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方艺术风格-第 5 讲《埃及中王朝与新王朝时代的艺术》

旧王朝时代到了第六王朝,埃及遭逢重大危机,导致统一的国家分崩离析,因而由中央集权制度成为封建制度,直到公元前约 2134 年才由底比斯的门图霍特﹝Mentuhotep﹞将埃及再度统一。这段时期是所谓的「第一中间期」,其艺术特点是将艺术「民主化」,地方的统治者以及有能力的人,可以举行类似旧王朝时代专属于国王合适的葬礼;在色彩的发挥上更自由,也更精致;在建筑上则出现了庙宇。

中王朝时代﹝ca. 2030 ~ 1640 BC﹞

建筑

中王朝时代的建筑大部分是用砖建造,因此有很多已经损毁了。经由遗迹考察,此一时期仍有类似旧王朝期代的金字塔形建筑,但规模已经变小,有些会在平顶墓﹝Mastaba﹞上面加上金字塔,形成平顶墓金字塔的形式。

除了这个改变,也有沿着尼罗河两岸的山崖开凿石窟墓穴﹝Rock-cut tomb﹞。石窟墓穴中较著名的是属于第十二王朝法拉王阿曼连罕一世﹝Amenemhat I﹞的,这座墓穴可分三个主要部分,即门廊、正厅及神龛。墙上都画了壁画, 天花板上则用许多几何图案装饰,内部之石柱形状与以后的希腊多利安﹝Doric﹞柱式石柱类似。

【阿曼连罕一世石窟墓穴,第十二王朝,约公元前 1937 ~ 1759 年】

  哈山﹝Beni Hasan﹞,埃及

阿曼连罕一世在建了这座石窟墓穴之后,他将首都从上埃及的底比斯迁移到下埃及的孟斐斯﹝Memphis﹞,于是他又在萨卡拉﹝Saqqara﹞附近为自己兴建了一座金字塔。

在这同一个时代,综合庙宇与陵墓功能的陵庙也开始出现,因此又多了祭祀殿以及神殿,此时期神殿的特征,是在神殿门口矗立一对象征太阳的方尖碑﹝Obelisk﹞。

【森乌塞特一世方尖碑,第十二王朝,约公元前 1925 年】

红色花岗石,20.41 公尺高,亚图姆﹝Atum﹞神庙前,开罗近郊的哈里奥波里斯城,埃及

亚图姆﹝Atum﹞神被视为是哈里奥波里斯的地方神,也是太阳神。


雕刻

在旧王朝及之前的时代,雕像大小大多与真人接近,大概在五、六十英寸左右,但到了中王朝时代,重要的雕像大小都缩减到四、五英寸,譬如《阿曼连罕三世祈神像》﹝Praying figure of Amenemhat III﹞之黑曜石雕像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这个雕像只有四英寸高,因为石质坚硬,需要有高度的雕刻技巧才能做到。我们来观察它的面部轮廓、线条,如眉头、眼睛、鼻子、嘴唇部等显现表情的地方,发现都十分生动,这充分表现出当时雕刻家的高超技法,较旧王朝的《孟卡拉和它的王后》﹝Menkure and his Queen ﹞雕像已进步许多。

【孟卡拉和他的王后,第四王朝,约公元前 2520 年】

板岩,142.3 公分高,吉萨出土,波士顿美术馆,波士顿,美国

【阿曼连罕三世祈神像,第十二王朝,约公元前 1820 年】

黑曜石,11 公分高,底比斯的卡纳克﹝karnak﹞城出土,埃及博物馆,开罗,埃及

阿曼連罕三世統治埃及有四十五年之久。他是位喜好藝術的君王,自己也有很多創作。許多晚期的希臘人都很喜歡他的作品。他有一個圓臉以及一個渾厚的嘴唇,尤其是嘴唇旁邊的肌肉和突出的下額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绘 画

