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小阴阳旦汤乃调整阴阳之祖方
userphoto

2024.04.25 湖南

关注
从河图五行模式下看《辅行诀》大小阴阳旦汤
刘瀚阳  张鸿磊  王帅
指导:孙广仁
摘要:河图五行模式下,脾胃居中为枢纽,人体阴阳二气藉此升降出入。阳旦者,升阳之方,阳气虚损而阴阳失和的用阳旦汤;阴旦者,扶阴之方,阴精虚损而阴阳失和的用阴旦汤,大小阴阳旦方方阵,可以称得上是从中土脾胃调整人体阴阳的祖方,后世桂枝系列方、柴胡系列方的广泛运用就是来源于此。
柴胡类方与桂枝类方在临床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甚至有无证可辨则予小柴胡或桂枝汤也可收效的传说,我们认为此两类方剂之所以有如此广泛的应用,在于此两类方可以从根本上对人体阴阳进行调整。我们之所以形成如此看法除了来源于广泛而有效的临床应用外,还有如下理论来源,河图五行模式下视角下对人体藏气阴阳的认识,以及《辅行诀》中阴阳旦汤方药体系的启发。
1.河图五行模式下人体藏气阴阳的运行
早期人们对于五行的认识较多的是偏重方位,在方位的认识上,古人历来都有以“中”为尊,中控四方的看法,因此五行中与中央所配属的土行,便因此而尊贵于其他四行,《内经》“中央土以灌四傍”的说法也正是这个意思,此文所说的河图五行模式,其实也就是以中为尊、强调中土的五行模式。我们发现《内经》中对许多理论问题的论述,都是以此模式为底盘进行,而非后世所论的生克五行模式。
1.1河图五行模式可归纳如下:
一,五行与方位的配属关系,中央配属土,木与东配、火与南配、金与西配、水与北配;二,五行与四时的配属关系,中央土为尊而王四季,也就是无专门的季节配属,木与春配、火与夏配、金与秋配、水与冬配;三,五行与四象的配属,这里四象可以是太少阴阳,可以形象的说是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具体来说木为少阳配青龙,火居南为太阳配朱雀,金居西为少阴配白虎,水居北为太阴配玄武,中央土在《内经》被认为是”至阴“;四,河图五行模式下属,五行莫贵于土,可以认为土为其他四行生气之本源,也是同时时其他四行运作之枢纽,后人总结为“四象五行皆籍土”,这样就形成了土居中斡旋为生气之本源、气机运行之枢纽的态势。这样外四行围绕中土,交互金木,水火既济,具体来说,木自左而升,金自右而降,二者龙虎回环升降相因,水自下而上,火自上而下,二者上下较高水火交济。将五行与人体五脏配属后,自然形成了脾胃居中斡旋为后天人体生气之本源,气机运行之枢纽,而肝升于左而肺降于右,肾水上济而心火下温的上下交济态势。以上的这个模式也就是《素问·刺禁论》里说的:“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
如果再进一步结合对来知德太极河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外四行木火金水,就是阴阳二气细分。水为太阴,在卦配坎,一阳潜于二阴之中,阴极而生阳,稚阳自寒水而生发,经少阳木升达于上,最后旺于太阳火,火在卦配离,一阴居于二阳之间,阳极而阴,阴阳转化,稚阴自太阳火而生,经少阴金的收降,最后盛旺于太阴寒水,如此循环往复。
结合《内经》及后世脾胃说的看法,中央脾胃大约有分合两论,一,脾胃合论,脾胃作为一个整体而为后天气血化生之源,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虞之官”,又如《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脾、胃……仓糜之本,荣之居也,名曰器”等等;二,脾胃分论,脾与胃,一脏一腑,一升一降,一阴一阳,脾胃燥润相合、升降相因,脾胃的升降为人体脏气阴阳升降的枢纽,人体脏气阴阳的升赖于脾而降赖于胃。
1.2人体藏气阴阳的运行
人体阴气居于内藏于脏而根于阴中之阴肾,与此相对则人体阳气相对居外主上,如此一来则形成了阴阳出入及上下交感。具体而论,人体阳气自肾而升达于太阳以后,则主要居外同时又相对主上,但其根于里、根于下、根于肾水中之真阳。人体阴精禀受于先天分藏于脏而根于阴中之阴肾脏,先天之精为生命的本源,应时刻注意持盈保泰,不可使其损耗太过,这就需要阴气凉润静谧收降等作用,防止阳气过于亢盛而过损阴精。所以阳盛之太阳位,必阳极生阴,阴自少阴肺而凉润收降而静谧与肾,所以自古以来补肾阴精,除了直接填补以外,还往往从心火及肺金入手。当然由于脾胃中土为生气之本源,所以后天虚损必赖脾胃中土,同时中土又为气机运行之枢纽,所以调整人体气机阴阳,自然也离不开脾胃的升降枢纽功能。
