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魏晋时期的名士风流:谈天说地,怡然自乐

引言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中,每一个封建王朝或者某一时期的统治政权都有着特定的社会背景,在时代大势的影响之下,人们常常都身不由己的被卷入时代的漩涡。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大国争霸,掀起了诸子百家争鸣的思想解放潮流;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政权更迭,也形成了名士们竞相避世、清谈度日的社会风气。

图|魏晋士人在清谈

一、大环境下的小人物

魏晋时期,在身处社会上层的地主阶级中间流行着一种名叫“清谈”的社会风气,“清谈”又称作“玄言”,与当时社会中的主流学派——玄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汉末魏初的清谈渊源

“清谈”一词的出现,从现存记载来看,最早是在汉末建安时期的文献。刘桢在《赠五官中郎将诗》云:“清谈同日夕,情盼叙忧勤”。

在范晔《后汉书》中也有所记载:“前刺史焦和好立虚誉,能清谈”。从中可见,汉末以来“清谈”已经出现,并且名声并不是很好,“虚誉”这样的表达足可见汉末时人说起“清谈”是带有一定贬义色彩的。

但“清谈”最早的渊源却带有很大的正能量。东汉末年,吏治腐朽,宦官外戚争相扰乱朝政,致使民不聊生。一些有胆识有抱负的官僚士大夫挺身而出,无奈邪恶势力强大,他们受到了残酷的镇压和打击,最著名的便是党锢之祸。

图|汉末君臣

经历一些惨痛的教训之后,他们也不敢再和掌权的外戚宦官们展开正面冲突。于是他们开始“曲线救国”,在政治舞台之外议论当时的朝廷政治,品评人物得失,从舆论上发起了冲击。这种形式在当时称为“清议”,它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对之后“清谈”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 政治斗争,暴力摧残

那么,以评论时政为主要内容的“清议”又是如何会转为务虚的“清谈”呢?这和当时的政治氛围有很大关系。曹丕可以说在“清谈”的兴起中起到了带头作用。

在未上位前,他为拉拢士人,经常邀请有名的士人参加酒会,并安排一些辩论作为娱乐,大多涉及与政治无关的老、庄思想和哲学问题;即使在其登基之后也经常邀请臣子一起娱乐辩论,长此以往,渐渐成为风尚。

图|影视剧中的司马懿形象

等到司马懿父子掌握朝政时期,排斥和诛杀异己,使得文士们心惊胆寒,他们很少有人敢议论政治,唯恐惹祸上身,所以讨论话题多逃避现实。

一方面为了躲避司马氏的猜忌与政治迫害,另一方面是士人们对自己的现状和自我价值产生了怀疑,于是借“玄学”这种虚幻的话题,来表达自己的无可奈何。

  • 汉代儒学的衰落

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成为正统官方哲学思想,在两汉时期一时风头无两。但是,在东汉王朝衰亡、农民起义不断的社会背景下,强调名物训诂、伦理道德的儒家经学不再能适应当时复杂社会环境下的世态人心。

图|士人谈玄

无论是上层统治者还是下层民众都转而寻求另一种思想上的替代品,用来逃避复杂的社会政治现实和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欢愉,以谈论空虚玄远为主的“清谈”正是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之下得以产生和发展的。

二、上能谈天地玄奇,下可讲古今趣闻

魏晋时期清谈成为一时风尚,在士大夫中广为盛行。

  • 盏茶杯酒论清谈

魏晋时期,清谈主要盛行于士大夫之中,名士们多喜欢谈玄论道,相互交流,并将此视为高雅之事。当时清谈的主要内容是围绕道家的《庄子》、《老子》以及儒家的《易》等玄奥的哲学著作展开讨论,因此,“清谈”又叫“玄谈”,“玄”字有神秘莫测之意,取自《老子》中“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图|《兰亭序》

清谈盛行于士大夫之中,而不是盛行于平民布衣中,与他们的文化知识背景有关。关于这一点,就不得不提到清谈所讨论的内容。

清谈的内容主要涉及有与无、生与死、名教与自然等形而上的问题,魏晋时期士人的清谈更像今天的学术探讨,没有深厚的学识很难在相互辩论中取信于他人。

同时清谈双方在讨论过程中不仅仅涉及某一单一领域,其所讨论引征的内容包罗万象,囊括古今。如果你以为可以胡搅蛮缠、无理取闹的话,不仅会被对手小看,更会被士人们所耻笑。

