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0~6个月感统训练:以吸吮、按摩、伸展、嗅闻、观察、倾听为主

在这个阶段,父母对孩子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应当符合孩子的生理特点,最大限度地发展孩子的潜能,如吸吮、按摩、伸展、嗅闻、观察、倾听等。

以下介绍感觉(触觉)能力、嗅觉味觉能力、视觉功能、听觉和语言功能、动作行为能力等训练、婴儿哭和睡眠训练。

1.感觉(触觉)能力训练

婴儿出生就有基本的感觉统合能力,如寻找和吮吸乳头,在这个过程中适应了环境,发展了大脑与身体的协调能力。他还吮吸衣服、枕头、毯子、自己的手指等,并把他所感受到的信息不断地与原有信息进行结合,通过自己的行动主动探索和适应周围的环境

刚出生的婴儿,应尽早让他吸吮,充分地吸吮。据调查,6个月以内能充分吸吮的婴儿,以后反而不容易养成吸吮手指的习惯。婴儿面颊、口唇、眉弓、手指头或脚趾头等处对触压觉很敏感,可利用手或各种形状、质地的物体进行触觉练习。光滑的丝绸围巾、粗糙的麻布、柔软的羽毛、棉花、头梳齿、粗细不同的毛巾或海绵、几何形状的玩具均可让孩子产生不同的触觉感,有助于发展孩子的触觉识别能力。

缺少触觉刺激的孩子,会有胆子小、爱哭、适应性差等能力上的弱点,对皮肤的刺激能够有效地缓解这种感觉统合上的失调,这也是不错的亲子时机。

孩子一般在4个月后就不再有吸吮反射,可以考虑拿掉他们的安抚奶嘴了。(缺少过渡)等到七八个月再做这件事,就会比较困难。不管怎样,父母应该在孩子12~15个月让他完全放弃安抚奶嘴,否则会影响孩子的牙齿和嘴巴的正常发育。

父母也要给孩子被动的抚摸,让婴儿躺在妈妈的怀里,妈妈要有韵律地抚摸婴儿。抚摸的动作柔和缓慢,在妈妈充满爱意的抚摸下,婴儿的呼吸会变得深而平稳。常拥抱亲吻,并按摩婴儿全身皮肤,用光滑的、柔软的、温暖的、凉爽的、粗糙的等物品接触婴儿的身体,特别是手和脚,开发触觉能力。让他赤条条地躺在妈妈裸露的胸膛上,当他的身体和妈妈的肌肤直接接触时,他得到了温柔的皮肤刺激,就会努力探究给他带来安全和舒适的人。

2.嗅觉、味觉功能训练

(1)将毛巾沾少许妈妈的乳汁后放在孩子头颈左侧或者右侧,吸引孩子转头来闻。

(2)经常带孩子到户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闻闻不同的花香,边闻边说“花香、花香”,并告诉孩子不同花的名字。

(3)做好饭菜后,即使孩子还只能吃奶,也可以有意让他闻闻米饭的清香和菜肴的气味,一边闻一边对孩子说:“好香啊,真好吃。”

(4)当孩子6个月能够吃辅食时,可以在两顿奶之间喂一些煮熟的菜水,让他提前感受蔬菜的味道;也可以刮一点水果汁或果肉喂给他吃,并他让闻闻水果的香味,从而对嗅觉和味觉都产生刺激的效果。除了水果外,其他味道的食物也可以让孩子适当品尝,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除了习惯于母乳或其他乳品的味道以外,还要早一点适应其他食品的味道,为以后断奶作准备。

(5)孩子睡醒后,要抚摸孩子的全身皮肤,并和孩子说悄悄话。婴儿躺在妈妈的胸脯上,用鼻子闻一闻妈妈身体的味道,并且熟悉这种味道。此外,在与孩子的亲密交流中,妈妈还应该不断向孩子介绍自己,让他将这种气味与自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让孩子分辨妈妈和其他人并建立密切关系的重要纽带。

(6)当孩子生病时,喂药时告诉他药是苦的,但是对身体有好处,让他明白即使是不喜欢的味道,有时对自己也是非常有益的,以免孩子养成偏食的习惯。

3.视觉功能训练

利用视觉功能训练对于提升智力水平、记忆力、注意力以及统合能力起到推动的作用。

(1)父母经常将孩子放在离自己大约20厘米的位置上,然后让自己与孩子的眼睛保持水平的对视状态,让他仔细地看妈妈的脸和眼睛,同时妈妈也要温柔地看着孩子,并与他说话。如果孩子一时无法准确找到目标,妈妈不妨发出一些声响或者利用玩具将孩子的视线集中在自己的脸上,或者睁大眼睛看着孩子,让他容易找到。

