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画都沙龙·时振华 | 诗意尽在画中 笔墨自成一家

画都沙龙

本期“画都沙龙”由潍坊市文联、潍坊日报社主办,潍坊晚报、潍坊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潍坊市美术家协会、潍坊市书法家协会协办。

画都沙龙”的举办,为书画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切磋技艺的阵地,也是中国画都学术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画都沙龙”试运行,首先邀请了我市著名画家时振华先生,展出了他近期的主题创作作品,并邀请书画界、收藏界文化名家进行欣赏点评。

本期,我们选取了部分嘉宾的精彩发言与大家分享。

HUA DU SHA LONG

9月5日上午,在潍坊日报社四楼的记者驿站,咖啡飘香,音乐悠扬,“玉宇清辉”时振华山水小品赏鉴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举行。

此次活动邀请了潍坊学院美术学院教授、著名艺评家齐鲁滨,潍坊电视台高级记者、文化学者陈岗担纲赏鉴会的主讲老师。我市书画界和收藏界名家陈华、周赤舟、陈浩、段孝敏、李国强、曹红军、刘紫云、武晓燕、崔连玉、王刚等出席了分享会。嘉宾们围绕时振华的画作展开讨论,畅谈感想,在观点的碰撞中相互提升。

画家名片

时振华,中国美协会员、首都师范大学时振华山水课题班导师、山东省美协主席团成员、山东画院院聘画家、曲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潍坊市美协名誉主席、潍坊同志画社社长。

擅长山水、花鸟画。十余次参加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等举办的各类展览,获特等奖、金奖、银奖各一次;八次获得山东省各类美展一等奖。被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评定为“97中国画坛百杰”称号;两次获山东省美术创作荣誉奖。

出版有《时振华精品集》《心游云山作品集》《山水名家·时振华》《中国画的当代力量时振华作品集》(山水集·花鸟集)《时振华速写集》《时振华水墨写生作品集》《艺术百年·当代画史·时振华作品集会》。

1991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2005年就读于中国画研究院,师承龙瑞先生。2007年为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工作室山水课题班成员。2009年执教于清华大学中国画造型艺术高研班。2010年为北京凤凰岭书院精英班成员。2012—2014年为首都师范大学龙瑞山水画课题班执行导师。2015年始为首都师范大学时振华山水画课题班导师。

HUAJIAMINGPIAN

潍坊学院美术学院教授、著名学者、艺术评论家齐鲁滨

独具一格 自成风貌

我与时振华是相识相交40多年的同道中人,时振华自上个世纪70年代初进入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数十年砥砺前行,奋发有为,迄今已成为国内著名实力派艺术家,可以说已成长为我们这个城市文化界的代表性人物,也可以说是彪炳于中国画都艺术苑囿中的一面旗帜。他纷至沓来的艺术成就,也可以说从来没脱离过我的视野。

时振华在初入工艺美术研究所时,学习与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和有限,但他依然私下里大量临摹唐宋明清古代传统绘画艺术,数量之多,非常罕见,业内也鲜有可以匹敌者。正是那时候有了这种笃行与底气、积累和积淀,才奠定了时振华日后在艺术道路上的升华与绽放。时振华有着许多和别的画家所不同的地方,举凡名山大川,长河旭日,自不待说。而一朵小花,一棵小树,一根小草,一只小狗,一条小鱼儿,他都能面面俱到,津津有味,收于笔底,纳入怀抱。他的创作便独具一格,成自家风貌,用我的话说,叫做“振华山”“振华皴”,亦可当仁不让。

正是基于这样的领悟,观时振华的图像,既看到大气磅礴,又看到精细入微;既看到苍茫气象,又看到人间烟火;既看到现实世界,又看到宇宙洪荒……笔墨之关照,气息之呼应,意蕴之加持,最终呈现给观者的,必将是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画面。诚若《孙子兵法》所记:“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潍坊电视台高级记者、作家、文化学者陈岗

元人笔墨 宋人意境

时振华老师的画我看过很多,与我以前看过的相比,这次看他的山水小品,又有了新的面貌。总的感觉是时老师这批画小品不小,小中见大,小品可以创作出大意境,大思想,大境界。

这些画不过两尺多一点,但表达出的意境却是咫尺千里,让人遐思无限。为什么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我认为这是振华先生多年的艺术积累和不断探索的结果。从年轻时候起,振华先生就致力于宋人山水的意境和元人山水的笔墨,孜孜以求。他的画有宋画的宁静和雅致。咱们过去说看境界,那就看宋画;看笔墨,那就看元画。我觉得这些画恰恰是用一种元人的笔墨,创造出宋人的意境。小中见大,诗意无限。在创造出这样的境界的同时,他的笔墨又非常见功力,耐欣赏,可玩味,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振华先生一直非常推崇元人的笔墨,欣赏王蒙的繁密与变化。他是用元人的笔墨,创造出了宋人的意境;用繁密的笔墨创作出简净的境界。同时这种境界又是现代的,是与时代精神紧密契合的。