中王朝时代的绘画色彩较以往鲜艳,人物造形及线条还很简略,并且有大眼睛、尖鼻子与瘦长身躯的特征,同时画面上没有景深的设计,好像都在同一个平面上。当时画家常采用以线条画形的手法,从一件现藏于开罗埃及博物馆的石版画《家庭和乐图》﹝A Warm Family﹞可见一般。

【家庭和乐图,第十一或十二王朝,约公元前 1980 年】

石版画,阿曼连罕王的坟墓出土,埃及博物馆,开罗,埃及

石版画中的人物从左边开始,依序为母亲、儿子、父亲和媳妇。中间餐盘上至放了肉、葱等食物。


新王朝时代及以后时期﹝ca. 1550 ~ 30 BC﹞

新王朝时代,亦即第十八、十九、二十代王朝,古埃及的国力达到高峰,其领土一度东抵幼发拉底河,西至利比亚;因此得以接近当时爱琴海和近东的青铜文明,视觉艺术出现了一些异国的主题。所谓酒足饭饱,情色随至,宴会是第十八王朝喜爱的主题之一,其中的活力甚至到达放纵的地步。在底比斯的一处陵墓残片中,展现出一群弹奏乐器的女子和两个身体弯曲正在跳舞的女孩。

【宴会中的余兴节目,第十八王朝,约公元前 1430 年】

彩绘石膏,出土于西底比斯内巴蒙王的陵墓,大英博物馆,伦敦,英国

建筑

古埃及艺术最灿烂的时期是在新王朝时代。旧王朝时代的建筑特色是兴建金字塔,庙宇是附属于金字塔的建筑;但到了新王朝时代,祭祀殿及专门敬拜与供养神的神庙却日渐扩大。陵墓改以凿山为洞的形式,有的深入岩石达一百多公尺,希望以深藏隐密的方式防止盗墓者入侵。

凿山为墓比兴建金字塔可省下更多的时间、人力与物力,因此就可在墓穴外面兴建大型的庙宇。这种庙宇在死者生前是做为祭祀其信仰之神的场所,死后则成为祭祀自己的祭祀殿,因为有双重的用途,所以建筑规模都十分雄伟壮观。

建于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左右的哈塞布苏﹝Hatshepsut﹞女王陵庙是这一时期的建筑代表。这座庙宇共有三层次,以斜道连接,最后一层通往山岩,也就是墓穴所在之处。庙宇的面宽为列柱形式,内有相当精美的装饰,描绘女王的各种战功。

【哈塞布苏女王陵庙,第十八王朝,约公元前 1490 ~ 1468 年】

德尔巴赫利﹝Dier el-Bahari﹞,路克索﹝Luxor﹞,埃及

哈塞布蘇是埃及史上第一個奪取男人帝位的女人。第十八王朝的杜德摩西一世﹝Tuthmosis I, 1504 ~ 1492 B.C.﹞在他執政十多年期間,遠征西亞,使埃及國力又逐漸強盛,在他在位的最後幾年,他將國事讓給女兒哈塞布蘇管理。然後幾經權力轉移,哈塞布蘇終於自立為王。

然而依照埃及當時之政治與宗教傳統,埃及君王必須是阿蒙神﹝底比斯之神﹞的兒子,換言之,埃及君王必須是位男性,可是哈塞布蘇對這個傳統卻棄之不理,並且將自己神格化以鞏固她的大權。不過,她也積極為自己創造成一個男性化的偶像。因此在後世我們看到哈塞布蘇的一些雕像,有的被塑造成男性戰士,嘴邊長有髭鬚,尤其是表現女性特徵的胸部也都消失了。

雖然哈塞布蘇是一位女王,但是由於她果斷的政治統制手段,卻創造了埃及歷史上最強盛及富裕之朝代之一。在建築上,哈塞布蘇除了積極修復其父王在德爾巴赫利的陵殿,更在卡納克神廟加了兩根方尖碑及修復許多淪為廢墟之神廟。最後她為自己修築陵廟,由數層平台組成,面寬為列柱形式,內有相當精美的裝飾,描繪女王的各種戰功。

