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宇宙探秘(火星)

火星概述

  火星(Mars)是八大行星之一,符号是♂。因为它在夜空中看起来是血红色的,所以在西方,以希腊神话中的阿瑞斯(或罗马神话中对应的战神玛尔斯)命名它。在古代中国,因为它荧荧如火,故称“荧惑”。火星有两颗小型天然卫星:火卫一Phobos和火卫二Deimos(阿瑞斯儿子们的名字)。两颗卫星都很小而且形状奇特,可能是被引力捕获的小行星。英文里前缀areo-指的就是火星。

主要参数

 火星的重力值是地球的2/5、直径相当于地球的半径,表面积只有地球的四分之一,体积只有地球的15%,质量只有地球的11%

轨道特性(历元J2000)
  半长径 227,936,637千米(km)
   1.523 662 31天文单位(AU)
  轨道圆周 1.429×1012米
   9.553 AU
  偏心率 0.093 412 33
  近日点 206,644,545 km
   1.381 333 46 AU
  远日点 249,228,730 km
   1.665 991 16 AU
  公转周期 686.9601 日
   (1.8808 儒略年)
  回合周期 779.96 d
   (2.135 a)
  平均轨道速度 24.077 km/s
  最大轨道速度 26.499 km/s
  最小轨道速度 21.972 km/s
  倾斜角 1.850 61°
   (与太阳赤道5.65°)
  升交点黄经 49.578 54°
  近日点辐角 286.462 30°
  卫星数量 2

物理特性
  赤道直径 6,804.9 km
  (0.533于地球)
  极直径 6,754.8 km
  (0.531于地球)
  扁平率 0.007 36
  表面区域 1.448×108 km2
  (0.284于地球)
  体积 1.638×1011 km3
  (0.151于地球)
  质量 6.4185×1023 kg
  (0.107 Earths)
  平均密度 3.934 g/cm3
  赤道重力 3.69 m/s2
  (0.376 重力加速度)
  逃逸速率 5.027 km/s
  自转 1.025 957 d
  (24.622 962 小时)
  自转率 868.22 km/h
  (在赤道)
  轴倾斜 25.19°
  北极 317.681 43°
  赤经 (21 h 10 min 44 s)
  磁偏角 52.886 50°
  反照率 0.15
  表面温度 最小 平均 最大
  133 开 210 K 293 K

天体大气层特性
  大气压 0.7-0.9 kPa
  二氧化碳 95.32%
  氮 2.7%
  氩 1.6%
  氧气0.13%
  一氧化碳 0.07%
  水蒸气 0.03%
  一氧化氮 0.01%
  氖 2.5 ppm
  氪 300 ppb
  氙 80 ppb
  臭氧 30 ppb
  甲烷 10.5 ppb

地形地貌

    火星被称为红色的行星,这是因为它表面布满了氧化物,因而呈现出铁锈红色。火星表面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含有大量的红色氧化物的大沙漠,还有赭色的砾石地和凝固的熔岩流。火星上常常有猛烈的大风,大风扬起沙尘能形成可以覆盖火星全球的特大型沙尘暴。每次沙尘暴可持续数个星期。火星不像水星,陨石坑遍布,火星多了更多样的地形,有高山、平原、峡谷,但由于重力较小等因素,火星亦有很不同的地方。南北半球的地形有着强烈的对比:北方是被熔岩填平的低原,南方则是充满陨石坑的古老高地,而两者之间以明显的斜坡分隔;火山地形穿插其中,流水侵蚀而成的众多峡谷亦分布各地,南北极则有以干冰和水冰组成的极冠,风成沙丘亦广布整个星球。而除此之外,火星更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地形景观。

     由以往对于火星的观察 ,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 可以直接由中型望远镜看到火星两极的白色极区,以及红色的表面,这意味著火星的大气并不浓厚,不像金星一样遮盖了整个表面. 火星距离地球的距离,仅次于金星,因此成为不错的研究题材,利用哈伯望远镜做观测,即可拍到火星表面的影像.

