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爷爷 爸爸妈妈在哪里?

                爷爷 爸爸妈妈在哪里?

                         父母才是育儿的“男女主角”

编者按
  现代社会,年轻的父母都忙于生计,不得不将孩子交给祖辈们照料。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已演变成隔代教养家庭。一方面,隔代教养有着天然的优势,祖辈对孩子有爱心、有经验、有时间;另一方面,隔代教养也暴露出了种种问题,祖辈们常常“俯首甘为孺子牛”,模糊了“疼爱”与“溺爱”的界线。当然,在隔代教育的问题上,做父母的无权责怪祖辈们;相反,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当孩子大声向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讨要”着爸爸妈妈的时候,父母在哪里?父母的责任在哪里?

  典型案例
  祖辈家长不能给孙子当“孙子”
  老余问教
  已经两岁的小男孩骅骅,平时在爸妈家由保姆照料,一般只在周末的时候去外婆家玩玩。骅骅在爸妈家的时候,很听话,爱卫生,不任性。到了外婆家以后,跟三岁的表哥学会了不良的习惯,比如:在地上爬,穿着鞋就上床打滚,等等。每当妈妈纠正骅骅不良的习惯时,外婆总在一旁唱反调。

  妈妈说:“骅骅,你不能穿着鞋就上床。你把外婆的被子都踩脏了,外婆洗被子多累呀。”外婆却说:“小孩踩踩被子,你也要大惊小怪?我虽然老了,洗被子还是没问题的。”

  骅骅吃水果的时候,妈妈说:“骅骅,来,妈妈给你围上个手绢。要不,水果汁把衣服弄脏了,多难看呀。”外婆却说:“小孩吃点水果,你也要添麻烦?水果汁要什么紧?手绢不用围了。”

  如此这般,久而久之,妈妈原先教给骅骅的好习惯,都被骅骅逐一丢弃了,并且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外婆还倚老卖老地对骅骅说:“我的好宝宝,你在外婆家,有外婆护着你,你想怎样玩耍都行。你爸、你妈都得听你外婆的。”两岁的骅骅听了,渐渐悟出了外婆的语意,因而更加淘气了。后来,甚至连外婆都管不了他了,这也许是外婆始料未及的结果。

  小男孩亮亮五岁了,在家里却是个不讲理的“小霸王”。亮亮的爷爷认为,亮亮是全家的“小太阳”,全家人都应该毫无怨言地围着亮亮转。亮亮吃饭,要爷爷喂。亮亮起床,要妈妈穿衣裳。亮亮咳嗽吐痰,要奶奶端着痰盂接。亮亮在家里,俨然成了至高无上的被人伺候惯了的“小皇帝”。

  有一天,亮亮看着电视上的动画片,爷爷坐在旁边,央求亮亮:“宝宝,喊爷爷。”亮亮听了,不经意地瞧了瞧爷爷,又转过头去,没有吱声,而只顾自己看电视。爷爷继续央求亮亮:“好宝宝,喊爷爷,快,喊爷爷。”亮亮竟然有些不耐烦了,皱了皱眉头,仍然只顾自己看电视。爷爷轻声唠叨起来了:“好宝宝,你一定要经常喊爷爷,爷爷才幸福啊。你平常喊你奶奶、爸爸和妈妈,喊得那么好听,你也要很好听地喊爷爷啊。爷爷疼爱你,天天给你做那么多好吃的,你总得回报爷爷啊。”亮亮若有所思地看了看爷爷,虽然张了张嘴,但仍未喊爷爷。

  爷爷不甘心失败,还是央求亮亮:“好宝宝,你就这样喊:爷爷,爷爷。”亮亮这次终于有反应了,虽然眼睛没有离开电视,却很响亮地顺嘴答应了爷爷一声:“嗳。”

