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庸后世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孔鲤

欢迎关注公众号“书林斋”(Kongli1996)


“哎,武侠没落了。”周日下午,天色昏暗,小雨霏霏,冷风嗖嗖,你独自站在栏杆望着远方,手背在身后,抓着一本《鹿鼎记》第五卷,哀叹着武侠不再,然后摇摇头,说出一句:“一个时代过去了。”

如果这时穿的是民国时的那种旧衣衫,就更有感觉了。

如果这时我在你旁边,一定为你喝彩,然后喊道:“好一个九斤老太!”

对于绝大多数自诩武侠爱好者的朋友,我就要这么称呼他。

因为……他们喜欢的从来都不是武侠小说,而是金古梁温黄小说。

如果我说得绝对一点,那他们喜欢的是只是金古小说。

如果再武断一点,那么他们喜欢的,只是金庸小说。

金庸之前有梁羽生,梁羽生之前有郑证因、有白羽、有还珠楼主、有平江不肖生……

金庸之后只有金庸。

上面这句话不是我说的,而是很多朋友说的,只是:

“武侠小说……原本它不是这么写的啊!”当头棒喝第一声。

是了,金庸之前的武侠小说,从来都不是这么写的,金庸横空出世,几乎所有的武侠小说都换了模式、改了写法,于是少年成长模式、复仇寻宝模式、一盘大棋模式,尽数上场,好不热闹。

然后金庸写了《鹿鼎记》,宣告“侠”这条路的终结。


很多年以后,当读金庸古龙长大的那群孩子开始拿起手中的笔时,他们开始集体创作。

有的人借用金庸小说蓝本写了《此间的少年》。

有的人在金庸客栈写了《悟空传》。

有的人用了李寻欢的背景写了《寸芒》。

……

这些作品有好有坏,但当他们想再往前走时,却哭了,他们哭得很惨啊,因为有两座山重重横亘在他们前头,他们发觉,就算拼死拼活,也不过是争一个“继承者”的位置而已……

“因为……有金庸古龙在啊!”当头棒喝第二声。

然后大家开始写起了仙侠,写起了玄幻,写起了奇幻。

于是很多读者说,武侠没落了,现在是仙侠的时代、现在是玄幻的时代、现在是奇幻的时代。

我告诉你,那是因为这些领域还处于混战期,所以早晚有一天会出现王者,所以上至江南、今何在,下至唐三、番茄,大家谁也不服谁,都在争。

只是当你扒开层层迷雾去看,你会发现,噢,原来还是靠金庸古龙的那些模式来吸引读者啊。

“原来吸引读者的……还是金庸古龙啊!”当头棒喝第三声。

这时当我们转过头来看武侠时,嗯,确实是有《昆仑》这样受欢迎的作品出现,仔细一看,还是金庸。

其它呢?

无人问津的还是无人问津。金庸以前的作品如此,金庸以后的作品还是如此。

留在武侠领域的那批作品,他们不想翻过金庸这座大山吗?错了,他们比谁都想,但这条路说实话,很难。

前头几声棒喝,说的是“金庸古龙以前的武侠不是这么写的”,说的是“金庸古龙以后的武侠都是这么写的”。

让我们记住这个结论,再来好好看看“武侠”二字,然后走向本文所要讨论的重心。



武侠,何去何从?

“武侠”要发展,自然着眼于这二字,一“武”一“侠”。

“武”字入眼,有两种发展,一是向上、一是向下。

向上扩展为奇侠、仙侠,梁羽生、金庸的内力说出现时也广遭诟病,金庸《天龙八部》里的各种奇妙武功在当时引起多少口诛笔伐,《破碎虚空》、《英雄志》里的玄幻色彩更是被读者指摘至今,但眼见牛语者等一批作者全部走向仙侠,其实这正是“武”字发展之方向。

向下为武技,郑正因是个中翘楚,金庸之后专注于武技的变少了,近年来徐皓峰异军突起,硬派武侠概念提出,倒也算得上是一个方向。

当然,“武”字限制极大,我们更多的应当将眼光放在“侠”字上。

“武侠小说”,要变的,更多是这个字。

我们很多人觉得,郭靖是侠,杨过是侠,令狐冲是侠,乔峰是侠,等等等等,可是我们却忘记了,我们拘泥于金庸给我们定下的侠的范畴了。

汉朝时武侠写的是《游侠列传》,是郭解朱家。

唐朝时武侠写的是唐传奇,是虬髯客。

明朝时武侠写的是《水浒传》,是梁山好汉。

清朝时武侠写的是《三侠五义》,是展昭。

“好任侠”、“十步杀一人”、动辄砍杀的好汉与归顺官府的高手。

到了金庸,“侠”才引申为“为国为民”。

而金庸在后期,在萧峰和令狐冲身上,已经自己在“为国为民”以外的地方进行阐述“侠”。

这才导致金庸在《鹿鼎记》里出现了“反侠”,因为他觉得“侠”的内核挖空了。

这是他在写了《鹿鼎记》后封笔的原因。


步非烟说了一句大言不惭的话,大家都来抨击她,但我觉得那句话对极了:“要革金庸的命。”