     在探测船所拍摄的火星照片中,可以看到火星表面有如运河一般的痕迹 ,左边的照片,为火星中纬度的地区,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地表的刻痕.因此在早期的研究中,一度以为火星正面临著前所未有的干旱时期,因此智慧生物火星人在表面建构了网状的输水网 ,将极区的水运往低纬地区灌溉,不过这个说法已经被推翻了. 经由更精确的照片资料显示,这些火星的"运河",可能根本就没有水的存在。 至目前为止(2001年),也没有发现火星上的高等生命活动。

     火星表面地形极富变化,北半球有占总表面积30%的年轻低洼平原,南半球是遍布陨石坑的古老高地,因此是个北低南高的不对称结构。在火星的南北两极 ,有水冰及干冰堆积而成的巨大极冠。火星表面的极冠大部份为干冰所构成的,在夏季时,会发现极冠的干冰退缩,而冬季时极冠扩张。地表还有奥林帕斯山以及水手峡谷等大型的地形构造。

     奥林帕斯山为火星表面最巨大的火山 ,高达27公里,足足比地球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上三倍。
山脉绵延600公里,约为台湾的1.5倍长。而大型峡谷水手峡谷长超过4000公里,占火星周长的五分之一。
是非常显著的大型地形。

表面环境

     由于科幻小说以及电影情节的影响 ,使得人类一直深深的认为,火星是人类第二颗可以掌握的行星,而在火星上,可能有火星人的存在。

    在某些方面上,这可能是正确的,因为火星的表面环境是八大行星中最接近地球的. 虽然火星的大小与地球不相称,但是火星在自转轴偏向(25.19度,跟地球的23.44度相近),自转速度(1.026个地球日),以及表面温度(-87~5度 ,与地球的-50~50接近),都与地球十分类似。 因此火星上也有与地球相似的四季之分,一天的时间与地球相似,大家不需要改变生活作息习惯,而温度看起来也较金星与水星宜人的多。 人们对于未来对火星的研究充满兴趣跟期待。

    基于这些理由,NASA预定的火星观测计画中,每两年就会发射两艘探测船,作火星的探测工作。另外之所以会选择每隔两年就发射火星探测船,是因为火星每两年就会接近地球一次,这时候火星探测船可以以最短的时间到达火星。

   上图是美国Pathfinder计画于1997年7月4日抵达火星后 ,所拍摄的火星环境360度照片。下方的部份为Pathfinder的火星基地,而前方有两个山峰相依在一起。 由图中可以看出火星的地表被褐色的沙所覆盖,还有许多石头散落在地表上。火星的照片有一个特点 ,那就是看起来地平面很近。这是由于火星很小的关系,曲率比较大,所以地平面很快就消失在眼前,产生这样的效果。

1.火山
    火星的火山和地球的不太一样,除了重力较小使山能长的很高之外,缺乏明显的板块运动,使火山分布是以热点为主,不像地球有火环的构造。火星的火山主要分布于塔尔西斯高原(Tharsis Bulge)、埃律西姆地区和零星分布于南方高原上,例如希腊平原东北的泰瑞纳山(Tyrrhena Platera)。

    在西半球的塔尔西斯高原高约14公里,伴随着盛行火山作用的遗迹,其中五座大火山皆为盾状火山,包括太阳系最高的奥林帕斯山,有21.287公里高,550公里宽。其他四座包括艾斯克雷尔斯山(Ascraeus Mons)、帕弗尼斯山(Pavonis Mons)、阿尔西亚山(Arsia Mons)和亚拔山(Alba Patera)──以体积和1600公里的直径来看是太阳系最大的山。在大火山之间亦散布著零星的小火山。

    在火星的另一端还有一个较小的火山群,以14.127公里高的埃律西姆山(Elysium Mons)为主体,北南各有较矮的赫克提斯山(Hecates Tholus)和欧伯山(Albor Tholus)。
    火星上的巨大火山——奥林匹斯山高约2万7千米,是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度的三倍。它是太阳系中最高的山峰。

2.峡谷、河谷

   在塔尔西斯高地东部有太阳系内最大的峡谷地貌:水手谷(Valles Marineris)是一个4000公里长7公里深、复杂的大峡谷,是塔尔西斯高原形成时洪水和地壳张裂活动的共同作用而形成。西起诺克提斯迷宫(Noctis Labyrinthus)、东经大片混沌地形(Choas)再转北入克里斯平原(Chryse Planitia)。而克里斯低原更有数条峡谷(或河谷)“流入”,如卡塞峡谷(Kasei Valles),而各峡谷末端常有泪珠状“岛屿”——也就是水流侵蚀的地形。

