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邹自振 | 林纾传奇:破才子佳人之滥调

林纾(1852年—1924年)工诗文,善书画,著述甚富,所译各国小说达二百余种,为我国最早介绍域外文学之第一人。值得一提的是,林纾还著有传奇《天妃庙》《合浦珠》《蜀鹃啼》、闽剧《上金台》,今皆存。

综观林纾的剧作,可谓贴近现实,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其大部分作品虽情感浓烈,但情节平淡,少奇峰突起,缺乏戏剧冲突,成为极少演出而仅供欣赏的案头文学。这不是林纾的过失,而是戏曲这一文学样式在近现代之交的时代命运。

现身说法道爱憎

《天妃庙》原署“畏庐老人填词”,全剧共十出,写光绪年间以松江人侯廉蜚为首的某些留日学生,不事攻读,寻花问柳,回国后自感身无一技,便以“提倡革命”为名,捣毁了商家集资修建的天妃庙神像而办“新学”,引起崇明一带商人们的愤怒,上海道台雷胜俞即令兵轮前去镇压商会,营务督办福建福宁人谢让(字子鳌)从中斡旋,单骑前往商会,迅速平息纠纷,避免了一场血腥惨案。谢让却因忤上海道台意而获罪,被革职遣戍。

剧末加《余波》一出收场,再述寓意,作者以“现身说法”的手法,借“外”这个角色,扶杖出场云:“老汉天生野史才,史家名誉早抛开。谢郎风节人人服,演作传奇唱一回。”这段自道独白,无疑寄托着作者的爱与憎、怜与恨。《天妃庙》系根据当时实事写成,传说剧中雷、谢二人有所影射,主人公谢让系作者同里,作品的真实性极强。

此剧的角色安排也值得注意:其一,剧中留日学生姓名均以谐音法出之,如丑扮侯廉蜚,即厚脸匪;贴扮木廉,即没廉,绰号就地滚;卜修,即不羞,绰号三寸皮;陶器,即淘气,绰号没遮拦;胡绕,即胡闹,绰号闹跶天。其中表现出作者对想发“造反财”者及其所作所为的否定态度,而对谢让的赞扬之情则亦显而易见。其二,此剧第九出《忆外》出现了旦扮谢让之妻施氏出场,唱曲三支,有说白,有科介。此出中且有小旦扮婢女上场。以往许多学者包括杨世骥、郑振铎等人,均以为林纾三种传奇中全无旦角,由此剧可知,这种说法显误当改。

时代巨变忧思录

《合浦珠》亦署“畏庐老人填词”,全剧共十二出,写福州寒士陈伯沄安贫乐道、为人忠厚,得到本埠南台富商王廷瑛器重,聘之为自家布庄司账。因独子王寿嫖赌吸毒、挥金如土,王廷瑛临终前将家产托付给陈伯沄。陈伯沄毫无侵吞他人巨额家财之心,而是苦口婆心,开化引导,终使沦为乞丐的王寿浪子回头。最后,陈伯沄将王家财产尽数归还王寿。

《合浦珠》关目与元人秦简夫《东堂老劝破家子弟》杂剧相似,作品通过对陈伯沄这一忠厚笃诚之士的描写,表现了对传统道德情操的认可和肯定,特别是对诚信忠义笃厚的向往。对时代风气和传统道德情操的关注和怀想,在晚清民国时期沧桑巨变、传统道德理想和传统文化遭受深刻冲击的时代背景下,当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感,也反映了林纾在时代巨变之际思想意识的重要特征。

《蜀鹃啼》仍署“畏庐老人填词”,全剧共二十出,取材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事变中发生的一件实事,即义和团事件中吴德潇(字筱村,剧中人称吴德绣)全家遇难事,当时影响很大,黄遵宪《人境庐诗草》卷十《三哀诗》之二《哀吴季清明府》亦写此事,写此事者还有署名伤心人的小说《铸错记》。

《蜀鹃啼》写浙江西安县知县吴德绣得省中严札,命其诛杀郡中教士教民。吴德绣将文书压下,抗檄不行,致使义和团愤怒,将其全家杀死。同官坐视不救,唯求自保。地痞从中挟嫌,借机报复。

林纾是蜀中名士吴德潇的挚友,《畏庐文集》中有《纪西安知县吴公德潇全家被难事》一文记其事。剧中有末脚“连书字慰闾”上场,就是“林纾字畏庐”的谐音。此剧与其他作家的同类作品一道,反映了清末民初传奇杂剧创作中比较明显的纪实作风。

撰传奇皆有所本

最早记载林纾剧作的是朱羲胄《春觉斋著述记》,其卷二“书录上”对三本传奇有提要。寒光《林琴南》除了论述此三本传奇外,还附记了林纾尚有计划而没有写好的传奇二种——

一为林纾《红礁画桨录·译余剩语》中所记载的《哀王孙》传奇:“余伤寿伯茀光禄之殉难于庚子,将编为《哀王孙》传奇。顾长日丹铅,无暇倚声,行思寄迹江南,商之于南中诸君子耳。”寿伯茀是林纾恩师、清宗室宝廷之子,庚子年(1900年)全家人死于八国联军之乱。

一为林纾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写的《美洲童子万里寻亲记序》中所自述:“余挚友长乐高子益而谦,孝友人也,曾问学于巴黎之女士。迨子益归,而女士贻书子益,言父母皆老,待养其身,势不能事人,将以弹琴、授书活其父母,父母亡,则身沦弃为女冠耳。余闻之恻然,将编为传奇,歌咏其事,旋膺家难,久不填词,笔墨都废。”高而谦,字子益,福建长乐人,林纾挚友高凤岐之弟,任职于清廷外务部。

