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王渊《竹石集禽图》轴(上海博物馆藏)高清详解

元 王渊《竹石集禽图》轴(上海博物馆藏)高清详解









元 王渊 竹石集禽图轴 纸本墨笔 137.5x59.4cm上海博物馆藏



作品鉴赏

此画又名《花竹禽雀图》。画家以墨笔表现杜鹃盛开、修竹挺立的园苑中,禽雀栖息、翱翔之情景。图中绘两只角鹰与一块危石,雄者头上有双角,栖于危石之上,目光炯炯,胸部毛色斑斓,拳举一足蹲立于湖石上。雌鹰于平坡上仰视雄禽,半藏于危石后,探出身子,仰头回眸。几株盛开的杜鹃和一丛竹枝向上生长,几只惊恐不安的腊嘴或腾跃翻飞,或作翘首欲飞之势。在笔墨处理上,根据物像不同的质感、颜色,以勾勒和水墨皴染等各种手法,表现了湖石的方硬、竹枝的挺拔、花朵的轻柔和色彩的浓淡变化,特别是禽鸟的神态、羽毛的层次、质感无不毕肖。
王渊受两宋全景花鸟画法的影响,对全局布置不做大胆的裁取,运用的是画面本身的题材使得画面的意境的无限广大而深远。“坡石溪涧之间,花竹摇曳,缀以苔草杂卉,石上或枝上栖息一对或一只大禽,并穿插有小鸟飞鸣停伫”主体都是一对禽鸟,在繁复的铺陈中体现着深厚功力,同时又可表达出事物的神韵和画面的意境。《竹石集禽图》运用上方小鸟飞翔的飞势,使画面得空间得以拓展。
王渊与陈琳同出赵孟頫之门,受赵影响,以古人为师,突破宋院体工丽纤巧的成规,以黄筌写生为体格,吸取扬无咎、赵孟坚等文人水墨画法。以水墨代替丹青,注重墨彩的浓淡干湿,变化丰富,气韵温厚,笔墨工整中略带写意,开创了元代花鸟画新风尚,在当时及对后世具有较大影响。王渊尤精水墨写生,此图笔意秀劲,墨色清新,格调高雅,意境清幽,的确是王渊花鸟画精品。




元 王渊竹石集禽图轴 局部


从《竹石集禽图》浅析王渊花鸟画的笔墨特征
文/柯希仑  图/阴山工作室

摘要:《竹石集禽图》为王渊的代表作品之一。本文通过对该图的分析,再参照其他作品,概括出王渊花鸟画的笔墨特征:一,以墨代色,笔精墨妙;二,勾勒,没骨,相得益彰;三,师"黄"借"徐",自创一格。
关键词:王渊;花鸟画;笔墨;特征

王渊,字若水,号澹轩,又号虎林逸士,钱塘人,职业画家,生卒年不详。元人夏文彦《图绘宝鉴》对其有记述:故所画皆师古人,无一笔"院体"。山水师郭熙,花鸟师黄筌,人物师唐人,一一精妙,尤精水墨花鸟竹石,当代绝艺也。陶宗仪《辍耕录》也讲到王渊"幼时获侍赵魏公(赵孟颓),故多得公指教,所以傅色特妙"。可见元人对王渊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竹石集禽图》是王渊的代表作之一。图中渊绘画风格的集中体现,也体现了元代花鸟画的发展状况。下面就《竹石集禽图》来浅析王渊花鸟画的笔墨特征。




元 王渊竹石集禽图轴 局部

一、以墨代色,笔精墨妙
王渊"花鸟师黄筌",黄筌的"黄家富贵"画风是"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1](P1026)这一画法在《写生珍禽图》(故宫博物院藏)得到极好的证实。王渊的早期花鸟画作品正体现了对这种画风的承袭。但《竹石集禽图》的表现方法却有很大不同。图中所绘的二大禽叫角雉,画家先以淡墨定其形,然后层层渍染,间以勾勒,丝毛或以散笔擦写,表现方法极为丰富。其背部羽片大小错落,依形体而转折变化,至尾部全以"落墨"点渍层染,在控制形的基础上追求墨色变化。其脖子又用散笔依结构而转擦写出,把角雉表现得真实,贴切,充分利用了毛笔的性能,不拘泥于中锋行笔,大大丰富了传统笔墨的表现语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雄角雉头上的角羽和胸前纹锦平时是闭合不露的,只是春季求偶期间,在地偏无人之处偶尔开现。画家以"照相式特写"的办法,根据结构和形体,皴擦点染并用,将凸凹不平,花纹状的纹锦表现得细腻而又浑厚,非常生动。其滋润,浑厚的墨色透露出一种文静婉约的气息。这种精妙的笔墨正如项子京评价那样:"若水精花鸟竹石,……天机溢发,肖古不泥古,……写生神妙,真不让黄筌独擅能事。"陈继儒也高度评价"非黄筌不能作"。