3.北方低原
  Vastitas Boreals就是北方大平原的意思,其中还包含许多小平原,而有些几乎成圆形,如伊希地平原(Isidis Planitia),而被认为是陨石撞击的痕迹,因此也有整个北方平原是一个大撞击所产生的说法。

4.南方高原
  南方高原上有大量的陨石坑。希腊平原(Hellas Planitia)最大,它被浅色砂子所覆盖,位在东南半球。第二大的陨石坑为阿尔及尔平原(Argyre Planitia)则位于水手谷尾端南方。

5.两极地区
  火星的两极包含冰状水和二氧化碳极冠。

地质结构

  据推测 ,火星中心有个以铁为主要成份的核,并含有硫、镁等轻元素,火星的核所占比例,应较地球小. 核的外层则厚厚地包覆著一层富含氧化镁的矽酸盐地函,表面为岩质的地壳. 火星的密度为类地行星中最低的,仅3.93g/cc.

分层结构
  科学家对于火星分层推断,无法像地球一样是以震波推测,而主要是依据既有经验和火星密度来推测,分为三层:地核、地函、地壳。

地质年代
  科学家对于火星地表年龄的判断不像在地球那样,因为目前只能靠探测照片推定而非实地考察,因此科学家提出一个方法:依照一地的陨石坑密度来估算地表年龄,例如
  * 一地陨石坑密布、甚至相邻相叠,此地可能老于35亿年,包括约41亿至38亿年前的后期重轰炸期(Late Heavy Bombardment)。
  * 若一地陨石坑散布、较疏,则年龄可能约30亿至10亿年。
  * 若一地很少或没有陨石坑,则年龄可能小于5亿年。
  举例来说,月球高地陨石坑普遍密布,可以推断她地表年代久远(44亿至38亿年前);而反观月海,陨石坑小而稀,因此较年轻(38亿至32亿年前)。而火星南方高地因陨石坑密布,故较古老;而平坦的北方低原则较年轻。依照这个方法,科学家把火星地质年代分为三个阶段:
  * 诺亚纪(Noachian Era),从46亿年前到35亿年前(加减一亿年),再细分为早(early、)中(middle)、晚(late)诺亚纪。这时期火山活动旺盛,陨石撞击频繁,大气层较厚(至少早期是如此),也可能更温暖,而水分多,可能存在湖泊甚至海洋,侵蚀旺盛,形成河谷,水流也带来沉积物沉积。此时期是由南半球的古老诺亚高原(Noachis Terra)命名。
  * 赫斯伯利亚纪(Hesperian Era),从35亿年前到25亿或20亿年前,再细分为早、晚赫斯伯利亚纪。此时期是一个转换到现在的过度期,大量的水开始渗入地底冻结,由于水的减少,侵蚀搬运减少,虽然有时会有地下水层爆发造成地方性的崩塌、洪水。地质作用减少。此时期是依据一个南半球中年的赫斯伯利亚高原(Hersperia Planum)命名。
  * 亚马逊纪(Amazonian Era),从25亿或20亿年前到现在,再细分为早、中、晚亚马逊纪。此时期与现在类似,干、冷,地质作用和陨石撞击更少,而不时有些许水份自岩石溢出至大气或地表,形成溪壑。此时期是依北半球的一个年轻、被熔岩填平的亚马逊平原来命名。
大气环境

    火星大气层很薄,表面平均气压是只有7.5毫巴(约为地球的0.75%)。成分为95%的二氧化碳,3%的氮气,1.6%氢气,很少的氧气、水汽、一氧化碳、氖、氪和氙等,亦充满著很多尘埃。地表温度白天可达28℃,夜晚可低至-132℃,平均-57℃。虽然二氧化碳量是地球之数倍,但因缺乏水汽,所以温室效应只有10℃,比地球的33℃低。

大气结构
  依据气温变化,火星大气可分为四层:低层大气、中层大气、高层大气(热气层)、逸散层。

火星气候
  由于火星的自转轴有明显倾斜,亦有明显的四季变化,不过一季约为地球的两倍长。另一不同于地球的是,火星的轨道离心率比地球大,就是火星近日点、远日点的差别较大,当位于近日点时,南半球处夏季,比北半球远日点夏季所造成的升温更强,而北半球的冬天亦比南半球的冬天冷。

