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13课—21课)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课标要求:
●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认识“文艺复兴不是复古而是创新”。
●从手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绘制哥伦布开辟西欧至北美新航路的示意图,提高绘制历史简图的基本技能。
●知道“三角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单元概述:
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并逐步发展,欧洲开始酝酿一场重大的变革。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促进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以及欧洲殖民者在美洲、亚洲和非洲的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农村:庄园经济逐渐衰落和瓦解,租地农场的出现。
①开展垦殖运动,土地面积逐渐扩大,成为自治权的地区。
②庄园人身依附关系松弛,自由劳动力增加。
农奴通过用货币购买劳逸豁免权和缴纳迁徙税,自由支配自己劳动力,获得人身自由。富裕农民获得对剩余产品的支配权,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③租地农场的出现。
★英国的租地农场出现的最早,也最典型。
★知识拓展:租地农场的特征、实质、影响
特征:土地较为集中;为市场而生产:一定规模的雇佣劳动经营。
实质: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
影响:更多的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
2.城市:手工工场的出现
1)原因: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为了适应市场而生产;分工细化;缴纳封建赋税的变化。
2)表现:小家庭作坊发展,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 ,分散的手工场到集中的手工工场(规模、分工)。
★手工工场的特征:雇佣关系;分工合作;生产面向市场。 实质:资本主义性质萌芽
3、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出现的意义: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二、新生力量: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1.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富裕农民: 富裕农民、骑士、乡绅不断集中土地,建立新型地产,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
2.市民阶层: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他们的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知识拓展:1.西欧庄园和租地农场的比较
西欧庄园
租地农场
产生背景
西欧封君封臣制度
庄园衰落
流行时间
9-11世纪
14世纪中叶以后
人员组成
领主、佃户(农民、农奴)
租地农场主、雇工
剥削方式
劳役地租为主
雇佣关系
产品归属
自给自足
推向市场
规模
分散
集中
性质
封建领主统治下,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组织
资本主义性质
2.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和新的阶级的的出现,会给西欧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一、文艺复兴
★含义:意大利语:Rinascimento,由ri-“重新”和nascere“出生”构成。指复兴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来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运动。
1.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与意大利的原因
1)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的形成与发展(根本原因)
2)教会和神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3)意大利较多的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4)黑死病在欧洲流行,促使人们反省
2.时间、地点:14世纪—17世纪   兴起于意大利,15、16世纪扩展至欧洲各国。
3.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思潮(以人为中心,重视人,肯定人的价值)
4.内容:反对以神为中心,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5.方式: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并进行创新。
6.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7.影响:
解放了人性、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知识点拨:文艺复兴运动为什么借助古典文化形式?
(1)封建神学占绝对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强大。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新兴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3)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取代基督教文化。
二、文艺复兴运动主要成就
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1、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1)但丁:地位:文艺复兴的先驱。   代表作:长篇诗作《神曲》
2)彼特拉克(文艺复兴之父、《歌集》)、薄伽丘(代表作《十日谈》)。
2、文艺复兴“美术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
1)达·芬奇  地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最大的成就是绘画;  代表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2)米开朗琪罗:雕塑《大卫》; 拉斐尔:圣母像
3、莎士比亚 (英国)  地位:“最伟大的戏剧家”、“时代的灵魂”、“文学巨匠”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成就:一生创作了30多部戏剧和许多诗篇。 代表作:《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突出了人性
★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其它巨人→ 关注世界
太阳中心说     自由落体定律       宇宙无限论        行星运动规律      经典力学