由於哈塞布蘇女王修築了華麗的陵廟,使得新王朝時代之國王一個個跟著興築自己的陵墓,形成今天著名的帝王谷。帝王谷裡幾十個陵墓中,以圖坦卡蒙﹝Tutankhamun﹞之墓保存最好,沒有被盜取,最為著名。

【圖坦卡蒙之墓】

  

另一种庙宇为专门祭祀诸神之神庙,如路克索神庙﹝Temple of Luxor﹞。这种神庙的特色是正门有如塔门﹝Pylon﹞,两旁并筑有高墙。进了塔门之后是一处庭院﹝Court﹞,接着是柱厅﹝Hypostyle hall﹞,柱头则多饰以纸莎草花﹝Paparus﹞或莲花或棕梠叶。到了最里面是一间规模较小,且内部阴暗的圣殿﹝Sanctury﹞,贮藏神像、圣船及神器。

【路克索神庙,第十九王朝,约公元前 1260 年】

路克索﹝Luxor﹞,埃及

路克索神殿是第十八王朝的阿曼侯帖三世﹝Amenhotep III﹞建造來奉獻給阿冕﹝Amen﹞神和他的妻子繆特﹝Mut﹞戰神及兒子空素﹝Khons﹞月神的。

塔門的高度約 24 公尺,入門後,呈現在眼前的是拉姆塞斯二世﹝Rameses II﹞單支的粉紅色花崗岩方尖碑。過了方尖碑,就是拉姆塞斯二世的雕像,原來共有六座石雕,四個坐著,兩個站立,現在只剩下二個座像和一個不怎麼完整的立像而已。塔門後面有拉姆塞斯二世於奧隆德斯河畔和西台族激烈廝殺及打勝仗的浮雕記錄。路克索神廟總共有 151 根圓柱,高 23 公尺,柱頭的型式為紙莎草花﹝Paparus﹞模樣。路克索神廟氣勢宏偉,是一座龐大的藝術精品。

路克索神殿在被拖勒密將軍摧毀之前,一直被做為祭神的廟宇。因此在最裡面有一間聖殿是用來祭示亞歷山大大帝,聖殿牆壁上有許多浮雕,其中有一幅是亞歷山大大帝向阿冕神供奉祭品的畫面。

【古埃及建築柱式】

从路克索神庙正门处有一条大道通往卡那克神庙﹝Temple of Karnak﹞,大道两旁有俗称斯芬克司的狮身人面像夹道。卡那克是一群建于不同时代的神庙与其他宗教性建筑的总称,主要的建筑是阿蒙大神庙﹝Temple of Amon﹞。这座神妙里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多柱厅。厅宽 338 英尺、长 171 英尺,殿顶﹝今已不存﹞由 134 根布满浮雕和铭文的巨柱支撑。这多柱厅的浮雕装饰可上溯第十九王朝的塞提一世﹝Seti I﹞和拉姆西斯二世﹝Ramesses II﹞。

【卡那克神庙,约公元前十六世纪开始建造】

历经 30 位法老不断增修,路克索﹝Luxor﹞,埃及

卡那克是遺址分為三區,皆有磚牆環繞。最大的一道磚牆圍成梯形,是獻給阿蒙神的,區內有阿蒙大神廟、一個聖湖和一些較小的廟宇,其中一座是供奉孟菲斯之神卜塔﹝Ptah﹞,一座供奉孔斯﹝Khonsu﹞,祂是阿蒙神和穆特﹝Mut﹞的兒子。