大气环流
  火星大气环流主要为单胞环流,由赤道相对热空气上升,漂至极区下沉,再沿地面回到赤道。另外,在火星的夏半球,极冠的二氧化碳升华进入大气,使气压升高;而冬半球由于二氧化碳凝华,气压下降,由于进出大气的二氧化碳量高达25%,造成南北压力差,空气便倾向由高压的夏半球流向低压的冬半球,形成另一依季节而变向的环流。因此火星的天气系统趋向成为全球性的,例如尘暴。

尘暴
  由于火星气压低,当太阳甫照地表时,大气便能快速增加动能,风速大,加上低重力,尘埃很容易被卷入空中。而就在南半球春夏季时,增温快,易形成强烈的风,卷起的狂沙再加强增温,风速更快,终于形成尘暴,从太空可看到一片褐色尘云旋转、移动。而这些区域性尘暴有些甚至发展成全球性尘暴,将整个星球笼罩在橘雾之下。水手9号到达火星的时候,火星被全球性尘暴遮住而无法观测。

尘卷风
  地球干燥沙漠地常发生,在火星也一样常见。尘卷风(dust devils)宛如迷你形龙卷风,当地表被加热时,上方空气变上升、旋转,挟带砂石,在地表上游走,在经过的地方因为把上层浅沙带走,留下深色轨迹。

火星的云层与南极冠
   火星的云不像地球那么多又较厚实,由于冷、干、气压低,火星的云通常不多且薄,有些是水冰构成,有些是干冰构成,如果参杂沙尘则由白色变成黄色的黄云,另外一些常见的云,如:塔尔西斯山区和埃律西姆山区的山云、哈伯太空望远镜中常见的赤道云、火星边缘的蓝色云霭等。

甲烷的发现
  2003年火星大冲时用地面望远镜在其大气中发现了甲烷。2004年3月,火星奥德赛号确认了这一发现。甲烷的存在是很有趣的,因为这是种不稳定的气体,容易被强烈紫外线分解为自由的碳与氢,因此现在(或者最近几百年内)在火星上一定存在某个不明来源,火山作用,彗星或小行星撞击,还有甲烷古菌都有可能。
火星卫星

   火星有两个卫星,为火卫一(Phobos)与火卫二(Deimos)。Phobos和Deimos都和火星以潮汐力互相锁定,因此他们总是以一面对着火星。因为Phobos的公转绕轨道比火星自转更快,所以潮汐力会慢慢但稳定地减小它的轨道半径。未来,Phobos将会被万有引力所瓦解。(参见洛希极限)另一方面Deimos因为离火星足够远,所以它的轨道反而正在慢慢地被推进。
  两颗卫星是在1877年被阿瑟夫·浩尔(Asaph Hall)发现的,被以希腊神话中的福波斯和德莫斯命名,Phobos和Deimos在古希腊神话里是战神阿瑞斯的儿子.

  火星卫星 名称 直径 (km) 质量 (kg) 公转半径 (km) 公转周期
  
火卫一 (Phobos) 平均22.2
  (实际27 × 21.6 × 18.8) 1.08×1016 9378 7.66小时

  火卫二 (Deimos) 平均12.6
  (实际10 × 12 × 16) 2×1015 23,400 30.35小时

    从火星上看,Phobos的角直径大约12',Deimos角直径大约2'.而太阳的角直径大约是21'.
  而这两颗卫星都是于1877年由Hall发现的。

火卫一(Phobos,英语发音"FOH bus")呈土豆形状,一日围绕火星3圈,距火星平均距离约9378公里。
  它是火星的两颗卫星中较大,也是离火星较近的一颗。火卫一与火星之间的距离也是太阳系中所有的卫星与其主星的距离中最短的,从火星表面算起,只有6000千米。它也是太阳系中最小的卫星之一。

『火卫一的命名』
  在希腊神话中,火卫一是阿瑞斯(火星)和阿芙罗狄蒂(金星)的一个儿子。“phobos”在希腊语中意味着“恐惧”(是“phobia”-恐惧的构词成分)。

