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体经络图
十二经络图
经络学说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这个动画图片就是想告诉大家经络在身体内的循环路线.你可以每天按着这些经络路线敲打身体.对初学中医的人.找准穴位很难.那么可以每天敲打经络.所起的效果和针灸一样。记住了:离穴不离经,每条经络敲打完整效果就相当好.也可以用瓷勺按经络走向来刮.刮得皮肤微红就可以.尤其是刮自己的小腿.有的人刮完后腿觉得很轻走路轻多了.以前腿似灌了铅的感觉马上就没有.如果能坚持..那结果不是你能想象的好呢.
原因就是敲打和刮拭使得身体的局部循环改善了.如果你做了全身敲打和刮拭,那么全身的血液循环也就得到改善.身体循环得到改善.那么每个部位都会得到新鲜血液.每个部位就会得到恢复的机会.每个部位都会生机勃勃.那么整个人的感觉也是生机勃勃阳光灿烂的...
12经络动画详解,简单实用
说明:各图中蓝色按钮为重播键,绿色按钮为播放键,红色按钮为暂停键,黄色按钮为循行路线说明键,标注有阿拉伯数字的地方是对本经循行线路的分段标示。
一、手太阴肺经循行图
手太阴肺经穴位歌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次则侠白下尺泽,
又次孔最与列缺,经渠太渊下鱼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主要穴位说明:
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聚集的中央)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气虚,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阂下三寸(墨点)。肺开窍于鼻,医治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是补肾的穴位。(金生水)降逆气医治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会聚的穴位。主管一切毛孔的穴位。(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
列缺:不好找。合骨绝对凹点。医治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惹起的头疼。“头项寻列缺”
经渠:挠骨头里面骨头边缘。医治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
太渊:很深。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十分好,是大补穴补气。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心血管病)
鱼际:火穴。医治热性病。咳、喘无效果。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
少商:大拇指外根部。医治咽喉痛的要穴。(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
本经小结:
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
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妨碍、肌肉疼。
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
手阳明大肠经穴歌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迎五里,臂臑肩髎巨骨起,天鼎浮突接禾髎,终以迎香二十止。
主要穴位说明:
商阳:食指指甲盖外侧,用指甲掐它。调理便秘。
合谷:健壮穴。可以止疼,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小贴士:右侧牙痛掐左侧合谷穴,左侧痛掐右侧合谷穴,配合掐下耳垂贴近面颊部位牙痛点,右侧痛掐右侧耳垂,左侧痛恰左侧。
温溜:人体的阳气在这聚集。寒凉可以艾灸,燥热可以刮痧泻火。是郗穴治急症是深层的穴位。
曲池:深层肘横纹端点。可降血压,医治皮肤病,有通便的作用。它是大肠经的合穴(合穴治脏腑,治腹部疾患)皮肤病很多都和大肠有关系,曲池是个排毒的穴位。
肩俞:把手伸平了有个窝。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五十肩、肩周炎)
迎香:治鼻炎闻不到气息,鼻出血。
本经小结:
手阳明大肠经一可防治皮肤病;二加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三通便效果好(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这一段大肠经)。
主治呼吸道疾病:感冒、支气管炎、发烧、头疼。头面部疾病:面神经炎、面瘫、耳鸣、耳聋。
其他:神经性皮炎、经脉所过的关节活动妨碍。
三、足阳明胃经循行图
足阳明胃经穴歌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下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
关门太乙滑肉起,天枢外陵大巨里,水道归来达气冲,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
内庭厉兑阳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主要穴位说明:
四白:可以医治眼袋、黑眼圈。是给眼睛供血的穴位。
天枢:肚脐眼旁边2寸。治大肠功用不好,慢性结肠炎、便秘腹泻双向调理。
梁丘:在膝盖上2寸。治急性胃痛。是胃经的郗穴,治急和妇科急性乳腺炎。
足三里(犊鼻穴):膝眼下3寸旁开一横指。健壮穴及短命穴。医治慢性胃痛,加强人体免疫力,补虚,也是消气穴吃的不舒适有胀起要揉足三里。还专治慢性胃痛。小贴士:先揉左腿会对脾胃调理更好一点;要是肝胆从左边好
上巨墟:足三里往下3指。医治大肠疾病。
下巨墟:上巨墟下3指。医治小肠疾病,小腹痛。(肚子痛的地位不在胃脘,接近肚脐眼地位,就揉下巨墟
丰隆:下巨墟旁边。外踝上8寸旁开一指。(向后)离穴不离经。去处高血脂,是一个化痰穴。痰湿重合适。可化无形之痰和有形之痰。是十分重要的化痰穴。
本经小结:
主治胃肠道疾病:小儿腹泻、胃下垂、胃痛、胃胀;头面疾患:头痛、眼痛、牙痛、面神经麻痹。
其他:白细胞增加症、中风偏瘫后遗症。
四、足太阴脾经循行图
足太阴脾经穴歌
足太阴脾由足拇,隐白先从内侧起,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
血海箕门冲门前,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 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主要穴位说明:
隐白:通常用艾灸法用香烟替代。鼻出血治、例假不止,艾灸可止血。
太白:贴着脚内侧骨头揉,缝里向指间揉。经过脾来补肺的穴。(山药薏米粥)
公孙:大拇指往下滑有个壳头。重要穴位,连心脏,促进肠子蠕动,抵消化不良、憋闷、吃太多了肚胀效果分明。
三阴交:胫骨的边缘,地机、阴陵经、 脾经治痛风。
血海:把掌心放膝盖上大拇指的地位,敏感的点,气血聚集的中央。治出血、贫血、血瘀等。
本经小结:
主治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便秘、痢疾;妇科病:痛经、闭经、附件炎、盆腔炎。
其他:周身不明缘由疼痛、关节炎。
五、手少阴心经循行图
手少阴心经穴歌:
手少阴心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通里阴郄神门下,少府少冲小指边。
主要穴位说明:
