级,并且给老师和学生暗示,这是一批经过智商测试后精心挑选出的优秀学生,属于“精英班”,将来都是能“干大事儿”的。或许老外真的比较耿直,他们还真就信了。这个实验比“罗森塔尔实验”持续的时间要长很多,研究人员一直追踪这批学生20年之久。20年后,当研究人员再去了解这20名学生成年后的成就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研究人员发现,这20名学生的确都非常优秀,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色,成了名副其实的精英,而且,当年研究人员的“随口乱说”的谎言,居然成真了,这些学生的确都在“干大事儿”。

认识你不曾了解的“标签”

对于“罗森塔尔效应”的解释,很多书上都说,这是因为权威的期待所给予的“心理暗示”,对当事人造成了影响,引导了当事人的行为表现,从而逐渐改变了当事人的人生走向,连罗森塔尔本人也是这么理解的。其实,“罗森塔尔效应”中真正起作用的,是“标签化”的力量。那什么是“标签化”呢?

实际上,这是我们大脑在长期进化历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妥协策略。无论是对自己的认知还是对外在环境的认知,“标签化”一定是最省力的方式,比如某某就是“小气鬼”“笨蛋”,这都是“标签化”的认知。没办法,我们的大脑就那么点认知资源,要想快速把握世界,只能用这种快捷方式。即使不准确,也不失为有效的手段。这套认知策略,在我们祖先生活的那个时代,是完全能适应的,但到了工业社会之后,就越来越不适应,等到了信息社会时,就到了必须要更换策略的地步了。而这种自我标签化的结果,就会造成他的生命禁锢在“标签”划定的“边界”里。

其实,你需要做的,就是揭下原有的“标签”。而揭下“标签”,并不是指你要不断地鼓励自己,不断地说服自己,那是没有用的,因为揭下“标签”意味着改变的发生,而改变的发生,就一定要有新体验的产生。也就是说,你一定要出现新的行为结果。如果要出现新的行为结果,就一定要迈出行动的第一步。而如果要迈出行动的第一步,就需要突破自己原有的“心理舒适区”,这个区域,实际上就是你原有的“标签”给你划定的区域。心理舒适区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它会根据“标签”去建构你的应对方式,而不是根据事实。

心理舒适区,其实是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是指我们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块习惯化的舒适区域。如果我们的行为离开了这个区域,就会感觉到不安。舒适区的本质就是“标签化”,是一块人为构想出来的区域,就像孙悟空给唐僧画的圈一样,在圈内会让你保持安全感和控制感。“控制感”是我们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也是人安全感的来源。“控制感”最初是用来应对焦虑情绪的。当我们认为自己受了威胁、感到焦虑时,就需要感受到自己能控制住外面的环境,就像落水后紧紧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而走出心理舒适区,则意味着你放开了原来你认为的“救命稻草”,放下了原来经常使用应对焦虑的武器,重新去面对焦虑,寻找新的适应办法。

有些人,他们对“标签”不敏感,“标签”的边界也很模糊,可大可小。这样的人,自我的灵活性就很强,容易适应环境,而且“心理舒适区”的面积也很大。但有些人就不行,尤其是那些自我非常“弱小”、尚处于“未分化”状态的人,他们對“标签”就非常敏感,“心理舒适区域”的面积也很小,环境一旦发生改变,他们就会适应不了。最极端的例子,就是自闭症儿童,他们天生就必须活在一个很小的区域里,这个区域内的任何东西都不能变动,一有变动,他们就会不安、失控,甚至歇斯底里地喊叫、大闹。绝大多数的孩子,自我都是很弱小的,但随着年龄的长大,阅历的丰富,再加上家庭的支持与关怀,他们的自我会不断成长,舒适区也不断扩大,原有的“标签”也将逐个被揭掉,取而代之的是最适应当下环境的“标签”,这就是成长的历程。

作者:潘楷文

来源:世界博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得不了解的著名心理实验结果:皮格马利翁效应!
别傻了,牺牲自己的人生,只为一场取悦
雕像变美女?期望能产生奇迹?
皮格马利翁效应:被期待的人生不值得一过吗?
罗森塔尔效应
6.教育综合25个重要实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