『火卫一的发现』
  火卫一在1877年由Hall发现,1971年由“水手9号”首次拍得照片,并由1977年的“海盗1号”、1988年的“火卫一号”进行观测。

『火卫一的轨道特征』
  火卫一的环绕运动半径小于同步运行轨道半径,因此它的运行速度快,通常每天有两次西升东落的过程。由于它离火星表面过近,以至于从火星表面的任何角度都无法在地平线上看到它。 
  据推断,由于它的运行轨道小于同步运行的轨道,所以潮汐力正不断地使它的轨道越变越小(最近的统计数字表明,它正以每世纪1.8米的速度在减小)。所以,据估计大约5000万年后,火卫一不是撞向火星,便是分解而成为光环。(这同月亮的升力的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相似。)

『火卫一的物理性质』
  火卫一和火卫二可能像C型小行星一样是由富含碳的岩石组成的。但它们不可能是由纯岩石组成的,因为它们的密度太低了。它们很可能是由岩石与冰的混合物组成的,并且它们都有很深的地壳坑。 
  前苏联的探测器火卫一2号探测到一种从Phobos上逃逸出的微弱但又持久的气体。可惜的是,Phobos 2号在探测出这气体的组成成份之前便无法工作了。水或许是最有可能的组成部分。Phobos 2号也带回了一些照片。
  Phobos上最显著的地形特色是一个名为Stickney的大坑,这是前面所提到的Hall的妻子的名字。就像土卫一的环形山赫歇耳(Herschel)一样(尺寸较小)。Stickney必然曾经具有过破坏火卫一的作用,现在火卫一表面上的一些大沟和条纹层脉极有可能是由于Stickney的影响而造成的。

『火卫一的起源』
  火卫一和火卫二大多被认为是捕捉到的小行星,也有一些人认为它们是起源于太阳系外的,而不是来自于小行星带。

『火卫一的未来意义』
  火卫一和火卫二或许某天会成为了解火星的、非常重要的“空间站”。特别是随着冰的存在的事实,它便是成为了研究火星的中转站。

『火卫一的趣闻』
  火卫一密度很低,有人据此认为它是中空的,甚至还有人相信它实际是一艘“火星人造飞船”(这当然是无稽之谈)。火卫一的逃逸速度很低,只有地球的千分之一,要是一个地球上的专业跳高选手能站到火卫一表面,他就能把自己“发射”进太空。

火卫二

火卫二 Deimos (英语发音"DEE mos")是火星的两颗卫星中离火星较远也是较小的一颗,也是太阳系中最小的卫星。 
    公转轨道: 距火星23,459 千米 
    卫星直径: 12.6 千米 (15 x 12.2 x 11) 
    质量: 1.8e15 千克 
『轨道资料』
  轨道半长轴: 23,460 km 
  轨道离心率: 0.0002 
  轨道周期: 1.26244 d 
  平均公转速度: 1.35 km/s 
  轨道倾角: 0.93° (to Mars' equator)
       1.793° (to the local Laplace plane)
       27.58° (to the ecliptic) 
『物理特征』
  大小: 15.0 × 12 × 10.4 km 
  平均半径: 6.3 km 
  质量: 2.244×1015 kg (3.756×10?10 Earths) 
  平均密度: 2.2 g/cm³ 
  赤道表面重力: 0.0039 m/s² (3.9 mm/s²)
  0.00040 g (400 µg) 
  宇宙速度: 0.0069 km/s (6.9 m/s) 
  自转周期: 同步自转 
  反照率: 0.07 
  温度: ≈233 K 
  火卫二和火卫一是由像C型小行星那般的富含碳的岩石组成的,并且它们都有很深的地坑。

『火卫二的命名』
  在希腊神话中,火卫二是阿瑞斯(火星)与阿芙罗狄蒂(金星)的另一个儿子。“deimos”在希腊语中意味着“惊慌”。

『火卫二的发现』
  火卫二在1877年8月10日被阿萨夫·霍尔(Hall)在美国海军天文台发现,在1977年由海盗1号首次拍得其照片。

『火卫二的起源』
    火卫二和火卫一可能是由于小行星的扰动与木星的作用才使它们围着火星运动的。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令人满意的理论来解释火卫二和火卫一为什么会绕着火星旋转。

火星观测

    因为火星的火红色,炽热的神秘外表,总令人浮想联翩,自古就吸引着人们,而希腊文明更是冠之以战神之名。不过此时人们观测火星的目的就如同其他天体般,大部分是为了占星,而真正为了科学目的的是在十七世纪之后,例如开普勒在提出行星运动定律时就是依据第谷对于火星运行的大量而精密的观测资料。

