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痛经】的治疗方案资料汇编

1.【痛经】的治疗

  粱士珍(杭州师范学院卫生所)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6

 

摘要:本文阐述痛经的治疗方法.从临床中体会到应用针灸治疗痛经有见效快、疗效巩固、副作用少、节省医疗费用之优点.

 

0引言

在高校卫生所门诊中,经常遇到年轻的女大学生在月经来潮前后或经期中出现下腹部疼痛或伴腰骶部疼痛及其它不适,重者疼痛难忍,甚至面色苍白、手足厥冷等症状,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这种疼痛随着月经周期而发作,称为痛经。痛经大多数在经前1- 2天或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开始,于月经期中逐渐减轻,以致消失,偶尔也有延续到经期后或于经期后出现。痛经时的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有时也能放射到后腰部外阴、肛门及其他部位,也可伴有头痛、呕吐、精神不振、烦燥及膀胱直肠激惹等症状,患者非常痛苦。

对于痛经病人,首先应明确痛经的性质并追索痛经的基本原因,按其发生原因及出现的时间,可分原发继发两种。

前者系指盆腔不伴有器质性病变者,常见于初潮6- 12个月内或排卵周期建立时,亦称为“功能性痛经”;

后者多指继发于生殖器器质性病变而致的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肌腺病、盆腔炎等。

对于痛经病人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并仔细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及思想情况,有条件应进行全身及妇科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可能,也应通过其它检查,如基础体温、阴道涂片、激素测定及子宫内膜检查等,以明确患者是否有排卵,有无其他内分泌功能障碍,如经检查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症及肿瘤等所引起的痛经,则应治疗其原发病变。在鉴别诊断中,应排除生殖器范围以外的病变,如慢性阑尾炎、结肠炎、膀胱炎等。因为,这些病的症状也常能在经期加剧,易与痛经混淆,应注意鉴别。

1痛经的治疗

治疗痛经主要目的是减轻或消除疼痛,使患者能不因痛经而影响其学习、工作或生活。

1. 1一般治疗

作为医师应帮助病人分析痛经原因,并给予精神安慰和鼓励,使之消除恐俱、忧虑及精神负担,注意经期卫生及饮食起居,避免经期精神紧张或过度劳累,适当注意休息。

1.2药物治疗

如痛经不能忍受,可适当服用一些镇静、止痛、抗痉挛药物,如安定片、舒乐安定片、颠茄片、阿托品、索密痛片等,也可服些中成药如益母草膏、当归丸等加强子宫收缩及活血作用。如患者疼痛剧烈,服药见效太慢,可以肌注安痛定针剂,在多年门诊中,肌注安痛定2ml10-- 30min往往能见效。

在药物治疗中,曾有学者应用内分泌药物来治疗痛经:用雌激素stilbestrol每日3- 5mg或睾丸素口服19-nor1cs1osleronc每日10mg,可以抑制患者的排卵,获得预防痛经的效果,服用时间自月经第4- 5天开始,到第25日为止,也有在经前期给予小的孕酮制剂以减少因子宫痉挛性收缩而致的痛经对子宫发育欠佳的痛经患者,可采用小量雌激素以促进发育。

1.3物理治疗

热水灌洗阴道仅用于己婚者)、超短波透热电疗、气功按摩、体育及姿势疗法,如用得适时、恰当,均能起到一定的止痛作用。我们在卫生所门诊中,常常给患者保暖,盖上棉被,冲热水袋敷在小腹部.以起到暖宫解痉作用,对缓解痛经有益。

1.4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扩张宫颈及刮宫术。将药物注入宫颈旁神经节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骶前神经截除术,这些均有创伤性及易发生不良影响及后果.极少使用。

1.5针灸治疗

功能性痛经(即原发性痛经),子宫过度前倾和后倾、子宫颈管狭窄、子宫内膜增厚、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等病变所引起的痛经均可用针灸治疗。