阿蒙大神廟的格局相當錯綜複雜,共有六座塔門,沿東西走向的軸線排列出古典格局:一個巨大的入口、一個大庭院、一個多柱廳,之後是一個獻祭廳,然後是供其他神聖宴會用的廳堂,最裡面是聖堂。不過這座神廟還有一個特殊之處:它透過四個塔門向南北方向的軸線延伸。許多法老王都在卡那克神廟群留下過標記,或為它增建一些塔門與殿廳,或為它增加更多的浮雕,除了塞提一世和拉姆西斯二世以外,值得一記的還有第十八王朝的一些法老王:圖特摩斯﹝Tuthmosis﹞一世和三世、霍倫希布﹝Horemheb﹞、阿孟霍特普二世和三世,以及哈特謝普蘇特﹝Hatshepsut﹞女王。

【卡那克神庙正门】

阿蒙神的神域之北是蒙特﹝Montu﹞的神域,祂是底比斯的古神,一般被刻畫為有獵鷹頭顱的模樣。這個廟宇群是全區最小的,它包括蒙特神廟、一個聖湖和其他較小廟宇。阿蒙神的神域之南則是祂的妻子穆特的神域,經常被刻畫為禿鷹形象。穆特神域含穆特神廟﹝由一個新月形的聖湖所環繞﹞與一些較小的建築,它與阿蒙神域之間有連接大道,大道兩旁由羊首的斯克芬司守衛。

雕刻

这一时期最著名的雕刻手是以开凿山岩的方法而成。埃及最后一位以武功著名之拉姆斯二世﹝Rameses II﹞,在尼罗河岸为自己建立著名于世的阿布辛贝尔岩庙﹝Temple of Abu Simbel﹞之前,就依着山崖雕成约 60 英尺高的本人雕像。岩庙内部也有以自己肖像装饰的巨形石柱,此种运用自己肖像的手法在后来的希腊建筑中也常常看到。

【阿布辛贝尔岩庙,第十九王朝,约公元前 1244 ~ 1224 年】

阿布.辛柏尔﹝Abu Simbul﹞,埃及

阿布辛貝岩廟位於亞斯文﹝Aswan﹞南方 280 公里處,這裡的繪畫、雕刻及巨大的人像,無一不是令人驚奇的藝術傑作,本應於亞斯文高壩完工後沈陷於納瑟湖底,但是在聯合國文教組織的努力下,以愚公移山的神技,費時十年將整座神殿及其旁的小神殿切割成小塊,在原址上方六十公尺山丘上的現址重建。

岩廟正面有四座高 20 公尺的拉姆斯二世﹝Rameses II﹞座像,左邊第二座上半身已倒下,入口正上方為太陽神像,最上方有整排智慧神狒狒像,進門長廊兩側石柱各有四尊 Osiris 神的立像,廳內壁上雕刻著法老王的戰功。

至于小型的雕刻,从法老王的肖像雕刻中可以发现,过去注重形式的庄重肃穆表现,逐渐销声匿迹,转而重视写实的表现,譬如著名的《内费提提王妃头像》﹝Head of Queen Nefertiti﹞,整体自然而流畅;不仅在以往法老王的雕像上有不同的风格,甚至出现细小手足、细颈长脸、扁平胸部、纤细腰身以及微凸的小腹。

【内费提提王妃头像,第十八王朝,约公元前 1360 年】

石灰石上色,约 48 公分高

新王國時代第十八王朝最盛期,法老王阿孟霍特普四世﹝Amenhotep IV﹞,宣布太陽神﹝Aten﹞是唯一的神。這種信仰的理念是以可見的太陽為中心,因為它是光、熱和生命的賜與者,提倡追隨自然。影響所致,就產生了與埃及藝術主流派不同的自然主義藝術。後來他為自己的王妃內費提提塑像時,自然而然就採用這種寫實的手法了。

這件作品具備理想中的美麗,卻又異常寫實的顯現出她高貴與俗世的情感,她抬高的頭和下垂的眼皮有著帝王般的尊貴,皮膚經過化妝般的著色產生光滑的感覺,並且隱約透出包在下面的柔軟骨骼;不過從嘴角輕微的皺折,可知其青春已經開始消逝。