《素问》说“阳化气,阴成形”,从体相用的角度来说,人体阴阳无具体的体,可以认为都是取像来说的。从“气一元论”来说,“精、气”的本质都是气,但因为其学术来源不同,我们还是认为,具体谈论精气的时候,可以分阴阳,所谓气为阳,精为阴,当然气也可再分阴阳,精亦可再分。精气相对,之所以把气以阳标之,因为气温动而生发,精之所以阴标之,因为,精凉静而收降。气为阳,但气可再分阴阳,气中之阴可以认为就是一点真阴,也就是太阳位离火那一点真阴,其虽稚嫩,但能化阴精,可以认为是后天阴精之化源。如果人后天生气之本源功能正常,阴精之化源充沛,在此一点真阴的凉润收降下方可化生阴精归藏于肾;精为阴,阴精可再分阴阳,阴精之阳就是人体的那一点元阳,也就是太阴坎水那一点元阳,其稚嫩,但可化阳气,严重者成龙雷之火而为害,可以认为这一点真火就是后天阳气的化源。如果人后天生气之本源功能正常,阳气之化源充沛,中土气机运行枢纽功能正常,则在此一点真阳的温煦鼓动下方可化生阳气升达于外。
2、大小阴阳二旦汤实乃调整阴阳之祖方
传统上古人有用河图归纳解释一切的倾向,当然也存在以河图对方药进行归纳整理的体系,古人将许多功用各异的方子,整合到河图模式之下,用河图时空观将这些方子的功用进行有序的排列,并用河图模式具体来指导这些方子的应用。现可见的最好的一个河图方药体系,就是陶弘景《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在完整抄录的古书中的一个方“二旦四神方”体系。这一体系中的大部分内容都被仲景《伤寒杂病论》所继承,如《辅行诀》弘景所说:“外感天行,经方之治,有二旦、四神大小等汤。昔南阳张机,依此诸方,撰为《伤寒论》一部,疗治明悉,后学咸尊奉之。”因此,如不能明白这些内容,我们是很难真正解透《伤寒论》中的这些重要方剂的。如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白虎汤、玄武汤等,要说这些方剂与《辅行诀》提到的方组没有关系几乎是不可能的。再有一些方药仲景在学习继承时,可能回避了方名而只取其方药。我们认为桂枝类方与柴胡类方可能就是直接取则了二旦汤,也正因此后世桂枝类方及柴胡类方才有如此广泛应用,只是后人日用而不知其源而已。
《辅行诀》中说:“阳旦者,升阳之方,以黄芪为主;阴旦者,扶阴之方,以柴胡为主;青龙者,宣发之方,以麻黄为主;白虎者,收重之方,以石膏为主;朱鸟者,清滋之方,以鸡子黄为主;玄武者,温渗之方,以附子为主。此六方者,为六合之正精,升降阴阳,交互金木,既济水火,乃神明之剂也。”这很明显是一个河图五行模式下的方子体系,《辅行诀》里收录的大小阴阳旦汤,就是从一组从脾胃中土,这个人体后天生气之本源,气机运行枢纽入手,调整人体中人体一身阴阳的方阵。夸张一点说,大小阴阳旦汤方阵可算是调整人体一身阴阳的祖法、祖方,具体分析如下:
2.1阳气虚损而阴阳失和的用阳旦汤
在河图五行模式下,中土脾胃为后天生气之本源及阴阳运行之枢纽,所以阴阳虚损所致的阴阳失调,必然首先健运脾胃,使化源充足,其次须调和脾胃枢纽功能,使阴阳和合,而大小阳旦汤及大小阴旦汤都有甘草、生姜、大枣三味药,其原因就在于此。甘草、生姜、大枣三味药的组合首先是一个补益中土脾胃的药物组合,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协调枢纽组合,其不仅可调和药物,也可以调和人体脾胃及营卫,最终引导人体阴阳达到和合的状态,可能这也就是仲景经方广泛应用此组合的原因。
小阳旦(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二两(切),甘草(炙)二两,大枣十二枚)、大阳旦(黄芪五两,人参、桂枝、生姜各三两,甘草(炙)二两,芍药六两,大枣十二枚),为“升阳之方”,也就是说如果人体出现阳气虚损而阴阳失和的用阳旦汤。
肾为先天生身之本,四象而言属阴中之阴,以卦象看,配坎卦☵,阴中有一点真阳,此一阳升动化为阳火。肝脏为阴中之阳,以木表之,为少阳,主升发。若阳气虚损,则阳气失于温煦生发,阴精呈寒凝之象,用辛温之桂枝,从阴助阳、通阳达表,以白芍酸苦散阴结助阴精,收阳入阴,使阳根得以密固于里,此为培补阳根之法,称小阳旦。
当然如果说阳气耗损太过,还需在培阳根恐怕力有不逮,须再兼以直补阳气,故加黄芪直补气,阳根方可得培,同时最重要的,还需要化源充足,河图五行,“四象五行皆籍土”,故脾胃为阴阳枢纽同时,也为精气之化源,故须时时健运脾胃。
2.2阴精虚损而阴阳失和的用阴旦汤小阴旦(黄芩、芍药、生姜、大枣、甘草)、大阴旦(人参 、柴胡 、黄芩 、芍药 、生姜 、大枣 、甘草),为扶阴之方,阴精虚损而阴阳失和的用阴旦汤。
人体如气机郁之或因虚而气郁,久之必化火,化火则必伤阴气,阴气损耗,则在下之阴精失其化源,久则精血必不足,阴虚则五心烦热,黄芩苦寒自上清其热,桑白皮、栀子、白薇等苦寒轻清之品皆有此功,芍药酸苦滋阴助其阴根,且有通行之力,就目前临床用药来说,沙参、百合,玉竹、黄精、玄参、麦冬,五味子、知母等皆能助阴根,但较白芍来说,有凝滞之弊。同时从广义来讲,血亦为精,补血滋阴者当归、阿胶等,可助阴血,散血结者如血藤、赤芍、丹参等,此为培阴根之法,故称小阴旦。
