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李唐斧劈皴经典《万壑松风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李唐 万壑松风 绢本设色 188.7x139.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鉴赏

李唐的山水画最初多画北方气势雄浑的山河,以雄健的斧劈皴描绘青绿山水,如《万壑松风图》、《长夏江寺图》等,是北派山水的著名代表人之一,其后用笔及取景变的简括凝炼,构图精练,意境优美,开辟了南宋的新画风,并创作了人物画《胡笳十八拍》、《采薇图》等,借历史抒写怀念故国,希图中兴的感情。李唐的画风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他也培养了一些弟子,其后马远、夏圭继承和发展了他的画风,和他一起,并称为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四十八岁时遇皇家画院招考,试题是“竹锁桥边卖酒家”。李唐从“虚”处着手,没有重点描绘酒家,而在小溪桥畔的竹林深处,斜挑出一幅酒帘,正切合到“竹锁”的深意,这种“露其要处而隐其全”的艺术手法使宋徽宗大为赞赏,亲手圈点为第一名,遂成为徽宗时期画院的专职画家。




宋 李唐 万壑松风局部

北宋灭亡时,金人进城掳走所有画卷和工匠,甚至散入民间的画家和作品也不放过,一并运往北国,(金朝灭亡时,全部落入元人手中),李唐也被押走。其时,徽宗之子高宗执政。高宗只身南逃,穷得连随身的几个大臣的俸禄都发不起,以至于后来到南方重建朝廷时,新画院中连一张古画都没有。中国画家学画都从临摹入手,画院尤为如是,可是没了画,去临摹谁呢?
听说高宗南渡,很多人从金营逃出,李唐也冒死奔遁北国,寻投高宗。到了太行山,有自发组织的抗金队伍盘查,得遇萧照。萧照久仰李唐大名,便拜他为师,一起南下。




宋 李唐 万壑松风局部

但高宗的画院一时难以恢复,李唐只好在街头卖画为生。李唐在北方的名气很大,他的画线条刚硬繁密,法度严谨。《万壑松风图》(原作敷有浓重的青绿颜色)是他具有创新意义的杰作,游刃有余地使用北方山水画家的绝妙手法,创出了深山中的幽密气象,大、小斧劈的技法也有了基本雏形。然而对崇山峻岭的描绘已经出神入化的李唐,却在水清石润的南方临安无人赏识,买画者寥寥无几,生活上穷困潦倒,他写诗抱怨:“雪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做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山水画到李唐为之一变,此在北宋尚未成功,崇古摹古气息仍十分浓厚。国土沦丧,人民饱受磨难,同时也激发了创新的意识,他摆脱了古法,直抒胸臆,创出了“无古法”、“欠古意”的崭新的绘画方式。




宋 李唐 万壑松风局部

从崇古、摹古、全似古法,到独创、全无古法,这就是李唐的艺术道路。“斧劈皴”成熟于李唐,“大斧劈皴”更是李唐的独创。高宗南渡后,经济略有好转,便开始重建画院,首先收容的便是原北宋宣和画院的画家。这时二院相距已有二十余年。李唐重入画院时,已是八十岁的老画家了。经典画卷流失,人们无所临摹,在此情状下,李唐无疑是大家师法的楷模。李唐后期的山水画,画幅也愈来愈窄长,用笔也愈加简率,笔墨纵横。李唐是个全能画家,人物、花鸟、山水,无所不能,无所不精,而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数他独创的山水画。
南宋摇摇欲坠的半壁江山,并没有使仁人志士丧失对朝廷的信心,出现了很多爱国、抱国的英才。不但战场上有强将猛帅,诗、文、书、画各方面,成就也非同一般。
李唐是南宋画家的领袖,更是“大斧劈皴”的创始人,“南宋四大家”中的其他三人皆是他的传人。刘年松画风比李唐稍微细腻一些,马远、夏圭的画风更加刚劲、简括,所以尽管他们二人更能代表南宋的画风,却都没有超脱李唐的画风。李唐画派的影响,在南宋就因僧人的往来传到了日本。日本著名画家雪舟无论构图、用笔,用墨,都绝似李唐、马远、夏圭的画风。




宋 李唐 万壑松风局部

这幅《万壑松风图》是李唐的代表作,充分体现出李唐山水画的鲜明特色。主峰旁边的远山上,题有「皇宋宣和甲辰(1124)春河阳李唐笔」,高龄的李唐表现的山石仍然是雷霆万钧的阳刚力量。主峰布置在画幅中央,左右有高低参差的插云尖峰。画中冈峦、峭壁似刚被斧头凿过的痕迹,是典型的斧劈皴法,这一片石质的山,显现出特别坚硬的感觉。山腰处朵朵白云,好像是冉冉欲动,一方面把群山的前后层次感划分出来,还使画面有了疏密相间的效果,也使整个气氛上有柔和调剂的一面,不会因为太密、太实而让欣赏者有过分的压迫感。山巅的丛树,近树的松林,有隐有现的石径,加强了画面幽深的情调。左方中景各有瀑布一线垂下,几折而后,转成一滩溪涧,涧水穿石而过,如闻声响,真是画到有声就是诗。
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中说李唐的山水画初法李思训,“其后变化,愈觉清新,多喜作长图大障”,这幅《万壑松风图》就属于“长图大障”一类的作品。它是用三拼绢绘成,纵188.7厘米,横139.8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在画中一座尖耸的远峰上题有:“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的隶书落款,如果按时间推算,作品完成于公元1124年,时在南渡之前。此图历经宋内府、贾似道、明内府、以及梁清标等有序递藏,文字著录见于《石渠宝笈》三编,收藏印有“乾卦”(半印)、“悦生”(瓢印)、“司印”(半印)、梁清标收藏印以及嘉庆印玺等。