因此我们可看出,此一时期之雕刻在造形上已较古代与旧王朝时代之雕刻生动,动作姿势亦较前复杂,并已日渐趋向柔和写实,同时装饰性的镶嵌方式,可能已广泛为艺术家所使用。

浮雕与绘画

在埃及绘画中,最好的作品多属于新王朝时代。在此一时期中,前期的作品多使用鲜艳的色彩,背景常呈现蓝色调,人物方面稍微僵硬了些;到了后期则姿态变得优美生动,色彩则变得柔美起来。

埃及的绘画,常以浮雕的方式呈现。线条优美、描绘生动;有些更附有象形文字的说明。浮雕通常加上彩绘,装饰在宫殿、庙宇、陵墓之中。在埃及人的绘画观念里,认为绘画必须把每一事务尽可能清晰且永久地保存下来。

因此,他们将每样东西以最能表现它的角度画出来。以人像为例,头部可以从侧面看得清楚﹝包括鼻、耳、口﹞,但是眼睛则应从正面看才不失真,因此就把一只正面的眼睛画在侧面的头上。上半身则以正面表现,下半身则是以侧面表现即可。

而在形象的配置上,也常以较大的图形表示较尊贵的身分,因此在这样一张图中,常常包含着很清楚而生动的故事。 如十九王朝一贵族墓室的壁画《猎鸟图》﹝Fowling Scene﹞。

【猎鸟图,第十九王朝,约公元前 1450 年】

壁画,取自于底比斯内巴蒙王的陵寝,大英博物馆,伦敦,英国

埃及画家在处理人物时,仍以体积之大小显示其重要性。在这壁画中,主要人物特大,右侧为其妻子,头上顶看香油,下方为其女儿,皆侧面、大眼、尖鼻、全肩显露、线条分明。色彩极为鲜艳,背景以蓝色为主,缺乏景深,且无空间。主角右腿前方有一猎猫协助主人狩猎。尤可注意者为鱼、鸟等物皆细腻写实,甚为生动形似,几可媲美今之一流动物画家,由此可知古埃及画家对自然及动物观察之深刻。

在埃及,浮雕其实是一种壁刻。它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凹雕《卡纳克阿蒙神庙柱身浮雕》,把轮廓深深地刻入石墙表面,再饰以较浅的细节,整个画面不凸出墙面。

【卡纳克阿蒙神庙柱身浮雕,约公元前十六世纪开始建造】

另一种是常见的凸雕《大臣拉摩斯的弟及其妻》,埃及浮雕线条纤细,细节丰富,尤其是对人体的刻画细腻而清晰,常常呈现出介于浮雕和绘画之间的效果,是一种极浅超薄的浮雕,采用刻板而严格精致的工艺,表达了一种温和而优雅的美感。

【大臣拉摩斯的弟及其妻,拉摩斯墓浮雕,底比斯,公元前14世纪】

  

【未完成的浮雕,霍尔姆赫墓室浮雕,底比斯,公元前14世纪】

霍尔姆赫墓室浮雕是一幅未完成的浮雕,在这个没有最后完成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工匠非常严格地按稿子制作的过程。埃及浮雕如绘画一般更讲求的是布局和构图,与现代意义上的浮雕截然不同。