振华先生从古人的笔墨中走出来,抒写自己的内心,也创造了现代人的精神境界。他年轻时,在中国传统绘画上下过大功夫,经过成年累月的临摹历练,每一条线,每一笔都非常强,但是他恰恰用这种非常传统的功力,创造了一种很现代的世界,看他的画能感觉到这是当代人的画,这是现代人的审美境界,能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书画家、装裱艺术家陈浩

画中融入古人笔墨

我们是接近50年的老朋友了,振华特别优秀,年轻时我们经常通宵达旦,互相看画作。振华一来,我一是赶紧把电话本收起来,二是在桌上放一摞纸。有一次忘了放纸,他随手在我新做的写字台上画起来……他坐火车,也总是随身带着速写本。一个人的成功,与天分、老师是分不开的,只要他进入工作室,马上就拿起笔来,这已经不是敬业了,而是一种习惯。

我能记住他所有的画,哪一年在哪画的、画的哪里我都知道。年轻的时候,他创作水平特别高,他临摹了大量古画,再加上现代的审美,他的用笔、用墨已经到了很精到的程度了。他能把古人的东西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他的画风格鲜明,一看就知道是他的。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博士刘紫云

展厅如流动的盛宴

我的博士论文是《中国哲学和山水画的关系》,得到了时老师很多指教。时老师跟我说万物是如何相应相和谐的,山水画也是,我收获很多。今天我一走进来,看到时老师的画,就感觉是一组乐章的形式,每一幅小画都是一个乐章的一个小部分,虽然山水画是静态的,但每一幅画它都是流动的。所以整个展厅看起来像一个流动的盛宴,我觉得特别好。

山水画虽然立足于传统,但是就像我们中国文化的所有形式一样,都是往前走的。在这个画里不仅有古代又有现代的东西,可能现在中国人看时老师的画,觉得是对山水画的创新,但是在一个西方人眼里,是抽象的、简洁的、有些表现主义的笔墨在里面。他的画具有东方韵味,不仅对中国人来说是好画,对全世界的人来说,也是一幅好画。

潍坊学院副教授武晓燕

武晓燕:画品如人品

现在的社会纷繁复杂、非常喧嚣,我们经常谈诗和远方,都有一个到远方去走一走、看一看的梦想。去看什么呢?看山、看水、看大自然,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走出去呢?看时老师的画,我觉得他把最美的山水和大自然送到了眼前,这种画不是简单得像照片的复制,它是一种提升。

专家讲到时老师的画有宋人气,这些我不懂,但是站在一个观众的角度,我觉得时老师有独特的视角,尽管他临摹过很多人,但是其中融入了他的思想。我们家老一辈和老师家非常熟悉,时老师每年都去写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次,他的工作经历让他临摹了大量古画,每一张画他都烂熟于心,他又是一个热爱生活、充满诗情画意的人,再加上他的性格特点,形成了自己绘画的风格。

时老师有一枚印章叫四无茅棚。我当时还问他为什么是四无茅棚,他说想在山上搭一间茅棚,四下里什么都没有,任凭东西南北风,他只是画画就好。这也体现了时老师的一种心态,一种意境,他非常专注。

我有一个朋友根本不懂画,但每次看时老师的画就出神,越看越喜欢。我问他这画好在哪儿?他说有两点感受,第一是干净,第二是大雅。画品如人品,这句话用在时老师身上恰如其分。

潍坊市美协副主席 李国强:

我记得在2001年,第一次跟时老师去蒙山写生,觉得他的笔墨实在非常震撼,后来发现也一直在慢慢变化。看到本次沙龙的作品,有一种传统东西延伸到现代的画面中,有非常新颖的时代气息,我感觉就是从传统里边升华出当代性,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潍坊市画廊协会会长 崔连玉:

什么画值得收藏?第一要看画家的功力,时老师有几十年的画功,研究古画,在全国也是前列。第二是创新,关键是思想文化和艺术的创新。第三是风格化。画家形成一个风格,在境界上是第一位的。时老师的每一幅画虽风格一致,但是千变万化,对中国画来说最重要的是文化传承,所以时老师的画值得收藏。

潍坊广播电视报记者 李敬友:

现实生活中,时振华是一位太极拳的执着习练者。黄宾虹先生讲书画的秘诀在太极图中,时振华深以为然。在时振华的画中,一山一水,一花一鸟,皆有太极的影子。时老师认为中国画中的黑与白、浓与淡、疏与密、虚与实、远与近、整体与局部,看似矛盾,实则统一,与太极图中的阴阳对立统一规律是完全相通的。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晓芳:

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久久伫立于时老师的画作前,脑海里凸显出来的,是宋代大文豪苏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时老师的画作,初读安静内敛,再读起承转合,又读云卷云舒。一幅画作里,可以读出一个人生,更可以读出一个超越人生的自由灵魂。中国古代文人始终有寄情山水的理念,在时老师的画作里体现得平和又深沉。