第15讲课   探寻新航路
★新航路: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的航海家们经过一系列的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新开辟出来的航路通常被称为新航路。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1.原因:
1)西欧资本主义出现,商品经济发展,资产阶级渴求新的市场。(根本原因)
2)《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欧洲人渴望到东方寻求财富,特别是“黄金”。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直接原因)
4)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
2.具备的条件:
1)地圆学说的流行;2)欧洲水手掌握了罗盘技术;3)造船技术的突破;4)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5)有经验丰富、敢于冒险的航海家(人文主义倡导的探险精神)。
二、探索之旅: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时间:15世纪—16世纪)
航海家
资助国家
国别
时间
航行方向
主要事迹
迪亚士
葡萄牙
葡萄牙
1487年出发
向东
到达非洲好望角
哥伦布
西班牙
意大利
1492年出发
向西
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
达·伽马
葡萄牙
葡萄牙
1497—1498年
向东
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等地
麦哲伦
西班牙
葡萄牙
1519—1522年
向西
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商贸中心: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3)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2.消极影响: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相继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残酷统治和掠夺殖民地人民,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知识拓展: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的开辟
目的
1、扬国威 2、获得外国的珍宝特产
3、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等
1、掠夺财富;2、扩张领土,占有市场  3、传播基督教等
性质
政治行为  朝贡贸易
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
影响
消极
国力不堪重负、远洋航海业衰落
造成亚、非、拉美的长期贫困落后
积极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交流
欧洲:开始崛起  世界:走向会合
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
★ 殖民:指强国向它所征服的地区移民,并掠夺当地人民的利益行为(即殖民主义)。主要表现是向海外移民,海盗式抢劫,奴隶贩卖,资本输出,商品倾销,原料掠夺等。
一、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海洋时代的先驱、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
1.殖民掠夺的背景(原因):中世纪晚期,西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需要市场和原料;新航路的开辟,打开了欧洲人的眼界。
2.时间:新航路开辟后
3.葡萄牙的殖民活动:
1)建立殖民据: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如巴西、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控制了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
2)建立商站,进行劫掠式的贸易。
4.西班牙的殖民活动:
1)16世纪,西班牙凭借“无敌舰队”,在美洲建立起一个殖民大帝国。(西班牙殖民重点: 以美洲为主、菲律宾 )
2)武力开矿、建立农业种植园,强迫印第安人和黑人作为奴隶劳作。
3)开始了黑奴贸易
★ 思考与探究:西、葡从殖民活动中获得了大量财富,却为何很快衰落下去?
西、葡掠夺的财富,未能转化为资本,未能推动国内资本原始积累,而是被挥霍、浪费。
二、英国的殖民扩张
1.扩张的原因:
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英国的手工业尤其是毛纺织业迅速发展,促使英国开拓海外市场;打破西班牙的海上霸权才能向海外发展。
2.扩张的重要条件:
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大西洋航运中心、重商主义、圈地运动等。
3.主要殖民活动:
1)1607年在北美弗吉尼亚建立第一块殖民地,随后共建立了13块殖民地。2)在北美建立大种植园,生产英国工业所需要的棉花等原材料。
2)建立垄断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1600年)侵略印度中国等、伦敦公司(1606年 侵略北美)。
三、罪恶的三角贸易:
1.背景: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屠杀、奴役印第安人,人口锐减,美洲种植园劳动力不足。从非洲贩运黑人到美洲。
2.内容:“三角贸易”以黑奴贸易为中心,把欧、非、美各洲的整个商业以及英国的工业同国外市场都联系了起来。
3.主要经营者:葡萄牙、西班牙最先开始,荷兰、法国参与其中,英国后来居上成为主要经营者。
4.路线: 欧洲出发(火器、机械制品、酒--出程)→ 非洲掳掠黑人 →美洲贩卖(中程)→回到欧洲((归程--携带金银、原料蔗糖、烟草等原料)。
5.影响: 1)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造成非洲长期贫困;
2)美洲:美洲获得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
3)欧洲:加速了西欧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特别是英国)的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产生和发展。
四、荷兰、法国、英国殖民争霸
1.荷兰的扩张
一度控制着波罗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贸易,被誉为“海上马车夫”;
17世纪,夺取了爪哇岛、马六甲、锡兰和中国的台湾;在非洲的好望角建立殖民地;在北美洲建立新尼德兰殖民地。
2.法国的殖民扩张
17世纪下半叶,后崛起的法国也加入殖民争霸行列,先后在北美洲、非洲和亚洲建立了法属殖民地。
3.英国与荷兰、法国的争霸战争
1)目的:争夺美洲、亚洲、非洲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场。
2)时间:17世纪下半叶起--18世纪中期
3)结果:18世纪中期最终英国战胜荷兰和法国,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日不落帝国”。
★知识感悟: 1.英荷战争中,荷兰战败,说明了什么?
商业资本不敌日益发展的工业资本。
2.英国最终战胜法国,成为海上霸主,又说明了什么?
