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公孙龙的名实之辩,核心内容讲了什么?

名实之辩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命题,公孙龙在《名实论》中对“名与实”的辩证关系,进行了精彩的论证。

这一篇中公孙龙讨论了名与实的关系,核心的观点是:“夫名,实谓也”。

他认为名是对实的反应,并且提出了名必须具有精确性和稳定性的要求,“其正名,则唯乎其彼此焉”。

同时,公孙龙还提出了逻辑学的思想,内容非常精彩,也比较抽象。

首先,公孙龙提出了“概念”具有的外延和内涵的属性。

他说:“天地与其所产焉,物也。物以物其所物而不过焉,实也。实以实其所实而不旷焉,位也。出其所位,非位,位其所位焉,正也。” 

这句话很拗口,大概意思是说,世界及其所产生的一切现象,都是来源于物质。

以概念来称谓事物,而不超过事物的实际范围,这是这个概念的“实”,也就是概念的外延和范围,公孙龙说的“不过”,就是指概念具有确定的外延。

同样,以事物的本质属性,来规定概念所表示的事物,让概念不是空旷无内容的,这就是“位”,也就是概念的内涵。

“不旷”就是指概念具有确定的内涵,概念的内涵不充足就是错误的概念;概念具备充足的内涵就是正确的概念。

这是公孙龙阐述一个准确的“概念”中,内涵和外延的关系。

其次,公孙龙提出了“名实相当“的思想。

他说:“其正者,正其所实也;正其所实者,正其名也。” 

要让概念正确,就必须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而要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依靠正确的概念。

如果用彼名去称谓彼实,是适应于彼实的,那么彼名就是适当的。

如果用此名来称谓此实,对于此实也是适当的,那么此名就相应于此实,就是名实相当,名实相当就是正。

这就是,“以当而当,正也”。

这里公孙龙提出了衡量一个概念正确与否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名实相当,或者名实相符。

也就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和它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和范围对应。

对概念的精确定义这是逻辑学的基础,也是逻辑思维的前提,如果一个概念在不同的表达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变化,那么就没办法正常交流了。

比如有人说,李小龙会功夫,李小龙是中国人,所以中国人都会功夫。这个推论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前后两句话中“中国人”的内涵发生的变化。前一个中国人特指李小龙,而后一个指所有的中国人。

那要怎么才能确保名和实相对应呢?

就是前面我们说到:“不过”和“不旷”,仔细考察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否发生了变化,在公孙龙看来,要真正贯彻和实现“正名”标准,就必须遵循“同一律”,也就是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概念具有同一性,用逻辑学的定律公式表达就是:A=A。

逻辑学有三大定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在这一篇中公孙龙都进行了论证。

比如公孙龙说:“故彼彼止于彼,此此止于此,可。” 

以彼名称谓彼实,并且仅当称谓彼实,以此名称谓此实,并且仅当称谓此实,这是正确的,因为这符合同一律。

然后,公孙龙说:“彼此而彼且此,此彼而此且彼,不可。” 

用彼名称谓此实,从而使彼名既称谓彼实,同时又称谓此实;反之,用此名来称谓彼实,从而使此名既称谓此实,同时又称谓彼实,这是不可以的。

因为这违反了同一律,也违反了排中律。

排中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排中律的公式是:“A或者非A”。

所以,不能用一个名来同时称谓此实和彼实。

最后,公孙龙说:“夫名,实谓也” 名是实的称谓,也就是说概念是事物的实质或者本质的反应。

知道此实而非此实,知道此实已经变化而不是此实了,就是不可以此名来称谓此实;知道彼实而非彼实,知道彼实已经变化而不是彼实了,就不可以彼名来称谓必实。

因为如果这样,就违背了同一律和不矛盾律。

矛盾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或相反的思想不能同时为真。

关于不矛盾律的运用,在公孙龙的《白马论》中也非常精彩。

公孙龙在反驳“有白马即是有马”这个论点的时候就指出,如果认为有白马就是有马,那么能不能说“有白马就是有黄马”?

这就揭示了把种概念“白马”和属概念“马”等同起来所造成的自相矛盾,迫使对方承认“有白马不是有黄马”。

然后,公孙龙又进一步指出,既然说“有白马就是有马”,而不能说“有白马就是有黄马”,这说明黄马与马还是有差异的,既然承认黄马不同于马,那也就承认了白马和马也是有区别了,由此得出了“白马非马”的结论。

这里面公孙龙就运用了“不矛盾律”的逻辑学基本原则,同一个概念不能既是这一事物的称谓,又不是这一事物的称谓,否则就会造成自相矛盾。

如果把白马等同于马,那就很容易得出,白马等同于黄马的错误结论。

最后,公孙龙说,古代圣明的帝王,无不关切名实治国的头等大事,必须详尽考察名实关系,慎重而准确地给予事物命名。“至矣哉,古之明王。审其名实,慎其所谓。”

这是公孙龙为数不多的,涉及政治学的思想观点。

好了,近我们分享了公孙龙的名篇之一《名实篇》,这一篇内容也非常抽象。

其中重点介绍了“名与实”的辩证关系,名实相当,或者说名实是一一对应的,而在名实关系中,“实”才是关键。

公孙龙提出了“夫名,实谓也”,名是实的称谓或名称,同时公孙龙还在这一篇中讨论了类似于今天我们逻辑学的三大定律:同一律、排中律和矛盾论,内容非常抽象。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趣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逻辑学知识】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Anki实践|如何记忆逻辑学的4个基本原理?
《形式逻辑学》之基本规律
78思维模型:逻辑思维一好好讲道理的学问
形式逻辑学漫谈第二讲:逻辑是语言的规则还是思维的规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