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邢法学习丨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交往”

“交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各个时期。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理解“交往”的呢?

首先,交往是一个表征主体间交互性的关系范畴。在1846年12月28日致安年柯夫的信中,马克思谈道:“我在这里使用'commerce’一词是就它的最广泛的意义而言,就像在德文中使用'Verkehr’一词那样。例如:各种特权、行会和公会的制度、中世纪的全部规则,曾是唯一适应于既得的生产力和产生这些制度的先前存在的社会状况的社会关系……而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他们便改变所有不过是这一特定生产方式的必然关系的经济关系。”马克思这里所指的“交往”,指向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从根本上说,交往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是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是“主体间”的互动。人们之间互动的一定形式,即交往形式,马克思也称为“交往方式”;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交往,就形成一定的交往关系,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等社会关系。交往关系形成后,又反过来规定着人们的交往方式。物质交往产生的是“特定生产方式的必然关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经济关系,属于交往关系但不等于交往关系,它们之间是不可以替代的。

其次,交往也是一种实践活动。一方面,交往在人们最基本的实践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中产生,是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基础上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另一方面,交往本身又是实践的对象和客体,人们正是通过社会实践不断地改造旧的交往形式,使交往合理化。这种改造往往是内在于交往之中的。从这种意义上,交往本身就是一种实践,而不是实践的一种派生关系。在交往实践中,人们不断以理想的交往形式改造和取代旧的交往形式,实现交往价值的历史转换,正如马克思所言:“为了不致丧失已经取得的成果,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因此,交往是一个主客观统一的过程。就前一方面而言,交往是客观的、合规律性的过程;就后一方面而言,交往又是一种属人的活动,其中蕴涵着人的价值取向和理想,因此,交往又是一种合目的性活动。在交往与实践的关系中,实践不等同于生产力,交往也不等同于生产关系,实践不仅仅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交往也不仅仅是伴随着人改造自然这种实践而产生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人们对社会关系和交往关系的改造同样也属于实践,而且是一种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来说非常重要的实践,因此马克思说:“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

再次,交往与生产是辩证统一的。交往是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辩证关系在实践中的应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把交往与生产看作是实践活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并揭示了二者的内在关系。实践既是一种主客体之间的对象化活动,又是主体之间的交往活动。“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关系就是交往形式与个人的行动或活动的关系”,“而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Verkehr]为前提的。这种交往的形式又是由生产决定的”。所以说,交往和生产互为存在前提,交往首先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交往,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物质生产决定交往的性质和形式,物质交往是物质生产得以进行和实现的前提。生产的发展程度决定着交往的范围与内容。随着生产的发展,交往最初由在家庭内部之间发生,然后扩展到城邦之间、各民族之间,随着生产与交往不断扩展,交往的内容也日益扩展,由物质交往发展到精神交往、政治交往等方面。交往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只有在普遍的交往中,单个人才能摆脱民族、地域等条件的限制,同整个世界的生产建立起联系,才能使旧的生产关系解体,新的革命力量联合,从而加速新的生产关系建立。

最后,交往具有广泛的形式和重要的社会历史作用。对于交往形式,马克思从不同视角进行了规定:从交往内容视角分为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认为后者起初是前者的“直接产物”,尔后又成为前者的“必然升华物”;从主体的视角分为“个人交往”和“国家交往”或“民族交往”;从属性的视角分为经济交往、政治交往和文化交往等,认为战争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交往;从交往地域范围的视角分为“区域交往”和“世界交往”。对于交往的社会历史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其一,交往是制度规范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交往活动产生于生产活动,生产活动和交往活动又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规范才能进行,这就需要交往关系制度化。“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就会有一定的社会制度”,社会制度一旦形成,就规范着人们之间的交往。其二,交往影响一个民族的整体结构及与其他民族的相互关系,“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这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也取决于自己的生产以及自己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其三,交往影响生产力的发展与提高。“某一个地域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完全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因为“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其四,交往能够促进世界历史形成与全体人类解放,普遍交往,能够使“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能够观照现实。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交往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影响重大。为此,我们应当全面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并以此为指导,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实现与各种国际组织、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良性互动,在国内推进交往主体间自由、平等、健康的交往,确保我国现代化进程顺利进行。

来 源:学习时报

作 者:鲁秀伟

原标题:《邢法学习丨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交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一切所有制关系都经历了经常的历史更替、经常的历史变更”
王兰 陈艳霜 | 浅析唯物史观视域下的“网络社会”
马原复习资料终极PK版(这是我看了一遍书之后结合老师划重点时所讲的以及各种参考资料花了两天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