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稽古传话】……五经之《春秋》(前言及隐公)

【稽古传话】……五经之《春秋》/《鲁春秋》(一)

前言

汉典“五经”中《春秋》一书,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依据鲁国史官记载,给予修订而成。其中史料时限,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历时250余年

《春秋》一书是学习先秦语言、文学、历史和哲学的必读典籍。流传至今的《春秋》版本,可见于“春秋三传”内。

汉典“十三经”中“春秋三传”,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本文以《春秋左传》为蓝本,参考“公羊传”“谷梁传”,抽取其中经文部分,以便利爱好古汉语者参考、通读和钻研。

据称“春秋三传”都源自孔子剪裁的鲁国史料,并有各自传承的路径脉络。然而,流传至今“三传”内容,无论“经”“传”在字词文意上,都存在细微差别。关于“三传”差别,东汉郑玄曾评价:“《左氏》善于礼,《公羊》善于谶,《谷梁》善于经。

本文系业余学习所为,除外《春秋》经文,其中穿插索引和旁注,原本方便自学。不久前与朋友闲聊此事,并与我索取。确系文档繁杂,今略加整理,公开于此,同好共享。

202338日草于济南202424日星期日重整

【参考资料】如下信息摘录网络搜索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早先,多数以为《左传》系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修订的《春秋》而作。后来,有的以为《左传》为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左传》起自鲁隐公元年(722年),止于鲁悼公十四年(453年),以“鲁春秋”为蓝本,通过记述东周春秋时代的具体史实来说明这一段历史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谷梁传》,也称《穀梁传》《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系战国时期谷梁赤战国经学家菏泽定陶人子夏弟子)所撰儒家著作,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谷梁传》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

*《公羊传》又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儒家经典之一。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与《谷粱春秋》起讫时间相同。相传作者是子夏弟子、战国时齐人公羊高

*《诗序》(《毛诗序》)云“微子至于戴公,其间礼乐废坏”,明知通矣;云“彝伦攸斁”者,《尚书·洪范》文也。“礼”以安上治民,“乐”以移风易俗,礼乐崩坏,故常道所以败也。“弑”谓臣弑君,“逆”谓子弑父,“篡”谓以庶夺正,“盗”即哀四年传云“春秋有三盗”(即身份低微的人殺了大夫为“盗”、不是自己应该获取而获取者为“盗”、背离中原诸侯国礼仪正道而谋取取利益为“盗”)是也。(见于《春秋谷梁传注疏》

【正文及要注】

一、鲁隐公,名息姑,为姬周时期鲁国第14代国君,在位11年。隐是谥号。鲁惠公死时,太子允尚年幼,被视为惠公庶子的隐公代之掌国君之位(摄政),后被桓公(即鲁太子允)所弑。孔子编纂《春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依据史料以鲁国国史为基础,凡论说中国大事均以鲁国纪年。鲁隐公也因其纪年起始,常被提及而闻名。

*春秋伊始,鲁之公室,惠不惠,隐不隐,桓不兄不义。

1】隐公元年(前722)

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夏,五月,郑伯寤生郑庄公克段共叔段、京城大叔于鄢。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賵(fèng丧事车马用品、谷粱注“乘马曰賵,衣衾曰襚,贝玉曰含,钱财曰赙。”、公羊注“车马曰賵、货财曰赙、衣被曰襚”)。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冬,十有二月,祭伯来。公子益师卒。

*《鲁世家》隐公名息姑,惠公之子,周公八世孙,于周平王49年即位。“隐”者,谥也。《周书·谥法》曰:“隐拂不成曰隐。”鲁国虽侯爵,据臣子言之,故谓之公。

*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隐公立而奉之……(摘自《左传》注解鲁隐公之传承) 

*“元年,春,王正月。”隐公之始年,周王之正月也。杜预曰:“凡人君即位,欲其体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也。”

*乘马曰赗(fèng),衣衾曰禭,贝玉曰含,钱财曰赙。四马曰乘。

*周历正月。即农历十一月。《史记·历书》:“ 夏正以正月, 殷正以十二月, 周正以十一月。” 宋·孙奕《履斋示儿编·经说·春秋用周正》:“《春秋》纪元,必书春王正月,所以尊周也。尊周必用周正, 周正以建子为首岁。” 明·张居正《贺冬至表》之二:“兹者,序属殷冬,时逢周正。” 清·夏炘 《学<礼>管释·释<周礼>时月》:“及读《周礼》,凡时皆从夏正,月皆从周正。”

