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桃花源记:隐藏的世俗小人,你发现了没有

前些日子《送东阳马生序》火出了圈,不禁让我想起我们的语文,想起学生时代时我们自认为没有用的课文,想起那些老师强迫背诵的全文,其实很多感悟都是人到中年之后才姗姗来迟。

语文,是盛大的教育,它浪漫且深沉。也许在初次接触课文的时候,觉得它枯燥乏味,但是在成年后的某一天,你会突然为某一节点所触动,会带着一种如梦初醒般的感觉重新审视它,并努力回忆读书时第一次遇见的模样。

从读书时代起,我就非常喜欢读古文。感觉古文的表达非常美,它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隐藏着世故人情。每一篇古文,需要我们细细的品味,领略其中的深意。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在我们读书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作者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间接老师们挖掘出,他是借此表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桃花源记,是不是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咱们再来把原文看一遍。

通篇细读下来,没看出对现实只字的不满,倒是发现了这一质朴自然的世界中,有一个隐藏的小人。

文章的开篇是一个捕鱼的武陵人,在捕鱼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娴静美好的桃林。这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被这片美丽的桃花林吸引,他在到了一个更美好的地方。除了风景优美之外,这里的人文也很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看得出,这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单纯,民风淳朴,连吵嚷的声音都没有,温馨而平和。

对于这个外来的不速之客,桃源人对他非常友好“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把他当成座上宾,杀鸡备酒招待,并且“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一家接着一家的宴请他,对他非常信任,这是什么规格的待遇?

渔人本来是迷路误打误撞到了这里,如果桃源人对他戒备设防,等待他的有可能是餐风露宿。但是桃源人对他非常热情,他享受了好吃好喝好招待,吃完一家吃下一家,在桃花源呆了数日,才离开。桃花源外的世界,是东晋孝武帝时代,崩溃动乱,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遇见这样一个桃花源,渔人怎么还会“辞去”?渔人终究是一个世俗之人,桃花源那样清净纯洁的地方不适合他。

在他离开之际,桃花源的人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这是重点。里面的人说“不要对外面的人说这里的情况”。

课文里没写渔人听到这句话的反应,但是我们可以设想渔人会满口应承。然而,渔人出去后做了些什么?在回去的路上“处处志之”,到处做了标记。做标记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是为了接妻儿老小去过太平的日子?

并没有,他“及郡下,诣太守”,他直接到了郡城下,拜见太守,把他所见所闻一一进行了汇报。太守就是这个地方的地方官,他告官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得到奖赏吗,太守知道后并没有奖励他,只是赶紧派人跟着他去寻找这个桃花源。

我曾经问过中学生,渔人告诉太守的目的是什么,学生说,渔人想通过太守让外面的人过上安居乐业,与世无争的生活。小孩子这种最善意的想法见证了“人之初,性本善”的说法,可是,桃源人反复叮嘱的话,渔人抛到了九霄云外。

我也曾经问过成年人,渔人这么做的动机是什么,有一个回答是“小人做坏事是本能,不需要动机”。

那我们在挖掘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理解成,陶渊明就是想把渔人塑造成一个小人形象,不能让小人得逞,所以才会“遂迷,不复得路”,他们再也找不到了。那我们也可以展开设想,如果找到了,会如何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年级上册
说课稿子
《桃花源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桃花源诗
中考篇目:《桃花源记》知识点汇总
【唐詩解讀】《桃花源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