【捕鱼图,公元前1402年】

梅内墓室壁画,底比斯,拉莫斯贵人谷

靠尼罗河生存的法老和贵族们热衷于捕鱼,当然在阴间这也将是时髦有趣的娱乐活动,所以捕鱼的场景经常出现在墓室墙面上,而且被表现得生动有趣。

梅内墓室由一个宽室和一个带雕像壁龛的长室组成,一幅《捕鱼图》画满了长室的一整面墙。画面由左右对称的两个捕鱼片断组成。左面是大臣梅内一手抓着捕获的三只鸟,一手举着诱捕器站在纸莎草船上,妻子在欢呼着,妾站在后面并回头张望,船头一名仆人指点着什么,另一名仆人在梅内脚边,正弯下腰把手伸进清澈的河水中。右面是梅内正在举着渔叉插向水中的两条鱼,河水溅起一股高高的浪花,两个女人都温柔地伸出手扶住梅内,多褶的长裙使她们显得更加纤细,她们和梅内都头戴假发,身上布满宽大的首饰,一个光头仆人立在船头。两个片段被浪花、纸莎草丛和惊起的飞禽分割开。这是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世界:忙作一团的各式飞禽,伺机偷食鸟蛋的猫,在图案化了的清澈河水中游弋着的野鸭、鳄鱼和各种鱼儿。

虽然一切按照规则创作,但生动有趣的内容和细致生动的生活描写以及丰富的色彩——漂亮的蓝绿色调主宰着的画面中,既有秩序带来的美感,又体现了艺术家对生活的认知。在另一个大臣的墓室的捕鱼图中有赞美这种生活的刻辞:“在纸草之河,在水禽之塘,大水泽,在清溪,他驾着独木舟,拿着两股叉,戳住三十条鱼,多么快活啊,在捕获河马的日子里。”

【采摘葡萄,公元前1420年】

纳赫特墓室壁画,底比斯

书记官兼天文学家纳赫特墓室中的壁画简朴而清新,严格按规则布局,打好格子,故事从下至上一排排有秩序地连续进展着,内容有耕作、播种、收获、簸谷、采摘葡萄、酿酒等场面。

【哭丧的妇人,公元前1370年】

纳赫特墓室壁画,底比斯,拉莫斯贵人谷

《哭丧的妇人》表现的是埃及人出殡仪仗队伍前列哭丧的妇人们,画家通过描绘肢体动作及服饰上弯曲的线条表现妇人们浑身颤抖,悲痛地哀号着。人们已经费尽了周折使灵魂不朽,但仍然十分惧怕死亡。

【女乐师的行列,公元前1420年】

纳赫特墓室壁画,底比斯

三位姑娘组成的小乐队是宴会场景的一部分,她们头上顶着香奶角,戴着荷花的假发辫和宽大的花样繁多的首饰。前面的姑娘弹着竖琴,最后面较矮的姑娘在吹双笛,这两位身着透明长裙的女孩中间夹着的是一位全裸的演奏诗琴的女孩,这个有着美丽的暗红色皮肤的女孩,只在臀部挂着一条饰带,神态轻松,扭转头滑出轻快的舞步。

作品完全按照法则和规定的比例绘制,但艺术家的卓越才华使姑娘们显得不同凡响,毫不犹豫的线条轻快流畅,明显的涂抹笔触随意而湿润,肤色的赭红色因年代的关系产生了一些化学反应。一个活泼的三人行列,让人听到了琴和笛的声响,在我们不熟悉的阴间,高贵者依然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贵妇,公元前1402年】

梅内墓室壁画,拉莫斯贵人谷,底比斯

《贵妇》与《女乐师的行列》的描绘技法完全一致,但稍显庄重、严谨呆板,完全按照法则绘制了一位标准的古埃及女人。

公元前14世纪,在古埃及缓慢发展的历史中有过一次由国王发动的宗教改革。从公元前1353年执政开始,决心崇尚新神的阿门荷太普四世(阿赫纳顿)把埃及神权政治推向了极端,而埃及宗教与艺术过于紧密的关系也使埃及艺术几乎一成不变的风格产生了异常明显的变化。

【阿赫纳顿国王的女儿,公元前1365年】

阿赫纳顿墓室壁画,现藏英国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

《阿赫纳顿国王的女儿》中两个坐在有图案的垫子上的女孩,就是那个宗教改革者的女儿,她们都明显地带有国王家族的怪异特征——狭长的脸、直挺的鼻子、厚厚的嘴唇、隐约泛着青光的被拉长的光头、细细的脖子、鼓起的肚子,一切都尽量地接近真实。在红底蓝色图案的纺织品上,两个女孩子悠闲地坐着说话,大一点的女孩回过头,伸手抬起妹妹的脸,天真而纯净,而妹妹则跷着脚丫,其脚丫被描绘成真实的状况,十个脚趾左右对称,而不是像通常埃及壁画中表现的大拇趾一律朝外。沐浴在一片红光中的姑娘,完全是自然状态的一瞬间。

