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缵宗生平经历和文化遗产

​    胡缵宗是明朝正德、嘉靖年间的一代名臣、著名学者。他是甘肃秦安县人,出生书香门弟,通过刻苦攻读,乡试中举、进士及第,供职翰林院步入仕途,先后任翰林院检讨、四川嘉定州判官、潼川州知州,南京户部员外郎、郎中,南京吏部郎中,历安庆、苏州知府,后累迁至山东、浙江、山西等省布政使司左参政,河南左布政使,山东巡抚、右副都御史等,官阶正三品。其一生著作等身,在诗文词赋、史学、经学、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被尊称为“关西夫子”。学界关于胡缵宗研究文章较多,但大多着重于胡缵宗生平和成就的某一方面,本文试图从胡缵宗出生的时代背景、出生籍贯、家族谱系、家庭情况开始,以时间为线索较翔实记述其求学、为官、著述各个阶段的重要内容,将其学术思想、诗文创作、方志编纂、书法创作融于一炉,全景式还原胡缵宗这样一位具有济世惠民理想,而又博文通经、著作等身、诗情澎湃、墨迹洒脱、热爱家乡,在整个有明一代的官员、作家、学者、书法家中声望不蜚、脱颖而出的一代通才、一位全方位的文化巨人的生平经历和光辉成就。

    秦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是陇东南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称成纪,素有“羲里娲乡”之称,也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飞将军李广、诗仙李白等历史文化名人灿若星辰,女娲文化、大地湾文化、成纪文化、秦汉三国文化交相辉映。在这样一块历史底蕴厚重、文化绚丽多姿的热土上孕育了陇右地区的百年旺族秦安胡氏家族,明朝正德、嘉靖年间涌现出一代名宦、学者、诗人、书法家、方志学家胡缵宗。

    一、胡缵宗的出生和求学经历

胡缵宗(公元 1480 年一 1560 年),字孝思,一字世甫,号可泉,一号鸟鼠山人,明代陕西布政使司巩昌秦州秦安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生于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六年,卒于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十九年九月三日,享年 81 岁。出生于明朝中期,帝国繁荣与衰落并在。大明的三百年,世界正发生着巨变,文艺复兴、大航海、宗教改革、科学革命为西方在 18 世纪的称霸全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有明一代,君主

专制空前加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大量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明宪宗朱见深是明朝第八任皇帝,于天顺八年(1464)登基,次年(1465)改元“成化”,

其父皇明英宗的沉浮铸就了他的不幸,陪伴他的养母和宦官是他所依赖的人。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说,政坛上,他默默无闻、无所作为,却也无意间“缔造”了一个充满活力、极富特色的明朝新时代;留给弘治朝君臣的,乃是一个外无强敌、内无大敌、百业兴旺、万民乐业的太平世道。这就是胡缵宗出生的时代背景,明帝国处于由盛而衰的渐变过程中,与胡缵宗同时代的大人物“阳明心学”的创立者王守仁于成化八年(1472 年)出生,他的同乡、庆阳庆城人、前七子领袖李梦阳于成化九年(1473年)出生,成化十六年(1480)胡缵宗出生。胡缵宗的一生贯穿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个皇帝,成化、弘治间缵宗正在求学、科举,而正德、嘉靖年间胡缵宗经历仕宦生涯和归田著述阶段。

耕读传家,祖父两代曾为官宦。胡缵宗的高祖胡钧从甘肃漳县迁徙至秦安县,胡钧曾对人说:“大丈夫当自成家,勿徒袭故为也。”这句话,胡缵宗谨记不忘,成为他一生信守的左右铭。曾祖是胡海少有壮志,后忽有所悟,折节为行,耕作自资,且乐善好施,是个长沮、桀溺式的人物。祖父胡琏,字大用,以国子生拜畿内南皮县知县,肇迹冠裳,导源诗礼,粤宰钜邑,学道爱

人。父亲胡士济,字泽民,排行第五,因学识渊博,明经宅俊,初为儒师,清介甘贫,诲迪靡懈,天厚其世,曾先后出任四川成都县学训导、署资阳县学、盐亭县学教谕、双流县学教谕。在四

川为官时,曾有秦州商人蒲铭,在士济居处存放金子若干两,后蒲铭客死叙州(地属今宜宾市)。胡士济招来其子,如数还金。其子说:“父亲没有对我说起过啊!”胡士济说:“那是他忘记了!”