从中医学角度,本病的主要机理是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气为血之帅,气行血行,气滞血瘀,血不能随气流通。

另外,也可因久居潮湿之地、经期淋雨、游泳或饮生冷,以致寒湿之邪客于胞宫,寒凝而痛。

针灸是祖国医学宝库,通过穴位的刺激,可起到理气调经,通经止痛作用。本人于1997- 1998年期间,对门诊痛经病人用针灸治疗301列,均取得满意疗效。往往进针后不久,患者就感到疼痛缓解,待30 min取针时,几乎所有病人均感到舒服不痛了。有些患者就诊时由几个人扶着,脸色苍白,痛得要打滚,待针灸后都能自行走回。本人体会痛经的针灸治疗也应根据患者病因及体质,辨证应用不同穴位,以下分类法较简单实用:

1)气滞血瘀,经血色暗,小腹垂胀痛,舌质暗或有瘀点,局部血粘度高,针灸治疗加强祛瘀活血作用。选穴:血海、三阴交

2)肝肾阴虚,面色惨白,便溏,舌淡脉细,子宫肌张力不足,经血储留,气虚不能行血。针灸治疗益气行血,选穴:足三里、三阴交

3) 寒凝气滞,畏寒少腹冷,按之痛甚,重则连及腰脊,得热痛减,经水量少、色黯,常伴有血块,舌淡苔白,脉弦证象。针灸治疗温寒利湿、通经止痛,上述二型穴位外加中极关元

从西医水平,作一个简单辨证施治,对痛经病人进行针灸治疗并不难,效果极佳。本人体会针灸治疗痛经,不必在一个病人身上选穴太多,可以在以上分型选穴基础上,再配以下穴位中1-2个就可。

配穴:气海、关元、中极、曲骨、天枢、腹结、肾俞、次谬、中谬、合谷、照海、太溪、地机、阴陵泉、太冲、内关等,应用最多者为三阴交关元中极

针灸治疗痛经用捻转进针法中等刺激留针20- 30min,经前3-7天开始,每日1,10次为1疗程。

寒湿型可加温灸.每次15- 20 min

系统治疗一般3- 4疗程,多数病人可解除症扰,即使患者不系统治疗而仅于月经期疼痛时来诊治,针灸止痛效果亦甚佳。

2 针灸治疗痛经的注意事项

2.1.消除对针灸的害怕紧张感 

因为痛经往往是由于精神神经性因素引起的,而年轻女大学生对针灸了解不多,害怕打针,这时,医者应简单扼要做解释工作,消除顾虑才能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2.2. 重视无菌技术,防止感染   

针具应同其他药物注射针管一样高压灭菌消毒,术者手指洗净并用酒精消毒.患者皮肤也应常规消毒,杜绝感染与交叉感染。

2.3.注意保暖 

针灸时病人要暴露被针部分,应尽注意保暖,有利于缓解疼痛。

3结语

痛经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多年临床中,本人体会到,相比其他治疗方法,针灸有见效快、无副作用的特点若对患者肌注安痛定2m1后一般要10- 15 min才开始感到疼痛减轻,而针灸破皮后患者有得气后就有较明显止痛效果,往往仅几分钟时间疼痛就明显减轻。 5年内观察45例用安痛定肌注治疗痛经的患者,疼痛开始缓解基本是在肌注后10- 15min30用针灸治疗痛经患者,进针后5 min之内有21例缓解,占70%。药物治疗往往有副作用或成瘾性,而针灸只要严格消毒是没副作用的,相反还能起到以局部调整整体的作用。实验证实针刺治疗有减低子宫收缩幅度,解除子宫肌痉挛,调整孕激素水平作用。针灸治疗痛经疗效也较巩固,以上30针灸治疗后的痛经患者,在以后门诊中本上不再常见到来复诊。在当前公费医疗费用紧张之时,针灸又能节省费用,值得在高校卫生所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靳士英.金完成编:经络穴位与针灸概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282- 283

杨长森主编:针灸治疗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97- 99


2.  黄元御五代传人治【痛经】只用两方,思路真独特!