若阴虚太过,则内热不能除,如因种种原因,使火郁在里不能调达而出,而成火郁之证,如伤寒小柴胡之往来寒热等,此不可一味滋阴,滋阴药物必然凝滞收敛,而致热郁而甚,病情必重,需在助阴的同时,佐舒条畅达之力,轻清之中兼有苦降之功的柴胡最为合拍,柴胡既能疏散在内之郁阳,并兼能清之,如此一来,内热得清,阴根亦得培补。同样阴虚内热亦是虚损,同时一样需要脾胃的化生资助,上已言明脾胃为阴阳二气之枢纽,亦为后天精气化生之本,故还需时时健运脾胃。
当然,真阴难复,虚火易升,培阳之法,注意潜阳如龙骨、牡蛎、龟板、磁石等,潜阳需防其郁滞应注意疏条如升降散类方等,阴阳两虚两培其源,另需直填其精使阳得其宅如山药、山萸肉、熟地、首乌、枸杞等,下元阳气不足,则酌情附子肉桂、仙茅、淫羊藿、巴戟天等。篇幅所限此不一一。
3小结
综合来说,大阳旦、大阴旦与小阳旦、小阴旦相比较,其差别主要在于,大阳旦、大阴旦比小阳旦、小阴旦多出来一些培中扶土补气之品,我认为理论来源,可能受河图中土思想影响,因在河图模式下来看,土为阴阳后天之本、为阴阳交互之枢纽。
总之,从河图五行视角下来看阴阳二旦方方阵,阳旦升阳、阴旦扶阴,实为从中土枢纽调整阴阳之祖方,后世桂枝系列方、柴胡系列方的广泛运用就是来源于此。以上两组方阵实为培阴培阳之祖法,临床加减变化无穷。
【参考文献】略
相关推荐
根在河洛丨介绍一下河图洛书
中华文明的源头——“河图”、“洛书”的传说与来源之谜关于“河图”、“洛书”的一些浅显看法
“河图”“洛书”与古天文观测
河图与方位四时时空观
河洛与象数易学
月相纳甲丨定位于九宫,合数于河图
河洛文化与中医学河图五行”模式源流
《内经》中那些无法用五行生克解释的问题《黄帝内经》中的“河图”五行与生克五行
“河图”“洛书”与传统天学
“四象”起源及其相关内容介绍河图五行与藏气升降
河图五行与脾胃学说
“河图五行”是读通东垣脾胃学说的关键所在
读懂黄元御的关键要害在“河图五行”
河图五行模式及其在《伤寒杂病论》中的应用
从河图五行模式角度,认识“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从河图五行模式角度认识“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从《素问·刺禁论》看中医藏象理论从“实体五脏”到“功能五脏”的发展
大小阴阳旦汤调整阴阳之祖方河图五行模式下的糖尿病治疗
河图洛书与针灸取穴法(开四关、脾胃升降、灵龟八法、飞腾八法)
河图与针灸“开四关”
简单谈一下“开四关”
河图与脾胃原合配穴
月牙儿湖河洛青囊学社学术顾问简介
孙广仁: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 山东省名中医,从医、执教45年,师从山东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著名中医临床家张珍玉先生,得其真传。- 主要从事中医学藏象理论及思维方法的研究,现致力于发掘复原《内经》“河图五行模式”,并形成了理法圆融且验之于临床的“河图五行理法方药体系”。- 山东省高校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国家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 教育部“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三版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主编、国家卫生部“十一五”规划研究生教材《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医学》主编。- 主编教材和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100多篇。- 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顾问、山东省名医联盟理事、山东省大健康资深专家指导服务团团员。
- 山东省第九、十届政协委员、山东省学位委员会委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东垣对脾胃学说之贡献(二)脾胃是气机升降之枢纽
大小阴阳二旦汤调整阴阳之祖方
邓铁涛杂病论治之一——循环系统疾病一——脾胃消化系统疾病
论枢机 +再 论枢机+如何理解少阳主枢+论开合枢机理在《伤寒论》中的运用
中医如何看待衰老?附对抗衰老的3大途径!
李今庸讲小建中汤,虚劳病脾精虚损。阴阳两虚者,治以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八味肾气丸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