     自从望远镜发明后,开始有更进一步的观测。第一个将望远镜往天上瞧的伽利略所见之火星只是一个橘红小点,而随着望远镜的发展,观测者开始辨别到一些明暗特征,而惠更斯依此测出火星自转周期约为24.6小时,他亦为首次纪录南极冠的人。而一开始大家各自观测,意见亦不一致,命名也未统一(例如用绘制者命名)。不过后来意大利的乔瓦尼·夏帕雷里(Giovanni Schiaparelli)统合了各家说法而绘制了一个较可信的地图,而命名取自地中海、中东等的地名和圣经等作为来源,而其余则依照旧有的观念:暗区被认为是湖(lacus)海(mare)等水体,如太阳湖(Solis Lacus——Lake of the Sun)、塞壬海(Mare Sirenum——the Sea of Sirens)、最明显暗大三角——大塞地斯(Syrtis Major);而亮区则是陆地,如亚马逊(Amazonis),而这个命名系统也延续下来。

    当时,斯加帕雷里和同期观测者一样,观察到了火星表面似乎有一些从暗区延伸出的细线,因为对于暗区是水体的传统,他把这些细线命名为水道(canali),不过后来就被曲解了。水道(canali)被误译为运河(canal).
  后来由于观察到暗区会在冬季时缩小、夏季时扩张,有人提出暗区是植物覆盖、而暗区的扩大缩小则是消长所引起的,改变以往认为暗区是海洋的说法。
  帕西瓦尔·罗威尔(Percival Lowell)用小倍数望远镜观察到了火星运河,他宣称那些火星表面的痕迹显然是人工挖掘的运河,并认为一些地区亮度随季节而改变是由于植被消长引起。风靡大众的火星科幻中的火星人亦源于此。那些表面线条现在知道大部分并不真的存在,在一些情形中,那是古老的干水道或峡谷。火星表面颜色的改变则是因为发生火星尘暴。
  火星地图,青蓝色以北为北方低原,绿色以南则为南方高原,而醒目的塔尔西斯地区则是西半球(左半)的深红色区域,埃律西姆地区则是右边的小红色区。南方高原中亦有两个大盆地,分别是阿尔及尔平原(西)与希腊平原(东)。
  火星地形图,青蓝色以北为北方低原,绿色以南则为南方高原,而醒目的塔尔西斯地区则是西半球(左半)的深红色区域,埃律西姆地区则是右边的小红色区。南方高原中亦有两个大盆地,分别是阿尔及尔平原(西)与希腊平原(东)。

火星探测

  自1964~1977年的13年间,美国共发射8个火星探测器,有的绕火星运转,有的在火星著陆。对火星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并绘制了火星地面图。 许多空间飞行器,包括许多人造卫星、登陆舱和漫游器,已经被苏联、美国、欧洲和日本发射向火星用以研究行星的表面、大气、和地理。大约三分之二去往火星的空间飞行器在计划未完成或是刚刚开始时便出现问题而因此导致任务失败。
  因为火星的位置,和其他很多种原因,火星是人类宇宙探索中(除了地球外)最了解的行星。
  迄今,人类已发射了约30个火星探测器。从1962年苏联发射火箭号系列探测器、1964年美国发射水手号系列探测器起,开始了探测火星的历程。

    苏联于1962年11月1日发射火星1号探测器。这个火星探测器高3.3米 ,直径1.1米,重863千克,装有拍摄火星表面照片并传回地面的摄像装置,还有考察火星上有机物、磁场、辐射带等观测仪器。4个月后,它在距离地面1亿多千米的地方与地面通信中断,没有完成探测任务。1971年5月10日和28日发射的火星2号和3号探测器,半年后进入火星轨道,其中火星3号着陆舱还在火星表面软着陆,虽然仅发送20秒钟电视信号,但它是第一个到达火星表面的探测器。1973年7月26日发射的火星5号于1974年2月12日进入火星轨道,成为火星的人造卫星,发回首批火星照片。1973年8月5日发射的火星6号,在着陆过程中对火星大气进了观测,发回了火星大气参数。1973年8月9日发射的火星7号于1974年3月9日在距火星1300千米处飞过,但该火星着陆器发生故障,使登陆失败。15年后,1988年7月7日和12日前苏联又相继发射福波斯1号和2号两个火星探测器,但它们在太空飞行200天到达接近火星的轨道后与地面失去联系,探测失败。

