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母亲的歌 1955年以后 三年灾害

二 妮

60年代初期三年自然灾害。既是自然灾害就应该是老天造成的了,要不发洪水冲了庄稼地。要不天旱庄稼干死了,又发生了蝗灾,蝗虫又把麦苗和草叶都吃光了,没有了粮食收获。听大人们说好像没有那么严重的自然灾害。


一切生活用品十分的紧缺,派生出许多的票证,如粮票、油票、肉票、豆腐票、糖票、布票及购物卷等。不知到农民是否也发有这些票证吗?。

一切都得凭票,都得排队。手里攥着一大卷票证,口袋里才有几角钱。我家除了粮票,油票,布票,其它票证都是没钱买的。那时只有盐不要票就能买到,可是盐能吃得了多少呢?每家每户都被统一到大食堂吃饭,定量的饭菜多一口也得不到。


一个单位办一个食堂,食堂的大小因人数而定,有几十个人一个食堂的,也有几百人上千人一个大食堂的。

在食堂上班的除了少数管理人员,多数都是干部家属。其中女性居多。她们的工作也非常辛苦,从早到晚就是蒸饭、洗菜、发饭菜等。食堂的菜多是有藤的,如茼蒿,蕹菜,都有几十公分长,抱一捆按水池里摇晃几下,提出来像剁猪菜一样剁几刀。然后倒进大锅里翻炒,油是很少的,撒把盐就行了,炒出来的菜是又黄又黑的。

在食堂工作虽然辛苦。但那是非常值得的,不仅她一个人吃得饱,而且全家都不会挨饿。她们偷米饭、馒头,有时还可以偷到猪肉,放进水鞋里带回家。我有一个同学的妈妈就是在食堂工作的,她们几姐弟脸色就非常红润,不像我们个个都面黄肌瘦。

食堂开饭时,每人一个钵子,有方有圆、有大有小。工人是大钵子,家属的又小一点。孩子们的也不一样,视定量而做。那时候还是十六两一斤的秤。我家八口人,大大小小的就有八个钵子,连菜带汤的就有一大筐子了。60年我在玉林铁小读书,学校离食堂很近,放学了我就帮助母亲到食堂领饭。

领饭的小窗口早已排了长长的队。有才下班的、有准备吃了饭要去上班的,更多的是家属和没上学的孩子。

铁路上很少有家属干的工作,她们在家挨丈夫的打骂。便早早的提了篮子排队等着领饭。排队等着领饭菜还要被那些才下班及要上班的人骂:“在家闲得,就知道吃!”她们个个面黄肌瘦,腿脚肿得很粗,就连跟人吵架还嘴的力气都没有了,只是瞪一眼过去就算了。

领饭菜的小窗口一开,大家都一拥而上,队伍顿时就乱了,谁都想快点吃到饭。

我母亲是小脚,虽然排在前面,真到领饭时就被挤到一边去了。都是等到我放学回来才能领到饭。人太多饭菜领回家已经很晚了,父亲下班在家等得不耐烦,看见我母亲回来劈头就骂:“你个熊女人在家闲着,不能早点去排队!”母亲也不说话,递上最大的那钵饭给父亲,那是八两米蒸的饭。接着分菜分汤。汤是清水里有几片黄叶子,有点盐味。弟妹们还没等到分完汤,就已经吃完自己钵子里的饭吵着还要。

60年我弟弟才三岁,每餐吃饭时总是盯着父亲的大钵子看。有一次父亲把自己的大钵饭给弟弟,想看看他能不能吃得完。弟弟真的吃完了父亲的饭。往后弟弟吃饭时总是吵着要父亲的大钵子,他要吃大钵子里的饭。

弟弟吃饭掉了几粒米饭,落在桌子缝里。他大喊大叫,谁也不许动,那是他的饭。然后用火柴棒挑出放在手心里一颗一颗的数着吃,真是让人心酸。

那几年不论是老夫老妻还是新婚的小两口,什么都可以让,就是饭不能让的。走亲戚都要带上自己的口粮。小夫妻煮好饭,用筷子从饭锅中间划一杠,一分为二,一人一半谁也不会多吃对方一口的。

我家人多,母亲每次煮饭都要称米下锅,上桌分饭。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好几年。每到父亲发薪,母亲和我就去买包菜皮、牛皮菜、芭蕉芋。有时还买不到。回来用大锅煮,每人一碗,吃完了人总算是舒服了一会儿。由于没有油水,肚子总是咕咕叫,盼望着什么时候才能吃一顿饱饭。

父亲全身浮肿,两条腿肿得亮光光的,手指一按就是一个坑,路都快走不动了,照样还得去上班,家里有七八张嘴在等着。

有一天父亲下班回来阴沉着脸不说话,饭吃得很慢。母亲以为他病重了。父亲吃完饭才说道:“今天上班,看见几个40多岁的农民汉子,他们每人都担着空箩筐,靠坐在铁路边的树底下休息。我们下班了,还见他们靠坐在那里,我去叫他们回家,才发现他们都已经死了”。

肉是啥滋味已经记不得了,也就没有了吃肉的欲望。只想着吃饭,能吃饱饭。有一次球场上放电影,是一部剿匪片,什么片名记不得了。其中有一个场景我至今难以忘记,我想凡是那晚看了电影的人都会记得。电影情节是这样的。

一帮土匪下山到村子里抢羊、枪粮,枪杆子上挂着鸡,回到山洞里就开始杀鸡宰羊,整只熟鸡整条羊腿撕着、大口大口地嚼,满嘴角流油。整个球场的人都看呆了。双眼紧紧地盯着土匪的嘴,满场只听见嗓子眼里发出咯咯地吞咽口水声。看完电影我发誓将来我一定要吃一只整鸡,也要撕着吃。(而这个愿望在改革开放以后就实现了,全家也撕着吃,可是怎么就不觉得好吃了呢!)这都是后话。

过了两年街面上有了饭店,饭店里有肉了,肉是用红薯粉,木薯粉做的,样子逼真,就是太贵了,一小盘就要12元。只有那些还没有成家的单身汉才舍得吃,一顿饭吃去一个月工资的三分之一呀,他们戏称那叫放卫星。

所有的票证一直使用到80年代才逐渐退出了人民的生活。那时的票证已经成了现在收藏爱好者的喜好,这也算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纪念和了解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肖小林:常忆中学食堂打饭窗口
我的1960年
吃饭的故事
给妻一碗热饭
感动 一饭之诺
A4、做 栎(dia`) 子 豆 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