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脾胃乃后天之本,养生当先健脾胃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所有生命活动都有赖于脾胃的运行。若脾胃受损,即会多病减寿,小到感冒、大到肿瘤,都与它有关。

俗话说,胃病要“三分治,七分养“。中医上,提到胃就不能不说脾,脾胃是健康的“根”,若脾胃功能不强,就会引发很多疾病。

那么,脾胃不好会有哪些表现?

在中医学中脾胃病被称为千古难治之病。脾胃不好就会引起饮食不思,食欲不振,吃了不易消化,多纳则饱胀,有不消化的残渣菜叶,或有闻食则恶心欲吐者,苔薄白,脉沉弱无力,面色黄白少华,肌瘦不荣,胃纳欠佳等症状,所以脾胃病,易伤脾胃、肝肾、心肺、气血……引起全身疾病,具体表现为:

1、升降功能失调

脾胃功能失调,运化能力就会下降,食物堆积体内,机体吸收不了营养,代谢废物无法顺利排出体外。初期,有头晕、困倦、便秘、腹泻、恶心、食欲差、消化不良等症。长期如此,可致肥胖、脂肪肝、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病。

2、运化水湿失调

若脾胃功能失调,水湿排泄就会出现障碍,使湿热蕴结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初期,有口苦口臭、舌体齿痕、尿黄而短、便溏、四肢沉重、五心烦热、水肿、湿疹等症。但若脏腑失调,血行迟缓不畅致血瘀,轻则舌质青紫、脸色晦暗、身体疼痛……重则脏器下垂,易发疾病。

3、统血功能失调

脾胃差,会使统血功能失调,一则运化无力,气血生化无源,体虚衰弱,常有食少、腹胀、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弱、须发早白等症;二则气血虚亏,固摄无力,易出血,如:便血、尿血、月经过多等,常感倦怠、面色苍白、四肢不温、纳呆便溏等。针对脾胃病带来的这些症状,我们日常如何养护脾胃?

脾胃有四怕: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四怕生气。生冷的食物,如各种冷饮、生的蔬菜水果等,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最容易伤及脾胃。此外,脾胃最怕撑,饥一顿,饱一顿对它伤害最大。因此除了少食生冷食物,规律饮食,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中医艾灸的方法来调理。在春分前后施行助阳祛寒的“艾灸灸法”,可以健脾暖胃,柔肝伸筋。

“艾灸灸法”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顺应节气特性而创立的艾灸方式。艾灸是防病保健的传统方法,它典型地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因时致宜”的防治思想。但是当我们在进艾灸时应注意补益和升发都不易太过,灸疗时间要适当缩短,仍以肝经与脾经、胃经的腧穴为主要艾灸点,可常艾灸肝俞、脾俞、太冲、足三里。

肝俞

艾灸此穴有疏肝理气、降火退热、益肝明目、行气止痛等作用。

脾俞

脾脏的湿热之气,借由此处向膀胱经疏散,故名脾俞穴,具有和胃健脾、升清利湿的作用,是脾脏最重要的保健穴之一。

太冲此穴是肝经上的原穴,艾灸此穴有助于打通整条肝经的经脉,起到理气消肝,增强体内血气供应,疏通郁结,平息内火的作用。

足三里

此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是胃经气血流经此处形成的较大气血场,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中医学中治疗疾病,注重以脾胃为本,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滋养着五脏及整个机体的运行。如果脾胃一旦受损,不仅身体吸收不了营养,更会累及其他脏腑,所以春季我们养生的任务除了养肝,健脾和胃也不能忽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怒伤肝,还伤胃、伤乳腺!艾灸人体4大“消气穴”,给自己宽宽心
艾灸养生,始于补脾!
熬夜:这三个穴位,把熬夜损伤的肾精和心血补回来
惊蛰|春雷响,气血生。一年中灸补气血的最佳时节到啦,错过就是一年!
老年脾胃虚弱,怎么调养最靠谱?
脾胃湿热虚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