本文选自《麻瑞亭经验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孙洽熙主编)

导读

痛经,这个妇科常见疾病,中医学多分证治疗。其实,痛经的发生有其规律性。中医名家、黄元御第五代传人麻瑞亭先生治疗痛经,即是抓住这种规律性,打破传统的辨证分型,从发作时间入手,只拟两方,加减化裁。这亦是一种非常合理的治疗思路,今与大家分享~~

 

痛经按照发作时间可分为经前腹痛、行经腹痛和经后腹痛。经前腹痛多伴有月经错后,经后腹痛多伴有月经提前。

(一)

经前腹痛

经前腹痛为痛在月经来潮之前者系因脾湿肝郁,经脉壅遏,不能疏泄,肺气敛闭太过,因而多见月经过期不来。当泄而不能泄,肝气郁勃冲突,势必刑克脾土,脾主大腹,故症见下腹作痛。痛甚而致阴阳格拒,阳浮于上,故头上汗出;阴沉于下,故小腹冷坠。腰为肾之府,阳虚肾寒,故症见腰痛。胞宫为肾所主,肾虚寒凝,故多见宫寒不孕,绝产不生。肝木虽能疏泄,而肺气仍敛闭不启,故经来艰涩不利,或紫黑成块。经水既来,则经脉疏通,木气松和,经来痛亦自减或全止。或因脾土被贼,运化迟滞,胃气壅满,上逆而作恶心呕吐。脾湿肝郁,疏泄不利,故脉现细濡,稍弦,关寸大,舌苔白腻

[治则]健脾疏肝,理气行瘀,暖下止痛。

[方药]茯苓9g,甘草6g,炒杭芍12g,粉丹皮9g,肉桂5g,广橘红9g,炒桃仁12g,法半夏9g,泽兰30g,延胡索9g,草蔻仁6g,丹参12g。水煎温服。

 [加减]脉稍弦、月经稍后错者,去肉桂,加全当归9g,疏肝止痛。脉弦、月经后错者,去肉桂,加川芎9g,通经止痛。下寒者,加炒干姜6g,温暖中下祛寒。夜热烦躁、舌苔厚腻者,去肉桂,加柴胡6g,生地炭9g;或加大熟地9g,以清胆经之郁热,濡肝家之枯燥。脾湿腹胀、小便不利者,加车前草12g,利尿去湿。胃热呕恶者,去肉桂,加淡竹茹9g,煨生姜6g,清热和胃,降逆止呕。

(二)

行经腹痛

行经腹痛为痛在行经之始终者,亦因脾湿肝郁、经脉壅遏不通所致,症见月经量少、结涩不利,多系子宫后倾、输卵管不通使然,治同经前腹痛。

[加减]行经口臭、胸膈烦热,或五心烦热者,加柴胡6g,或加黄芩炭9g,以清肝胆郁热,或径用丹栀逍遥散。经来量少、结涩不利、白带多者,加牡蛎粉12g,破结通经,潜阳止带。经来量少、时停、腹痛又来、时通时闭者,加补骨脂9g,温肾通经。行经腰痛者,加炒杜仲12g,痛甚加骨碎补9g,温肾以止痛。输卵管不通者,加石菖蒲9g,行瘀破结。

(三)

经后腹痛

经后腹痛为痛在月经来潮之后者,系因水寒土湿,血虚肝燥,陷泄不升,因而多见月经先期而至,行经期长,断续不止。肝木枯燥郁遏,贼伤脾土,故症见纳差运迟,小腹隐隐作痛。脾湿肾寒,故症见腰腿困乏无力,大便稀薄,甚则宫寒不孕,即使怀孕,也易流产。脾湿肾寒,肝木郁陷,故脉现细濡,关尺略大,舌苔白薄,或白薄腻