极泉:在腋窝起点。可以探查能否有心血管疾病。预防心血管晚期的疾病、可调心律,医治两肋疼。办法-用大拇指点按极泉穴然后拨动一下小筋,就会有电麻感(通的)痛而不麻(血管有淤阻)不痛不麻(供血缺乏)预防心梗、心绞痛。
少海:肘横纹边缘处。是心经的合穴。合治内腑对心脏的调理很好。属水(水在五行中是属肾)多梦叫心肾不交,就会形成五心烦热,踏实不上去。可调理心脏,交通心肾,减缓心律,降低血压。
灵道:腕横纹下1.5寸贴着骨头揉:防治心脏早搏,心跳过速、心焦躁上火、慢性心脏病,减缓心律,宁静心神。对慢性心脏病的人十分重要。
阴郗:腕横纹上0.5寸。手脚心发热、出汗,西医讲五心烦热,睡不踏实、起夜,其实尿也不多(小便頻数)穴位在骨缝当中,点按要往里掐。
神门:在掌横纹上凹陷处。穴位深。可用大拇指指节搁它。就是安宁心神的门户。加强睡眠。本穴是原穴,属土,火(心脏)生土(脾)把心脏烦热过多的气血补到脾胃上去,安神了同时也把心火泻掉。还可避免老年痴呆。一安宁心神加强睡眠,泻心火。二加强胃动力。三防老年聪慧。四医治晕车。五加强通便才能。
少府:在感情线上攥拳小指尖对的中央少府是心经的火穴。因而干冷症、火症可经过少府调理。可直接调理心脏的穴。主治后天心脏疾病。
少冲:小指内侧指甲旁。#穴(急症热症)发烧、癫狂、昏厥症。它有开窍醒神的成效。放血、去热。
本经小结:
主治心血管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动国缓;神经及肉体疾病:失眠健忘、神经健康。
其他:经脉所过的肌肉痛。
六、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图
手太阳小肠经穴歌
手太阳经小肠穴,少泽先行小指末,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支正小海上肩贞,
臑俞天宗秉风合,曲垣肩外复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 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髎入听宫。
主要穴位说明:
少泽:井穴(源头)医治热症,通常刺血办法比拟好。咽喉痛、发烧、牙肿点刺,滴一滴血就可缓解。不合适按摩。
后溪:掌纹末端凹陷处,往上推,推到骨缝。穴位深。是八脉交会的大穴。一医治后背督脉上的病。二可医治落枕、肩膀疼。
养老:手放平手心朝下,食指肚顶着最高点,往外转凹陷下去的地位。医治眼睛昏花、耳聋、耳鸣、高血压。
支正:腕横纹上5寸,在正面。是小肠经通到心脏的穴位。有个特殊的成效治人体的赘生物猴子、扁平疣、脂肪瘤(痰湿凝结、气淤症惹起)小肠功用加强了就不会有瘤子
小海: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之间手一拨入手指就会麻。一。常拨动小海会加强心脏力气。加强消化功用。小海是合穴属土。(合治脏腑)小肠经属火,火能生土。所以把火散到脾经上了,可以加强脾的力气。二。可去人体的燥火。
天宗:小海穴往上在后背肩胛骨的凹陷处,天宗是个大穴,防治乳腺成绩,肩痛、心血管、肺部疾病。防治肩膀酸疼。
听宫:耳平前1厘米,张口时是凹陷的。治耳部方面的疾患耳聋耳鸣听力下降
本经小结:
主治五官病:中耳炎、眼痛、头痛、扁桃体;其他:失眠、落枕、肩痛、腰扭伤。
七、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图
足太阳膀胱经穴歌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攒竹曲差参,眉头直上眉冲位,五处承光接通天,络却玉枕天柱边,
大杼风门引肺俞,厥阴心督膈肝胆,脾胃三焦肾俞次,气大关小膀中白,上髎次髎中后下,
会阳须下尻旁取,还有附分在三行,魄户膏肓与神堂,阳纲意舍及胃仓,肓门志室连胞肓,
秩边承扶殷门穴,浮郄相临是委阳,委中在下合阳去,承筋承山相次长,飞扬跗阳达昆仑,
仆参申脉过金门,京骨束骨近通谷,小趾外侧寻至阴。
主要穴位说明:
睛明:使眼睛亮堂,消弭眼疲劳。按穴位的办法是把指甲剪平,用右手按住头,应用中指奔手按的头的方向按穴位。也可以两边同时按。
肺俞、厥阴俞、心俞:用点按,哪个穴位敏感就多安慰哪个穴位。按摩,拔罐,针灸,刮痧均可。
厥阴俞:医治胸闷,预防心梗,心绞痛,冠心病。
肾俞:医治腰痛的要穴。腰痛的中央,站立,肘尖和膀胱经相交的地位。
委中:膝盖弯曲的两头。右手用大拇指点按,左手拽住脚脖子,往上弯,这样穴位才敏感。腰背委中求,医治腰背酸痛,腰肌劳损还是排毒的出口,可用刺血疗法扫除毒素。
承山:腿肚子边沿的地位。可医治腰腿痛,痔疾。
飞扬:承山穴往外旁开三指再往下俩指。医治慢性腰痛。
昆仑:外踝后侧有个凹陷,常常拨动可以降低血压,加强大肠的蠕动,医治便秘。对医治腰痛也有很好的效果。
申脉:外踝边沿。医治胯骨两边腰痛效果明显。
金门:医治急性腰扭伤和急性头痛的要穴。
至阴:小脚趾外侧指甲旁。艾灸可转胎。
本经小结:
足太阳膀胱经是最大的排毒通道。督脉旁开1.5到3寸都是膀胱经。
八、足少阴肾经循行图
足少阴肾经穴歌
足少阴肾二十七,涌泉然乖徽海出,太溪大钟连水泉,复溜交信筑宾立,阴谷横骨趋大赫,
气穴四满中注得,肓俞商曲石关蹲,阴都通谷幽门直,步廊神封出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毕。
主要穴位说明:
涌泉:脚底前掌凹陷处,每晚按摩100次可引血下行。可调理高血压。一.按摩时无弹性,体质虚寒的人可用艾灸的办法;二.肾火旺,肾阴缺乏,可多揉涌泉穴。
太溪:脚内踝后侧贴着内踝。肾经的原穴,补肾的大穴。拔罐、按摩都行,什么体质都可以按。对人体十分有补益作用。
大钟:太溪穴上面一点。肾经的络穴。医治慢性疾患,本脏以外循经走向联络到的其他经上的成绩都可医治。可治咽喉痛,失音症。
复溜:大溪穴之上紧挨着。贴着骨头方向去按。医治淤血症,要避免静脉曲张一定要多按摩复溜穴。可以通月经,揉复溜可协助伤口愈合,特别是在脾经上的。滋肾阴,医治干咳,哮喘。
阴谷:紧挨着委中的一个窝边沿。肾经合穴。治脏腑及肾经的次要疾病。通膀胱,利尿,医治女士的阴道搔痒,不孕症。男士的阴囊湿疹。
俞府:胸口中线旁开三指。调动肾经的气血。上边气血缺乏,即肾不纳气,如饥不欲食,女士的梅核气等。按摩俞府穴可失掉缓解。同时按摩太溪、复溜。把整个气血都运转起来。
本经小结:
肾为后天之本,肾主骨,肾开窍于耳,肾为腰之府,医治人体骨骼方面的疾病。
九、手厥阴心包经循行图
手厥阴心包经穴歌
心包九穴天池近,天泉曲泽郄门认,间使内关输大陵,劳宫中冲中指尽。
主要穴位说明:
天泉:腋下横纹两寸。医治胸痛、心悸、忽然惧怕等。
曲泽:肘横纹中点。医治很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可以调理心血的供给。
郗门:从腕横纹到肘横纹是12寸,郗门穴在离腕横纹5寸处。急救穴,医治突发性的心绞痛。按这个穴一定要用大拇指按住,然先手腕转动,才干揉到。
内关:医治因心思压力大惹起的失眠等症状等,可调理心率。
大陵:在腕横纹的两头。可治压力惹起的头痛,预防由于心血管淤阻发生的口臭等。
劳宫:是一个大补穴。揉这个穴可使心境抓紧。
中冲:中指甲内侧。可用指甲掐或用指节咯。是泄心火的要穴,治口疮
本经小结:
小贴士:推天河水,从腕横纹到肘横纹的中点(推时从劳宫起,推300次),对内热性小孩发烧,不出汗等症状有缓解作用。成年人心里焦躁也可以推。虚寒体质的小孩不能用。
十、手少阳三焦经循行图
手少阳三焦经穴歌
- 三焦有穴二十三,关冲液门中渚涵;阳池外关支沟续,会宗三阳络四渎;
天井清冷渊消烁,臑会肩髎天髎合;斜上天牖到翳风,瘼脉颅息角孙从;
耳门再上耳和醪,丝竹空与胆经交。
主要穴位说明:
关冲:在无名指外侧指甲旁。要用食指的指节来咯它。避免晕车,
液门:小指无名指接壤处无名指这一侧骨缝当中。医治口干舌燥,夜里口渴的症状
阳池:腕关节的中点。安慰阳池能激起人体阳气,对身体虚寒怕冷有缓解作用。也可艾灸。
支沟:腕关节上3寸。医治肋间神经痛,气郁不舒等症状,按摩支沟穴还有通便的作用。
翳风:在耳后根。医治急性耳聋、耳鸣。尤其是急性耳聋、耳鸣有很好的效果。
丝竹空:防治黄褐斑、鱼尾纹的发生。
本经小结:
主内分泌失调,主情志,主气郁。多按摩右侧效果会更好。
十一、足少阳胆经循行图
足少阳胆经穴歌:
足少阳经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听会上关颔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率谷天冲浮白次,
窍阴完骨本神至,阳白临泣开目窗,正营承灵脑空是,风池肩井渊腋长,辄筋曰月京门乡,
带脉五枢维道续,居髎环跳市中渎,阳关阳陵复阳交,外丘光明阳辅高,悬钟丘墟足临泣,
地五侠溪窍阴闭。
主要穴位说明:
童子髎:在鱼尾纹旁边。主治眼疾,对青光眼,眼压过高,眼睛胀痛有医治作用。
率谷:耳背上3至5厘米稍微凹陷的中央。治偏头痛。
风池:在发际边凹陷处。对眼睛酸涩,头部眩晕有医治作用。把眼睛闭上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一同按揉风池穴,按的方向是奔鼻子的地位。
肩井:大拇指贴在脖子然后把手弯成弓型中指点的肌肉的地位有一个凹陷就是肩井穴。主治痛症。对头痛、眼痛、肩膀痛、乳腺痛、牙痛等上半身痛均有缓解作用。
京门:肋骨边沿,肋骨和肉接壤的中央,用手点一点就会有一个特别痛的点,这个点就是京门穴。是肾经的发源地。按摩京门穴起到调理肾气的成效。对肾虚、腰痛有缓解作用。
带脉:手贴脸部,肘尖下3寸。医治妇女瘦削,预防乳腺增生等妇科疾病。
风市:站立起来中指点的中央。用拳头的指节来敲打它。是一个很敏感的穴位。是医治一切皮肤急症的要穴。对风症(如吃海鲜惹起的疹子),拘挛有缓解作用。医治一切斑疹,疔疮,皮肤搔痒等皮肤病。
阳凌泉:膝盖外下方有个骨头,贴着骨头边沿。光揉效果不好,一定要拨动它。对中风,脑血管后遗症等筋病有医治作用。能预防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小儿多动症。
光明:外踝上5寸。防治眼疾,常常按摩可使眼睛亮堂。
丘墟:贴着外踝。可医治和预防腿抽筋、常常崴脚的症状。对医治肢体和腑脏的各种炎症有很好的效果。(如眼睛发炎,中耳炎)胆经的穴位不太好找,可用指节来敲。从上往下敲。
本经小结:
胆主决断,帮人决断谋虑,使人心境酣畅。
十二、足厥阴肝经循行图
足厥阴肝经穴歌
足厥阴经一十四,大敦行间太冲是,中封蠡沟伴中都,膝关曲泉阴包次,
五里阴廉上急脉,章门过后期门至。
主要穴位说明:
太冲:大脚趾和二脚趾指缝之间下面1寸。揉太冲穴可以给心脏供血,对心情压制有宣泄作用。是肝经的原穴。和行间一同按效果最好。
行间:大脚趾和二脚趾指缝之间。配合太冲穴向行间方向推,可起到消弭肝脏郁积的作用,使肝血源源不时地供到心脏。
蠡沟:内踝上5寸。一,医治女性阴道搔痒。二,月经不调,白带不调,月经湿疹。
章门:八大要穴之一。肋骨的边沿,把手贴在脸上,肘尖的地位,就是大约章门的地位。调理五脏协调,敲打它可疏肝健脾,防治乳腺增生,防治妇科病,减肥。
本经小结:
一.肝主疏泄,抒发宣泄情志;二.肝主藏血,贮藏备血;三.肝主宗筋,主男性生殖。
附:五色入五脏 五豆补五脏
1.肝——绿豆:性味甘凉.具清热解毒之功。
2.心——红豆:性平.活血排脓.健脾益胃.利尿消肿等。
3.脾——黄豆:性微寒.活血通便.解毒祛风热。
4.肺——白豆:性平.理中益气.补肾健脾.和五脏生精髓。
5.肾:黑豆——性平.调中益气.活血解毒.止汗。
http://class.ibucm.com/jingluoxue/img/4_14a.swf 督脉循行图
督脉示意图,奇经八脉图
人体奇经八脉之一。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主生殖机能,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见图)。本经脉腧穴有长强 、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共28穴。
本经穴,1名1穴,计28穴,分布于头、面、项、背、腰、骶部之后正中线上。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病症,以及热性病症和本经所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长强 腰俞 腰阳关 命门 悬枢 脊中 中枢 筋缩 至阳 灵台 神道 身柱 陶道 大椎 |哑门 风府 脑户 强间 后顶 百会 前顶 囟会 上星 神庭 素髎 水沟 兑端 龈交
(1) 长强 DU1 Cháng qiáng
[定位]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在肛尾膈中;有肛门动、静脉分支,棘间静脉丛之延续部;布有尾神经及肛门神经。
[主治]泄泻,痢疾,便秘,便血,痔疾,癫狂,脊强反折,癃淋,阴部湿痒,腰脊、尾骶部疼痛。
[配伍]配二白、阴陵泉、上巨虚、三阴交治痔疮(湿热下注型) ;配精官、二白、百会(灸) 治脱肛、痔疮。
[刺灸法]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0.5~1寸。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感染,不灸。
(2) 腰俞 DU2 Yāo shū
[定位]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解剖]在骶后韧带、腰背筋膜中;有骶中动、静脉后支,棘间静脉丛;布有尾神经分支。
[主治]腰脊强痛,腹泻,便秘,痔疾,脱肛,便血,癫痫,淋浊,月经不调,下肢痿痹。
[配伍]配膀胱俞(灸) 、长强、气冲、上髎、下髎、居髎治腰脊冷痛;配太冲治脊强反折、抽搐。
[刺灸法]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3) 腰阳关 DU3 Yāo yáng guān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主治]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萎,便血。
[配伍]补腰阳关、肾俞、次髎、泻委中治腰脊痛、四肢厥冷、小便频数;配腰夹脊、秩边、承山、飞扬治坐骨神经痛、腰腿痛;配膀胱俞、三阴交治遗尿、尿频。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4) 命门 DU4 Mìng mén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萎,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
[配伍]配肾俞、太溪治遗精、早泄、腰脊酸楚、足膝无力、遗尿、癃闭、水肿、头昏耳鸣等肾阳亏虚之症;配百会、筋缩、腰阳关治破伤风抽搐;灸命门、隔盐灸神阙治中风脱症;配关元、肾俞、神阙(艾灸) 治五更泄;补命门、肾俞、三阴交治肾虚腰痛;泻命门、阿是穴、委中、腰夹脊穴治腰扭伤痛和肥大性脊柱炎;配十七椎、三阴交治痛经(寒湿凝滞型) (艾灸) ;配大肠俞、膀胱俞、阿是穴(灸) 治寒湿痹腰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5) 悬枢 DU5 Xuán shū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腰脊强痛,腹胀,腹痛,完谷不化,泄泻,痢疾。
[配伍]配委中、肾俞治腰脊强痛;配足三里、太白治完谷不化、泄泻。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6) 脊中 DU6 Jì zhōng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十一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腰脊强痛,黄疸,腹泻,痢疾,小儿疳积,痔疾,脱肛,便血,癫痫。
[配伍]配足三里、中脘治腹胀胃痛;配上巨虚、下巨虚治腹泻痢疾;配鸠尾、大椎、丰隆治癫痫;配肾俞、太溪治腰膝痛;配至阳、阳陵泉、胆俞治黄疸。
[刺灸法]斜刺0.5~1寸。
