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该懂的6个心理学效应,专门跟娃斗智斗勇

未经允许,请勿私自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正文共:2421字5图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文/图:恬妈




上有老,下有小,还有房贷和鸡娃,如此重负之下,如果我们不能用一些高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每天家里可能会鸡飞狗跳,苦不堪言。

今天想给大家分享一些有用的心理学效应,专治家里的疑难杂症。

1,登门坎效应


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你:孩子,我们读这本书吧?
孩子:好。
你:宝贝,我觉得这本书也不错,我们也读一读吧。
孩子:哦,好。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比如一开始就读特别难的书,一开始就写特别规范的字,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登门坎效应”对人的影响。

2,峰终效应



峰终定律是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总结,它指如果在一段体验的高峰和结尾,体验是愉悦的,那么对整个体验的感受就是愉悦的。
你:孩子,做完作业,我们就可以去游乐场玩。
孩子:好。
然后孩子会愉快地完成之前让她觉得很痛苦的作业。
你:作业做完了,我们可以去游乐场咯。



峰终定律告诉人们对体验的记忆由两个因素决定:高峰(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时与结束时的感觉,这就是峰终定律。也就是说对一项事物的体验之后,所能记住的就只是在峰与终时的体验,而在过程中好与不好体验的比重、好与不好体验的时间长短,对记忆差不多没有影响。

3,沉默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西德尼·罗森和亚伯拉罕·特塞尔在1968通过实验定义了沉默效应。他们的发现表明,当得知可能会让某人感到不舒服的消息时,人们往往会选择阻力最小的路径,即什么都不说。沉默效应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英文名:Mum Effect,很形象地描绘出人们在传递坏消息的时候的犹豫不决,甚至睁着眼说瞎话。

你:孩子,这本书你看懂了吗?
孩子:嗯,看懂了。
你沉默不语,默默地看着孩子。安静的氛围会让孩子说出真话。

如果孩子看懂了,会理直气壮的表达看懂了,还会告诉你这本书讲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如果孩子似懂非懂,在你的沉默效应下,她会告诉你:妈妈,我有一个地方没太看懂,你能否给我讲解一下。

沉默能够表达理解,谦虚,质疑等,如果家长对孩子的答案/阐述产生了质疑,可以试试沉默效应,套出孩子的真心话。

4,手表定律


手表定律是指拥有两块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帮人更准确的判断时间,反而会制造混乱,让看表的人失去对时间的判断。


你:吃饭时,不可以看ipad,电视或者电脑,最多只能听倾听者。
队友:孩子,这个动画片是爸爸小时候看过的,我们吃饭的时候一起看吧。
孩子:妈妈不让吃饭的时候看电脑。
队友:就看一次,没关系。
孩子:我怕妈妈批评我。

此时你需要立即跟队友沟通,原则问题必须坚持,不能给孩子建立双标,从而让孩子有机可乘或者无从选择。

手表定律告诉我们:在教育这件事上,父母双方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或标准,否则孩子将无所适从;也不能让孩子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他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5,强迫选择原则


强迫选择法,就是在两个选项中,对方一定会选择你需要让他选的选项。它是一种最基本的魔术手法,并且在众多魔术表演中都会有其相应的应用。


当你需要孩子做某件事的时候,不要给孩子出是非题,而要出单选题。
你:孩子,数学和语文,你想先做哪个?
孩子:语文。

如果你没有给孩子选项,而是问“你准备做什么?”很大程度上,孩子给你的答案都不在你的预期。所以,学会提问,学会技巧性的提问,也能化解很多不必要的亲子纠纷。

同理,强迫性原则也同样适合自己,即逼迫自己做成某件事。

你自己想要做成某一件事情或者想要对方做成某一件事情,就需要给他一个比较明确的选择题,而不是问他是什么或者为什么,这样会帮助你双方节约一定的时间,提升双方的效率。

6,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日晕效应”,是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该效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贴标签”。

比如孩子不能充分理解某个概念,或者某种类型的题总出错。家长没有帮孩子分析原因,反而给孩子贴上一个“XX学科不行”的标签,这就是晕轮效应最直接的体现。

你: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做?你怎么这么笨?
孩子:妈妈,我确实没理解,我真的很笨吗?

又或者,我们了解到某个“别人家的孩子”数学思维非常突出,即便没有亲眼看到,也会自动默认“别人家的孩子”各方面都好,也总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激励”自己的孩子。

在人际交往中,由于我们掌握对方信息太少,会根据对方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这其实就是个人主观推断的泛化,扩张和定势的结果,会悄无声息的影响我们对他人的评价和认知。

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客观公正的看待身边的人,不要受晕轮效应的影响,随意给对方贴标签。

我们熟知的心理效应有很多,比如木桶原理,马太效应,鸟笼逻辑,二八法则等,其实心理效应并不仅限于职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随时用起来。

虽然我举例说明了心理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但我仍然要提醒大家,不要把心理效应当成解决问题的唯一法宝。


孩子跟孩子是千差万别的,养育环境也各有不同。我们家长解决跟孩子之间的矛盾,必须要一个大前提,那就是足够了解你的孩子。这样你才能判断出哪一种方法更合适自己的孩子,哪种方法会起到正向的引导作用。

养育孩子,没有太多的试错成本,尝试的时间和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不允许家长多次试错。所以,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行为,浅尝则之,比起孩子的成功,我们更要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

愿我的分享,与你有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个心理学故事告诉我们:给孩子立规矩,没有惩罚,就没有进步
教育孩子为何总屡次失败?掌握这6个心理效应,让立规矩不再犯难
效应定律——看懂你的发展
微定律|14个著名的心理学效应,生活中你一定用得到!
18个著名的心理学效应
80个心理学定律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