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朝最后一位诗人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文/ 大圣

唐朝末年春,又是一年一度科举放榜的日子。

长安城礼部贡院外,人头攒动,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紧张而又焦急地在榜单上寻找自己的名字。

韦庄瞪大眼睛,把榜单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才心有不甘地从人群中挤了出来。

同学王建国立刻迎了上去:“咋样韦哥,考中没有?考第几名?”

韦庄长叹一声:“哎!别提了。”

建国立刻就明白了:“你看你看,我就说嘛,人无外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光在学校上课哪行,你得参加新东方的高考补习班,才能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韦庄说:“我哪有钱上补习班?没关系,大不了复读一年,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只要肯努力,早晚有我金榜题名的那一天。”

旁边一位大龄考生忍不住了,操着浓重的山东口音冷笑道:“你这样痴情到底累不累?算了吧,就这样忘了吧,该放就放,再想也没有用,老子已经考八回了,还不是回回落榜,有些事注定是徒劳的,不是你的就别再勉强。”

韦庄当时就有点儿不高兴了,我这儿正给自己加油鼓劲儿呢,你在旁边给我泄气,居心何在?当即问道:“你谁呀?哪个学校的?怎么称呼?”

大龄考生满不在乎,大咧咧一拱手:“山东蓝翔,在下黄巢。”

说罢,头也不回,扬长而去,边走边诵诗一首: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望着黄巢远去的背影,韦庄气不打一处来,建国赶紧劝:“别生气啊韦哥,咱不跟他一般见识,一个蓝翔学渣,能有什么出息。”

那一刻,韦庄和建国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就是这个山东落榜生,几年后投笔从戎,揭竿而起,敲响了大唐朝的丧钟,摇身一变做了皇帝。

而韦庄的个人命运,也同那个时代一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

韦庄和黄巢虽然都是屡试不第的落榜生,但两人年龄相差16岁,三观不同,性格迥异,家庭出身更有天壤之别。

黄巢出身商人家庭,除了有钱,啥也没有;韦庄正相反,名门望族“京兆韦氏”之后,祖上出过好多大官和名人,是文昌右相韦待价的七世孙,苏州刺史、诗人韦应物的四世孙,出身显赫。

要是搁以前,韦庄根本不用参加科举考试,凭借“门荫制度”就可入朝为官。(详见《这是我见过最嚣张的官二代》)可惜生不逢时,到了韦庄这一代,家族衰败,加上父母早亡,韦庄的青少年时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

作为一个没落贵族,韦庄并没有怨天尤人,他积极上进,刻苦学习,决心通过科举步入仕途,重振家族昔日荣耀。

可能是学习方法有问题,或者是没钱参加校外培训的原因吧,韦庄同学参加高考,屡战屡败,连续落榜。

直到27岁那年,迫于生活压力,韦庄不得不暂停学业,参加了工作,但以科举入仕的理想,却从没有放弃。王建国他们几个下了班,不是喝酒打牌泡小妞,就是K歌洗澡逛青楼,这样的活动韦庄从不参加,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看书学习。

公元880年,也就是唐僖宗广明元年,已经44岁的韦庄踌躇满志,怀着必胜的信心,再次参加科举。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功夫不负有心人,是金子早晚都会花光,这一次,韦庄同学不负众望,又双叒叕踏马的落榜了。

人到中年,一事无成,韦庄一时万念俱灰,心情低落到了极点。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同年12月,当年的落榜生黄巢率领起义军攻入长安,唐僖宗仓皇逃往咸阳,12月13日,黄巢登基称帝。

在战乱中,韦庄与家人失散,不久后,他也离开了长安,前往洛阳谋生。

在逃亡过程中,韦庄亲眼目睹并亲身感受了战争的残酷,感慨之余,写下长篇叙事诗《秦妇吟》: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人绝,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

凤侧鸾欹鬓脚斜,红攒黛敛眉心折。

......

全诗共1666字,是所有唐诗中最长的一首。(由于篇幅所限,此处不再原文抄录,请同学们课后自行查阅。)

诗中借一位逃难妇女之口,描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全诗情节曲折,结构宏大,文辞华丽,被认为是继杜甫“三吏三别”和白居易《长恨歌》之后,唐代叙事诗的第三座丰碑,与《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一起,并称“乐府三绝”。

这是韦庄最受好评的诗作,当年曾在社会上风靡一时,好多人转发。但奇怪的是,这首诗后来莫名消失了。

据说是因为《秦妇吟》不仅揭露了黄巢军队的凶残,也描述了唐朝方面的腐朽黑暗,触及到了一些人的面子,总之不够正能量,在有关方面的暗示下,韦庄主动删帖,个人作品集《浣花集》中也没有收录此篇,以至于此诗曾一度失传。