(2)在平日的玩耍中,父母可以将视觉与听觉训练结合起来,例如,一手拿着一个颜色比较鲜艳的玩具,同时哼唱孩子最喜欢的歌谣,并将手里的玩具随着音乐的节拍有节奏地上下、左右晃动,使孩子的眼睛也随之移动。父母也可以让孩子亲身投入互动游戏中,如将一个玩具放到他的手里,然后自己上下晃动玩具,并让孩子进行模仿,这样在刺激了听觉、视觉功能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孩子的模仿能力。

(3)将一块干净的手绢轻轻地蒙在孩子的眼睛上,注意一定要避开鼻子和眼睛,以免阻碍孩子呼吸。父母将手绢不断掀起,然后蒙上,让孩子感受光明与黑暗的交替,这对于刺激孩子的视觉神经是非常有益的。通过这个训练,可以帮助他提前进入视觉系统发育期,充分挖掘视觉潜力,建立良好的焦距的稳定性、视觉的敏感度、眼睛的搜索以及跟踪能力。

(4)父母根据孩子的喜好,用颜色不一的物品来刺激他的视觉感受,从而选择和感知周围的环境。6个月以内的孩子通常对于黑白色的格子图案情有独钟,父母可以将自制黑白格子图案或者黑白棋盘、黑白魔方、黑白格子的衣物等物品放到孩子的周围,让他在一片彩色的环境中感受黑白世界的独特魅力。为了增加与孩子的亲密度,父母不妨将自己的黑白照片放大,挂在婴儿床的附近,用孩子最喜欢的颜色拉近母(父)子之间的距离。

(5)在婴儿床头挂一些颜色鲜艳且带有音乐声的玩具是锻炼孩子视觉功能的一个好方法,不过玩具长时间静止不动地在孩子的上方,很容易引起孩子斜视,因此,父母最好选择可以自己转动的玩具或者经常变换玩具的位置,使孩子眼部周围的肌肉得到全方位的“运动”,不必一直处于僵硬痉挛的状态,这对于预防斜视、近视非常有帮助。

(6)父母在手电筒上蒙一块半透明的红布,使灯光能够通过红布隐隐透出,然后将灯关掉,将打开的手电筒灯光从远处慢慢拉近,再从近处慢慢拉回原处,同时注意不断变换位置。这样做的目的与(5)一样,是为了锻炼孩子的眼部肌肉,并增加其眼睛的搜索能力,还可缓解视觉疲劳引起的睫状肌痉挛,并使视觉与大脑之间迅速建立“神经传递站”,然后将所看到的东西牢牢印在大脑的记忆层中,永久记录下来。

4.听觉、语言功能训练

对于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来说,他对妈妈的声音最感兴趣,妈妈的声音是婴儿最喜爱听的声音之一,特别是妈妈在说话的同时伴有夸张的动作、快乐的表情、充满感情的说话语调,最能让婴儿感到快乐,而且还能帮助他尽早了解语言。所以,在孩子的听觉、语言功能的训练中,妈妈多面对面地和婴儿说话,可吸引孩子注意成人说话的声音、表情、口形等,诱发婴儿良好、积极的情绪和发音的欲望。

(1)为婴儿换尿布、喂奶的时候,妈妈要反复呼唤婴儿的名字,并尽可能地采用反问的方式与孩子说话,同时告诉他自己的称呼,如“宝宝,我是妈妈”“孩子,让妈妈抱抱你”“孩子,妈妈给你喂奶好吗”“你是不是肚子饿了”“是谁想吃奶”“洗个澡舒服舒服好不好”等。因为,利用反问的语调通常比较富有节奏,比“吃奶吧”“洗澡啦”“你一定很饿”等叙述性的语句更有感染力,能够与孩子产生共鸣。不过采用反问的口吻时,一定要充满感情,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真诚和爱护,也让孩子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

(2)父母用铃铛在距离孩子头部20厘米的地方轻轻晃动,一个人一边晃动一边问他:“叮当声在哪里呢?快来找找?”另一个人则要和孩子互动起来,一起认真地寻找声音的来源。当孩子发现声音是从头顶的铃铛中发出时,通常会高兴地拍手大叫,此时父母也要一起表现出开心的样子,并用亲切的语调表扬他。