江山如画 作者:时振华

很荣幸能做客记者驿站。驿站,创作、休息的地方,能让人冷静下来。当今社会人心浮躁,真正能冷静下来的不多,许多画缺少诗意,也感动不了人。

我认为,画中要有诗,我要创作的诗意都在画中,此次展出的作品正是我想要表达的感受。我尽可能地用横线,这种形式感让人产生平静的感觉,不要过度汹涌。我更注重的是什么?就是山的韵律,而不是山多么险峻。我所表现的草地也是追求一种节奏感,一种韵味,就像我当年在新疆的草原上,梦一般的感觉。今天又下雨了,我就喜欢这个天气,也是我画中所要表达的。

笔墨之间的精神世界
文/时振华

   中国画的“形”和“神”的问题,早在一千年前就解决了。是诗人又是画家的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石涛和尚说得更深刻也更具体。他除了把书和画列为“非小道”(言外之意就是大道)的大事,把“形似”作为世人的一般见识外,还把用笔提升到了创造世界、表现乾坤的地步。

石涛和尚是中国画的划时代人物,也是一位用笔墨创造世界、表现灵魂的大家。他一语中的,入木三分。纵观一部中国美术史,中国画的用笔,源于书法的笔法,从来就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它还要达意与畅神,表现心象并且渲染意境。它在完成第一使命的同时,必须使原来毫无意义的线的本身具有生命的表现,具有丰富的,几乎可以独立的精神内容。

任何艺术,都是创作者精神世界自由充分的表达。表现在中国画上,这种表达就靠了用笔的千变万化来承担。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个世界首先就是创作者在创作当下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律动,由这个世界,生发出大千世界,也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表述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也正是中国画“用笔”的精神来源。按照道家理论和太极学说,古老的“易”理成就了“一画论”的审美理念。虽为“一画”,实为“一点”,因为莫不是“积点成线”。一点就是一个太极、一个世界。这就说明,用笔是中国画的核心价值基础。这也从中国文化的维度证明,西洋画之所以不像中国画那样强调用笔,是因为用笔造型的技术性是间接地服务艺术作品的精神表达的,而中国画的“用笔”则是直接等同于精神传达,也就是傅抱石所说的“可以独立的精神内容”。所以用笔是中国画所特有的核心要素,是中国画的第一要素。

宾虹老饱经学养终其一生,总结出用笔的五字真言——平、圆、留、重、变,既有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德行,也有太极图循环往复的用笔方式。它无穷的魅力包含着哲学的、心理的、品德的一种深厚文化内涵的价值判断,超越了形象、色彩、布局甚至意境,从文化意义的角度明确阐述了中国画的用笔属“道”的范畴,使得在中国书画的审美鉴赏中,用笔的笔法鉴赏成为最高的鉴赏。笔者认为,用笔的追求,内源于画家精神世界的追求;画家精神世界的境界高下,决定了“用笔”的境界高下。所以高致者自有高致,鄙俗者求之不得。而一旦达到了大涤子这样的精神境界,孤高感油然而生,可以使对话者回到世界的本初,唱和者成为山间的孤石与天上的明月……

   由此可见,用笔是中国画的宿命,舍此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正所谓“用笔千古不易”。正如中国的京戏,离开了京戏唱念做打的规范,“味道”何在?

   因此,过用笔关是成为中国画画家所必需的条件,也是唯一正确的修为路径。也因此,笔墨功力和规范的积累更是需要人一辈子不断努力。理论家形容此为:“'自古华山一条路……’这条路就是用笔的关,过了此关下山后方可'条条大路通罗马’,海阔天空,自由翱翔……”

   说到家,中国画入门的路径只有两个字:用笔;说到家,中国画终极目的亦是两个字:用笔。这就是中国画家的世界,这亦是中国画家精神和艺术的追求。

时/振/华/品/鉴/会/实/录
01
老实蹭

我从小喜欢画画,跟着潍坊的几位老先生学,但是我不算是个听话的孩子。一些传统的东西画着觉得不过瘾,偷着画点别的也不敢让老师看,老师常说:“一看你就是个老实蹭。”

02
不出去就'赔本'

元人笔墨我理解得非常透彻,宋画里面有变化,但是元人有各种自然结构。我1975年参加工作,1976年开始写生,一直坚持到现在,有40多年了。每年都去,让自然逼出了新的技巧和创作意境。比如杂乱的植被、山石的画法,统统是摸索出来的。如果一年不出去一趟,就像“赔本”一样。潍坊在写生这方面是走在全国前面的,现在学生写生已经蔚然成风,全国哪里都去。

03
共同视觉经验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实际上就是集中了人类共同的视觉经验。比如说平的直线,它首先代表内心的一种平静,一种沉思,一种开阔,还要舒展。过去山水画多是三角形构图,三角形意味着稳定性,它是在横线的基础上,会有一种凝聚感。

来源:潍坊晚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时振华:“画”说建希
一堂“过瘾”的课
笔墨之间的精神世界——中国画之思考
焦点——【父子情深】孙晓峘、孙国强父子书画展
当代名家----郭永增
超时空的对话-韩国榛近作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