直到近代,英国人和法国人在敦煌莫高窟中发现了该诗刻本,1923年,经王国维和罗振宇的多方努力,从巴黎图书馆抄录回来,韦庄的《秦妇吟》才被国人所见。2

扯远了,再说回唐朝。

公元884年,黄巢兵败身亡,农民起义以失败告终。

战事虽然平息,但此时的唐朝已元气大伤,藩镇割据,社会动荡,韦庄也随着工作的变动,四处辗转漂泊。

但不论风云如何变幻,世事如何变迁,韦庄埋藏在心底的科举梦却从不曾泯灭。公元893年,57岁的韦庄再次回到长安参加进士科考,毫无意外,再次落榜。

韦庄淡淡地说:“没关系,早就习惯了,明年再考。”

王建国实在看不下去了,劝韦庄:“韦哥呀,不是兄弟我说你,现在这社会,干啥不得托关系找门路?当朝郑尚书不是很欣赏你的诗词吗,你去找找他,让他给你说句话,比啥都强。”

韦庄无奈,备了一份厚礼,前往河东道拜见郑尚书。

见面之后具体聊了点儿啥,咱也不懂,咱也不敢问,反正第二年,韦庄便考中了进士,并很快被朝廷授予校书郎一职,从此步入仕途。

公元896年,已年过花甲的韦庄奉命出使西蜀,得到割据军阀西川节度使王建的赏识,王建极力邀请韦庄留在四川,共图大业。

韦庄犹豫不定,未置可否。

公元900年,宦官发动宫廷政变,唐昭宗被囚禁。韦庄见唐朝风雨飘摇,大势将去,一番权衡之后,入川投靠了王建,当即被王建任命为掌书记,也就是机要秘书兼行政助理。

长安方面,几年后,最大的藩镇军阀、宣武军节度使朱温,率军进驻关中,进而把持朝政,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随后将其杀死,扶持傀儡皇帝唐哀宗继位。

公元907年,唐哀宗被迫禅位于朱温,朱温按程序假意推让一番后,勉为其难地接受了传国玉玺,改国号为“梁”,定都开封,史称“后梁”,延续了289年的大唐朝自此灭亡。3

常言说得好:没有墙哪有砖?没有林哪有树?没有书哪有纸?没有国哪有家?国都亡了,大唐臣子该怎么办?

其实,所谓亡国,亡的只是李唐政府,对其他人,特别是对老百姓来说,日月如常,山河依旧,并没有什么改变。皇帝的宝座,他朱温可以坐,难道咱就不能坐?

在韦庄的极力推动下,王建在成都登基称帝,定国号为“蜀”,史称“前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前有车后有辙,南方军阀一看,纷纷僭越称帝,唐代大一统的版图由此变得四分五裂,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作为开国功臣,皇帝心腹,韦庄被任命为左散骑侍,判中书门下事,第二年又晋升为宰相,权倾朝野。《十国春秋》记载:“凡开国制度,号令,刑政,礼乐,皆由庄所定。”

就这样,韦庄后来居上,大器晚成,在垂暮之年,达到了个人事业的巅峰。

当然,韦庄被后人记住,并不是因为他事业多么成功,做了多么大的官,而是因为他的诗词。

早年间,他以揭露现实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成名,当时,所有人都以为他会沿着批判现实主义这条路走下去,就像杜甫一样,心系苍生,胸怀国事,为百姓疾苦鼓与呼。

事实上,《秦妇吟》不论立意还是文辞,确有杜甫遗风,杜甫也是韦庄最钦佩的诗人之一,在成都为官期间,正是韦庄下拨专款,修复了杜甫草堂,供人凭吊。

但是,不得不承认,人是个复杂的动物,会随着地位的变化而变化。韦庄后来创作风格发生突变,与之前简直判若两人,自己主动删除了《秦妇吟》,笔锋一转,专写花前月下,男欢女爱,旅愁闺怨。文笔浓艳绮丽,缠绵婉转,与当时一个叫温庭筠的小黄诗作者风格尺度不相上下,文坛并称“温韦”,且自成一派,业内称“花间派”。

韦庄花间词代表作是《菩萨蛮》系列,我们抄录其中两首,感受一下韦词的风格变化:

其一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其二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你看,字里行间,不是“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的儿女情长,就是“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的轻狂放荡,再也没有了当年“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的沉郁顿挫和直击社会现实的力量。