当然,除了铃铛外,轻音乐、古筝、鸟语虫鸣、风声等旋律优美的声音均可以用来训练孩子的听觉与语言功能。不过声音不能太大,以免孩子受惊吓。训练时,最好从右耳开始。因为3个月以内,婴儿的右耳与掌管思维和语言的左脑是相连的,因此比左耳更为敏感,而在右耳边说话更容易引起婴儿的注意。

在训练的过程中,一旦孩子出声,父母一定要模仿他的声音给予肯定与积极的回应,在回应的同时还要深情地注视着孩子的脸庞,并且露出温柔的笑容,告诉孩子“你的努力没有白费,妈妈听到了你的声音”。

5.动作行为能力训练

动作行为能力是基本能力,特别是手部动作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感觉统合训练也是以手部为代表的动作行为作为基础。

(1)孩子出生后,只要由家里的长辈将孩子抱在怀里或放在摇篮里有节律摆动,就能锻炼新生儿前庭平衡能力,可以达到刺激前庭、改善平衡反应、增加肌肉张力的效果。

(2)等到孩子稍大一点,可以将浴巾铺在床上,然后将孩子面朝上放在浴巾中间,由爸爸和妈妈拉住浴巾的四个角将其抬起。抬起之后,父母一边哼唱动听的歌曲,一边轻轻晃动浴巾,使孩子就像是荡秋千一样,一开始晃动不宜过猛,无论是速度还是频率都要由慢至快,当然即使速度快也要以孩子能够适应为主。

(3)在孩子1个月之后,父母要注意多对孩子的手部进行运动锻炼。无论是训练还是非训练时间,都不要为了防止孩子抓脸者吸吮手指而给他戴上手套或者捆起来不让动,而是要将其舒服解开,让他自由地挥动拳头、玩手指、看手、攥拳松手甚至吸吮手指,这些无意识的动作其实正是孩子手部发育的另一个侧面,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必然阶段,父母不仅不能干涉,还应当提供条件协助孩子玩手。例如,轻柔地抚摸孩子的手指,刺激他手部皮肤的感觉;在孩子手腕上系一根饰有铃铛的红飘带,让孩子挥动拳头中获得不同的喜悦与乐趣,双手握住孩子的手腕轻轻晃动等。

(4)当孩子2个月后,他的小手几乎完全松开,而不再是紧握的状态,为了使孩子的抓握能力进一步增强,父母可以在上个月的基础上,继续按摩孩子的小手,并将自己的手指或者不同质地的条状小物品放到他的手心中,再抽出来,促进感知觉的发育。父母也可以用手握住孩子的小手,帮助他坚持握紧的动作。

除了手指运动,父母还可以给孩子增加其他的“运动”。例如,在喂奶之后,不要急于将孩子放回床上,而是将他竖着抱起来,并使他的头颈尽量保持直立;然后,父母轻轻地拍打他的背部,以锻炼孩子的背部肌肉,并可以防止腹部进空气造成溢奶等问题。

在孩子空腹的时候,将孩子面朝下放在床上,父母用鲜艳的玩具或者双手拍击的方式逗引孩子抬头并东张西望。父母将大拇指卡在孩子的腋下,其余手指固定身体,帮助孩子站起来,使其脚底接触桌面或者地面,引导其做走路或者踏步的动作。这对于孩子日后独立行走起到步行反射的作用,同时对于开阔孩子的视野、促进视觉发展也大有裨益。

父母用孩子感兴趣的声音或者将玩具放在他的头部两侧,吸引其侧颈注视。每次玩具或者声音的位置都不要固定,这样才能使孩子的颈部肌肉得到更好的锻炼,为日后训练翻身动作打下基础。如果孩子的身体条件允许,再进行颈部锻炼,父母还可以增加几个动作,即当孩子转头时,父母一只手握住孩子的左手,另一只手将左腿搭在右腿上,辅助孩子向对侧侧翻注视,左右轮流侧翻练习,以帮助孩子感觉体位的变化,学习侧翻动作。

(5)3个月的孩子手部发育大有长进,能够自然地接受周围一切事物,并且喜欢抚摸一切摸得到的东西,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父母“塞”给他的东西。不过,他的抓握能力仍然处于弱势状态,父母应当给予孩子更多的抓握机会,如准备一些简单的玩具放在他的周围,引导孩子伸手去拿。