     胡缵宗为秦邑胡氏第五代孙,六叔士淇曾任四川什邡县知县。幼年好学,陕西乡试高中举人。秦安县城多士坊,又称胡家巷,为胡家聚族而居的地方,东临学巷,沿学巷可到秦安文庙,胡缵宗就出生在多士坊。在其父的熏陶下,缵宗幼年读书甚为刻苦,青灯寒窗,刻苦攻读,过目能诵,博文通经。成化二十三年(1487),缵宗八岁,母亲病逝,父胡士济仕为成都县学训导,继

母赵氏持家严谨,深夜读书一盏灯油,不许再添,他的姐姐常从厨房里用嘴偷衔灯油,供其读书,他每夜读书直至三更方休,后来感念此事,曾作诗作画以赠其姐。明孝宗朱祐樘弘治二年(1489),缵宗与弟胡正宗随父在成都求学。弘治三年(1490),父胡士济署资阳县学,缵宗与弟正宗赴资阳学习。弘治六年(1493),其父资阳教秩满,缵宗随父归成都。弘治七年(1494),其父因考最(政绩考列上等),进盐亭县(今隶属于绵阳市)学教谕,祖母李氏卒,其父士济遂丁忧回秦安,缵宗与弟正宗亦回秦安。弘治十一年(1498),其父服除,复起双流县学教谕,弟正宗随父赴双流,缵宗继续留在老家苦读。弘治十三年(1500),缵宗弱冠,游学西安。弘治十四年(1501),缵宗中陕西乡试辛酉科举人,后回家继续读书。受业京师,考绩“探花”名列三甲。弘治十六年(1503),二十四岁的胡缵宗娶妻王氏,并与之一生情深意笃。弘治十七年(1504)秋天,胡缵宗赴京入太学,第二年,开始在京师国子监

学习,生活窘迫,期间曾先后受知于明代著名学者、诗人、一代名臣杨一清与李东阳,并结识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吕柟、马理等诗友、学友,友谊深厚,终生不渝。正德三年(1508)三月,胡缵宗中进士,为三甲第一名,传胪(明代称科举第二、

三甲第一名为传胪)。同科一甲第一名为吕柟,二甲第一名为焦黄中。按照史书记载,胡缵宗在殿试本来已拟一甲第三名,但当时的试官,依附大宦官的大学士焦芳却袒护自己的儿子焦黄中,

硬是把胡缵宗的功名抑置在三甲一名。按贯例三甲一般不入翰林,好在还有一名试官是当时的文坛领袖李东阳,他怜惜胡缵宗的才华,向正德皇帝朱厚照奏请将胡缵宗的功名“等同于一甲,特授翰林院检讨,下不为例”云云,正德皇帝同意了李东阳的意见,胡缵宗即入史馆参与修纂《孝宗实录》,从此步入仕途。

    秦安历史名人辈出,明清以来誉称“陇右邹鲁”,文教发达,进士、举人、贡生远超他县,其人物事迹、诗文遗著浩瀚丰富,有“三八进士四翰院,八九举人一探花”之俗谚,“一探花”即胡缵宗,胡缵宗一生清廉的政声、卓越的学识,绝非一个探花郎所能概括。

    二、胡缵宗的为官之道

    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三年(1508),胡缵宗以一名进士的身份踏上了他 31 年的仕宦生涯,先后任翰林院检讨、四川嘉定州判官、潼川州知州,南京户部员外郎、郎中,南京吏部郎中,历安

庆、苏州知府,后累迁至山东、浙江、山西等省布政使司左参政,河南左布政使,山东巡抚、右副都御史等,官阶正三品。贬官四川、迁至南京、宁藩作乱、画策截防。正德五年(1510),