  此时,亮亮的奶奶正好走了过来,就笑着打趣老伴:“你呀,爷爷当不成了,只配给孙子当‘孙子’。”爷爷自嘲地“嘿嘿”了几声,对亮亮说:“我的好宝宝,我倒是愿意天天给你当‘孙子’,但你也不能公开答应啊。”

  亮亮这次之所以耍起“小手腕”,要在称呼上沾爷爷的“便宜”,是因为不喜欢爷爷打扰他看电视。在亮亮的心中,爷爷无论怎样对他好,似乎都好不过一个电视节目,而爷爷呢,对此并不介意。这就是令人称奇的“祖孙情”。

  亮亮的爷爷和奶奶,在教育亮亮的方式上,已经不是正常的疼爱,而是纵容过度的溺爱了。老两口在日常生活中,心甘情愿地给孙子当“孙子”,确实不合适。这对亮亮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心理学家指出,祖辈之所以溺爱孙辈,是因为内在的心理需求。人到了老年的时候,常常渴望得到子辈的安抚,但又常常得不到。于是,老人们就将渴望的视线向孙辈转移了。老人们一边无节制地溺爱着孙辈,一边很开心地让自己充当了“老小孩儿”的角色。亮亮的爷爷和奶奶就是其中的典型。他们一切以孙辈的快乐为标准,从不指责孙辈的过错,他们的内心则因此而得到无限的慰藉。

  祖辈溺爱出来的“小王子”、“小公主”们长大之后,即使没有成为犯罪的“邪才”,也会成为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歪才”。上文所述的小男孩亮亮,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之下,其言行已经出现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苗头了。这是值得我们警醒的问题,应该予以纠正。

  社会调查
  一半家长没空自己带孩子
  廖银洁 吴佳
  忙于工作的80后小夫妻无暇照顾孩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挑起了重担。生活方式、育儿理念的差别、“隔代亲”特有的宠爱,都难免对孩子的身心发育造成各种影响。近日,广东佛山市妇联公布了《佛山市隔代教育现状调研》结果,在面向全市中小学校学生、教师和家长发放的3200份问卷调查中,父母亲自照顾孩子的占53%,祖辈全权照顾孩子的占29%。其中,更有20%的家庭,孩子一个星期都见不着父母一面。报告执笔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生富分析称,隔代教养的孩子容易形成极端性格,即放纵任性,难以管理的“特外向”型性格或沉默寡言、依赖性强的“特内向”性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双薪家庭的增加,隔代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妇联在调查中发现,现今造成隔代教育的原因非常多,涉及层面也非常广。调查结果显示,在针对家长发放的420份有效问卷中,有57%的人表示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孩子而把孩子交给父母带。另外,有25%的人是因为自己在外地工作而把孩子交给父母带。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针对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有60%以上的人认为隔代教育对孩子有负面影响,有47%的父母认为把孩子交由孩子的祖父母教养使孩子受到祖辈的溺爱,容易形成不良的性格,还有20%的人认为容易造成孩子和自己的感情隔阂。

  祖辈教养孩子有何利弊?生富认为,祖辈教养孩子的好处在于,由于已经抚养过一代人,对幼儿的习性较为了解,遇到问题时不会手忙脚乱。加上祖辈们对孙辈的疼爱更是保姆所不可比拟的,年轻父母因此不用为养育幼儿而分心,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祖辈教养也有不利之处。“‘养而不教’是通病。”生富称,祖辈们教养的孩子容易形成极端性格。有的祖辈文化程度不高,可能无意识间传递给孙辈一些落后的思想,不利于他们接受新鲜事物,进而妨碍个性发展。

  生富建议,把孩子交由祖辈教养,要和祖辈们约法三章,哪些事是由祖辈们管理的,哪些是父辈们该负责的,一开始就要让祖辈们明白:教育孙辈不能单纯用传统的教育方法,请他们学习扮演新角色也不是不尊重他们,而是为了孙子的健康成长。当遇到两代人在孩子的教育上意见不一致时,需尽量心平气和地商量沟通,切忌一味指责。