这一时期的建筑、雕塑、绘画从形式到内容都与以往截然不同。艺术家在国王的首肯下,尽可能地追求真实自然的内容和状态,甚至国王也不再是理想化的青春面庞和矫健身姿。而王室成员那种很容易被识别的异样的形象,则成为一种神圣王权的特殊资格的象征。这种写实走得太远,打破了埃及曾遵循多年的规则。在阿赫纳顿国王死后,他的继承者迫不及待地恢复了原先的式样。

古埃及的绘画法则

绘画的法则在古埃及绘画和雕塑中,人物的描绘有明显的规律可循:他或她的头总是正侧面的,而眼睛则总是完全正面的,双肩为完全正面的,胯骨是四分之三侧面的,腿又是全侧面的,两只脚的大拇趾都朝向外侧,而人体则按比例分为十八等分,然后在十字格中找到相应固定的点,以确定各部分之间的距离,比如两脚间的距离,行走时步伐的间距,等等。

在色彩上,男人的皮肤颜色要比女人的深。在人物关系上,总是占主导地位的人的体积更大,而当人物重叠时,则把后面的人或物平移开,毫无透视和空间的概念。在构图和故事情节的分布上,一般会从下向上叙述。另外,这类早期艺术总是充满了象征性,比如,以鹰象征太阳神,以豺的形象代表死神,等等。此外,还有很多类似的细节要求。这些规则和要求非常严格,不可逾越。画面上没有一样东西可以再被挪动,否则整个构图会陷入混乱。

这种绘画法则的形成和确立,部分原因是早期人类在知识上的不足。为了更清晰明确地表现物体,艺术家需要借用一些处理手段。在缓慢发展的漫长历史中,这些手段日臻完善,并程式化。而这种绘画法则得以确立的根本原因在于艺术的从属地位与服务功能,一个严格的法则能确保法老们被精确地复制成具有理想的完美体形和青春面庞的神在人间的化身,以此获得个人和政权的持久与永恒。这也就形成了一种明显的我们一眼就能辨认出来的风格——埃及风格。类似的这种高度程式化和图解化的艺术创作几乎存在于大部分成熟的古代文明的艺术中,我们将在以后反复看到这种情况。

当然,仅仅具有严格的法则和鲜明的秩序所带来的美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艺术家们表现出生命的美。

《西方艺术风格》

一、史前时代艺术﹝约纪元前六十万年到三千年之间﹞

1、旧石器时代﹝30,000 ~ 10,000 BC﹞

2、新石器时代﹝10,000 ~ 5,000 BC﹞

二、古代近东艺术 

1、苏美艺术﹝约 3500 ~ 2000 BC﹞

2、古巴比伦艺术﹝约 1900 ~ 1600 BC﹞

3、亚述艺术﹝约 1600 ~ 612 BC﹞

4、新巴比伦艺术﹝约 625 ~ 538 BC﹞

5、波斯艺术﹝约 538 ~ 331 BC﹞

三、埃及旧王朝及之前时代的艺术

1、旧王朝及之前的时代﹝ca. 4500 ~ 2134 BC﹞

2、中王朝时代﹝ca. 2030 ~ 1640 BC﹞

3、新王朝时代及以后时期﹝ca. 1550 ~ 30 BC﹞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游走埃及(21)帝王谷地下宫殿 富丽堂皇的浮雕壁画
埃及十日游(十五)卡纳克神庙
埃及的美术
赏析| 百科全书般的非洲壁画
底比斯古城及墓地
【埃及•卢克索】神秘莫测的地下宫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