胡缵宗迎来了一生的转折点。这一年,大宦官刘瑾因谋逆罪被杀,同时被卷入此案的极多。由于小人诬陷,他也被牵连进去,贬为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判官。从此他宦游各地,随着职务和任所的多次变更,他到过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许多地方,无异给了他游历名山大川、深入社会实际的极好机会,因而眼界大开,诗思日广,诗艺日精。正德七年(1512),缵宗受巡抚四川都御史高崇熙委派,负责修筑嘉定州城墙,第二年完工,城墙“用石包砌堆峙鼎建,足以保障一方”。正德八年(1513),缵宗迁四川潼川州知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县北),第二年巡视遂宁县,拜见

了元山席子,即席书,字文同,号元山,弘治三年进士,著有《春秋论》,缵宗参与刊刻。正德十年(1515),上迁南京户部度支司员外郎。正德十二年(1517),陪督学张鳌山巡视嘉定县,在留光寺建练川书院。正德十三年(1518),缵宗晋升为南京户部度支司郎中。正德十四年(1519),发生宸濠之乱。明武帝朱厚照欲下江南,并周游天下,为谏阻南巡,惹起朝臣大请愿。怀有野心的宁王朱宸濠借口明武宗荒淫无道,是年六月十四日兴兵。七月初,又以其部将守南昌,自率舟师蔽江东下,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帅舟师下江,攻安庆,欲取南京。然而,这场叛乱仅过 43 天,就被赣南巡抚、佥都御史王守仁(王阳明)平定,宸濠被擒。这一年,缵宗因考绩最升南京吏部验封清吏司郎中,宸濠之乱中,缵宗为南京兵部尚书乔宇出谋划策,及时采取了有效的截防措施,将南京城内约为内应者一网打尽,立了大功。南京国子监祭酒崔铣在其所撰《可泉集序》中称:“胡子在南司,封宁藩作乱,胡子画策截防,大司马用之保国”,封宁藩指宁王朱宸濠,大司马指南京兵部尚书乔宇。事平之后,朝廷擢升他为安庆知府,数年后又改任苏州知府。抚绥安辑、兴利除弊、政通人和、安庆大治。安庆为南京上游屏障、江防重镇,朱宸濠水师即受挫于此。赴任之日,正值兵燹之余,百废待兴。胡缵宗到安庆后主要完成战乱后的恢复工作:抚流亡,缮城垣;革弊政,省徭役;兴水利,奖农桑;治道路,通商旅,“抚绥安辑,民以大苏”,迅速治愈了安庆的战争创伤。期间于正德十五年(1520)春,与王守仁讨论理学心学,始修《安

庆志》。是岁,安庆大旱,人民饥谨,疫疠大作,缵宗措处银米稻谷,分给怀宁县民,以周贫乏;给患病者官钱,责令医生王鸾等买药治疗;令桐城等县查支仓粮,赈济灾民,存活者甚众。正

德十六年(1521),也就是缵宗出任安庆知府的第三年,安庆政通人和,繁荣超过战前。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元年(1522 年),缵宗“开吴塘乌石堰,溉民田”,深得民心,在潜山县重修乌石陂,筑石坝于乌石,有“金坝”之称;重修吴塘陂,凿石于吴塘,有“玉渠”之称。这一年,缵宗在桐城县改灵泉寺建桐溪书院,在潜山县撤天宁寺建潜山书院。嘉靖二年(1523)五月,缵宗接圣旨,改任苏州知府,离之日,安庆百姓倾城相送,“举辕垂涕,所遏之者以万计”,并为他建祠立碑,以示怀念。

廉洁辨治、政事优长、学务优先、治苏卓异。苏州为东南财赋之会,政务繁剧,历来简拔德高望重、明达干练者为其郡守,唐韦应物、白居易与明况钟先后任职于此。由于区域文化的影响,明初苏州地区的社会风俗存在许多弊病,况钟出任苏州知府后,以其精敏干练的行政作风,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风气,并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胡缵宗能镇守苏州,显然是朝廷对他寄予厚望和委以重任。他也是深知重任在肩,在长达四年的苏州知府任上,缵宗兴学馆,整吏治,减民负,勤勉尽职,政绩斐然,时人评议“廉洁辨治,名与况钟颉颃”,皇帝勅封为“中宪大夫”。同治版《苏