     美国从1964年起发射水手号系列探测器,其中有4个成功地探测了火星。1964年11月28日升空的水手4号于1965年7月14日从离火星约1万千米的地方掠过,第一次对火星作了近距离考察,探测到火星的大气密度不足地球的1%,还拍摄了212张照片,从中可鉴别出火星的约300个火山口,火星表面布满环形山和沙漠。1969年2月24日和3月27日发射的水手6号和7号,于7月31日和8月4日在距火星约3400千米处飞过,对火星的大气成分和结构作了探测,发现火星上到处是沙漠和大大小小的含铁硅酸盐岩石。1971年5月30日发射的水手9号于11月14日进入火星轨道飞行,拍摄了70%的火星表面,传回7000多张火星照片。其中第一张照片从根本上否定了火星存在运河的说法,因为从照片上看到的是如同沙漠里一样的由火星风形成的沙粒带状条纹。这些照片只发现了许多干涸的河床,其中有的长达1500千米,宽200千米,这表明火星上可能曾经存在过液态的水。水手9号拍摄的火星照片,为后来海盗号在火星着陆探测选定了地点。

     1975年8月20日和9月9日,美国先后发射两个海盗号探测器。它们在进入火星上空时轨道舱绕火星飞行,着陆舱则在火星表面上软着陆,1976年7月20日和9月3日它们先后在火星软着陆后,着陆舱经轨道舱中继向地球发回探测数据。共发回5万多张火星照片。还对火星表面的土壤取样化验分析,结果表明,火星上没有发现任何生命存在的痕迹,也未探测到火星上有任何有机分子。
  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又掀起新一轮火星探测热潮。美国于1996年12月4日发射了“火星探路者”探测器,它于1997年7月4日在火星的阿瑞斯谷地登陆,并用其携带的“索杰纳”火星车在火星上实地考察,获得很大成功。

美国航空航天局正式宣布:火星上的确存在水

     中新社洛杉矶六月二十一日电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科学家二十日正式宣布,“凤凰”号火星着陆探测器在着陆地点附近挖到的发亮物质是冰冻水,从而证实火星上的确存在水。这也是人类通过探测器在地球以外首次获得冰冻水样本。

     本月十五日,“凤凰”号 探测器在挖掘火星表面的红土时发现了一些发亮的小方块,在阳光的照射下,四天后这些小方块消失了。

   “凤凰”号探测任务负责人、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科学家彼得·史密斯今天在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天,我自豪而高兴地宣布,我们已经找到证据,证明这些坚硬的明亮物质的确是冰冻水,不是其他什么物质。”

     据介绍,科学家已经排除了这些小方块是干冰或盐的可能性。因为盐不会蒸发;而二氧化碳需要更低的温度才能变成固态(干冰)。在凤凰号着陆地点目前白天的温度大概是零下三十二摄氏度,晚间是零下八十摄氏度。在火星稀薄的大气中,干冰需要更低的温度。彼得·史密斯说,在火星上,水的沸点只有四摄氏度,水在很低的温度下就会迅速蒸发。
  美国航空航天局科学家同时透露,凤凰号机械臂十九日在挖掘时碰到了坚硬的表层,科学家判断这很可能是更大的冰层。
  科学家称,他们要探索的真相不仅仅是在火星上找到水,还要探寻火星上的矿物质、化学成分和有可能的有机化合物。
火星上的确存在水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8月18日宣布,“勇气”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新发现了有水流冲刷痕迹的河床。结合此前“勇气”号与“机会”号的探测资料,他们认为,火星上的小山坡与火山口显示出,火星上曾有过大量流动水留下的痕迹。
NASA加州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说,本周,“勇气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新发现了一条长而宽的河床,河床显示出明显的被水流冲刷的痕迹,这也是反映火星原始环境的重要线索。科学家推测,这一河床是从名为“谷斯维”的巨大火山的熔岩表面破土而出的。“谷斯维”火山口恰好在“勇气号”今年1月3日登陆火星的着陆区域。上周,勇气号曾对该火山口附近名为“克劳维斯”岩石进行了一系列的勘探与有关测试。 
    NASA科学家同时强调,尽管在火星探测的初期,“勇气号”与“机会号”均发现了火星上曾有水的古老证据,但是“勇气号”仪器此次记录的新资料表明,火星曾有流动的水,而且水量要比科学家此前推测的要多得多。NASA科学家此前曾认为,“机会号”登陆火星的着陆区域曾是一片海洋。“机会号”探测器也准备对名为“耐力”的火山区内的沙丘地带进行勘察。