元 王渊竹石集禽图轴 局部

后人这样评价王渊笔墨描绘的功夫,主要还是称赞其"神妙"不下黄筌,但实际上其具体用笔用墨的方法与黄筌差别很大。再看《桃竹锦鸡图》(故宫博物院藏),此图亦是以墨代色绘奇石立于湖边,一雄一雌二锦鸡。雄锦鸡立于石上,长尾劲挺,扶疏润秀,灵动自然。其全身点,渍,擦,染多种笔法并用,笔墨细腻工致,气韵生动,格调清雅。石旁桃花盛开,碧竹相映,一雀昂首翘尾立于桃枝上,活泼可爱,呈现出派春意盎然之景象。整幅图用笔用墨与《竹石集禽图》基本相同,有别于黄筌之法。观王渊之画,墨之点染而成,不着一点颜色,而能"笔法含滋蕴彩,生气蔼然",应物象形,皆能精妙,故在当时就被推为"当代绝艺"。




元 王渊竹石集禽图轴 局部

二、勾勒、没骨,相得益彰
王渊的墨色花鸟画还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同时运用勾勒法和没骨法。这在传统花鸟画中是不多见的。勾勒和没骨从技法上讲是很难相处的,但在王渊的作品中却处理得非常和谐,相得益彰。《竹石集禽图》灵活地采用了勾勒法和没骨法。图中竹子用勾勒法,先双勾,然后稍作渲染即成。而图中杜鹃的花头,花叶及树干,坡面上的杂花,杂草,均用没骨法。其他作品如《桃竹锦鸡图》,《桃竹春禽图》,《牡丹图卷》(故宫博物院藏)等,也都同时将勾勒和没骨并用,使画面表现技法上显得灵活多样,丰富了传统的笔墨语言。尤其是写生《牡丹图卷》值得一提。此图画牡丹二枝,一朵盛开,一朵含苞欲放,生动自然,理法严谨。牡丹的花头采用勾勒法,精心勾出,花蕊也用稍浓墨双勾写出。花叶则全用没骨法。"深墨为面,淡墨为背",再勾出叶筋,整幅画和谐自然。这是根据物象的特点灵活运用笔墨语言的典范。是文同用来画墨竹之方法。王渊定是受其影响,而又能加以扩展,对后世画家常用的"勾花点叶法"起了不少开启的作用。




元 王渊竹石集禽图轴 局部

清代恽南田也画过多幅牡丹,而他的牡丹花头花叶全用没骨法,运用墨,色的浓淡深浅来表现花的层次,花头繁复,没有王渊的牡丹来得扶疏自然,笔简意淡而显高古。这两种方法同时运用是有相当难度的,王渊能成功运用是与其画风有关的。王渊风格总体上是偏工刻一路,与"院体"风貌比较接近。因此,即使是用"落墨"法,也都处于"静"的状态,书法用笔较少,有层层渲染之感,而王渊用笔用线的勾勒上又能灵活多变,带有很多"写"的成份,即在用线勾勒方面注意轻重提按的变化,与没骨中点渍法又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性,这就形成了两者内在的统一,为它们和谐相处提供有力的保障。我以为王渊这一创造性的处理方法应该为我们大胆借鉴和运用。