图|兰亭集会

《兰亭序》云:“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亦足以畅叙幽情”,兰亭聚会可谓是魏晋清谈的一个典型例子,从中可见魏晋士人的优雅情致,以及他们在清谈时的活跃氛围和洒脱态度。

  • 名教与自然,贵无与崇有

魏晋时期也出现了许多名噪一时的清谈大家。最早的清谈代表是曹魏正始年间的何晏,他主张名教出于自然(名教指名分尊卑决定的礼教和道德规范),在当时曹氏和司马氏的争斗中,何是属于曹氏一方,他的理论,更多的是为曹氏政权作维护。

图|竹林七贤

在当时名士中最富有盛名者当属“竹林七贤”,他们当中的嵇康和阮籍也是归属曹氏一方。在司马氏夺权上位后,他们进一步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观点,崇尚无为、无君,谈玄说虚,不与司马氏同流合污,以自身怪异的言谈举止来讥讽抨击司马氏的不当作为。

之后到西晋时期,玄学思想有所变化。以郭象为代表的清谈家针对无为,提出“自生独化论”的观点,主张事物自生自造,不受自然的影响,为礼法名教、富贵贫贱均为自然天理提供辩护。

以上清谈者更多有其自身的政治立场,以空虚玄远的谈论暗指其立场,抨击时政。但当时绝大部分的士大夫们选择远离政治斗争,在谈玄论虚中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欢愉。

图|士子闲谈

三、“清谈”误国,未必可信

历来说起清谈,大都报以鄙视的心态和贬义的色彩。但,清谈真的一无是处吗?

  • 清谈家有真才实学

人们对清谈最大的误解便是认为清谈是毫无意义的在打“口水仗”。可是,“清谈”非“空谈”,固然清谈者中会有不少“南郭先生”似的人物在滥竽充数,但在清谈过程中,有才无才一论便明,真正的名士依旧风流且从容。

《晋纪》云:“遐以辩论为业,善叙名理,辞气清畅……闻其言者,知与不知无不叹服”。这段史料说明,当时的清谈名家不仅文采斐然,而且气度不凡,言行举止都有礼有节,绝非虚假做作。

图|名士风流

清谈名士中不乏有大才干之人。如王导、谢安等人,前者出身名门琅琊王氏,在其辅佐之下,晋元帝司马睿得以在毫无根基的江南建立东晋王朝,史籍记载“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其中固然有江南大族的顺势而为,但也可以从中看出王导的名望和本领,而后世“王与马共天下”的赞誉也和王导有着密切的关系。

  • 清谈误国多属附会

在魏晋时期,取曹魏而代之的司马氏为了显示其政权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无论曹魏时期是否有残暴和失德行为,都会存在故意为其抹黑的嫌疑。如晋武帝继位之初,傅玄在《举清远疏》中对清谈有过议论:“其后纲维不摄,而虚无放诞之论……使天下无复清议”。

图|笔下有春秋

在作为正统的司马氏官方发布通告后,可想而知,当时绝大多数史书是不敢违背这一精神的,而后人了解某一时期的史实也多通过史书记载,尤其是官方正史.也就难怪后世人对于清谈多有所误解。

  • 清谈多虚幻,闲聊尚可

清谈的盛行,对魏晋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谈玄成为风尚,据《晋书》记载,世家大族的士人通过谈玄甚至可以升官发财,而若是不善谈玄,甚至会被人低看一眼。通过谈玄好坏来作为升迁依据,其选拔的人才在才能上必然不甚如意。

图|士子闲谈

同时,清谈者多是由于政治氛围而选择逃避现实斗争,其讨论内容涉及方向大多属于形而上的思想,对于国计民生关注较少。作为闲谈可以益智,相互交流,促进双方思维的思辨性;但若过度提倡,其务虚精神不利于社会的长久发展。

结语

魏晋时期的清谈是时势政治的产物,是士人对汉代儒学衰落追寻产生的替代品,对于魏晋社会产生了或好或坏的影响,

一方面有利于古代社会在精神层面的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其谈玄论虚的务虚精神不利于社会的长久发展。清谈闲聊尚可,能怡情;但仍然要有务实精神,积极进取。

参考文献:

《晋书》

《老子》

《兰亭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通史 | 学习打卡第9天:魏晋风度
从放任自然到清谈误国,魏晋名士的无奈与堕落
比普通人吹牛更可怕的是魏晋社会高层集体吹牛——记魏晋“清谈”
三国:司马氏为何只强调孝,而不忠孝并举?
魏晋“清谈误国论”是怎样形成的
中国通史 | 33 魏晋风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