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掘秦始皇陵的困难之处

很多参观过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游客都会顺便去看看位于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虽然能看到的只是封土堆,但是那小山一样的封土还是让人感到震撼,不少人也对埋在封土下的秦始皇陵地宫充满了好奇和遐想。实际上,包括部分政府高官、考古学家在内的很多人,出于各种理由也在想着什么时候能够发掘一下秦始皇陵,以解开围绕着秦始皇的众多未解之谜。1984年的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陕西省分管文教、旅游等工作的副省长孙达人代表还提交了由陕西省组织力量发掘秦始皇陵的提案,最后被否了。可以预计,要发掘秦始皇陵估计在大家的有生之年是不可能的,原因何在?

高达55米的秦始皇陵封土堆,其总面积达到了12万平方米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是国家政策的制约。众所周知,由于上世纪50年代主动发掘明代万历皇帝的定陵时,大批珍贵的出土文物由于保护技术和保存条件不佳而毁于一旦,鉴于这个惨痛的教训,从此国家便规定不主动开挖未被盗掘的帝王陵墓,这也成为了考古发掘的一条红线。对于那些已经明确被盗的帝王陵墓,虽然并不禁止开启地宫进行清理,但也是慎之又慎。像上世纪70年代清东陵文物保管所想开启清高宗乾隆皇帝的裕陵地宫以进行清理和保护,也是上书好几次,拖了两年多,并且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还亲自来暗访,确定确有清理的必要之后才予以批准的。秦始皇陵的地宫虽然史籍上有被项羽等军阀盗掘的记载,但对此记载的真实性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多年的秦始皇陵考古工作发现,陵墓周边的陪葬坑虽有人为破坏的情况,但陵墓上的封土堆除了发现两个直径不到1米、深度不超过9米的盗洞外,未发现大规模盗掘的痕迹,这就推翻了史籍上所记载的秦末项羽、东晋十六国石虎和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组织大批人马盗掘的说法。

更有说服力的则是2002年国家进行的“秦陵遥感与地球物理综合探查技术”的“863”项目,该项目曾对秦始皇陵的地宫位置、大小、结构、埋藏物等进行大规模物理、化学和考古探测,结果发现,安葬秦始皇遗体的这个长80米、宽50米、高15米的庞大石室构造的地宫仍保存完好,既没有坍塌也没有进水。既然目前所知的证据都显示秦始皇陵的地宫没被盗掘过,因此按照政策是不能主动发掘的。所以,想发掘的话除非国家的文物政策做出重大改变才有可能,但是三五十年之内恐怕没戏。

第二,要有充足的经费在假设国家政策出现转变的情况下,真的同意立项发掘了,首先就得解决经费问题。都说“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用在考古工作上也是非常贴切的。考古其实是很烧钱的,按考古程序,发掘这种竖穴土坑石室墓,都要从发掘墓室上面的封土开始,而且必须采用大揭顶式的方式进行,这个可是巨大的工程。几年前轰动一时的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工作中,该墓7的封土,考古队就挖了一年。秦陵封土高55米,体积更是比海昏侯墓不知道大多少,不知道要挖多少年,动用多少人力物力,花费的经费不用算也知道是个巨额数字。

不少人可能认为,挖这种大土堆,直接派出挖掘机使劲挖不就行了,难道还得用人去挖?实际上,封土里面经常会埋有一些文物,包含丰富的历史和文物信息,因此重要的墓葬是不可能采用机械挖掘这种粗糙的方法,都是采用人工发掘,而且经常挖出的土还得再筛一两遍,避免遗漏一些细小的文物。鉴于秦始皇陵地位的重要性,更是不可能直接用挖掘机去挖封土。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也要求必须采用人工发掘:在2002年的那次调查中,工作人员在对封土堆进行物探和考古钻探之后,发现了封土堆中埋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里面竟然是一组巨大的夯土建筑!这组包裹在封土堆中的夯土建筑高出地面30米,覆压在长方形墓坑的周边,上窄下宽,呈九层台阶状。不仅如此,这九层台阶上还有木结构的、屋面上覆盖着瓦片的建筑。这样更无法直接用挖掘机这类机械作业了,发掘速度和耗费的时间、经费更是会大幅提升。