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战胜落后的封建制度。
3.影响殖民霸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根本上取决于各国的综合国力
五、早期殖民掠夺的影响
1.加速了物种、商品和文化交流。
2.欧洲殖民国家掠夺殖民地的财富,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3.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当地的贫穷和落后。
▲特点:进步性与掠夺性并存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课标要求:
●通过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通过华盛顿、《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理解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初步理解法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单元概述: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在欧洲,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起了君主立宪制。
1789-1794年的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统治,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1804年建立起的拿破仑帝国是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拿破仑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果实。
英属北美十三块殖民地人民,不甘于殖民统治,在反抗英国殖民当局统治的过程中,《独立宣言》发表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等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
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1.英国议会的来源
1)法律传统的形成:约翰王于1215年颁布《自由大宪章》;目的:维护教俗贵族的特权;确立的基本原则: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
2)议会制度的确立:
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议会由上下两院构成,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平民代表组成;目的:限制王权,征税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2.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1)建立:1603年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去世,没有子嗣,作为女王的表外孙的苏格兰国王詹姆士·斯图亚特继承王位,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的统治。
2)统治表现:
★詹姆士一世时期:议会与王权对立: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强行征税。
★查理一世时期:议会与国王矛盾激化:继续推行君主专断政策,无视议会的权力,解散议会。
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革命的发生
1.革命爆发的背景:
(1)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成长。
(3)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4)导火线:1639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2.革命的开始: 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以克伦威尔为首。
3.革命的发展:
1)1642-1649年的内战, 议会军打败国王军队,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高潮),废除君主制,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1653年克伦威尔担任护国主。
3)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查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的专制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新的革命即将到来。
4)1688年光荣革命,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革命结束,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光荣”二字的含义:没有流血的革命)
4.特点:曲折性、反复性、不彻底性、妥协性
5.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6.意义:
1)对英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英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2)对世界: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三、《权利法案》(巩固革命成果)
1.颁布机构及时间: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2.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力,扩大议会的权力(不是彻底废除,一直到18世纪中期,国王拥有行政权)。
3.内容:
1)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如议会定期召开,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限制国王对议会的控制权)
2)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等。(限制立法权、财政权、军事权、司法权等)
3)今后任何天主教徒都不能担任英国国王,英国国王也不能和天主教徒结婚。(限制王位继承权等)
4.《权利法案》的意义:
英国议会的权利日益超过国王,确定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从此,分歧可以在议会中协商解决,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知识点拨: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在这种政体下,君主是名义上的世袭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
一.独立战争的序幕
1、背景:
1)1607年,英国建立弗吉尼亚殖民地,到18世纪30年代,英国在北美一共建立了13个殖民地;   2)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3)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成长起来(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中部:盛产小麦、玉米;南部:种植园经济发展)
2.爆发原因
1)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2)导火线: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二、华盛顿与独立战争(1775-1783年)
1.开始: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打响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枪。
2.建军: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组建大陆军,委任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3.建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了由杰斐逊起草《独立宣言》
1)内容: 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言列举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种种暴政,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2)意义: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标志着美国的诞生。(7月4日定为美国独立日)
3)地位:《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4)局限性:
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事实上,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
4.转折: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5.胜利:1781年,美法联军在约克镇与英军激战,英将康华利率部下投降
6.独立: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知识拓展:弱小的美国为什么能够战胜强大的英国?