州府志》所述,缵宗初到苏州即“驭下甚严,继以宽大,核民田税籍,胥吏额外私加者,悉从罢革,凡十三万有奇。白银金花,视正税之轻重,以为多寡。民苦力役,长赋尤甚,缵宗随宜调剂。” 《吴县志》卷四十四《田赋》载,“著田赋考目有八:一原额,二原坐,一岁征,一岁办,一每岁不时加派赋略,一验派征粮法,一验派运粮法。”正是这一年,胡缵宗见到影响他一生的重要人物王鏊,他是胡缵宗会试的正主考官,此时,王鏊正在吴县老家养老;是年冬胡缵宗奉诏又一次看望了他。王鏊为人中介耿直、大义凛然,若无其同情与支持,纵然李东阳怜其才,缵宗入翰林亦是困难的。而能否入翰林,对其仕宦生涯至关重要。缵宗重视文教,在苏州任上,他像在安庆一样广建书院。嘉靖二年(1523),改吴县景泰寺为学道书院;改建苏州府学,重建大门匾额悉自书题,改跃龙曰龙门、翔凤曰凤池,以嘉会东厅为十贤堂;虎丘和靖书院从元初开始就因寺僧占据而渐渐衰废,赞宗计划在虎丘西庵旧址重建和靖书院,但因这一旧址已显偏僻,遂另择龙兴寺废址改建为和靖书院;又在永定废寺之半建寓公堂建金乡书院。嘉靖三年(1524),改苏妙隐庵为蕲王祠,以纪念韩世忠;刻《唐诗正声》并作序。嘉靖四年(1525)元月,缵宗朝觐;奉巡抚都御史吴廷举、巡按朱寔昌之命改建苏州文庙;六月,任职六年考绩,吏部认为其政事优长、繁剧不劳而治守卓异,都察院认为其志存向上、学务优先、俗弊以明、敏祛吏事。后连升两级,八月都御史吴廷举举荐其升任按察使,十月巡按直隶御史朱寔昌举荐其升任兵备副使,为他后来升任山东巡抚奠定了基础。这一年,缵宗在虎丘建“仰苏楼”和“悟石轩”。这一年,胡缵宗对苏州税制进行了改革,将各税课司局征收的商品税、门摊税、酒醋、房地契工本课钞钱等税一律改为门摊税,不再征收其他税,促进了苏州城市经济的繁荣。嘉靖《吴江县志》卷九《食货志·贡赋》载,“嘉靖四年,胡缵宗改议于城市各行铺户办纳门摊课钞,差其上中下为三等,三年一编。”隆庆四年徽商黄汴撰《天下水陆路程》一书载:“御史朱寔昌,端州人,嘉靖七年,奏定门摊,客货不税,苏、松、常、镇四府皆然,于是商贾益聚于苏州,而杭州次之。”说明门摊税改革,起初在胡缵宗的倡导下,苏州进行了改革试点。三年后,巡按直隶御史朱寔昌在在南直隶省(辖区范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全面推开。嘉靖五年(1526),缵宗邀文征明等游虎丘,为唐寅墓题“明唐解元之墓”,后世传为佳谈。离郡十年,苏州吏民犹思念不已,为其立“去思碑”以资表彰。宦游三省、治河名臣、归田著述、后世典范。

    嘉靖六年(1527),胡缵宗升任山东布政使司左参政;嘉靖十年(1531),调山西布政使司左参政;嘉靖十五年(1536),升河南左布政使;同年十二月,升山东巡抚右副都御史,曾开修莱河以便民。时鲁王横恣,他上疏弹劾,革鲁王俸三分之二,逮杀其左右群小,吏民额手称庆。嘉靖十七年(1538),因治河有功,调升总理河道职务,开考城(今河南南考县)黄河支流,以减轻归(归德,今河南商丘县)、睢(睢州,今河南睢县)水患。工程之巨,效益之高,在明代水利史上写下光辉一页,为一代治水名臣。

    嘉靖十八年(1539)三月,明世宗幸楚承天府(今湖北安陆县),谒显陵,胡缵宗受小人排挤,改任河南巡抚以迎驾。时逢河南遭灾,他不顾个人安危,奏准救灾银两二十万以赈济灾民。同年十二月,因巡抚衙门失火而引咎辞职,归田著书。(回到甘肃秦安县)