(7) 中枢 DU7 Zhōng shū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十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之内侧支。
[主治]黄疸,呕吐,腹满,胃痛,食欲不振,腰背痛。
[配伍]配命门、腰眼、阳陵泉、后溪治腰脊痛。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8) 筋缩 DU8 Jīn suò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九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九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癫狂,惊痫,抽搐,脊强,背痛,胃痛,黄疸,四肢不收,筋挛拘急。
[配伍]配角孙、瘛脉治小儿惊痫、瘛疭、角弓反张;配通里治癫痫;配水道治脊强。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9) 至阳 DU9 Zhì yáng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七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七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胸胁胀痛,腹痛黄疸,咳嗽气喘,腰背疼痛,脊强,身热。
[配伍]配曲池、阳陵泉、脾俞治黄疸;配天枢、大肠俞治腹胀、肠鸣、泄泻;配内关、神门治心悸、心痛。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10) 灵台 DU10 Líng tái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六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六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咳嗽,气喘,项强,脊痛,身热,疔疮。
[配伍]配陶道、内关治间日疟;配合谷(泻法) 、委中(放血) 治疔疮;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胁痛;配身柱、至阳治背痛;配胆俞、阳陵泉、太冲治黄疸。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11) 神道 DU11 Shén dào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五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五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心痛,惊悸,怔忡,失眠健忘,中风不语,癫痫,腰脊强,肩背痛,咳嗽,气喘。
[配伍]配关元治身热头痛;配神门治健忘惊悸;配百会、三阴交治失眠健忘、小儿惊风、痫症;配心俞、厥阴俞、内关、通里、曲泽治胸痹。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12) 身柱 DU12 Shēn zhù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三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三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身热头痛,咳嗽,气喘,惊厥,癫狂痫证,腰脊强痛,疔疮发背。
[配伍]配水沟、内关、丰隆、心俞治癫狂痫;配风池、合谷、大椎治肺热、咳嗽;配灵台、合谷、委中(泻法) 治疔毒。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13) 陶道 DU13 Táo dào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一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头痛项强,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骨蒸潮热,胸痛,脊背痠痛,疟疾,癫狂,角弓反张。
[配伍]配丰隆、水沟、神门、心俞治癫狂痫;配大椎、间使、后溪治疟疾;配合谷、曲池、风池治外感病;配肾俞、腰阳关、委中治胸背痛。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14) 大椎 DU14 Dà zhuī
[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颈横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配伍]配肺俞治虚损、盗汗、劳热;配间使、乳根治脾虚发疟;配四花穴治百日咳(双膈俞、双胆俞) ;配曲池预防流脑;配合谷治白血球减少;配足三里、命门提高机体免疫力;配大椎、定喘、孔最治哮喘;配曲池、合谷泻热;配腰奇、间使治癫痫。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15) 哑门 DU15 Yǎ mén
[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
[解剖]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弓间韧带和脊髓;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
[主治]舌缓不语,音哑,头重,头痛,颈项强急,脊强反折,中风尸厥,癫狂,痫证,癔病,衄血,重舌,呕吐。
[配伍]泻哑门、听会、外关(或中渚) 、丘墟治高热或疟疾所致耳聋;配人中、廉泉治舌强不语、暴喑、咽喉炎;配百会、人中、丰隆、后溪治癫狂、癫痫。配风池、风府治中风失语、不省人事;配劳宫、三阴交、涌泉等九穴为回阳九针,可以开窍醒神治昏厥;配脑户、百会、风池、太溪、昆仑、肾俞治大脑发育不全;针哑门、肾俞、太溪治疗贫血。
[刺灸法]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
(16) 风府 DU16 Fēng fǔ
[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解剖]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环枕后膜和小脑延髓池;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
[主治]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衄。
[配伍]配腰俞治足不仁;配昆仑治癫狂、多言;配二间、迎香治鼽衄;配金津、玉液、廉泉治舌强难言。
[刺灸法]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
(17) 脑户 DU17 Nǎo hù
[定位]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解剖]在左右枕骨肌之间;有左右枕动、静脉分支,深层常有导血管;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主治]头重,头痛,面赤,目黄,眩晕,面痛、音哑,项强,癫狂痫证,舌本出血,瘿瘤。
[配伍]配通天、脑空治头重痛;配人中、太冲、丰隆治癫狂痫。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18) 强间 DU18 Qiáng jiān
[定位]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 。
