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连汤的鉴别应用

伤寒论第173条: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方三十五。

黄连(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人参(二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疑非仲景方。

胸中有热,即郁热在胸;
胃中有邪气,即胃中有寒,有水饮,寒水在胃;
腹中痛,肚子疼痛;
欲呕吐,恶心想吐,或者已吐

即上焦有热,下焦有寒,中焦脾胃有寒饮。

鉴别》本条方证与半夏泻心汤证很接近。但半夏泻心汤证上焦虽有热但热不是特别明显,故用黄芩三两、黄连一两。本条明确指出胸中有热,即上焦之心火是很盛的。而清上焦的热,清心火,黄连的效果更好。所以本条相较于半夏泻心汤去掉黄芩,而把黄连加大为三两,就是加重清心火的力度。

胃中有水饮,而且欲呕吐,即胃中水饮有上冲之势,所以加桂枝以降逆平冲。

半夏泻心汤去掉黄芩,加上桂枝,加大黄连剂量,就是本条方剂黄连汤。

病机类似,方剂也类似,所以两者应该注意鉴别。半夏泻心汤可以有下利,本条方证也可以有下利。

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的区别,在于小柴胡汤证两侧的症状,即所谓柴胡带的症状明显,而半夏泻心汤证症状主要在于身体的正中线上,两侧症状不明显。
黄连汤方证呢也是两侧的症状不明显,症状集中在身体的正中线上。

黄芩汤证鉴别》
黄芩汤证是热在下焦,寒在中上焦;
黄连汤证是热在上焦,寒在中下焦。
都是寒热错杂。但是,黄芩汤证应归少阳病系列,而黄连汤证则应归厥阴病系列。故二者有病性上的区别。

就应用范围来讲,黄连汤与半夏泻心汤类似,也就是说,病机类似半夏泻心汤证,但是上焦火比较大,胃中寒水也比较大,寒热差距和交争比较厉害的情况下,就考虑黄连汤!

黄连汤对因为饮食不结(节)引起的上吐,中腹痛(胃痛或者脐周痛),下腹泻症状的,效好,甚至比西医输液治疗速度还快

病例》 腹泻1天下利8次,水样便,腹泻不止,肠鸣,恶心,脐周胀痛,嗳气,舌红,苔薄白,无胃口,脉滑沉

半夏10黄连15干姜15白术15大枣6肉桂15旋覆花15代赭石5人参15生姜20炙甘草15丁香8木香8 

按:
伤寒若吐,若下,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汤主之。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半夏泻心汤类方
三泻心汤证比较+五种泻心汤的运用心法+门纯德经方心法
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和黄连汤,临证需注...
陈雷讲经方之黄连汤详解
黄连汤
细说黄连汤黄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