元 王渊竹石集禽图轴 局部

三、师"黄"借"徐",自创一格
王渊"花鸟师黄筌",后期风格为什么又转向水墨花卉呢?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王渊"自幼习丹青",受赵孟颊的指教,但王渊的画风还是很接近"院体"一路。王渊早期作品更证明这一点,虽写生精妙,也都是"傅色浓艳"一路的"院体"遗风。然而,身处一个追求"心与道合,神与物游","以意为之,水墨写之,离披点画,尽得自然"的"天真烂漫,放逸洒脱"川'的风尚的时代,这种画风显然是不相宜的。赵孟颊极力批判"但知用笔纤细,傅色浓艳"…而缺乏"古意"的南宋"院体",这对王渊有重要的影响,使他自觉地与"院体"拉开距离,体现新的时代的风貌。于是其艺术道路就要有新的探索。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我以为王渊借鉴了"徐"氏之笔法。徐熙作画是"必先以墨定其枝叶蕊萼等,而后傅之以色",或者说是"以墨笔画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
从前面分析《竹石集禽图》的笔法可以看出王渊笔法有些地方极似徐熙,只是"而后傅之以色",仍是加之以墨罢了。这一点潘纯题王渊《幽禽图》也是这样认为:"花间幽鸟爱幽栖,拣得春风最好枝;只有江南王若水,白头描写似徐熙。"[4](P594)另外,《佩文斋书画不直师承黄要叔(黄筌),赵荣禄(赵孟颊)而已"。[4](P595)对于王渊风格的转变,变色为墨是最重要的步,但变色为墨也并不是王渊的创造。早在北宋时,尹白就能以水墨画花卉。苏轼题画云:"世多以墨画山水,竹石,人物者,未有以画花者也。汴人尹白能之……"014](P37)后来赵佶也多用水墨作画,南宋法常(牧豁)已将水墨花鸟画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了。王渊只是在笔法,墨法上有别于他人。当然,王渊在形成自己风格的过程中不仅仅只吸收徐熙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他凭借多方面的修养,借鉴和丰富众人的技法而形成自己全新的面貌。这种新风貌便是兼工带写,以墨代色,清静婉约,以"工人"画为主兼有文人气息的新风这种风格对后世的院画和文人画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元 王渊竹石集禽图轴 局部

在院画方面,王渊一改奇花怪石的用笔精细,色彩浓艳,形成"艳冶中见淡致,肖似处去痕态"的兼得文人气息的新风格。这种风格在明代院画家孙隆,林良,吕纪等人那里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清代恽南田则一再临摹王渊作品,正如他自己所言:"元人墨花真趣悠,神韵可师。"
在文人画方面,王渊的风格也得到认可。如明代文徵明,唐寅,陆治,周之冕,均受到王渊的影响。从他们的作品里,都可以找到一点师承王渊的痕迹来。如沈周的很多花鸟写生作品,文征明的《秋葵折枝图轴》,唐寅的《立石花卉图轴》等。王渊在求新的道路也是在不断尝试。《竹石集禽图》中的雄,雌角雉之腹部羽毛,表现方法就不一样。该图与《桃竹锦鸡图》中的竹子,树干的画法又完全不同,锦鸡的脚爪与角雉表现也不同,湖坡的画法和点草也有区别。这种区别是一种艺术语言的尝试,是在区别中追求变化。
令人遗憾的是,他的探索还没有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存在许多瑕疵。首先表现在对某些物象表现的用短如一,无粗细变化,笔法近乎雷同,节大如一,呈三角状,主枝再分小枝也多相同。在画杜鹃的花头和花叶时,用墨,用笔也相似,少有变化,没有他的《牡丹图卷》来得生动,无一叶相同,令人玩味。其次,王渊作品在构图,题材,形象造物上有很多相似之处。《竹石集禽图》,《桃竹锦鸡图》,《花竹锦鸡图》(故宫博物院藏)都绘有一石,二禽,奇石后立有花,竹,二禽立姿与动态相似,变化较小,如此等等,这不能不说是美玉之瑕,令人遗憾。




元 王渊竹石集禽图轴 局部

综上所述,从《竹石集禽图》可以看出,王渊花鸟画以墨代色,精于笔墨,在吸收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以"工人"画为主兼有文人画气息的新风格,迎合了当时的社会风尚,为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同时他把勾勒法和没骨法成功的结合,丰富了花鸟画的技法语言。虽然也有一定得失,但对我们今天的花鸟画的创作仍然提供很多值得借鉴和吸收的地方,我们不妨多加研习,创造更多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画论类编[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2]故宫书画图录-卷十七。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2001。
[3]杜哲森。元代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Oo0。
[4]中国历代画家大观:唐宋卷[c]。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作品资料

王渊,生卒年不详,元代画家。字若水,号澹轩,一号虎林逸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幼习丹青,经赵孟頫指授画法,山水学郭熙,人物学唐人,尤精绘花鸟和水墨竹石,效黄筌父子钩勒法,水墨皴染,深浅有致,得写生之妙;也有设色富丽,但较少见。传世作品有《竹石集禽图》、《山桃锦鸡图》,《良常草堂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渊《竹石集禽图轴》-元代水墨工笔花鸟画高清大图赏析
元代花鸟画巨擘:王渊
元 王渊 花竹锦鸡图轴
元代 王渊:花繁深浅色
可喜可贺的元代水墨花鸟画,高手很多,不乏赵孟頫
元 王渊《竹石集禽图》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