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午睡诗趣
中国人有午睡的习惯,为什么不叫午眠?这必须要追溯一下“睡”字的本义了。“睡”《说文》中解为“坐寐也”,即坐着或伏案而睡。《史记·商君传》中:“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也就是说,这位孝公坐在那里睡觉根本没听他说。再如古书中谈到的战场将士披挂甲胄而睡,也是坐倚的姿势。古人用字太讲究了,从不滥用很少借用。
正因为睡不是卧眠,许多诗用到“睡”字时颇耐人把玩。苏轼的《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此中的睡字用得十分准确,花即使“睡”,是立在那,绝非似人“春”眠不觉晓,高卧在床而不觉天亮。
古诗文中的睡一般是指白天的午睡或假寐。如韩偓诗:“睡起墙阴下药栏,瓦松花白闭柴关。”再如有诗咏昼睡:“读书已觉眉棱重,就枕方欣骨节和。睡起不知天早晚,西窗斜日已无多。”这些诗凡用睡字时必是白日。
古文颇讲究“睡”,认为睡是眠的补充,明代学者李笠翁喜午睡,他说:“午睡之乐,倍于黄昏。三时皆不宜,而独宜于长夏。非私之也,长夏之一日,可抵残冬之二日;长夏之一夜,不敌残冬之半夜。使止息于夜,而不息于昼,是以一分之逸,敌四分之劳,精力几何,其能堪比?”他把长夏的午睡看做是必须的。午睡还是一些人雷打不动的习惯。如补白大王郑逸梅说他的朋友程小青,不论冬夏,每日午饭后必小睡20分钟,即使出外没有条件也照睡不误。古人常以此作为文人的潇洒闲适。如《带经堂诗话》有一首诗,谈午睡心态:“槐午睡方熟,息肩者稚子。老妻撼绳床,饭熟呼不起。不能工磬折,发乱无人理。我懒我自知,不要旁人喜。”此诗说大白天的酣睡,其实是在炫耀自家的疏慵自在。
睡是一种养生,眠是一种需要,所以许多文人骚客对睡颇为热衷。明代大画家文征明说:“坐睡觉来无一事,午鸡深巷看蚕生。”养生家陆游诗中多咏睡,其中一首为:“相对蒲团睡味长,主人与客两相忘。须臾客去主人觉,一半西窗无夕阳。”与客人蒲团对坐而各自睡着,颇得意趣。至于“花竹幽窗午睡长,此中与世暂相忘。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这更是养生妙语了。
古人对午睡昼睡颇为热衷,尤其是文人,多愁善感,夜不成寐,或读书或游玩,而白昼必然疲乏,故而“睡”字在诗文中用量频率较高。但“睡”在近代之后,基本与眠、寐合为一体了。只是在诗文中偶然寻得咬文嚼字的遗韵。尤其是今人用起来,更是无分早晚白昼了。
源自《今晚报》
夏日午睡诗趣
夏天昼长夜短,午睡能消除疲劳,养心养目,有益健康。古人的吟咏午睡诗饶有情趣。
唐朝白居易善养生,他的《食后》诗:“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不作午时眠,日长安可度?”他老年饮食清淡,注意午睡,“旦昼两蔬食,日中一闲眠。便是了一日,如此以三年。”由于“知足保和”,白居易享年75岁。
宋朝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也重视午睡,他写诗:“细书妨老眼,长簟惬昏眠。依簟且一息,抛书还少年。”看书累了,靠在竹席上小憩,打个盹儿,有返老还童之妙。
“寿星诗翁”陆游更有趣。客人来访,“酒逢知己千杯少”吧,喝醉了,“相对蒲团睡味长,主人与客两相忘。须臾客去主人睡,一半西窗无夕阳。”主客对榻而卧,相忘相安,友谊太纯正无邪了。
清朝戏剧家李渔写《闲情偶寄》,谈养生之道,提到“午睡之乐,倍于黄昏,三时(指春、秋、冬)皆所不宜,而独宜于长夏”。他主张在白昼特长,气温最高的夏天午睡;但反对睡眠时间过长,写诗讽刺那些专睡懒觉的人:“吾在此静睡,起来常过午。便话七十岁,止当三十五。”看来午睡也应适度。
源自《老年日报》
午睡六要点
1、睡前不吃油腻食物,不吃得太饱。油腻食物会增加血黏稠度,加重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胃消化负担。
2、午餐后不宜立即躺下午睡。午餐后大量的血液流向胃,血压下降,大脑供氧及营养明显下降,易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一般应食后休息十几分钟再午睡。
3、睡姿应取头高脚低、右侧卧位。这样可以减少心脏压力,防止打鼾。需注意的是,坐位及伏案睡觉会减少头部供血,使人醒后出现头昏、眼花、乏力等一系列大脑缺血缺氧的症状。有的人用手当枕头,伏在桌上午休,这样会使眼球受压,久而久之易诱发眼疾。另外,伏卧桌上会压迫胸部,影响呼吸,也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使双臂、双手发麻、刺痛。
4、午睡时应避免受较强的外界刺激。因入睡后肌肉松弛、毛细血管扩张、汗孔张大,易患感冒或生其他疾病,也应注意免受风寒。
5、醒后轻度活动。午睡后要慢慢站起,再喝一杯水,以补充血容量,稀释血液黏稠度。不要马上从事复杂和危险的工作,因初醒时常使人产生恍惚感。
6 、午睡时间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睡多了由于进入深睡眠,醒来后会感到很不舒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 睡眠诗趣- - 姜维群 -今晚报
睡眠诗趣
西窗杂咏(诗•书)
追求“诗趣”
值得记取的古人养生诗
四喜诗趣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