当然,这可以理解,你让一个已经做了宰相的人,怎么揭露社会现实?4

韦庄虽系出名门,但早年生活困顿,《太平广记》中说韦庄“数米而炊,称薪而爨[cuàn] 。”意思是,每次煮饭,锅里下多少粒米都要数一数,做饭烧的柴也要事先称好,多一点儿都舍不得。

后来呢?我说过,人是会变的。韦庄发达了,忘记了劳动人民的本色,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开始腐败堕落,花天酒地,畜妓纳妾。

有一年,韦庄在江南某娱乐场所认识了个姓谢的姑娘,小谢长得妩媚妖娆,风情万种。韦庄一见倾心,就把姑娘带回了成都,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哼哼教导,悉心照料,通宵达旦,日夜操劳。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本来挺好一件事,没想到,后来被王建知道了,男人呐,对这种事总是怀有强烈的好奇心:究竟是什么样的女人,让我年过花甲的韦哥雄风再起,让一个时间观念很强的人早上上班经常迟到?我得去看看。

王建找了个借口,亲自上门,要一睹芳容。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一见之下,惊为天人,从此茶饭不思,说啥要把小谢带回宫中,据为己有。

韦庄心里是老大不乐意,俗话说得好:朋友妻,不可欺。我都一把年纪了,好不容易才找到自己喜欢的人,你怎么能横刀夺爱呢。

但是,领导把话都说出来了,总不能驳人家面子吧,俗话也说了: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裳。我都一把年纪了,怎么能因小失大呢。

最后,韦庄忍痛割爱,和小女友吃了一顿分手饭,将小谢送进宫中。那天,黄昏开始飘起了白雪,忧伤开满山岗,当岁月和美丽已成风尘中的叹息,二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女友走后,韦庄怀着无尽的感伤,一连写下两首《荷叶杯》,诉说自己的相思之情:

其一

绝代佳人难得,倾国,花下见无期。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

闲掩翠屏金凤,残梦,罗幕画堂空。碧天无路信难通,惆怅旧房栊。

其二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啥意思?我简单翻译一下: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昨夜的酒,让我依依不舍的,不止你的温柔,对你的思念是一天又一天,孤单的我还是没有改变,我要如何如何能停止再次想你,我怎么能够怎么能够埋藏一切回忆。5

我们知道,唐朝以诗见长,两宋以词著称。唐诗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如同武林中的少林与武当,教培行业的蓝翔与新东方,各有千秋,难分高下。

一般人都是诗词偏重一方,韦庄就厉害了,齐头并进,诗词俱佳。

《全唐诗》中共收录了他316首诗歌,除了成名作《秦妇吟》广为人知之外,还有《金陵图》也是脍炙人口: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同时,韦庄又是唐末大量写词的诗人,他的《菩萨蛮》五首,更是好评如潮,被视为宋词的奠基之作。

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两首之外,流传颇广的还有这个: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这首词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最后这两句:“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完全不像韦庄诗词,起初我还以为是王建国写的,因为他喝酒时候,经常念叨这两句。呵呵,太有年代画面感了。

韦庄晚年仕蜀,政治上一帆风顺,文学上创作颇丰,几乎是波澜不惊地走完了余生。

公元910年八月,韦庄病逝于成都,享年74岁。

韦庄死后,社会上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有人说,韦庄在关键时刻,洞察时局,毅然弃暗投明,不但具有卓越的政治智慧,而且具有超人的政治胆识,力主王建建国,是前蜀的开国功臣;

有人说,韦庄身为大唐臣子,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不思忠心报国,复兴大唐,反而弃唐入蜀,助纣为虐,另立中央,是大唐的不肖叛臣。

你看,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同样一个人,同样一件事,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出于不同的目的,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更神奇的是,结论基本上与事实无关。

但有一点,是所有人都公认的,那就是韦庄的诗词造诣。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你曾做过多大的官,可能很快被人遗忘;能让一个人名垂青史的,只有那些不朽的文学作品。

在大唐帝国最后的时光,社会动荡,文化凋零,那些灿若星辰享誉天下的诗坛大咖已竞相离去,唐诗辉煌不再,在这种情况下,韦庄的诗词一枝独秀,几乎是以一己之力,为晚唐诗坛增添了最后一抹余晖,他也因此被后世称为“唐朝最后一位有成就的诗人。”

这正是: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韦庄最美的一首诗词,写尽江南烟雨、小家碧玉,初读就爱上了
爱姬被蜀王夺走,韦庄忍气吞声写下一首词,叫人不忍卒读
韦庄
半生漂泊人,半生忆江南,花间词人韦庄的逆袭记
晚年得志的杰出诗人韦庄及其《菩萨蛮2》〔194〕
解读韦庄《暴雨》:最长诗歌的作者,是一位宰相,60岁才中进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