计划中的这二种传奇虽未能完成,但同样可见林纾根据自己经历与见闻撰作传奇的创作特点。

林纾《畏庐漫录》卷二“秋悟生”条云,秋悟生作有《霜劫》《落花风》二传奇。二剧今未见传本,亦不见其他著录。郑丽生认为,此二剧亦为林纾所作,“秋悟生”乃其伪托,其《明清两代福建戏曲作者考略》一文中云:按他《七十自寿诗》十五首,其三有“书楼宁负美人恩”之句,自注:“余悼亡后,有某校书者,艳名震一时,初不相识,必欲余从,屡以书来,并馈食品,余方悲戚,且不与相见,同辈恒以为忍。”与此条所叙正复相同,“秋悟生”就是他的化名,所云《霜劫》《落花风》二种传奇,当亦他所拟写的剧本。

唯一一出家乡戏

闽剧《上金台》亦为林纾所撰,创作年代均早于三部传奇。该剧敷衍唐人薛调《无双传》(即《古押衙义救无双女》)的故事,曲调悉用福州地方声腔“逗腔”。唐传奇所叙的是古押衙三救无双女,林纾则改为古押衙深夜越墙入宫掖中,一次就把无双女救出。这个改动,既适合折子戏的情节,同时突出了古押衙这个英雄人物的形象。今此剧列入闽剧传统剧目。

据赵家欣、杨湘衍《林纾编写〈上金台〉的前前后后》一文,林纾此剧作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此年二月花朝日,福州诗人陈衍、陈香雪、吴曾祺、何振岱、洪星帆等人,在乌石山双骖园设宴欢迎自京返乡的林纾,并演戏助兴。演出的是儒林戏名作《紫玉钗》。林纾对《紫玉钗》极为赞赏,下决心要写一个剧本与之相媲美。同年端午节,福州西湖开化寺主持品峰法师诚邀林纾、陈衍等名士湖滨品茗,观看龙舟竞渡。林纾取出《上金台》剧本,并说已请洪星帆协助编曲,成为一出折子戏。众人传览,交相称许,乃推荐闽班“驾云天”排演。

后来的三个多月,林纾隔日即到戏班,讲解戏文,督促排练。时值重阳佳节,乌石山涛园主人沈瑜庆约订“驾云天”作《上金台》首演。林纾与陈衍、陈宝琛、林绍年等福州名流悉数到场。“驾云天”是福州最著名的儒林戏班,饰男女主角的马伊侬、胜玉环又是红极一时的艺人,爱好家乡戏曲的观众纷至沓来,人山人海。这是林纾创作的唯一一出闽剧《上金台》的唯一一次演出。这段史料,对于研究儒林班时期的闽剧演出和清季以来闽剧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也是林纾研究不可或阙的珍贵文献。

闽剧在其长达四百年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早有闽都著名文人参与创作队伍之中,如曹学佺、林章、何璧、陈介夫、陈轼、郭伯荫等明清名士,而近现代之交的林纾为求“驾乎《紫玉钗》之上”,而精心创作的《上金台》全剧“修辞精美,引典堂皇,琢句工整,用笔婉转”,是足以称道的闽都剧坛幸事。

内中无肉麻恋爱

对于林纾剧作的艺术性,评论界向来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其积极进行艺术革新,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虽也有人指出林纾的传奇“不合于曲律”,这其实是清末民初传奇杂剧作家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创作倾向。

1924年,郑振铎写了《林琴南先生》一文,指出:所谓“传奇”向来都是叙恋爱的,叙“悲欢离合”之刻板式的故事的,林琴南的传奇则完全不是叙述这些事的;旧的传奇必有四十出或五十出,他的传奇则至多不过二十出,少则只有十出。他可算是一个能大胆地打破传统的规律的人。

当然,林纾剧作的艺术性确实是值得肯定的,如剧作的节奏感强,高潮迭起;人物鲜活,有现实感;唱词精致,富有个性化设计。韩洪举认为,林纾“注重借鉴外国小说和戏剧擅长刻画人物心理的艺术技巧。如果我们把林纾之前的传奇称为‘情节剧’的话,那么林纾的传奇则可以称为‘心理剧’,这在我国戏剧史上是个了不起的贡献”。

寒光更在所撰《林琴南》一文中认为三种传奇是“林氏一种完美的文艺物”,指出:中国从前的传奇,大多数是以生、旦做主角,而且所谓生旦的传奇,无非是描写恋爱的故事。当林氏那时代,这个风还未消歇,但他偏能独树一帜,极力打破以前的旧俗套,创造出一种轻松、美妙的新传奇。他所做的传奇三部,内中丝毫没有肉麻式恋爱的痕迹,所叙的不是国事就是社会事,而且事情翔实,文笔简白,像他《闽中新乐府》一样的,都是十分通俗的好文字。

寒光说林纾“简直是中国传奇的压阵大将,干干净净的(地)把住阵脚而收军回营”,似有夸张林纾在戏曲历史上的地位之嫌,但对林纾传奇创作的评价,可谓非常充分。

来源:《福建日报》2017、7、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福州闽剧,70周年庆
闽剧玉蝶传奇1、2、3
哪吒传奇 : 第40集 金台拜将
福州闽剧全集在线看全部视频
福州上演“闽剧比基尼”模特秀 引争议声一片 (2/7)
感受闽剧文化,回顾抗战历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