    嘉靖二十九年(1550),因奸人王联诬告,将其迎驾诗“穆王八骏空飞电,湘竹皇英泪不磨”说成是诅咒,胡缵宗以 71 岁高龄身陷诗狱。刑部尚书刘讱为人公正,认为胡缵宗迎驾诗是歌颂功德,不是谤诅,应予原宥。世宗恨犹未释,将胡缵宗削籍为民。出狱时,诗人谢榛前往探视,赋诗相赠,诗中有句云:“白首全生逢圣主,青山无意见骚人!” 胡缵宗口占一首作答,豪气不减当年,时人传为美谈。

    嘉靖三十三年(1554),胡缵宗 75 岁,完成最后一部学术著作《愿学编》,第二年刊刻。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初三日(即公元 1560 年 9 月 22日),胡缵宗方挥毫对客,奄然而逝于秦安,时年 81 岁。长安何栋为其作墓志铭,《明史》有传,附于刘讱传后。    

    综观仕宦经历,胡缵宗用一生践行着一个封建士大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自安庆知府开始,每到一处整顿吏治、重视民生、奖励农耕,因势利导发展城市经济,改革田税制

度增加财政收入,重视文教事业,多与名士交游酬唱,把“立功、立德、立言”的圣贤追求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人生理想融为一体,是封建士大夫阶层的典范,也为后世秦安人引以为傲的乡贤。

    三、胡缵宗的学术生涯

    胡缵宗一生著作等身,在诗文词赋、史学、经学、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被尊称为“关西夫子”。学术思想上,胡缵宗经学成就比肩明著名学者湛若水、吕柟、马理,继承程朱理学又具有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针对朱熹的“理本气末”理论,他认为“画前有易,天也、地也、人也”,“盖未有理而无气者”,并提出“一本万殊”“理一分殊”“心统性情”等命题。故而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深远的“阳明心学”也有不同看法,虽

和王守仁同在平宁王朱朱宸濠之乱中各尽其责,后亦有交往,但又专门著《进取编》,“以救宗金溪者之弊”。同时推崇韩退之进而排斥佛道复兴儒学,在安庆、苏州任上,将多处寺院改建为书

院。《愿学编》是一部严谨的理论著作,集中体现了其学术思想、文化观点和治世理想。诗文创作上,胡缵宗与“正德七子”并驾齐驱,又自成一家;

他和李梦阳一样,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崇尚慷慨悲壮的汉魏乐府、昂扬愤激的盛唐诗歌,看不起讲究艺术技巧、诗风华艳妩媚的梁陈诗歌和讲究理趣的宋诗。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说,“其诗激昂悲壮,颇近秦声。无妩媚之态,是其所长”。诗歌的思想内容广泛积极、涉及明代正德、嘉靖年间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通过揭露批判官场的肮脏、权贵的骄奢淫逸,表达为百姓申诉疾苦的心志、自己仕途不幸的苦闷。游赏山水、诗酒歌咏是胡缵宗

的一大爱好,仕宦所到之处,均留下了他热情讴歌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大量作品被《明史·艺文志》收录,所著《鸟鼠山人集》在其生前陆续刊行。方志成就方面,胡缵宗与陕西武功康海齐名,所到之处,主持编纂地方志书,为当地留下了珍贵的地方历史资料,主要方志作品有《潼川州志》《安庆府志》《苏州府志》《羲台志》《汉

中府志》《秦安志》《巩郡记》等。《安庆府志》集中体现了他的学术修养和修史理论,该书依据《史记》《汉书》的体例,设纪、表、志、传,是一种纪传体志书,为后代方志学家提供了典范。《秦州志》,详细记载了秦州地区的历史、地理、风物等,体现了胡绩宗“志为史体”的方志学理论。一生编纂的四部秦陇地方志,为我们了解明代甘肃地区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他所创立的方志体开辟了甘肃史学发展的新天地,成为其后历代史学家沿袭和模仿的典范。