[解剖]在浅筋膜、帽状腱膜中;有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癫狂痫证,烦心,失眠。
[配伍]配后溪、至阴治后头痛、目眩;配丰隆治头痛难忍。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19) 后顶 DU19 Hòu dǐng
[定位]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脑户上3寸) 。
[解剖]在浅筋膜、帽状腱膜中;有左右枕动、静脉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项强,癫狂痫证,烦心,失眠。
[配伍]配百会、合谷治头顶剧痛;配外丘治颈项痛、恶风寒;配玉枕、颔厌治风眩;配率谷、太阳治偏头痛;配风池治脱发。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20) 百会 DU20 Bǎi huì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及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及额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惊悸,健忘,尸厥,中风不语,癫狂,痫证,癔病,耳鸣,鼻塞,脱肛,痔疾,阴挺,泄泻。
[配伍]配天窗治中风失音不能言语;配百会、长强、大肠俞治小儿脱肛;配百会、人中、合谷、间使、气海、关元治尸厥、卒中、气脱;配脑空、天枢治头风;针刺百会,配耳穴的神门埋揿针戒烟;配养老、百会、风池、足临泣治美尼尔氏综合症;针百会透曲鬓、天柱治脑血管痉挛、偏头痛;配百会、水沟、足三里治低血压;配百会、水沟、京骨治癫痫大发作;配百会、肾俞(回旋灸) 主治炎症。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21) 前顶 DU21 Qián dǐng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6寸(百会前0.5寸) 。
[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分支和枕大神经分支会合处。
[主治]癫痫,头晕,目眩,头顶痛,鼻渊,目赤肿痛,小儿惊风。
[配伍]配前顶、后顶、颌厌治风眩、偏头痛;配人中治面肿虚浮;配百会治目暴赤肿;配五处治头风目眩、目戴上。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22) 囟会 DU22 Xìng huì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3寸) 。
[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目眩,面赤暴肿,鼻渊,鼻衄,鼻痔,鼻痈,癫疾,嗜睡,小儿惊风。
[配伍]配玉枕治头风;配百会治多睡;配头维、太阳、合谷治头痛目眩;配上星、合谷、列缺、迎香治鼻渊、鼻衄;配前顶、天柱、本神治小儿惊痫;配人中、十宣治中风昏迷、癫痫;配血海、支沟治血虚头晕。
[ 刺灸法] 平刺0.3~0.5寸,小儿禁刺;可灸。
(23) 上星 DU23 Shàng xīng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解剖]在左右额肌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颞浅动、静脉分支;有额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面赤肿,鼻渊,鼻衄,鼻痔,鼻痈,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疟疾,热病。
[配伍]配合谷、太冲治头目痛;配丘墟、陷谷治疟疾;配大椎治鼻中息肉、面赤肿、口鼻出血不止;配水沟治癫狂;配印堂、素髎、百会、迎香、合谷、曲池、列缺、支沟治酒渣鼻。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24) 神庭 DU24 Shén tíng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解剖]在左右额肌之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布有额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泪出,目翳,雀目,鼻渊,鼻衄,癫狂,痫证,角弓反张。
[配伍]配行间治目泪出;配囟会治中风不语;配兑端、承浆治癫痫呕沫;配水沟治寒热头痛、喘渴、目不可视;配太冲、太溪、阴郄、风池治肝阳上亢型头痛、眩晕、失眠等病症。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25) 素髎 DU25 Sù liáo
[定位]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解剖]在鼻尖软骨中;有面动、静脉鼻背支;布有筛前神经鼻外支(眼神经分支) 。
[主治]鼻塞,鼻衄,鼻流清涕,鼻中肉,鼻渊,酒鼻,惊厥,昏迷,新生儿窒息。
[配伍]配百会、足三里治低血压休克;配迎香、合谷治鼻渊。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不灸。
(26) 水沟 DU26 Shuǐ gōu
[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解剖]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眶下神经支及面神经颊支。
[主治]昏迷,晕厥,暑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鼻塞,鼻衄,风水面肿,齿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霍乱,温疫,脊膂强痛,挫闪腰疼。
[配伍]配百会、十宣、涌泉治昏迷急救。中暑加委中、尺泽,溺水窒息加会阴,癫狂加内关,癔病发作加合谷透劳宫;配上星、风府治鼻流清涕;配委中(泻法) 治急性腰扭伤;配三阴交、血海治月经不调、崩漏。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掐;不灸。
(27) 兑端 DU27 Duì duān
[定位]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
[解剖]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面神经颊支及眶下神经分支。
[主治]昏迷,晕厥,癫狂,癔病,消渴嗜饮,口疮臭秽,齿痛,口噤,鼻塞。
[配伍]配本神治癫痫呕沫;配目窗、正营、耳门治唇吻强,止齿龋痛。
[刺灸法]斜刺0.2~0.3寸;不灸。
(28) 龈交 DU28 Yín jiāo
[定位]在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
[解剖]有上唇系带;有上唇动、静脉;布有上颌内槽神经分支。
[主治]齿龈肿痛,口臭,齿衄,处鼻渊,面赤颊肿,唇吻强急,面部疮癣,两腮生疮,癫狂,项强。
[配伍]配风府治颈项急,不得顾;配承浆治口臭难近;配上关、大迎、翳风治口噤不开。
[刺灸法]向上斜刺0.2~0.3寸;不灸。
http://class.ibucm.com/jingluoxue/img/4_15a.swf 任脉循行图
任脉示意图,奇经八脉图
任脉,“奇经八脉”之一,“任”字,有担任,任养之意。计二十四穴,分布于面、颈、胸、腹的前正中在线,“手、足三阴脉之海”。起于会阴穴,阴阳相贯,任脉与督脉必相交,下交于会阴之间,上则交于唇。上至毛际曲骨端,内行腹内入胞中,是为“经络之海”。任脉为血海,又与胃脉相会,同时任脉、督脉、冲脉三脉同起于会阴,而任脉走腹部,督脉走背部,冲脉并少阴,分布于胸中。明代《医经小学》中奇经八脉歌诀:“任脉起于中极底,上腹循咽承浆里,阴脉之海衽所谓。” 患任脉疾病者的病候:遗尿、遗精、腹胀痛、胃痛、呃逆、舌肌麻庳、疝气。