  隔代教育中孩子教育的主导权常常是祖辈和父辈争执的焦点,但祖辈应该明确自己辅助教养的角色,同时也需与时俱进,客观地面对“代沟”的存在,要注意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现代社会的新变化结合起来,尽可能用科学的方法教养孙辈。

  学者观点
  隔代教育的三种类型
  付小平
  随着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逐渐成为父母,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已有越来越多的家庭演变成隔代教育家庭。

  一方面,隔代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祖辈对孩子有爱心,教育孩子有经验,关键是更有时间;另一方面,隔代教育也暴露出了种种问题,存在着不少弊端。

  关于隔代教育到底好还是不好,难还是不难,我们绝对不能一概而论,一棍子打死。需要搞清楚隔代教育的几种类型:

  一是隔代教养,孩子的父辈和祖辈经常生活在一起,由于父母要上班,平时主要由祖辈负责照顾孩子的生活、负责接送孩子等,父母主要在休息时间陪孩子玩、负责孩子的学习等。这种情况在城市比较普遍,通常出现在父母双方都工作的家庭,上班日孩子住在祖辈家、父母周末才带回自己家;或是全家与长辈同住,父母每天下班后再接手照顾孩子等,根据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而有不同。这种情况下,祖辈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应该主要扮演协助者的角色,父母才是孩子的主要教育者。

  二是隔代寄养,孩子的父辈和祖辈不在一起生活(往往是在不同的省份或城市),由于父母要赚钱养家,主要由祖辈负责照顾孩子的生活、陪孩子玩、负责孩子学习等,父母主要在节假日才能回家看望孩子、陪孩子玩。这种情况在农村比较普遍(少数城市家庭也存在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父母双方都在外地工作,因各种缘由父母与孩子无法生活在一起,所以这些孩子被称为留守儿童。这种情况下,祖辈在教育孩子方面被迫扮演主要角色,父母无奈成为教育的协助者。

  三是隔代抚养,孩子的父母因为离婚、死亡、遗弃等原因,完全无力抚养孩子,祖辈成为孩子的主要照顾者和教育者,完全负责照顾孩子的生活、陪孩子玩、负责孩子学习等。这种情况下,可能衍生出许多社会问题,也容易陷入经济贫困的窘境,因为祖辈已年迈、没有工作能力,却又还要照顾孩子。如果长辈年纪太大,在教养孩子上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世代的隔阂也会加剧。

  只有分清楚隔代教育的这三种类型,我们才能对隔代教育进行正确的评判和引导。

  而每种类型,都有可能存在隔代教育的一些问题,但不同的类型,存在的问题既有共性的一面,更有其不同的一面。我们只有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才能对症下药,才能真正帮助到不同类型的家庭,才能真正给到家长和祖辈启发。

  无论大家认为隔代教育是好还是不好,但基本上都认为隔代教养的家庭,孩子的父母和祖辈之间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往往很难统一,并经常会因为教育孩子的问题产生家庭矛盾,甚至出现因为孩子导致父辈和祖辈要断绝关系的案例。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每个人的父母都是不一样的。如果父母的教养方式跟我们完全一致,那是我们的一大幸事。假如教育观念不一致,那就是对我们的一大考验。隔代教养到底难不难,关键就在孩子的父母,而不是我们的父母。我非常赞成“巴学园”的一句话:“我们无法选择父母,但可以选择面对父母的态度。”

  (作者系复旦大学博士,副教授,易成教育集团总经理)

  专家建议

  父母才是育儿的“男女主角”
  关颖
  孩子来到世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乃至他在家庭中接触到的任何人都是他的教育者。而父母应该是育儿的“男女主角”,其他任何人都替代不了,老人们在育儿中“反客为主”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首先,“鼓励”孩子的爸爸妈妈当“甩手掌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法律规定要对孩子尽抚养教育义务,他们是孩子抚养教育的主角,老人们过多地包揽了孩子的事,实际上是在“鼓励”、“纵容”孩子的爸爸妈妈不管或少管孩子的事。