    书法创作方面,胡缵宗书法清劲古雅,墨迹流传甚广,为当时儒林、文坛所瞩目。其作品笔力刚健遒劲,圆润流畅似玉,宏大刚正类颜,结体严整,沉着稳健,风格浑厚,明人陶宗仪《书史会要》评价其“书法笔力清劲古雅”,在安徽、江苏、浙江、山东、河南等地都有留下了大量的碑刻巨匾,“与天地准”“海不扬波”“金声玉振”“趵突泉”“千人坐”等书法作品誉满大江南北,被时

人视若卞壁,拱为珍宝。此外,胡缵宗热爱家乡,温润如玉、遗泽后人的桑梓之情贯穿他的一生。秦安是胡缵宗的故乡,是他少年读书、青年结婚、中年丁忧、晚年著述和憩游的地方,他的墨迹、碑刻、诗文创作和他的传说故事遍布秦安县和秦州区城乡各地。胡缵宗 20 岁时创作的秦安小曲“四六越调”《玉腕托帕》,让秦安小曲这一民间

曲艺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优美纯熟。嘉靖十一年(1532)四月,其父士济卒,胡缵宗因父丧丁忧,请明后七子之一、状元、陕西武功人康海为其父撰墓志铭,请学者、教育家、状元、陕西高陵人吕楠篆额,《明奉直大夫南京吏司署郎中双流县学胡公墓志铭》收录于《康对山先生文集》,墓碑至今存放于秦安县城南圣母宫内。丁忧期间,胡缵宗创作了大量热情赞美家乡山水人文的诗词歌赋。《秦邑赋》是歌颂秦安的最美篇章;游卦台山时,作散文《卦台山记》《龙马洞说》《分心石说》,作诗《伏羲台》《登卦台口占》;应秦州知州黄化隆之邀,为秦州祭祀伏羲作《太昊伏羲庙乐章》七章,并作《太昊庙乐记》;受秦安知县亢世英之邀,主持编纂《秦安志》,志中将秦安山川名胜、自然风光赋予诗意的名字,总结提炼了“八观、十二咏”共 20 个景观,为秦安

文化旅游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晚年,胡缵宗在秦安县城南创建别墅可园(现邢泉村可泉寺),召集秦邑乡贤,结社创作,酬唱互答,“陇溪九逸图”生动还原了当时的场景;又创建鸟鼠山房,刻印儒家经典和自己的著作,倡导学术文化,移风易俗,开一代崇文重教之风,惠泽后世,流被当代。民国时高秉衡所编《秦安县志稿》之《胡缵宗传》前有四句赞:胡氏世德,中丞以光。遗文在箧,千载琅琅。作为一个封建

时代的士大夫,胡缵宗虽没有像王守仁创立“阳明心学”一样开创一个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也没有像张居正一样推行变法让一个衰败的帝国添油续命,更没有在繁华的苏州紧跟时代巨变的潮流

看到资本主义的萌芽,但纵观其生平和经历,他是一位用一生践行其济世惠民政治理想的士大夫,所任之处励精图治,爱民如子,除弊兴利,政声斐然;是一位好学上进,博雅渊蓄,见解独到,著作等身的学者,把儒家思想落实到求学为官和修身养性的实践中,并凝结成等身著作;是一位钟情山水,同情民生,诗情澎湃,才华横溢的诗人,用优美的语言讴歌祖国大好河山,以直书其事的方式反映民间疾苦、痛斥官场腐败甚至皇帝无道;是一位兼蓄百家,笔法刚键,墨迹洒脱,粗犷厚重的书法家,碑刻牌匾等墨迹如珠玉般散落于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和甘肃等地的山川名胜处;也是一位心系桑梓,眷恋乡土,致力地方文化建设的乡贤赤子,是 500 年来家乡人民最为引以为豪的乡贤。正因为有如此多的杰出成就,使得胡缵宗在整个有明一代的官员、作家、学者、书法家中声望不蜚、脱颖而出,成就了一代通才、一位全方位的文化巨人。

    

                   ~  2022年11月小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六百七十三卷
明史纪事本末(清)谷应泰-卷四十七
明中后期安庆地区建置考述
李充嗣足智多谋勇救国难 ■翦甜
[转载]贵州明清七百进士(三)
夏言,字公谨,贵溪人 阅读答案翻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