    中新社洛杉矶六月二十一日电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科学家二十日正式宣布,“凤凰”号火星着陆探测器在着陆地点附近挖到的发亮物质是冰冻水,从而证实火星上的确存在水。这也是人类通过探测器在地球以外首次获得冰冻水样本。
  本月十五日,“凤凰”号 探测器在挖掘火星表面的红土时发现了一些发亮的小方块,在阳光的照射下,四天后这些小方块消失了。
  “凤凰”号探测任务负责人、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科学家彼得·史密斯今天在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天,我自豪而高兴地宣布,我们已经找到证据,证明这些坚硬的明亮物质的确是冰冻水,不是其他什么物质。”
  据介绍,科学家已经排除了这些小方块是干冰或盐的可能性。因为盐不会蒸发;而二氧化碳需要更低的温度才能变成固态(干冰)。在凤凰号着陆地点目前白天的温度大概是零下三十二摄氏度,晚间是零下八十摄氏度。在火星稀薄的大气中,干冰需要更低的温度。彼得·史密斯说,在火星上,水的沸点只有四摄氏度,水在很低的温度下就会迅速蒸发。
  美国航空航天局科学家同时透露,凤凰号机械臂十九日在挖掘时碰到了坚硬的表层,科学家判断这很可能是更大的冰层。
  科学家称,他们要探索的真相不仅仅是在火星上找到水,还要探寻火星上的矿物质、化学成分和有可能的有机化合物。

探测简史

  ·1962年:前苏联火星1号飞火星失败 
  ·1965年:美水手4号探测器飞越火星 
  ·1971年:前苏联火星2号在火星着陆 
  ·1972年:美水手9号沿火星轨道飞行 
  ·1976年:海盗1号和2号在火星着陆 
  ·1989:福波斯1、2号往火星途中失踪 
  ·1993:火星观察者抵火星轨道前失踪 
  ·1996年:俄“火星—96”发射失败 
  ·1997:火星环球勘探者进入火星轨道 
  ·1997年:美火星探路者在火星着陆 
  ·1998年:美国发射火星气候探测器 
  ·1999:美发射火星极地着陆者探测器 
  ·2003年6月2日:欧洲发射“火星快车”
.2004年1月: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相继在火星着陆,目前两辆火星车依然在运转
.2008年5月25日19时53分(北京时间5月26日7时53分),美国发射的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北极成功着陆。

火星生命

火星陨石
  2000年,一块火星陨石是美国于南极洲发现,编号为ALH84001的碳酸盐陨石。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声称在这块陨石上发现了一些类似微体化石结构,有人认为这可能是火星生命存在的证据,但有人认为这只是自然生成的矿物晶体。但直到2004年,争论的双方仍然没有没有任何一方占据上风。
  有证据建议火星曾比今日更适于生命的存在,但生命到底在火星上是否真正存在过还不能给出确切的结论。某些研究者认为源自火星的ALH84001陨石有过去生命活动的证据,但这一看法至今尚未得到公认。另有反对的观点认为,自从该陨石几十亿年前产生以来,它从未长期处于液态水存在的温度下(因而不会曾有生命活动)。
  维京号(或海盗号)Viking probes曾做实验检测火星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实验限于维京号的着陆点并给出了阳性的结果,但随后即被许多科学家所否定。这是正在进行中的争议。现存生物活动也是火星大气中存在微量甲烷的解释之一,但通常人们更认同其它与生命无关的解释。
  将来人类若对外星殖民,由于火星的友善条件(同其他行星相比,火星最像地球),它很可能是我们的首选地点。

                                 从火星上拍摄的地球和月球
                                          火星日出
                                        著名的火星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火星也有卫星吗?
火星探测的里程碑
太阳系八大行星之火星资料
飞行4.75亿公里,天问一号已成功进入环火轨道,成为火星卫星
火卫一和火卫二名字的由来跟神话有关?这两个兄弟卫星的特征如何
“洞察号”无人探测器最新数据显示,火星的地震活动比预期更频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