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祥之兆 : 浅谈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

俄罗斯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1893)的简介请看往期推送

   

往期柴可夫斯基作品推送
燃烧吧!老柴!:浅析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完成于2017.9
瞑目: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漫谈 完成于2017.12
达摩克里斯之剑: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解读 完成于2018.3
燃烧吧!老柴!:浅谈柴可夫斯基第二钢琴协奏曲 完成于2018.5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走进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与何占豪古筝协奏曲 完成于2018.8
烧不尽的老柴: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与洛可可主题变奏曲解读 完成于2018.8

乐曲简介
在我看来,e小调第五交响曲在作者的后三部交响曲里起着过渡的作用,在介绍这部交响曲之前,我们来理顺一下后三部交响曲的逻辑。第四交响曲,作者怀疑命运,认识到命运是一个不断逼近的威胁,就如同达摩克里斯之剑,永远在你头上折磨着你。第六交响曲是作者最后一部完整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冷色调交响曲,虽然在象征葬礼与死亡Adagio lamentoso里面作者还在向冥冥主宰挥舞着拳头,但是我们都能听得出来,作者已经做出妥协,尽管他十分不情愿,他还是放弃了斗争不得不走向毁灭,因为不论如何反抗,死亡是必然的结局。第五交响曲就是连接第四与第六之间的桥梁,我们在第五交响曲里面虽然还能见到刀光剑影的搏斗场面,但是我们总能略微地感受到,创作于1888年的第五交响曲已经不同于十年以前的第四交响曲,音乐的形象已经不是那个血气方刚挥手一搏的勇士了,此刻这个虚拟的勇士却显得有些有气无力,衰老了许多,“学会”了放手,远的不说,就拿第五交响曲开头的引子为例,与充满张力的第四交响曲开头截然不同。不过交响曲的方向依旧没变,那就是希望大于威胁,即便有无时无刻的威胁,也会在希望的光明与对生活的肯定当中暂时灰飞烟灭。

我上面的观点,和作者写这部作品的状态十分一致,1888年,柴可夫斯基在给梅克夫人的信中透露自己复杂的处境:“我虽然还不很老(是的,老柴并不老),但已经开始感到年龄的威胁,身体容易劳累,精神也不集中,不论弹钢琴、作曲还是夜里读书,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吃力。” 老柴的原话也打消了我一部分疑虑,因为在我第一次听这部作品的第一乐章时,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这个乐章听起来如此颓废,后来才明白,这正是作者此时的状态导致的。

也许是我想多了,这部作品总会给我一种不祥的预感,或者说是悲剧的前戏,尽管末乐章有满满的英雄气概,但是我总能感觉到,有不好的东西来临,不好的东西就是作者在五年之后创作的第六交响曲。拿第五交响曲联想到第六交响曲的过程无疑是可怕的,第一乐章的结尾与第二乐章的开头和第六交响曲的结尾是多么的像。

所以,老柴的后三部交响曲都是作者的“命运交响曲”,我们不妨将这三部作品看成一个庞大的交响曲,每部交响曲都是一个庞大的乐章,它和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刚好相反,讲述了作者从对抗命运走向妥协的过程。

乐曲章节与配器介绍
木管组: 3长笛(第三兼短笛) 2双簧管 2单簧管(A) 2巴松
铜管组: 4圆号(F) 2小号(A) 3长号 1大号
打击乐组: 1组定音鼓
弦乐组: 第一与第二小提琴组 中提琴组 大提琴组 低音提琴组

演奏时长约为50分钟
乐曲分析

01 第一乐章 约15分钟
第一乐章的开始是一个规模不小的引子,由单簧管、中提琴、大提琴与低音提琴奏出,引子是沉重的(pensate),加上每个音符作者要求尽量保持时值(tenuto),所以显得更加拖沓和疲惫,如同一个步履维艰的老人迈着沉重的步伐行走。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个失落的、垂头丧气的引子,就是贯穿整部作品的线索,如同第四交响曲开始铜管与巴松的降A,那个令人汗毛竖起的警句。不过比起紧握拳头的第四交响曲的警句,第五交响曲的警句要柔婉许多,而且细腻很多(许多微妙的力度变化),完全没有第四交响曲那种警报一样刺耳的效果,更像是一声声发自肺腑的叹息。