 封土堆中台阶式墙状夯土台平面、剖面图

这张秦始皇陵封土建筑复原图会更直观些

此外,发掘之后文物的保护和修复也是需要大笔经费的。比如秦始皇陵地宫中肯定埋藏有大批青铜器,这些青铜礼器埋藏那么久,表面肯定有铜锈,需要进行除锈,才能看清器物的纹饰、铭文,也才能够进行展出和研究。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秦始皇陵的地宫“宮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随葬品将庞大的地宫都填满了,可见数量是非常惊人,发掘后的文物保护和修复资金自然也是个巨额数字。而即使国家肯拨钱,但花费如此巨额资金去发掘秦始皇陵,也会带来不小的社会舆论压力,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和网络喷子恐怕不会放过这个攻击的机会,这也是不得不考虑的。

第三,文物保护的技术还不够发达。其实这一点也是国家禁止主动发掘帝王陵的最大的顾虑。地下文物在发掘前与封闭的埋藏环境已经形成了相对平衡的状态,这种状态有助于减缓甚至阻止文物的自然损毁,使得文物在历经千百年后仍然能够保持较好的状态。而一旦发掘出土,这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便被突然打破了,空气、光线以及湿度的变化等都会导致文物的损坏,像有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时很多原本是彩色的陶俑,后来接触空气氧化后便变成灰土色的了。在那些密封条件特别好的墓葬,这种损害速度尤其快。1972年发掘著名的马王堆一号汉墓时,在一个云纹漆鼎中曾发现里面有半鼎的莲藕片浸泡在水中。藕片当时呈乳白色,孔眼清晰,和现在看到的藕片一模一样。但时候,出土后随着搬动次数的增多和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不断延长,鼎中的藕片逐渐减少,等运到博物馆时,藕片已经全部神秘消失了。

现在虽然距离定陵发掘已经过了70年,文物保护修复的技术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但要想保护和修复秦始皇陵地宫里海量的、各种不同材质的文物,各方心里还是没底。特别是由于考古材料的缺乏,目前对于秦始皇陵地宫内有什么文物,基本还是一无所知,这也导致无法进行发掘前的文物保护准备工作,盲目发掘的话弊远远大于利。由于这一点,喜欢挖大墓,对发掘合葬唐高宗和武则天的乾陵尤为积极的著名考古学家石兴邦也是反对发掘秦始皇陵的,他认为文物不可再生,不能因为盲动而使文物毁坏,使定陵的悲剧重演,充分体现了考古人尊重科学的态度。

 喜欢挖大墓的考古学家石兴邦老先生也是发掘秦始皇陵的反对者

第四民间的阻力。秦始皇作为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帝王,他采取的诸多措施对于巩固多民族国家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了2000多年来中国古代社会运行的基础,他也因此被誉为“千古一帝”,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和符号之一。把他的墓挖了,估计广大人民也不答应,各界形成的舆论压力也会非常大。

笔者认为,秦陵本身盗掘难度极大,而且作为一个热门景点,人来人往,加上已经得到妥善保护,实在没有主动发掘的必要,让围绕秦始皇和他陵墓的种种是非和谜团继续存在,继续吸引人们来这里探索和旅游观光,在当前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昏侯墓到底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秦陵地宫巨大,如此庞大空间,如何封顶的?上面巨大封土堆不会压塌吗?
​秦始皇陵早被发现,为何无人敢?中国专家发现其中秘密
文明探源|秦始皇帝陵再揭秘
40年秦始皇墓都未打开到底为何?
为什么国家不能发掘秦始皇陵地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