宋 李唐 万壑松风局部

   《万壑松风图》,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奇峰耸峙,险峻巍峨。北宋的山水画,构图多采用大图阔幅的全景式。李唐正处于向南宋过渡的转折时期,他的山水画,着重近景与局部的表现,通过对局部的描写来反映出整体的感官效果,这种构图方法对后世的影响很深。此作在用笔上很有力度,以中锋勾勒的同时兼用侧锋,山石用大斧劈皴,稍加渲染,画面下部近景处的岩石用“短条子”层层积累,既峭硬又干脆,明显脱胎于范宽,但又有所变化,点皴结合,兼收并蓄。皴法变化多端,雨点、马牙、豆瓣兼有,尤其是独具特色的小斧劈皴,使山体质感很强。在下端树根外露的坡石间,长钉皴、刮铁皴、钉头皴在随意挥洒之间安排得恰到好处。难怪元四家之一的吴镇说:“南渡画院中人固多,而惟李晞古为佳。”原因就是李唐“体格俱备”,这个评价从这件作品的线条与皴法中就可以得到佐证。画中远峰用笔和晕染不像近景稠密厚重,整体上趋于含混,这是远山的自然效果,它使画面显得更加悠远凝重,开阔深邃。
   在用墨上,整幅作品都具有典型的北宋山水画“黝黑如椎碑”的特点,墨色虽然深重但在感觉上却不是漆黑一片,而是在统一和谐中显现出一种五彩斑斓的韵味。几株松树是作品的核心,树干用中锋勾出,背部的松鳞刻画得细腻传神,松针使用细笔,笔笔挺拔利落,树叶用大面积的浓墨渲染,又破以淡墨,使人感觉满目苍绿,郁郁葱葱,又有各种姿态的小枝穿插其间,不仅避免了大块墨色容易造成的压抑与沉重,而且使整个松林平添了一种有风吹过的动感。
   山腰间缭绕的白云似乎在轻轻飘动,两挂山泉飞流而下,这是颇具匠心的营构,它为这幅巨制山水画增添了灵动之气,避免了因为画面丰满而造成的窒息。表现泉水的技法突破了前人鱼鳞式的程式,全部用线条完成,笔力既迅捷老练又灵动活泼,有一种错落动荡之感。贺天健曾说过:“我们可以想见,李唐画《万壑松风图》的主峰,在运笔时画纸是要上下左右的不断移动方向”。细细体味,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能在这种状况下控制用笔,调整全局,完成这样的巨作,李唐的造诣功力可觑一斑。


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资料

宋 西元960-1279
李唐
萬壑松風
軸 絹本 設色畫 縱:188.7公分 橫:139.8公分

李唐(約1049-1130後,另一說約1070-1150後),河陽人,字晞古,北宋徽宗朝任職翰林圖畫院。靖康之難後,中原紛亂,建炎年間(1127-1130)李唐渡江至杭州,高宗紹興年間(1131-1162)重建畫院又重入畫院,授成忠郎,為畫院待詔,賜金帶。
主峰旁邊的遠山上,題有「皇宋宣和甲辰(1124)春河陽李唐筆」,高齡的李唐表現的山石仍然是雷霆萬鈞的陽剛力量。主峰布置在畫幅中央,左右有高低參差的插雲尖峰。畫中岡巒、峭壁似剛被斧頭鑿過的痕跡,是典型的斧劈皴法,這一片石質的山,顯現出特別堅硬的感覺。山腰處朵朵白雲,好像是冉冉欲動,一方面呈現群山的前後層次感,還使畫面有了疏密相間的效果,也使整個氣氛上有柔和調劑的一面,不會因為太密、太實而讓欣賞者有過分的壓迫感。山巔的叢樹,近樹的松林,有隱有現的石徑,加強了畫面幽深的情調。左方中景各有瀑布一線垂下,幾折而下,轉成一灘溪澗,澗水穿石而過,如聞聲響,真是畫到有聲就是詩。









━━━━━━━━━━━━━━━━━━━━━━━━━━━━━

阴山箴言 阅画千卷,不如读透一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唐,被誉为“南宋四家”之首,名不虚传
名画赏析 | 宋画三大精品,堪称巅峰巨作
宋·李唐《万壑松风图》
精臻造极 | 刘松年
南宋四大家的山水小品画
“南宋四大家”之首:李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