[治则]温中暖下,润血疏肝,行瘀止痛。

[方药]茯苓9g,甘草6g,桂枝6g,炒杭芍9g,粉丹皮9,全当归15g,石菖蒲9g,泽兰15g,炒干姜6g,阿胶(烊化)9g。水煎温服。

[加减]脾虚运迟者,加草蔻仁6g,暖中醒脾。月经量多者,去泽兰,加炒莲房15g,棕榈炭9g,调经止血。月经量多、紫黑成块者,加刘寄奴6g,化瘀止血。经色暗淡稀薄者,加炒蒲黄12g,利湿止血。肾寒腰痛者,加炒杜仲12g,或加骨碎补9g,温肾止痛。官寒不孕者,加石楠叶10g,以暖宫寒,或径用大温经汤化裁以治之。腹泻者,加炙米壳5g,暖下涩肠止泄。痛重者,加延胡索9g,疏肝止痛。气虚不敛、月经量多者,加山茱萸1215g,敛肺止血,或加生黄芪15g,益气止血。

【按语】

经前腹痛、行经腹痛多因肝气郁滞、经脉结涩所致,因此,疏肝理、化瘀止痛为不易之法,但亦当适可而止,以免肝气疏泄太过而致崩漏。非白带过多,不用泽泻,以防利脾湿而伤肝阴。

经后腹痛多因血虚木燥、陷泄不升所致,多见上有标热,而本属脾肾虚寒。血虚木燥,宜补血润血;脾虚肾寒,宜温中暖下。但不宜过用香燥、大热之品,以防助阳太过而灼伤肝阴。更不可见有标热径用寒凉,戕伐脾肾本已虚惫之阳,致成堕胎、宫寒不孕之祸。

痛在经前多伴有月经后错,痛在经后多伴有月经提前,故当与月经先期、月经后错互参,灵活变通而治之。

3. 治痛经【月季花羹有奇效

     昨天,一位同事来家里感谢我,这不禁让我想起用月季花治好痛经的事儿。说句心里话,过去我不太爱养花,一是住在楼房里不方便;二是手懒;三是怕室内养花招来小虫子。可1990年发生的一件事,让我爱上了月季花,那时我患上了痛经,有时痛起来,不由自主地在床上打滚,父母和姐姐见状立即带我去医院就诊,虽然医生当时给打了针,也开了很多药,钱花了一千多,但治疗了2个多月,痛经还是不见好。母亲见我这2个多月被痛经折磨得越来越瘦,便把全家人召集在一起,让大伙分头托人想办法,无论如何也要治好我的痛经。记得快到五一节了,父亲在他老战友那里打听到一个偏方,即用鲜月季花治疗痛经。

 具体方法是:

  收集初开的月季花瓣50,洗净放入铁锅内,加入500毫升清水,用大火烧开后改用中小火继续煎煮,待熬至像糖稀一样的浓汁时,弃渣,加入适量红糖熬成膏状。在月经来的前一天,让患者每天早、中、晚各服1次,每次1汤匙(约1015毫升),温开水冲服。

 据父亲的老战友说:月季花味甘、淡、微苦,性温,具有活血调经、消肿解毒的功效。他按此法让受痛经困扰多年的儿媳妇服用,仅用了2次就彻底治好了。父亲听了老战友的介绍,喜出望外,发动全家人,赶紧到邻居、亲朋好友家采摘月季花瓣,然后如法炮制,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我仅服用了一天,就感到肚子疼得轻多了,月经量也没那么多了。在第2次来月经的前一天,我又服用了一天,从此痛经现象再也没有发生过。