本经穴1名1穴,计24穴,分布于面、颈、胸、腹的前正中线上。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寒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之部位的病症。
本经穴位:会阴 曲骨 中极 关元 石门 气海 阴交 神阙 水分 下脘 建里 中脘 上脘 巨阙 鸠尾 中庭 膻中 玉堂 紫宫 华盖 璇玑 天突 廉泉 承浆
(1) 会阴 RN1 Huì yīn
[定位]在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解剖]在球海绵体中央,有会阴浅、深横肌;有会阴动、静脉分支;布有会阴神经分支。
[主治]溺水窒息,昏迷,癫狂,惊痫,小便难,遗尿,阴痛,阴痒,阴部汗湿,脱肛,阴挺,疝气,痔疾,遗精,月经不调。
[配伍]配神门治癫狂痫;配水沟治溺水窒息;配十宣急救昏迷;配蠡沟治阴痒、阴痛(湿热下注型);配归来、百会治阴挺(中气下陷型);配承山治痔疮、脱肛;配支沟、上巨虚治便秘;配中极治遗尿、淋症;配关元治遗精。
[刺灸法]直刺0.5~1寸,孕妇慎用;可灸。
[附注]任脉别络,侠督脉、冲脉之会。
(2) 曲骨 RN2  Qū gǔ
[定位]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解剖]在腹白线上;有腹壁下动脉及闭孔动脉的分支;布有髂腹下神经分支。
[主治]少腹胀满,小便淋沥,遗尿,疝气,遗精阳痿,阴囊湿痒,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
[配伍]配肾俞、志室、大赫、关元、命门治阳萎、遗精(肾气虚型);配膀胱俞、肾俞、次髎、阴陵泉、蠡沟治阳萎、遗精、癃闭、淋症、阴痒、湿疹、带下(湿热下注);配中极、关元、肾俞治肾虚、遗尿、小便不利;配关元、命门、阴交(针补法或灸)治宫寒不孕、痛经。
[刺灸法]直刺0.5~1寸,内为膀胱,应在排尿后进行针刺;可灸。
[附注]任脉、足厥阴之会。
(3) 中极 RN3  Zhōng jí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乙状结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前皮支。
[主治]小便不利,遗溺不禁,阳痿,早泄,遗精,白浊,疝气偏坠,积聚疼痛,月经不调,阴痛,阴痒,痛经,带下,崩漏,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水肿。
[配伍]配大赫、肾俞、阴交、三阴交、次髎治阳萎、早泄、遗精、白浊、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阴挺等症(肾气虚型);配阴谷、气海、肾俞治遗溺不止;配大敦、关元、三阴交治疝气偏坠;配水分、三焦俞、三阴交、气海、委阳治水肿;中极透曲骨、配三阴交、地机治产后、术后尿潴留;中极透曲骨、配气海、膻中、足三里治尿潴留(老年人气虚)。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足三阴、任脉之会。
(4) 关元 RN4  Guān yuán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痢疾,脱肛,疝气,便血,溺血,小便不利,尿频,尿闭,遗精,白浊,阳萎,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经痛,赤白带下,阴挺,崩漏,阴门瘙痒,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消渴,眩晕。
[配伍]配气海、肾俞(重灸)、神阙(隔盐灸)急救中风脱证;配足三里、脾俞、公孙、大肠俞治虚劳、里急、腹痛;配三阴交、血海、中极、阴交治月经不调(冲任不固,针用补法);配中极、大赫、肾俞、次髎、命门、三阴交治男子不育症、阳萎、遗精、早泄、尿频、尿闭、遗尿(肾阳虚衰、针补法或艾灸);配太溪、肾俞治泄痢不止、五更泄。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足三阴、任脉之会。
(5) 石门 RN5 Shí mén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2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腹胀,泄利,绕脐疼痛,奔豚疝气,水肿,小便不利,遗精,阳萎,经闭,带下,崩漏,产后恶露不止。
[配伍]配阴陵泉、关元、阴交治四肢水肿、小便不利(肾气不化);配肾俞、三阴交治遗尿;配关元、天枢、气海、足三里治腹胀泄泻、绕脐痛;配大敦、归来治疝气;配三阴交、带脉穴治崩漏、带下。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
[附注]手少阳之募穴。
(6) 气海 RN6 Qì hǎi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遗尿,遗精,阳萎,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
[配伍]配三阴交治白浊、遗精;配关元治产后恶露不止;配灸关元、膏肓、足三里治喘息短气(元气虚惫);配关元、命门(重灸)、神阙(隔盐灸)急救中风脱证。配足三里、脾俞、胃俞、天枢、上巨虚治胃腹胀痛、呃逆、呕吐、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止(脾气虚弱);配足三里、合谷、百会治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
[附注]肓之原穴。
(7) 阴交 RN7  Yīn jiāo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绕脐冷痛,腹满水肿,泄泻,疝气,阴痒,小便不利,奔豚,血崩,带下,产后恶露不止,小儿陷囟,腰膝拘挛。
[配伍]配阴陵泉、带脉穴治赤白带下;配子宫穴、三阴交治月经不调、崩漏;配大肠俞、曲池治脐周作痛;配天枢、气海治腹胀肠鸣、泄泻。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
[附注]任脉、冲脉、少阴之会。
(8) 神阙 RN8 Shén què
[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
[解剖]在脐窝正中,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配伍]配三阴交治五淋;配公孙、水分、天枢、足三里治泄痢便秘、绕脐腹痛(脾肾不和);配长强、气海、关元治脱肛、小便不禁、肾虚不孕症;神阙(隔盐灸)配关元、气海(重灸)治中风脱证。
[刺灸法]禁刺;可灸。
(9) 水分 RN9 Shuǐ fēn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九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翻胃,水肿,小儿陷囟,腰脊强急。
[配伍]配天枢、地机治腹水;配内关治反胃呕吐;配中封、曲泉治脐痛;配脾俞、三阴交治浮肿。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0) 下脘 RN10 Xià wǎn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横结肠;有腹壁上、下动、静脉交界处的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脘痛,腹胀,呕吐,呃逆,食谷不化,肠鸣,泄泻,痞块,虚肿。
