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潘书朋:带上思考前行,做一个不再瞎忙的教师(三)

带上思考前行,做一个不再瞎忙的教师(三)

文/潘书朋

2.教师职业幸福就在孩子们的温馨记忆里

刚才我们谈到教师职业境界中的三个层次问题,其中第一和第二个层次的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在承受来自外部的压力,被动地成长,严格意义上来讲,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更多时候是在接受各种行政指令,有时还要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甚至是违背良心的事情(例如:为了迎接各种检查,让自己和孩子一起造假。),可为了那些各种荣誉和职称晋升,不得不委曲求全,从而导致自己身心疲惫,所以时间久了自然就会产生职业倦怠,这就是一种“跪着教书”的姿态。

其实从内向外才叫做成长,当一个人有了发自内心的成长渴望,在把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作为自己一种内心的喜悦,也就是把有限的生命用在做美好的事情上,立功、立德、立言,从而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良师益友。

记得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形容教师的职业幸福:教师不着靠一张张堆叠的荣誉证书来证明自己的“优秀”,你的全部光荣与尊严,已经印刻在历届学生温馨的记忆里……

对于李老师的这句话最初并不理解,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任教的学生越来越多,才深深感悟到:被孩子们记住才会你最大的幸福。

下面和大家分享几个温馨的画面:

案例2:来自毕业之后孩子的一条短信

笔者曾经拜读过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就是在倡导大家“做有幸福感的教师”,可是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其实即使在新课改的前提下,为了让学生考出高分,有些人也在绞尽脑汁,甚至违背教学规律,将学生变成了考试的工具。有些人不惜自己的身份,忘记了自己的师道尊严,不再站着教书,而是跪着甚至趴着教书,让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这一切都源于不懂得新课改的真谛,自己教的很累很苦,学生也不会感激你,甚至会敌视你,哪来幸福感可言。

中考结束以后,不断收到学生感激的短信,心中的幸福感油然而生。的确,能够感受学生的这份真情,足够了。学生的肯定和家长的认可是自己最大的幸福!学生的话语是发自肺腑的,下面把一段学生的短信摘录一下:

谢谢老师啊,有你这个老师真幸福。从来没遇到过你这样的老师,太亲切了。教了我两年,虽然我学的不太好,但是很感谢你的,因为您,我都喜欢上物理了,嘿嘿,以后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看见你了,希望老师身体健康啊。”(郭晓鲁)

反思:看着这段文字,我的眼睛湿润了。自己知道此时的我是幸福的,因为学生的一段真情足可以说明自己为人师的成功之处。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却忽视了学生对于成人的教育。记得自己常常给学生说的一句话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忘掉老师教给你的知识,学会的只有正确的做人原则,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学习态度、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这句话我还会说下去,我不想让我的学生只会做几道题而已,让他们健康成长,只有靠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征服他们。

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让学生学会,但我们可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首先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其次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时,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目前一直在进行的远程研修就让我们大家如何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学习,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会做那几道中考题上。

记得以前曾经拜读过张志勇厅长的文章——“把考试忘掉之后剩下的就是教育”,心中感慨万千。看看我们教的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

自古以来,学校就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其次才是那些科学文化知识。这浅显的道理谁人不懂。可如今的学生在学校学到的只是一些学科知识,即使学到了一些科学文化知识,也是为了考试,为了获取高分。在各种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已经演变成了考试的工具。

我们一直在困惑: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为何厌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为什么学生出现极端行为(例如自杀)已不是个例?等等诸多问题摆在面前,其实这些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那就是我们教育者还没有体会到教育的真谛。我们每天是否一直和学生一样,每天为了考试而拼搏。

一想到这些,就不难解释为何学生害怕学校生活。且看看我们身边的学生,尤其那些让我们“引以为荣”的优秀学生真的“优秀”吗?撇开他们的学习成绩不说,但看他们的日常表现就可以了。为了获取高分,有的优秀生之间互相封锁,互相猜忌,学习经验、学习方法那是自己的专利。为了获取一个好成绩,可谓是煞费苦心。我们有时常常抱怨,有些自己曾经当做“掌中宝”的好学生,为何一毕业就不再理会我们这些辛勤培育他们的老师了?寒心之至。 

于漪老师曾说过:我当一辈子教师,最忧心的是只看到技能技巧,育分不育人,求学不读书。这是对孩子的坑害。

鉴于此,还是要“用心育人”。我不想让我的学生只会做几道题而已,让他们健康成长,只有靠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征服他们。

 (未完待续)

个人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教育科研方法专题工作坊主持人,烟台市初中物理学科德育专家。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等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收录,作讲座多次。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师跪式教育法?
2018,做个这样的老师!
不跪着教书,做铁骨教师!
2019,做个这样的老师
“跪着”上课,立起的是高尚师德
关于教师读书的三个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