在孩子的头顶上挂一些不同质地或者能发出声音的玩具,高度应适中,过高的高度会加大孩子触摸玩具的难度,使其很容易产生挫折感,从而放弃训练;如果高度过低,让孩子一伸手便能抓到玩具,虽然可以起到锻炼手部的作用,但对于颈部肌肉以及其他部位就很难得到锻炼,因此,玩具高度以孩子略微抬颈便能够到为宜。注意,悬吊的玩具质地应当有所不同,如气球、彩色袜子、小灯笼、小毛绒玩具等物品会给孩子不同的感受,可以作为触觉训练的一部分。

父母将孩子抱在胸前,使其坐在自己的前臂上,头部和背部贴在前胸,另一只手抱住孩子的胸部,并在视野较开阔的地方来回走动,让他能够注视到周围更多新奇的东西。如果此时孩子因为注意到什么而向某处伸手,父母千万不可因为担心有危险而制止他的动作,正确的做法是问孩子:“你看到了什么?指给妈妈看!”语调一定要积极向上,让孩子能够感受到鼓励的成分,这样便可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孩子主动挺胸抬头、伸手张望。如果孩子无法长时间保持头和身体挺直,父母也可用一只手托住婴儿的头、颈、背,以防孩子头后仰。

(6)尽管4个月的孩子已经能够抓住非静止的物品,不过还是没有掌握抓握的技巧,常常因为手、眼不协调,在抓东西时将手伸过了要抓的物体,及时抓住了也不会灵活运用手指,只能用整个手掌笨拙地将物品抓起。因此,这一时期,父母一定要在一旁给予孩子辅助,锻炼其手、眼协调的能力。

例如,父母可以在桌子上放几种不同的物品,让孩子抓起,并且时常变换物品的种类和位置,让孩子不断接触到新鲜的事物。

爸爸抱着孩子,妈妈拿一个玩具站在离孩子1米之外的距离,首先用声音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玩具上面,然后妈妈慢慢向前移动,逐渐缩短与孩子的距离,当二者的距离非常近、孩子一伸手即可触到玩具时停下来,看孩子是否一伸手便能抓到玩具,如果不能,父母可以用引导的方式让孩子用手去抓。

(7)在孩子5~6个月时,父母不仅要训练他单手抓取的能力,还要训练其双手协调的能力。例如,先让孩子抓取一个物品,然后再递给他第二个,看孩子是否像小熊掰玉米那样抓一个扔一个,还是用另一只手抓取第二个物品。如果孩子将第一个物品扔掉,父母就不要将第二个物品递给他,而是将第一个物品捡起来重新放回孩子的手中,待其抓牢后再重复递东西的动作,如此反复操作直到孩子能够双手拿东西为止。

当然,这种训练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循序渐进,以免孩子产生反感,养成见东西就扔的不良习惯。父母还可训练孩子将东西“转手”的能力,即将左手的物品转移到右手上,然后再转移到左手上。在练习时,东西的种类相同,但颜色或者形状不同,让孩子在转手之前作出选择,以此建立“比较”“分类”的数概念。

6.婴儿哭的训练

哭与笑是尚未开口说话的孩子唯一的语言,它能够用来表达孩子所有的感情,如果饿了,孩子就会用哇哇大哭来提醒父母;如果开心,他又会咯咯笑个不停,表示自己心满意足。很多父母都将孩子这两种反应作为一种天生的本能,认为无须多加关注,有的父母甚至还会强行阻挠,如孩子大哭的时候不问原因就一味地哄抱,将哭声“扼杀”在萌芽中。

其实,这对于孩子的发育并没有好处,因为哭和笑一样,都是一种运动,这种运动不仅牵动着面部神经与肌肉,对于心肺、胸腔都能起到扩大锻炼的作用。根据一项试验证明,月子里每天累计哭上半小时的孩子身体发育比同龄孩子更快,而且免疫力也比同龄孩子要好,所以父母千万不要剥夺孩子哭与笑的权利,相反,父母还要有意识地对其进行训练,以免这两种天生的本能在淡漠中逐渐销声匿迹。

(1)尽量少使用尿不湿。虽然尿不湿能够使孩子的屁股免受“水灾”,但是却让孩子少了可以大哭的机会,而与舒适的尿不湿相比,尿布能够让孩子感觉非常不舒服,从而用放声大哭的方法告诉妈妈“该给我换尿布了”,这样,在锻炼孩子哭的能力的同时,又能增加孩子与父母的联系,对于孩子身心健康均有好处。