引子低沉地结束后,主部从容地登场,节拍改为八六拍,速度也快起来,音乐的情绪也变得生动起来,富有感情(Allegro con anima)。主部主题弦乐组以八分音符加上两个八分休止给出主题陈述的背景,在这简单的框架下单簧管与巴松牵头奏出主部主题。这个主题其实算不上活泼,算不上感情充沛,不过比起死气沉沉的引子,还是要开放很多的。巴松与单簧管奏完前半句后,长笛与单簧管以典雅轻快的十六分音符进入,继续将主题奏完,再然后,小提琴与中提琴接过主动权,进行主题的强调,木管声部角色转换,从主奏转变为弦乐的伴奏。在连接部主题到来之前,是主部主题充分的展开,听众难免会想到第四交响曲同样被充分展开的主部主题,主题出现的形式为一些显著的音型,一个完整的主题被碎片化,就在这些零星的碎片中达到主部的最高潮,乐队以fff的力度翻滚着,并在弦乐急速的颤弓与定音鼓渐强的滚奏中结束主部主题。连接部主题由弦乐富有表情地奏出,力度的变化更加细腻更加情绪化,最令人难忘的就是弦乐sff-mp-sff-mp-ff,如同纠结到释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长笛单簧管与巴松都在以八度不断传递F,音域由高到低。弦乐富有表情地陈述完连接部主题后,弦乐与管乐角色转换,木管组与圆号平稳地从容地强调连接部主题,弦乐则以pizz来传递F,仍旧是以八度下行的形式完成的。圆号与小提琴深情的对唱后进入副部主题。

副部和主部同样庞大,而且有两个主题,弦乐颗粒性的pizz带出副部第一主题,除长笛以外的木管与圆号为一组,弦乐组为一组,两组之间进行谈话,前者木管与第一第二圆号奏出两种相反的节奏,在八六拍的节拍下,木管第一与第二个八分音符被一个四分音符代替,第一第二圆号则是第二与第三个八分音符被四分音符代替。后者则是弦乐组平稳的拉奏,从中强到突强再减弱。副部第二主题则是以切分节奏为支撑的,按照作者在这里的要求,音乐是安静的,而且是如歌的富有表情的,只不过安静的氛围只持续了几小节,剩下的部分就由弦乐迫切地感情充沛地奏出,先是cresc,后是dim,情感起伏明显,再然后不断加速,迎来欢快的结束部。结束部的材料使用的是副部第一主题,对该主题进行了一个短暂的展开后,进入发展部。

管乐与弦乐对话中残留的副部第一主题拉开发展部的序幕,木管继续奏出副部第一主题的节奏,弦乐声部开始对主部主题进行展开,我们会发现这里的主部主题增添了一些内容,那就是多了下行的音阶。弦乐的一阵p-f的挣扎中,发展部最激烈的地方开始了,音乐仿佛回到了呈示部,主部主题的碎片铺天盖地地向听众砸去,就在这混乱的时刻,第一第二小提琴与中提琴大提琴两组乐器先后奏出连接部主题的展开,但很快木管组又开始模进主部主题,再然后,就是发展部的结尾,副部第一主题又突显出来,并穿插着木管弦乐配合下的十六分音符,副部第一主题在呈示部充满信心,在这里却灰心丧气,且带有一丝绝望,最后以整个乐队不断向上级进的主部主题碎片结束发展部。

发展部的余音越来越弱,巴松的主部主题再现拉开再现部序幕,之后依次是单簧管、长笛与弦乐组将主部主题演奏完整。主部、连接部、副部与结束部的所有内容再现完毕,副部主题回归主调后,进入第一乐章的尾声。

