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彼得·德鲁克:学会做决策,是所有管理者都要具备的重要能力
作者:弘禾师兄



这是弘禾师兄的第145期分享

管理者日常的工作有很多,做决策只是管理者众多工作中的一项。

通常管理者作出一个决策,所用的时间并不需要很长,但是决策的结果对组织的影响却很重要。

因此,高效的管理者,做的是有效的决策。

阿里巴巴的一位前高管写过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马云一年最多会为阿里巴巴做4个决定。但事实上,马云做的叫决策,而非决定。

决定针对的是个别事件的个别解,决策是针对所有同类事情的一般解。

做一个决定,针对的是一件事,一次只解决这一个问题。

做一个决策,针对的是所有类似的事,一次解决很多类似重复性的问题,或者预防类似问题的发生。

用做决定的眼光去解决问题,往往不能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

而用做决策的眼光去解决问题,往往能找到问题背后的联系,能真正从本质上去解决问题。

比如:

有位餐饮公司的老板,有一次去分店视察,在分店他看到很多服务员都消极怠工,于是便拉过来一名服务员问原由。

这名服务员说:“因为目前薪资太低了,远远低于市场上的工资,所以大家有些倦怠,不想工作。”

这位老板接着问:“那为什么没有找你们的经理反馈这些问题呢?”

服务员说道:“跟经理说过很多次了,经理只是说调薪是总部负责的,他也没有权限,只能帮忙反馈。”

后来,这位老板又找到经理询问情况,那位经理说曾找总部薪酬部沟通过,薪酬部的反馈是:分店不归总部负责。

这位老板并没有针对这家分店的问题进行解决,那样还是只解决了一个单一的问题。
他是去到了其他的分店了解情况,看看这些问题是不是共性的问题。
最后了解到,其他分店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于是他做了一个决策。
他将总部的薪酬部与分店之间的薪酬制度打通,同时给到每个分店经理涨薪权限。
分店经理在对员工进行考核后,可以有500-1000元的给员工的涨薪权限。最终重新激发起了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
这位老板只做了一个决策,却解决了所有分店同样的类似的问题。
所以管理者需要做的是决策,而不是决定。是有效的决策,而非无效的决策。
高效的管理者一般不会做太多的决策,他们做的都是重大的决策。
他们重视的是给问题分类,看看哪些问题是重复性发生的,哪些问题是策略性的,而不是重视去“解决问题”。
他们需要的是决策的结果,而不是决策的技巧。
在决策中,最骗人的是正反两面折中的决策。在决策中,最费时的不是决策本身,而是决策的推行。
也就是说,高效的决策虽然是以最高层次的理性做出的,但决策的推行必须要接地气,可操作,越简单越好。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决策的五个要素:
 了解问题的性质

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建立规则决策才能解决。
作为管理者,在做决策之前,你首先先要了解问题的性质。
你需要问这几个问题:
是经常发生的重复性问题?
还是偶然发生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不是其他问题重复发生的原因?
如果是经常重复发生的问题,你需要靠制定一些规定和制度来进行规避。
如果是偶尔发生的意外问题,则需要做个别处置。
问题的发生一般有4种类型:
(1)真正经常性的问题
管理者日常遇到的问题,大多属于这种类型。
比如:生产上的库存、工作流程中的工单处理、或者办公工具的损坏等问题。
这类问题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分析研究,才能得出最终问题产生原因的结论。
(2)特殊经常性的问题
这种类型的问题是偶然发生的,只需要解决一次的,但又属于经常性随时可能发生的问题。
比如:一家公司由于经营等因素,要被另一家公司收购,在是否接受收购的决策上,管理者们只能做这一次决策。
但是这样的问题又是随时可能发生的,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说永远不会有被收购的机会。
面对这样的问题,应以某些原则为基础,必须要参考他人经验。
(3)真正偶发的特殊事件
这种类型的问题是偶然发生的,只需要解决一次,经过这次之后,几乎有很小的概率再次发生。
比如:公司里的办公座椅突然自燃了,微波炉突然爆炸了等。这类问题基本上发生的概率非常低,而且重复发生的概率也是更低。
(4)首次出现的“经常事件”
比如:公司里面突然全面停电了,这是首次发生的事件,但是过了几天又全面停电了,这种类型的问题就属于“首次出现的经常事件”。
对于(1)(2)(4)这三类问题,都可以采用制定规则和制度的方法进行规避,它们都属于经常发生的事件,需要提前做好应急预案。
而第(3)类问题“真正偶发的特殊事件”才需要单独进行个别的解决,没有原则可依。
但是在分析问题类别方面,很多管理者会犯不同的错误。
这就要求管理者们尽可能多的去收集信息,不要以偏概全,要更深入全面的给问题分类,不然分类错误,势必会导致后期的解决方案出现偏差。
找出解决问题的“边界条件”