 看到不起眼的月季花竟有这么大的作用,父母、姐姐和我从此便爱上了月季花。就这家找,那家要,没过几天,我家的阳台上就摆放了大大小小的16盆月季花。看着这16盆开着白色、黄色、粉红色、红色等不同颜色的月季花,我心里甭提多高兴啦!感慨地说:小小月季花,功劳还真大,不仅供观赏,还能把病治,全家都爱你,细心把你养,观你心舒畅,动你身健康。我刚说完,就听到父母的哈哈笑声,原来父母正站在里屋的窗台前,观望着阳台上这些可爱的月季花和他们的宝贝女儿,当看到可喜之处,听到高兴之处,就哈哈笑出了声。

 多年来,虽然我搬过3次家,但无论是住在2楼,还是住在6楼;无论是父母家,还是自己的小家,家家都有十几盆五颜六色的月季花。因为月季花不仅治好了我的病,还增进了我们与邻居和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

  张虹  -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3411日第5验方集锦

4. 【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宫寒血瘀型痛经】的体会

 《赤脚医生杂志》197808

山西省阳高县下神峪公社靳家窑大队卫生所  靳文清

 

痛经一证,有寒热虚实之分。笔者在临床中,所接触的患者,大都属于宫寒血疲型。其辨证要点为:

1.经期错后。

2.经行少腹痛较剧。

3.经色紫黑或夹瘀块。

4.少腹常发凉。

5.脉象多沉涩。

其它如眼周青紫白带多稀薄亦可作为佐证。

至于治疗原则是以温宫祛瘀为主,其它兼症可斟酌兼顾。尝以王清任少腹逐疲汤加味治疗,多获较满意的疗效。近十数年经治愈者约百余例。兹举验案二则如下:

例一:

xx,女,26岁,结婚数年未孕。16岁初潮,每届经期少腹坠痛,腰脊痠痛,经期错后10天左右。经色紫黑夹瘀块,量多,自觉少腹发凉喜热按。月经前后带下量多,色白稀薄,痛剧时则卧床。曾服药治疗效不显。

患者体质健壮,纳食尚好。脉沉紧,舌淡润。

当归尾12克,川芍赤芍五灵脂生蒲黄元胡索小茵香制没药祈艾叶9克,淡干姜肉桂心 6克,紫丹参香附米 12克,益母草15克。水煎服,11剂。

嘱其每次月经前服5剂,连服3个周期为一疗程。患者仅服1个周期,痛经大减,经后怀孕,足月产一女婴,痛经消失。

例二:

xx,女,25岁,15岁初潮后即出现痛经,逐年加剧。婚后未育,经期错后约半月余,经前自觉少腹痠痛,两乳两胁作胀,随即经行,腹痛亦加重,经色发黑,量不多夹血块,平时少腹发凉,白带多。

发育一般,眼眶四周皮肤青紫,舌质微紫苔薄,脉沉细而弦,诊为宫寒血瘀兼肝郁气滞。

北柴胡杭白芍川芎五灵脂生浦黄制没药祈艾叶元胡索青陈皮 9克,当归尾香附米12克,吴茱萸,肉桂心小茴香 各6克,台乌药 9克。水煎服,11剂。

其每次月经前服5剂。患者连服3个周期,痛经乳胀逐渐减轻,此后妊娠,足月产一男婴。行经时虽然有时仍疼痛,但较前大为减轻,仅为隐隐作痛已能忍受,故再未服药。

在治疗中服药时间采取“迎而夺之”,故在行经开始前煎服,月经期间勿停药,但如遇高热感冒则立刻停服。

随证药物加减:

腰痛甚者,可加 杜仲川断

腹中冷感者,加 附子吴茱萸

气滞者,加 香附乌药砂仁等;

气血虚弱者,可加 党参白术黄芪,去 五灵脂

休会:引起痛经的原因很多,如风寒客于胞宫,寒湿阻滞冲任,忿怒忧思致气郁血滞。但主要原因是经脉寒因气受阻,通行不畅所致,故不通则痛。治法以温宫祛瘀理气为主。常用温药以肉桂心艾叶吴茱萸加人调经化瘀理气剂中,对宫寒型痛经疗效较为显著。至于宫寒型痛经併发不孕症,若无器质性病变,笔者经验为服此方后痛经一旦好转,不少人遂即怀孕。如因妇科其它疾患所致不孕症,服此方则无效。