Coda和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如出一辙,都是不断的蓄力,最后迎来不小的爆发。
在这里体现在音乐不断在上行级进,到了顶点以fff的力度下行级进,上下行都以主部主题为材料。不过这里的音乐没有第四交响曲那么令人惊心动魄,起伏那么大。乐队齐奏不断被瓦解,力度不断减弱(由fff到ppp),音域从高渐渐向低发展,最后在巴松、定音鼓、大提琴和低音提琴黑暗的e小调尾声当中结束。


02 第二乐章 约13分钟
在谈这个乐章之前,我们不妨再聊聊柴可夫斯基的音乐。说实话,柴可夫斯基可能是最受我们中国人欢迎的作曲家,而不是巴赫和海莫贝(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海顿,很多人不知道,巴赫,也有很多人不知道,贝多芬,即便很多人无数次听说过他们的名字也无法get到他音乐是什么样的,换句话说对他的音乐形不成一个概念,但柴可夫斯基,我觉得是唯一一个在中国做到家喻户晓的作曲家,谈到他你很难不想到天鹅湖里的四小天鹅以及胡桃夹子里的糖果仙子,听得多一些的听众可能会举出花之圆舞曲啊如歌的行板啊波罗乃兹舞曲啊等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片段,不过你很难想到柴可夫斯基其实在一些国家(以德国为首)是那么不为人知(切利比达克如是说),甚至有些人称老柴是个廉价的作曲家或者half-composer。即便有一些针对老柴的攻击,音乐方面也好性取向方面也罢,都不能阻挡我们对柴可夫斯基的喜爱,究其原因,不仅仅是美妙的旋律那么简单,我想真正的原因还要回到俄国指挥家特米尔卡诺夫的一席话,这句话我一直在回味,因为我找不出第二句能够恰到好处地解释为什么老柴能够如此轻而易举地走入寻常百姓家 : 贝多芬与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都是献给全人类的,不过方式有所不同,我们不妨比较一下,贝多芬的音乐是给所有人一起写的,他告诉人们团结起来用正能量取得胜利,甚至是改变世界。但是柴可夫斯基呢?他不想去改变世界,他的音乐,是讲给一个一个的个体去听的,是给你的,也是给我的。

           
           
           
           
           
           

这个慢板乐章,美到极致,深刻抒情,可以说是老柴最有代表性的乐章之一,也是这部作品我最喜欢的乐章,尤其是直指内心的第二主题,我甚至一度认为,在老柴所有的慢乐章当中,它是最美的。这个乐章就像作者在诉说着什么,在向每一位听众倾诉衷肠,倾诉自己对幸福的向往,对命运的抗拒,对俄罗斯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的热爱。

乐章的开始延续了第一乐章结尾的死寂,仍旧是低音弦乐的低吟,不过音乐是向上发展的,向积极的一面进发的,当中提琴出现的一刹那,希望的曙光就出现了,音乐也由此进入正题。
   

我国指挥家张国勇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他在谈老柴作品的时候,曾说到作者曾经短暂居住的住所,推开古老的窗户,面前就是开阔的视野,那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一眼望不到底,田野的尽头就是地平线,向上看是颜色渐变的天空,圆号主奏的第一主题给我的画面就是如此,反映了作者深爱的俄罗斯大地。

随后,双簧管奏出第二主题,但是比起之后弦乐组对于第二主题的强调,双簧管与圆号对唱出的主题陈述在我看来就是个前戏罢了,真正令人魂牵梦萦的在后面的弦乐。

第二主题充分发挥了柴可夫斯基旋律的优势和特点,炽热的情感与美到极致的旋律让听众觉得把这个主题捧在手心里怕碎了,这种钻心的美是如此的赤裸,你甚至都害怕承认它!厚重的弦乐让第二主题纵情歌唱,歌颂期待已久的幸福,歌颂这片可爱的土地,第二主题呈现之后,听众们带着不舍进入中段。