  其次,影响亲子感情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幼儿阶段是亲情培养的关键期,尤其是他们与父母情感关系建立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阶段孩子不与父母共同生活,老人又对孩子过分宠爱,很容易使年幼的孩子在对长辈的情感上产生错觉,认为祖辈更加疼爱他们,相比之下对爸爸妈妈感情则会疏远。这种亲情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影响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再次,祖辈容易与儿女产生矛盾。如果老年人定位在教育孩子主角的位置上,很容易觉得自己是“过来人”,并按照以往的经验带孩子。而孩子的父母往往会接触一些养育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老人对此经常持排斥态度,两代人免不了发生争吵。如果孩子经常遇到两代人教育不一致的情况,就会无所适从,容易形成双面人格。

  最后,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
活质量也会因此下降。老年人出于对儿女和孙辈的疼爱而过多地付出,占去了自己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打乱了自己原本悠闲的生活节奏,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质量也因此受到影响。

  无论什么情况,在隔代教养中,家庭成员都要明确一个原则:只要儿女具备抚育孩子的基本条件,就应该担负起养育孩子的主要责任。而老年人在孙辈的抚育中只要转变观念、找准自己的位置,一样可以发挥余热:

  一是发挥优势,积极参与,不要大包大揽。老年人在晚年见到隔辈人,往往比年轻时更为激动和喜悦,对孙辈的爱更为强烈,也因为有过带孩子的经历,比年轻的父母更熟悉如何带孩子。老年人的务实和耐心往往是年轻父母无可比拟的优势,传统的手工制作、儿时的互动游戏、童歌童谣等在带孙辈时都能派上用场。3岁的天天有各种各样的现代玩具,然而他最喜欢的玩具却是爷爷叠的纸飞机,爷爷会“做飞机”在他看来是件很了不起的事。这位老人动员孩子的父母也参与其中,一家三代共同回味传统游戏中的乐趣和亲子的互动。

  二是尊重儿女,与时俱进,不要唯我独尊。老年人带自己的孩子大多是几十年前的事了。几十年中,社会发生了巨变,当今孩子的生存环境和大家对孩子的要求也不同以往。而不少老年人观念中的好孩子是听话、老实、规规矩矩,带孩子时喜静不喜动,对自己不曾了解的新鲜事物往往持排斥态度。现代社会各类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家庭教育所遇到的问题纷繁复杂,明智的老年人视野要开阔、具有学习精神、与时俱进,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是帮儿爱孙,促进和谐,不要激化矛盾。在中国社会,祖孙之情胜过亲子之情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祖孙之间关系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在家庭关系中老年人的独特作用。老人带孩子是帮儿女,就不能在亲子之间制造矛盾,而应该做好亲子沟通的纽带。小红的奶奶就是个明白人,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有好吃的告诉孩子给妈妈爸爸留一点;给孩子买玩具、新衣服说是妈妈给买的;到了周末,一定创造条件让孩子跟父母在一起……这样,尽管小红有时见不到父母,但给孩子的感觉是父母时时都在自己身边。

  四是珍爱自己,量力而行,不要过度操劳。老年人给儿女带孩子的前提是自身健康,应当留出自己的生活空间,同时培养儿孙体谅老人的情感和在日常生活中扶助老人的习惯。比如4岁以上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做简单自理和家务事的能力,家长可以训练孩子自己吃饭、穿衣,自己的事自己做,和老人一起洗小件衣物、收拾房间、给爷爷奶奶捶捶背等,不在于事情大小、能做多少,关键是能逐渐起到减轻老人家务负担和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双重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隔代教养的利与弊:想说爱你不容易
“隔代抚养”真的教坏孩子么?
“隔代抚养”真的教坏子孙?
隔代教育到底好不好
隔代教育的利弊分析
老人最易患“孙辈依赖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