*夏历以孟春为正月(寅月夏正建寅),商以夏历十二月(丑月殷正建丑)、周以夏历十一月(子月周正建子)为正月,见《史记·历书》。秦及汉初曾一度以夏历十月为正月。自汉武帝改用夏正后,历代沿用。

【2】隐公二年(前721)

二年。春,公会戎于。夏五月,莒人入。无骇帅师入。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九月,纪裂繻来逆女。冬十月,伯姬归于纪。纪子帛、莒子盟于。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郑人伐卫。

3】隐公三年(前720

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三月庚戌,天王(周平王)崩。夏四月辛卯,君氏卒。秋,武氏子来求赙。八月庚辰,宋公和卒。冬十有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门。癸未,葬宋穆公。

*《春秋左传正义》:君氏者,隐公之母声子也。谓之君氏者,言是君之母氏也。母之与子,氏族必异,故经典通呼母、舅为母氏、舅氏,言其与已异氏也。

4】隐公四年(前719

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娄。戊申,卫州吁弑其君完。夏,公及宋公遇于。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秋,翬帅师会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九月,卫人杀州吁于。冬十有二月,卫人立晋。

5】隐公五年(前718

五年。春,公矢鱼于传说今济宁鱼台。夏,四月,葬卫桓公。秋,卫师入。九月,考仲子之宫。初献六羽。邾人、郑人伐宋。螟。冬,十有二月辛巳,公子彄(即臧僖伯、鲁孝公儿子,臧哀伯父亲,臧文仲曾祖父)卒。宋人伐郑,围长葛

*臧僖伯谏鲁隐公观鱼于棠,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公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见于《左传》)

*《穀梁传》云:“春曰田,秋曰蒐。”

6】隐公六年(前717

六年。春,郑人来渝(改变)(讲和、和平)。夏,五月辛酉,公会齐侯盟于(今莱芜钢城艾山、齐鲁弃恶结好)。秋,七月。冬,宋人取长葛(郑国城邑)

7】隐公七年(前716

七年。春,王三月,叔姬归于纪。滕侯卒。夏,城中丘(琅邪临沂县东北)。齐侯使其弟年来聘。秋,公伐邾。冬,天王使凡伯来聘。戎伐凡伯于楚丘(古地名春秋卫地、今河南省滑县东)以归。

*《毛诗谱》云:“滕,姬姓,文王子错叔绣之后。武王封之,居滕,今沛郡公丘县是也。自叔绣至宣公十七世,乃见《春秋》。隐公以下,《春秋》后六世,而齐灭之。”

*《地理志》云:“沛郡公丘县,故滕国也,周文王子错叔绣所封,三十一世为齐所灭。”

8】隐公八年(前715

八年。春,宋公、卫侯遇于(卫国地于济阴句阳县东北有垂亭)。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庚寅,我入(原为郑祀泰山之邑位于在琅邪费县东南)。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辛亥,宿男卒。秋,七月庚午,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属于周王室管辖地界)。八月,葬蔡宣公。九月辛卯,公及莒入盟于浮来(今日照莒县内)。螟。冬,十有二月,无骇卒。

9】隐公九年(前714

九年。春,天子使南季来聘。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挟卒。夏,城郎。秋,七月。冬,公会齐侯于(鲁地在琅邪县东南)

10】隐公十年(前713

十年。春,王二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夏,翬帅师会齐人、郑人伐宋。六月壬戌,公败宋师于宋地。辛未,取郜。辛巳,取。秋,宋人、卫人入郑。宋人、蔡人、卫人伐戴。郑伯伐取之。冬,十月壬午,齐人、郑人入郕。

11】隐公十一年(前712

十有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夏,公会郑伯于时来。秋,七月壬午,公及齐侯、郑伯入许。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

*《春秋》君弑,贼不讨,不书葬,以为无臣子也。子沈子曰:君弑,臣不讨贼,非臣也。不复仇,非子也。葬,生者之事也。《春秋》君弑,贼不讨,不书葬,以为不系乎臣子也。(见于《公羊传》)

*《毛诗谱》云:“薛,任姓,黄帝之苗裔奚仲封为薛侯,今鲁国薛县是也。奚仲迁于邳,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武王复以其胄为薛侯。齐桓霸诸侯,黜为伯。献公始与鲁同盟。小国无记,世不可知,亦不知为谁所灭。”《地理志》云:“鲁国薛县,夏车正奚仲所国,后迁于邳,汤相仲虺居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言文经典第46篇《春王正月》
《左传》及其与《春秋》的关系
《春秋》概说
《左传》是左丘明写的吗?
古城姑蔑
(二)春秋和孔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