[配伍]配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针灸并用)治急性菌痢。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足太阴、任脉之会。
(11) 建里 RN11 Jiàn lǐ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3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横结肠;有腹壁上、下动、静脉交界处的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胃脘疼痛,腹胀,呕吐,食欲不振,肠中切痛,水肿。
[配伍]配内关治胸中苦闷;配水分治肚腹浮肿。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2) 中脘 RN12 Zhōng wǎn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胃幽门部;有腹壁上动、静脉;布有第七、八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
[配伍]配百会、足三里、神门治失眠、脏躁;配膻中、天突、丰隆治哮喘;配梁丘、下巨虚治急性胃肠炎;配肝俞、太冲、三阴交、公孙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配上脘、梁门(电针20分钟)治胆道蛔虫症;配阳池、胞门、子户(针灸并用),治腰痛、痛经、月经不调(子宫不正);配气海、足三里、内关、百会治胃下垂。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胃经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13) 上脘 RN13 Shàng wǎn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肝下缘及胃幽门部;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胃脘疼痛,腹胀,呕吐,呃逆,纳呆,食不化,黄疸,泄利,虚劳吐血,咳嗽痰多,癫痫。
[配伍]配丰隆治纳呆;配天枢、中脘治嗳气吞酸、腹胀、肠鸣、泄泻。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任脉、足阳明、手太阳之会。
(14) 巨阙 RN14  Jù què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肝脏;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胸痛,心痛,心烦,惊悸,尸厥,癫狂,痫证,健忘,胸满气短,咳逆上气,腹胀暴痛,呕吐,呃逆,噎嗝,吞酸,黄疸,泄利。
[配伍]配内关治心绞痛;配章门、合谷、中脘、内关、足三里治呃逆;配足三里、膻中、内关、三阴交、心平穴、心俞治疗急性心肌梗塞;配内关、人中治癫狂痫证;配神门治失眠健忘。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心经募穴。
(15) 鸠尾 RN15  Jiū wěi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1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腹直肌起始部,深部为肝脏;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六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心痛,心悸,心烦,癫痫,惊狂,胸中满痛,咳嗽气喘,呕吐,呃逆,反胃,胃痛。
[配伍]配梁门、足三里治胃痛;配三关、足三里治呕吐。
[刺灸法]斜向下刺0.5~1寸;可灸。
(16) 中庭 RN16  Zhōng tíng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5肋间,即胸剑结合部。
[解剖]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胸腹胀满,噎嗝,呕吐,心痛,梅核气。
[配伍]配俞府、意舍治呕吐。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17) 膻中 RN17  Dàn zhōng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解剖]在胸骨体上;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咳嗽,气喘,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烦,产妇少乳,噎嗝,膨胀。
[配伍]配曲池、合谷(泻法)治急性乳腺炎;配内关、三阴交、巨阙、心平、足三里治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配中脘、气海治呕吐反胃;配天突治哮喘;配乳根、合谷、三阴交、少泽、灸膻中治产后缺乳;配肺俞、丰隆、内关治咳嗽痰喘;配厥阴俞、内关治心悸、心烦、心痛。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附注]心包经之募穴,八会穴之气会。
(18) 玉堂 RN18  Yù táng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3肋间。
[解剖]在胸骨体中点;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三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膺胸疼痛,咳嗽,气短,喘息,喉痹咽肿,呕吐寒痰,两乳肿痛。
[配伍]玉堂透膻中、内关、胸夹脊(T1-5 )治疗胸痹。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19) 紫宫 RN19  Zǐ gōng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2肋间。
[解剖]在胸骨体上;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二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咳嗽,气喘,胸胁支满,胸痛,喉痹,吐血,呕吐,饮食不下。
[配伍]配玉堂、太溪治呃逆上气、心烦。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20) 华盖 RN20  Huá gài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1肋间。
[解剖]在胸骨角上;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胁肋痛,喉痹,咽肿。
[配伍]配气户治胁肋疼痛。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21) 璇玑 RN21  Xuán jī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天突下1寸。
[解剖]在胸骨柄上;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主治]咳嗽,气喘,胸满痛,喉痹咽肿,胃中有积。
[配伍]配鸠尾治喉痹咽肿。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22) 天突 RN22  Tiān tū