(2)训练孩子哭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当孩子哭时,父母先不要急着去哄,而是先检查孩子的状况,在确认孩子不是因为身体不适而哭泣之后,适当地让孩子小哭一会儿。例如,孩子因为饿了开始哭泣时,妈妈不要先喂奶,而是问他:“你饿了吗?”当孩子咿咿呀呀有反应之后,妈妈再满足他的要求。

如果孩子的哭声非常大,父母可以轻轻地握住孩子的小手,用温柔的话语抚慰他,但是不要立刻抱他,以免孩子产生依赖,以后再哭的时候只要不抱就不停止。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孩子的眼泪及时擦干,以免流到耳朵里引发炎症,损害孩子的听力器官。

7.睡眠训练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睡眠非常重要,特别是刚出生的婴孩,每天的睡眠时间在18~20小时之间,而且属于深度睡眠,很难被吵醒。

不过,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睡眠的时间逐渐减少,并逐渐从深度睡眠向浅度睡眠过度,很容易因为外界的干扰惊醒。因此,在这个阶段,妈妈应当对孩子的睡眠进行训练,以提高孩子的睡眠质量。

(1)孩子在睡觉的时候会因为一些轻微的声音突然发生惊跳,但这属于正常反应,通常还未等其意识清醒时又会进入睡眠,因此妈妈不要立刻抱住孩子或者压着他的四肢,而是轻言暖语地进行抚慰,以免引起孩子的反感,出现哭闹不停,反而清醒过来。

(2)养成良好的睡眠规律。例如,白天可以让孩子从上午10点到11点、下午1点到2点半睡觉,晚上从7点到第二天早晨7点睡觉,并且在养成习惯后不要随意变动时间,让孩子逐渐形成规律的生物钟,这样无论外界如何干扰,生物钟也会严格执行睡眠任务。

(3)不要等到孩子特别困了再哄其入睡,而是在孩子有了困倦感之前就将其放到床上,这样能让他学会和习惯自己入睡。如果孩子仍然比较清醒,妈妈可以适当地进行抚触按摩,帮助孩子放松肌肉与神经,逐渐进入睡眠状态。

(4)如果孩子不愿意独自入睡,妈妈不妨也躺在床上,将孩子搂在怀中,用轻柔的声音与他交流,注意,这种交流是单方面的,不要求得到孩子的回应,以免使他的神经越来越兴奋,反而难以入睡。

(5)让孩子吮吸乳头入睡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当孩子接触到妈妈的身体、闻到妈妈的体味时,大脑就会分泌出一种特殊的减压物质,这种物质能够增强孩子的睡意,使其更容易入睡。

(6)如果孩子哭得厉害,用上面的方法很难达成目标,这里再向妈妈们介绍一个“Ferber训练法”,它主要针对6个月以上的孩子。

首先,制订一个孩子作息时间,如睡觉前洗澡,洗澡后哺乳,哺乳后讲一个比较简短的故事,然后就应当睡觉。这个作息时间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严格遵循,以便孩子形成这样一种意识:洗澡、哺乳、讲故事之后就一定要睡觉了。

其次,故事讲完之后,无论孩子是不是想睡觉,都要将他放到小床上,告诉他“现在该睡了,宝宝”,然后走出房间。如果孩子开始哭,先不要急着去哄,而是等5分钟,当孩子仍然没有停止哭泣时再进入房间,用温柔的声音告诉他“妈妈就在外面,不用担心”,然后亲吻他的脸庞、拍拍他的后背,而不要将他抱在怀中。此时,妈妈在房间待的时间不宜过长,几分钟之后就应当离开。孩子可能会再次哭泣,这时妈妈等待的时间是10分钟,方法如前,以此类推,每次等待的时间要延长5分钟,一直到孩子入睡为止。

最后,通常孩子连续睡眠时间为5小时,因此在半夜哭是很正常的事情,妈妈可继续用以上的方式安抚孩子。

根据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孩子在接受这个训练后会出现以下反应,第一天晚上几乎哭了一夜,第二天晚上虽然仍然会哭,次数却明显减少,一直到第五天晚上除了正常的起夜外,能够彻底睡一个整觉,而且睡眠质量非常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开发孩子智能重在引导
0-1岁宝宝的早早教方案
1岁半到2岁小儿训练方案
婴儿的触觉训练,远比你想像的更重要!|婴儿|触觉|训练
德国孩子一两岁就能独立玩耍半小时,他们如何做到的?
婴幼儿心理行为保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