正义之战;人民积极支持;华盛顿等的正确领导;《独立宣言》的鼓舞;法、荷等国的国际援助(欧洲各国结成了“武装中立同盟”,英国陷孤立)
7.战争的性质或特点: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8.意义:打碎了英国的殖民枷锁,为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华盛顿 杰斐逊           《独立宣言》
三、法律固国: 1787年美国宪法的颁布:
1.背景:美国建立后,实行邦联制,各州各行其是,矛盾重重,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2.《1787年宪法》的签署
1)诞生:1787年9月17日,代表美国13个州的39名代表在费城举行制宪会议,通过了《联邦宪法》。
2)宪法的内容:
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3.地位及意义:
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200多年来维持美国的稳定。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局限性: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知识点拨:评价华盛顿
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赢得战争胜利;主持制订美国1787年宪法,实行分权制衡;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任总统,树立光辉榜样;被誉为“美国国父”。
★知识拓展:对比英国和美国政治体制的差异
英国
美国
宪法或法律性文件
《权利法案》
1787年联邦宪法
政体形式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国家元首以及产生方式
国王、世袭
总统,民众选举
政府首脑以及产生方式
首相,选举议会后多数党的领袖担任
总统,民众选举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一.法国大革命(1789-1794年)
1.爆发的原因:
1)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2)等级制度森严、阶级矛盾尖锐。
3)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4)英国、美国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5)导火线:1789年5月,三级会议的召开。
★知识点拨:思想的解放——启蒙运动(17-18世纪)
法语“启蒙”的意思是“光明”,思想家们借用它代指智慧和理性。启蒙运动兴起于英国、中心在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参与者是知识分子,涌现出许多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被视为启蒙运动的旗手,他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孟德斯鸠是最博学的启蒙学者,他提倡分权制衡的政治模式。卢 梭则主张最大限度地让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2.革命的进程
1)爆发: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7月14日后定为法国国庆日)
2)革命的发展:颁布《人权宣言》;制定1791年宪法;
①《人权宣言》: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体现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的思想,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②1791年宪法:1791年,制宪议会制定;废除了旧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3)革命更进一步:
①瓦尔密战役击退侵略者;②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③1793年路易十六被以叛国罪送上断头台。
4)革命高潮:雅各宾派(罗伯斯庇尔)掌握政权
雅各宾派采取一系列严厉措施,平息了国内叛乱,打退了反法联盟军队,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5)革命结束:热月政变
1794年7月,罗伯斯庇尔等人也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不久, 新的反法联军又卷土重来,革命高潮过去。
3.革命特点:典型、彻底的革命;影响最广泛;人民群众起主要作用。
4..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5.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具有世界性影响。
攻占巴士底狱           《人权宣言》          罗伯斯庇尔     《马赛曲》
★知识拓展:《马赛曲》
1792年革命开始后,普奥联军宣言为保护法国国王不惜毁灭巴黎,加上国王和王后卖国通敌,前线连连失利。外敌当前,爱国人民热情高涨。1792年6月初,马赛义勇军500多人,高唱《马赛曲》:“起来,祖国的儿女们,光荣的日子来到了!暴政的血腥屠刀,已经向我们举起……”高唱战歌长驱北上巴黎,开赴前线。《马赛曲》很快在全国广泛流传,对法国人民奋起保卫祖国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1875年被定为法国国歌。
二.拿破仑的统治(1799-1815年)
1.拿破仑上台:1799年11月,拿破仑·波拿巴发动雾月政变,组成新政府,建立起高效率的国家机器。
2.拿破仑时期的对内政策:
(1)重视改善财政和发展经济,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农业。
(2)拿破仑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立法典范。
3.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法国改为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 拿破仑帝国的性质:资产阶级君主制军事帝国。
4.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1)概况: 多次打败反法联盟;大军几乎横扫欧洲大陆,废除各地封建特权的同时,也对当地人民进行压榨和掠夺;1812年,远征俄国,大败而归。
2)评价:双重性:捍卫了大革命成果,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侵略争霸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前期: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后期: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5.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覆灭:1815年
★帝国灭亡的原因:
(1)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2)战争使法国国内矛盾激化。(3)欧洲封建势力强大。
★【知识点拨】  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的比较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时间、背景
14-17世纪  资本主义萌芽
17-18世纪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范围
兴起意大利、扩展到欧洲
兴起于英国、中心在法国;世界范围
批判对象
天主教会及神学
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方式
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并创新
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
人物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文学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美术三杰)、莎士比亚等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特点
现实与人文;借助宗教;没有对未来描述与设计
描述了未来“理想王国”的蓝图
影响
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准备
根源
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性质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知识点拨】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
事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根本原因
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波旁王朝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起止时间
1640-1688年
1775-1783年
1789-1794年
开始标志
1640年议会的重新召开
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
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结束标志
1688年光荣革命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94年“热月政变”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
资产阶级
领导人
克伦威尔
华盛顿
罗伯斯庇尔
文献及制定机构
《权利法案》(1689年)、英国议会
《独立宣言》(1776)
第二届大陆会议
《人权宣言》(1789)
制宪议会
处死国王
查理一世
路易十六
著名战役
马斯顿荒原、纳西比战役
萨拉托加大捷、约克镇战役
瓦尔密战役
特点
曲折性 反复性
革命双重性
最彻底的革命
政治体制
君主立宪制
联邦制共和国
民主共和制
意义
国内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
国际
对欧洲和北美产生了重要影响,开辟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推动了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
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影响。
共同点
①共同性质:资产阶级革命。②共同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③共同作用: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都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课标要求:
●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意义。
●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
●画一幅反映工业革命中动力演进的图示,说说蒸汽机在工厂制产生中的作用。
●学唱《国际歌》,知道《国际歌》的创作与流传。
单元概述:
18世纪 60年代英国开始进行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从 18世纪后期起,工业革命逐渐从英国向欧洲大陆和北美传播。后来, 工业革命又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广大工人为了改善恶劣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同资本家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 工人运动逐渐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具备条件
1. 政治前提:17世纪末,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政局稳定,经济发展。
2. 直接原因(市场):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
3. 其他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技术知识等。
★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工业革命进程(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发明成果:
(1)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2)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命名为“珍妮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2.作用:其他生产部门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3.工业革命的含义: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被称为“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飞梭            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
二)动力: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瓦特改良蒸汽机:
(1)背景:早期发明的蒸汽机用于抽干矿井中的积水,很不完善。
(2)蒸汽机的改进和使用:
18世纪中期,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瓦特。1785年,瓦特改造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不久,瓦特蒸汽机开始应用到化工、冶金、采矿等更多的行业。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3)影响: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工厂的发展。
2.工厂制度的建立
(1)早期工厂的动力及地点:
基本上都是用水作动力,所以工厂一般都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而不是城市。
(2)工厂制度建立的前提:
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有些工厂甚至能雇用1000多人。
(3)确立: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知识点拨】工厂与工场的比较
工厂以机器生产为基础,工场以手工劳动为基础。工业革命正是以“工厂”取代“工场”,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但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三)交通运输:火车与铁路
1.火车产生的背景:
19世纪初,已经有人开始修建“铁路”来运输货物。那时的路轨是木制的,车厢是由马匹拉动的。
2.火车的产生:
1814年蒂芬森制造蒸汽机车;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英国的斯托克顿到达灵顿成为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3.铁路建设的发展:
(1)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
(2)1851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
3.铁路出现的意义: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知识拓展】 汽船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了第一艘汽船。
乔治·斯蒂芬森 蒸汽机车                          汽船
四)完成:19世纪中期,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五)工业革命发展
从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2)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现代大工厂制度建立起来。
3)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消极影响:造成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贫富差距悬殊等。
★【知识点拨】 1.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抢占市场,掠夺原料,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许多技术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法美其次,德意日两次工业革命交叉完成。
3)工业革命开始于轻工业,随着其发展,从轻工业转向重工业工业。
3.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4.人类动力的变化: 人力、畜力→ 水力→ 蒸汽→电力、内燃动力等
★【重难突破】英国在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强国的原因
(1)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2)经济上,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生产力得到飞跃式发展,经济迅速增长。   (3)殖民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1.工业革命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社会经济基础
2.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3.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设想,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创造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
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
★ 知识点拨: 1.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识
2.1849 年,马克思移居伦敦,1867年完成影响巨大的著作:《资本论》
3.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 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马克思主义理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二.《共产党宣言》
1.发表时间: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2.内容:(1)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
(2)肯定阶级斗争在历史上曾经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
(3)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3.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4.马克思主义的特点: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
三.第一国际
1.成立: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在伦敦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
2.活动:在各国建立支部,努力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以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为目标进行经济斗争。
四.巴黎公社
1.爆发原因: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
2.爆发时间、建立政权:1871年3月18日、1871年3月28日
3.性质: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4.结果: 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资产阶级反动政府勾结普军联合反扑而失败。
五.《国际歌》:是一座以巴黎无产阶级鲜血谱写成的纪念碑,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词作者:欧仁·鲍狄埃。曲作者:狄盖特;1888年传唱开来。
巴黎公社社员墙           欧仁·鲍狄埃        狄盖特
★ [拓展提升]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马克思主义在新文化运动后期(1918年十月革命后)传到中国,李大钊是第一个在中国宣扬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指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理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九年级历史上册重点知识
九上历史5-7单元核心考点
2021年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部编版 | 九上知识点归纳整理
2019中考:初中历史专题《英国史复习》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表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