   

中段先由单簧管领奏出忧伤却具有俄罗斯民间调的旋律,三十二分音符九连音的颤音令人难忘,随后是巴松对中段主题予以强调。在圆号切分节奏的背景之下,弦乐各声部依次对中段主题的变形进行模进,模进的声部越来越多,木管各声部也参与到其中,音乐气势越来越强,气氛开始令人不安,迎来一次不小的爆发,也是中段的最高潮 : 第一乐章代表着命运的警句出现了,除此之外,我们熟悉的三短一长的音型也出现了,我不敢说这个地方作者的灵感来自于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包括本作品第四乐章的结尾,甚至是第六交响曲第三乐章的结尾,也有相同的3+1音型),因为我至今还没有找到相关资料来证明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过根据作者后三部交响曲的逻辑,应该是在表示命运难以逃脱,它永远是人头上悬着的一把利剑,即使你纵身于自然之中,命运的威胁依旧存在。

之后进入第三段,再现第一第二主题,速度增快,更加热情澎湃,正当乐队沉浸在第二主题的甜蜜中,命运的警句再次到来,如暴风骤雨般降临,最后的尾声颇为宁静,最后在安静中结束第二乐章。


03 第三乐章 约6分钟
第三乐章,短小精悍的华尔兹舞曲,作者把华尔兹舞曲放在第三乐章而不是用一贯的谐谑曲,显得十分卓尔不群,且富有创新精神。也就在五年之后的第六交响曲,作者再次使用了华尔兹舞曲,位于第二乐章,只不过是罕见的不太自然的五拍子圆舞曲。第五交响曲的华尔兹舞曲和第四交响曲的第三乐章一样,更加注重塑造一个陌生却又新鲜的世界,它的价值不在于深刻的内涵,而是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

三部曲式的第三乐章的第一段有三个主题(上面三张图按顺序依次是三个主题),第一段的第一主题由第一小提琴主奏,圆号、巴松奏出尽量保持时值的四分音符,位于每个小节的第三拍上,这个主题再次体现了作者在旋律这方面的才能,很简单的旋律,效果却非同一般,没有第二乐章的那种厚重,但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典雅与朴素却能一下子击中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第一主题之后由乐队优雅地齐奏出来,由于没有长号大号等铜管乐器的加入,即使是乐队齐奏的第一主题也是优雅轻盈的。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的风格雷同,首先由双簧管与巴松领奏,弦乐的pizz打出三拍子的节奏,再由单簧管配上圆号的闭塞音重复主题。在第三主题到来之前第一主题再现,先由单簧管与巴松主奏,再由木管组牵头奏出,弦乐进行伴奏。带有切分节奏的第三主题首先由巴松奏出,之后是长笛、单簧管与巴松的齐奏,第三主题进行时,依旧是弦乐的pizz来为主奏声部进行伴奏。

中段可以用顽皮这个词来形容,中段主题由飞速的十六分音符四连音组成,整个中段就是木管组与弦乐组各个声部多余该主题的模进,如同击鼓传花游戏,主题被不同的声部传来传去,在一个声部奏出主题之时,其余声部为主奏声部进行伴奏,轻松气氛活跃的似乎忘记了命运威胁的存在,短小的中段结束后,十六分音符还没有完全消失之际,第一主题就已经出现了,拉来了再现部的帷幕。

再现部再现三个主题之后,进入华尔兹舞曲的尾声,可是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第一乐章的警句又出现了,由单簧管与巴松偷偷摸摸地奏出,象征着命运的威胁依然阴魂不散,最后戏剧性地以几个突如其来的强音结束短小的华尔兹舞曲。