说实话,武侠要进一步发展,这是必须要走的路。

金庸的横空出世,把武侠一举拉高到文学层次,功不可没,但金庸封笔之后,除了提携过古龙外,对武侠的发展不闻不问,完全置若罔闻。

梁羽生还知道给《昆仑》题字,温世仁还知道设立武侠大奖,可是这位“武林盟主”根本不管武侠会变成什么样,只是自己横亘在路中央。

如果只是一座小土丘也还罢了,可这偏偏是一座大山。

没有哪个作者不想翻过这座山的。

杨叛的成名作之一《小兵物语》,就是对《神雕侠侣》里无辜丧命的小兵的同情,也是对“为国为民”的“侠”内核的一次控诉。

李亮的成名作《反骨仔》,本身就是一次武侠领域的反骨。

张大春、孙晓小说《城邦暴力团》、《英雄志》的宣传语分别是“金庸之后最好的武侠小说”、“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而这两本书更是个体之于时代的绝佳反抗。

我相信有朋友一定会反驳我说,又不是没给机会,你自己写不过金庸有啥办法,这还怪金庸?

以前我也是这样想的,直到我有一天看到这句话:“然后金庸写了《鹿鼎记》,宣告‘侠’这条路的终结。”

这句话在前头其实说过了,但它以一种粗暴的形式断定了“侠”已无路可走。

我在前面一、二、三,这三大段里头的论述都集中于这两句话——

武侠,不完全是金庸定义的武侠。

侠,不完全是金庸定义的侠。

所以那句话其实是不对的,要加个修饰语——

金庸写了《鹿鼎记》,宣告金庸笔下“侠”这条路的终结。

而金庸自认为他已经完全了对“武侠”的整体探索,所以从《鹿鼎记》开始,就预示着金庸的态度:“你们别写了,没得写了。”



问题的症结找到了,那么——武侠,何去何从?

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读者喜欢武侠?答案要从“侠”的定义去看。

摘一段旧文。

什么是侠?

我看到有人说,侠就是做好事。做好事的人多着呢,甚至某种意义上说,做得好的帝王、主席他们也都是做好事的,他们为民造福了,他们做的不是好事吗?

从这个意义上说,那句传了很多年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也不尽然就是对的,它照样可以推断出为国为民的皇帝就是最有侠客气质的人。

可他们是侠吗?按照“做好事”的定义,他们是,可你是不是总觉得怪怪的?

是的,是奇怪。因为“侠”是做好事,但做好事不一定是侠。

很别扭嘛。

然后我还看到有人说,侠是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质。是的,独闯聚贤庄为了阿朱治病的乔峰是大侠,但面对警察叔叔冥顽不灵的歹徒按照这种想法也是侠了?

也很别扭嘛。

所以什么才是真正的侠?

追本溯源一下吧,“侠”本出自“铗”,“金”表明的是以武犯禁,也正因为这样,韩非子才第一个提出那句话:“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韩非子何许人也?

大家都会说,法家嘛。

可法家是什么,大家就不一定晓得了。我这里也不过多引申,只一句,法家是推崇中央集权的学派。

中央集权。

无论是集权于一人,还是集权于一个阶级。

那么我想现在你该知道了,既然侠和儒反对的是中央集权,那么反对的是什么?