[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解剖]在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深层左右为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皮下有颈静脉弓、甲状腺下动脉分支;深部为气管,再向下,在胸骨柄后方为无名静脉及主动脉弓;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主治]咳嗽,哮喘,胸中气逆,咯唾脓血,咽喉肿痛,舌下急,暴喑,瘿气,噎嗝,梅核气。
[配伍]配定喘穴、鱼际治哮喘、咳嗽;配膻中、列缺治外感咳嗽;配内关、中脘治呃逆;配廉泉、涌泉治暴喑;配丰隆治梅核气;配少商、天容治咽喉肿痛;配气舍、合谷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刺灸法]先直刺0.2-0.3寸,然后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0.5~1寸;可灸。
[附注]阴维、任脉之会。
[注意]本穴针刺不能过深,也不宜向左右刺,以防刺伤锁骨下动脉及肺尖。如刺中气管壁,针下有硬而轻度弹性的感觉,病人出现喉痒欲咳等现象;若刺破气管壁,可引起剧烈的咳嗽及血痰等现象。如刺中无名静脉或主动脉弓时,针下可有柔软而有弹力的阻力或病人有疼痛感觉,应即退针。
(23) 廉泉 RN23  Lián quán
[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解剖]在甲状软骨和舌骨之间,深部为会厌,下方为喉门,有甲状舌骨肌、舌肌;有颈前浅静脉,甲状腺上动、静脉;布有颈皮神经,深层有舌下神经分支。
[主治]舌下肿痛,舌根急缩,舌纵涎出,舌强,中风失语,舌干口燥,口舌生疮,暴喑,喉痹,聋哑,咳嗽,哮喘,消渴,食不下。
[配伍]配金津、玉液、天突、少商治舌强不语、舌下肿痛、舌缓流涎、暴喑。
[刺灸法]直刺0.5-0.8寸,不留针;可灸。
[附注]阴维、任脉之会。
(24) 承浆 RN24  Chéng jiāng
[定位]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解剖]在口轮匝肌和颏肌之间;有下唇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及颏神经分支。
[主治]口眼喎斜,唇紧,面肿,齿痛,齿衄,龈肿,流涎,口舌生疮,暴喑不言,消渴嗜饮,小便不禁,癫痫。
[配伍]配委中治衄血不止;配风府治头项强痛、牙痛。
[刺灸法]斜刺0.3~0.5寸;可灸。
[附注]足阳明、任脉之会。
http://class.ibucm.com/jingluoxue/img/4_16a.swf 冲脉循行图
冲脉示意图,奇经八脉图
人体奇经八脉之一。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为十二经脉之海。与生殖机能关系密切,冲、任脉盛,月经才能正常排泄,故又称血海。循行部位 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并在此分为三支:一支沿腹腔前壁,挟脐上行,与足少阴经相并,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一支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内;一支出会阴,分别沿股内侧下行到足大趾间。本经脉交会穴 会阴(任脉)、气冲(足阳明经)、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足少阴经)、阴交(任脉)、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共14穴。
http://class.ibucm.com/jingluoxue/img/4_17a.swf 带脉循行图
带脉示意图,奇经八脉图
带脉是奇经八脉之一,带之言束也,犹如束带一般。带脉的主要功能是“约束诸经”。所谓腹部“游泳圈”,正是中医学“带脉”所绕之处。带脉一旦不佳,则腰部日显肥厚,苗条曲线不再。《奇经八脉考带脉篇》:“带脉者,起于季胁足厥阴之章门穴,同足少阳循带脉穴,围身一周,如束带然。”带脉起于足少阴之正脉,出于舟骨粗隆下方之然谷穴。带脉与肾脏神经系统有关,故带脉强健可以固精、强肾、壮阳。由于带脉总束腰以下诸脉,下焦是奇经汇集之所在,张从正(1217-1222)《儒门事亲》曰:“冲、任、督三脉同起而异行,一源而三歧,皆络带脉。” 患带脉疾病的病候:腹部胀满,身似上浮。
http://class.ibucm.com/jingluoxue/img/4_18a.swf 阴蹻脉循行图
阴蹻脉示意图,奇经八脉图
阴蹻脉,“奇经八脉”之一,乃足少阴肾经之别脉。阴蹻脉起于跟中,起于足少阴肾经之然谷穴,再循内踝上行腹股、生殖器、胸腹,再上行至咽喉,并至睛明穴。《难经》:“阴蹻为病,阳缓而阴急。”患阴蹻脉疾病者,阳气不足,阴气偏盛,欲闭目而睡。
经脉循行:起于足舟骨后方,上行的内踝上,直上沿大腿内侧,经阴部,上行沿胸部内侧,进入锁骨上窝,进颧部到目内眦,与足太阴经和阳跷脉相会合。
主要病候:多眠、癃闭。
交会腧穴;照海、交信(足少阴经)、晴明(足太阳经)。
http://class.ibucm.com/jingluoxue/img/4_19a.swf 阳蹻脉循行图
阳蹻脉示意图,奇经八脉图
阳蹻脉,奇经八脉之一,是足太阳之别脉。起于跟中穴,循外踝上行,入风池穴。阴阳蹻脉交会于目内眦,入属于脑,故《灵枢寒热病》有“阳气盛则目,阴气盛则瞑目”的说法。阳蹻盛,则不易入睡。阳蹻脉失调时,会出现肢体内侧肌肉弛缓而外侧拘急的病症。
经脉循行:
起于足跟外侧,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沿股部外侧和胁后上肩,过颈部上挟口角,进入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额,与足少阳经合于风池。
《难经二十八难》: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
联系脏腑:咽喉、眼目、脑。
主要病候:
目痛从内眦始、不眠。
交会腧穴:
申脉、仆参、跗阳(足太阳经)、居髎(足少阳经)、臑俞(手太阳经)、肩髃、巨骨(手阳明经)、天髎(手少阳经)、地仓、巨髎、承泣(足阳明经)、睛明(足太阳经)。
http://class.ibucm.com/jingluoxue/img/4_20a.swf 阴维脉循行图
阴维脉示意图,奇经八脉图
>
阴维脉经脉循行:起于足跟外侧,向上经过外踝,沿足少阳经上行到髋关节部,经胁肋后侧,从腋后上肩,至前额,再到项合于督脉。
联系脏腑:腰脊、下肢、头肩。主要病候: 恶寒发热,腰痛。
交会腧穴:
金门(足太阳经)、阳交(足少阳经)、臑俞(手太阳经)、天髎(手少阳经)、肩井(足少阳经)、头维(足阳明经)、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足少阳经)、风府、哑门(督脉)。
http://class.ibucm.com/jingluoxue/img/4_21a.swf 阳维脉循行图
阳维脉示意图,奇经八脉图
阳维脉经脉循行:起于足跟外侧,向上经过外踝,沿足少阳经上行到髋关节部,经胁肋后侧,从腋后上肩,至前额,再到项合于督脉。
联系脏腑:腰脊、下肢、头肩。主要病候: 恶寒发热,腰痛。
交会腧穴:
金门(足太阳经)、阳交(足少阳经)、臑俞(手太阳经)、天髎(手少阳经)、肩井(足少阳经)、头维(足阳明经)、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足少阳经)、风府、哑门(督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任脉经络穴位图
人体经络总图 各经络包含的穴位及作用(下)
【第一讲】第4节 任脉中级穴 (RN03)
《腧穴》第14章 任脉
十四经督脉任脉肺经大肠经穴位详解
任脉穴位功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