04 第四乐章 约12分钟
第四乐章,史诗一般的乐章,这是人类暂时战胜命运的凯旋颂歌,有着非凡的魄力,作为这部规模宏达的交响曲的末乐章,这是一个完美的句号。

乐章的开始是象征这凯旋的威武的序奏,庄严神圣(Maestoso),具有英雄的气魄,由弦乐组主奏,序奏的主题正是第一乐章序奏中命运的主题,只不过在这个乐章中转入大调并且信心满满,第四乐章,这个交响曲的末乐章,作者也许不想让警句逮住机会突然出现,而是放在末乐章的开始,以大调的形态出现,给听众一种正视矛盾,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的状态。序奏的末尾音乐渐渐悲壮起来,给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预感,象征着斗争的主部主题马上就要到来。

引子结束,定音鼓cresc之后,真正的战斗开始了 ,不过这里我有一个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在这里不妨抛出来,我相信认真查阅总谱的朋友们也会有这样的疑问,疑问就在这里的定音鼓。总谱上写的是,定音鼓不断渐强,强到mf也就是中强的时候主题空一拍进入,定音鼓这时候不停继续滚奏,力度还在不断加强,从mf一直升到f,不过很多的版本在主题出现之前力度就非常强了,之后就减弱了(原谱并没有标任何减弱的标志,譬如dim),和谱子上的不太一致,可以说我现在听到的版本只有穆拉文斯基和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和谱子一致,也许是我钻牛角尖了,我们过掉这个问题往下看。伴随着定音鼓猛烈的敲击,那象征着搏斗的主部主题随之而来,弦乐一次次下弓奏出的柱状和弦就像一记记重拳挥向敌人,强有力的主部主题结束之后,进入规模不小的连接部。连接部的内容有两个,第一是双簧管带附点节奏狡黠的吹奏与其余木管声部及圆号的对话,第二就是第一第二小提琴主奏的乐句,这个乐句表面沉稳但骨子里是风暴,体现在圆号与单簧管二度为支撑的八分音符四连音的伴奏上,之后连接部的结束非常精彩,在对抗达到顶点时,定音鼓富有节奏的敲击一声比一声小,这就是命运被逐渐击退,十分形象,之后就是大调的开朗的自信的副部主题。

副部主题充满欢喜的力量,但不过分,恰到好处,仿佛幸福已来到,先由木管组奏出,弦乐以忙碌充实的四分音符三连音伴奏,之后再由小提琴为首的弦乐组奏出,木管中的巴松、单簧管以及双簧管奏出动感十足的四分音符,让副部主题策马扬鞭。结束部为第一乐章的警句的大调形式,也是本乐章序奏的内容,由张扬的铜管齐奏而出,夹杂着弦乐飓风一样的上下行音阶,干脆利落地结束呈示部。

呈示部结束,进入发展部。发展部比较短小,但是充分发挥了两个主题,首先是弦乐主奏的主部主题的展开,木管以四分音符的形式出现,弦乐先是四分音符后是八分音符四连音的颤弓,铜管嘹亮的二分音符十分明显,再现部到来之前,音乐的气势渐渐下降,副部主题由木管乐器进行展开,在颓废的乐队齐奏当中进入热烈的再现部。

再现部更加火热,精彩。再现部结束之时,第一主题的警句再次将音乐杀了一个措手不及,这回的警句是是小调形式,悲壮的气氛再次扑面而来,不过这个状态没有延续多长时间就结束了,之后就是辉煌壮丽的尾声。E大调形式的警句再次以凯旋的英雄一样出现,小号带头奏出胜利的号角,希望与光明暂时战胜了来自命运的威胁,最后在辉煌的凯歌下结束整部作品。这一回,柴可夫斯基和第四交响曲末乐章一样不是以脆弱而敏感角色出现,而是展现了俄罗斯战斗民族该有的一面以及俄罗斯民族坚强不屈,在辉煌的E大调中结束这部交响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夜幕下的光影魔术:马勒第七交响曲“夜之歌”解读
马勒:第二交响曲
以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为例丨赏析舒曼《第一“春天”交响曲》
赏析第二十弹马勒第九交响曲赏析
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
圣桑第三交响曲  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