边界条件说明的越清晰,则做出的决策越有效。
通常,探究“边界条件”的方法,是探究“解决某一问题,应有什么最低需要”。
比如,有家公司想砍掉一个服务部,老板就提出一个问题:砍掉服务部能满足公司的需要吗?答案是不能,他的边界条件是,激励其他部门的自主服务意识。
所以,归纳起来,他的边界问题是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责的问题,不是人事方面的问题。
边界条件虽然重要,但是却不那么容易找出来,每个人找到的边界条件也是不尽相同的。
这就需要管理者进行深度的分析了。
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

管理者需要思考的第三个要素,就是研究“正确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研究“能让人接受”的决策是什么。
人总有遇到事情选择折中方法的倾向,如果我们不知道符合原则和边界条件的正确决策是什么,我们就很可能会跑到错误的折中决策中去。
你可以使用折中的方法,但是在此之前你必须搞清楚什么是“正确的”,最后才会有“正确的折中”。
化决策为行动

在做出决策后,要保证这个决策的顺利执行。
如果说找出边界条件,是决策中最难的。那么化决策为行动,就是决策中最费时的。
在制定决策之初,就应该将决策的行动列入其中,如果只是发布了一个决策,没有人来执行,那无异于纸上谈兵。
比如:一有公司颁布了一项制度,但是却没有明确谁是制度的负责人,都需要哪些人参与和配合,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结果,那这个制度的决策无疑是失败的。
想让决策化为行动,首先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1)谁需要了解这决策?
(2)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措施?
(3)行动的措施应该由谁来完成?
(4)这项措施如何进行才能保证顺利完成?
通常(1)和(4)这两个问题容易被忽略,因而导致决策的失败。
在选择决策的执行人时,还要考虑这个人的能力与任务的匹配性。比如,你让一位园艺师去修电脑,这远远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

决策执行的过程要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和有效性。
决策是人做出来的,是人就会出现错误,没有谁会永远正确,决策也是一样。
即使当下的决策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的发展,先前的决策也难免会被淘汰,所以在执行决策的过程中,建立反馈机制非常重要。
作出决策的管理者,必须亲自去监督和验证这个决策的有效性。
很多管理者做完决策没有跟进,下面的人员也不执行,结果最后不了了之,这样的情况大大的存在。
所以,在做决策的过程中,一定要建立反馈机制,要跟进数据,要生成报告。

最后的话


管理者日常的工作有很多,做决策只是管理者众多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
高效的管理者,想做出有效的决策,需要掌握5个要素:

1、了解问题的性质:
问题的发生一般有4种类型:
(1)真正经常性的问题
(2)特殊经常性的问题
(3)真正偶发的特殊事件
(4)首次出现的“经常事件”

2、找出解决问题的“边界条件”
通常,探究“边界条件”的方法,是探究“解决某一问题,应有什么最低需要”。

3、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
你必须搞清楚什么是“正确的”,最后才会有“正确的折中”。

4、化决策为行动
想让决策化为行动,首先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1)谁需要了解这决策?
(2)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措施?
(3)行动的措施应该由谁来完成?
(4)这项措施如何进行才能保证顺利完成?
5、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

—EDN—

弘禾师兄,稷下百家教育创始人兼CEO,一个努力奋斗的创业者。

稷下百家教育,致力于以"生产优质内容,伴你终身成长"为己任,坚信优质内容能帮助你成长,坚信成长即财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效决策的五个要素
[分享]成为领导者必看--决策的五个要素 彼得德鲁克[栖息谷]
德鲁克谈“决策”
文章详情
企业有效决策的五个要素
如何做出重大且有效的决策?——看毛泽东的持久战决策与德鲁克的理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