国家机器。

现下我们有了三个结论。

一是侠是做好事的,但做好事的不一定都是侠。

二是侠是可以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质,但有这种行为的不一定是侠。

三是侠是对抗国家机器的。

这三条结论放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

那就是,侠,是做好事的,敢于面对国家机器的人。

如果你说“做好事的”中的“好事”没有区分,那我再加一句,“认为自己做的是好事的”。

也就是,“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

而且这个“国家机器”也可以再引申。我们改为“多数”,“多数”不仅仅是国家、体制,也可以是舆论乡愿。

乔峰“虽千万人吾往矣”,他面对的可不是国家,他面对的是悠悠之口,是铺天盖地对他的指责形成的舆论施压。

因此,侠的定义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并愿意为之对抗暴力或舆论多数的少数”。

这时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说出“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郭靖。

按照我们的定义,郭靖为了天下苍生而去反抗蒙古侵略者,可同时他也没有被宋朝廷收编,这时的他,被称一声“大侠”,合情合理。

但“为国为民”却失去了一个前提,前提是他不是体制内的人。

黄宗羲自命“继指之为游侠”,因为他和郭靖很像,一直跟着弘光、鲁王,却始终没有加入朝廷体制。

所以当我看到,有人说领导人、有人说党员,即便他们都是做的好事,他们又怎么会是侠呢?

侠什么时候才会出现?

在社会的公道是非得不到贯彻时。

侠可以是为自己贯彻公道,也可以是为旁人。

旧文摘录完毕。

这才是侠,这才是侠一直吸引我们的地方——

反抗与不妥协。


从“反抗与不妥协”出发,我想到一个绝佳的非武侠人物。

孙悟空。

《西游记》,无论识不识字,你都晓得西天取经唐三藏,你都听过九九八十一难,你都神往过孙大圣大闹天宫。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西游记》讲了啥?为何如此受欢迎?你答:“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恭喜你答对了,但寻宝冒险故事比比皆是,为何就这一本流传至今、经久不衰,也许永远都不会有哪本书的受众比它大。

因为,“打破冥顽须悟空”。百回本《西游记》第一回就点破了。

打破、打破,不就是破除名相么?

想那孙悟空,上了天庭,这也不服那也不听,吃喝拉撒毫不理睬旁人目光,你觉着庄严肃穆的,我偏要把它一一解构,为啥?因为我不想顺着你走。

再说最后,到了雷音,准备取经,居然被勒索贿赂?若说《西游记》是对佛的讽刺,那又不对,《西游记》是一部证道之书,“心猿”到“长老”,一路上无不在证道。

那《西游记》讽刺的是什么?是佛教。所以这书是禅宗一路,西行路上除了不只是一个个妖魔,还有一个个心魔。

佛在哪里?佛在心里。佛无处不在。——《西游降魔篇》

李贽为什么喜欢《西游记》?

因为他不服。

我们为什么喜欢《西游记》?

因为我们也不服。

这种不服是骨子里的,我们整个民族从骨子里就诞生的反骨。

“时日曷丧,吾及汝偕亡。”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西游记》里,全勾了出来。

不是反上级,不是反领导,不是反皇帝。

而是反规则,反老天。

“英雄只敢争此先。”

在天上,孙悟空干了一件事。

他成功地让所有人与他为敌。

他不知进退,不知见好就收,不知政治博弈。

他只知道,老子就是不想被你管。你要管老子,那就是老子的敌人。

他从诞生伊始就是个无父无母的泼猴,所以他缺乏融入规则的条件,他向来不理规则,但规则要来制约他了,对不起,干。

对于这种思想犯,没办法让他听话的。利诱、威逼都不行。

只能关他禁闭。

五百年,被压在五行山下,夜以继日兀自骂个不休。

五百年后孙悟空被放出来,也许他变得更狡黠了,知道怎么走上证道之路。但他依然是那个面对满天神佛不屑一顾的齐天大圣。

面对满天神佛不屑一顾,来一个杀一个。

你想吗?想。

你敢吗?不敢。

孙悟空敢。

心猿心猿,可不就是你的“心”么?

这泼猴不只是我们每个人的童年,也是深深植根于我们民族灵魂中的愤怒,我们敢怒不敢言,他敢。

是为民族史诗。



说了这么多,终于要结束了。

我们喜欢武侠,不是因为其他,只是因为我们骨子里就是有着这样的冲动。

从“时日曷丧,吾及汝偕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开始,这个种子就深深植入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我不服。”这是每个人的想法,当我们拿着这个世界上每个领域的最强者和我们国家比的时候,我们国家就不可能不强大。

“我不服。”这是每个人的想法,当作者开始写武侠时,不是因为有金古大山压在前面就止步不前,而是努力往前进,武侠就永远不会没落。

是时候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龙八部: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武侠小说为什么会没落?“侠文化”已消失殆尽
金庸、古龙、梁羽生,哪位作家武侠贡献更大?
☆ 金庸作品新解(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虚妄
金庸老先生仙逝,武侠时代落幕,侠义永存
94岁金庸仙逝:武侠成绝响,江湖不相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