5. 【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实证痛经】40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中医院  徐文明

 

    笔者自1981年始以【少腹逐瘀汤】加味采用经期用药,治疗实证痛经40例,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40例患者年最小15岁,最29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3年;痛经持续时间最短3天,最长6天,均以经期或经前1-2天剧烈小腹疼痛,经来色紫黯夹血块,舌质紫黯有瘀点,脉沉为主症。其中偏于气滞血瘀兼有乳房、小腹胀痛18例,偏于寒凝血兼有经少,小腹冷痛,得热则缓22例。

    2.治疗方法

    以【少腹逐瘀汤】 

    川芎 10g元胡 15g五灵脂 10g 10g赤芍 15g

    小茴香 10g蒲黄 10g官桂 10g当归 15g没药 l0g

    为主方,偏气滞,加 柴胡 15g香附 15g

            偏寒凝,加 乌药 l0g艾叶 10g

            经色紫,血块甚者,加 桃红 20g

    采见血始投,经停则止(即经行当日至月经终止当日)的用药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服,以3次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3.疗效观察

    痊愈:自痛经解除当月迫访1年,月经周期无痛经发作17例;

    显效:痛经解除当月后推6次月经周期无痛经发作,以后虽有发作但症状极轻微12例;

    有效:经症状明显减轻,能坚持正常工作8例;

    无效:痛经较治疗前症状无改变者3例。

    总有效率92.5%。

    4.典型病例

    李某,女,20岁。1983326日初诊。述15岁初潮始每次行经小腹冷痛,拒按喜暖,经量少、色暗有血块,经期前后曾多次口服中西药物治疗未愈,现行经1天上症又作,舌质黯紫有瘀点,脉沉紧。

证属寒湿凝滞,血运不畅,瘀阻胞宫。

温经散寒、祛瘀止痛少腹逐瘀汤乌药、艾叶、甘草,经期每日1剂,连服4剂,经后即停。

下次月经来潮复诊, 4月27日来诊述诸症大减,无不适,舌质黯苔白,脉沉,效不更方,以原方4剂续服,529日再次复诊述痛经症状已除,以原方半4剂巩固,.随访1年无痛经发作而愈。

    5.讨论

    余通过对痛经患者舌质的观察发现,经期舌质均紫黯,而经期前后则正常,可见实证痛经患者的“淤”不在经前而在经期,此时瘀血阻滞胞宫,疾成痛重而致本病。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血实宜决之”之意,经期用药可使宫内瘀血及时排出,瘀除痛失,达到活血、祛瘀、止痛的目的。

 

                      ——《河北中医》(双月刊)1992年第3

6.【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痛经】128例观察

吕昌宝、晓丽丽(长治医学院);任贵贤(晋城市医院)

 

   少腹逐瘀汤是清.王清任的名方之一。可用于治疗妇科的多种疾病.尤其对冲任虚寒、瘀血内阻的痛经、崩漏、少腹瘀血积块(慢性盆腔炎、肿瘤)等

均有良好的效果。作者用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痛经1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1.1 年龄分布:

    本组28例患者.为门诊无选择性病例,均是青少年女性,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35岁。16^-20 62例,占48.4%20^3058例.占45.3%30岁以上8例,占6.3%

    1.2 发病诱因:

    食生冷者13例,占10. 2%感受寒邪者(外感寒邪或用冷水洗衣服时间过长)者47例,占36.7%伤于情志者11例,占8. 6%无明显诱因者57例,占44.5%

    2诊断分型

    本组病例以罗元恺教授主编的《中医妇科学》(19864月第一版)教材的诊断分为标准。其中气滞血58例,占45.3%阳虚内寒型18例,14.1%;寒湿凝滞52例,占40.6%

    3 治疗方法

    3. 1 观察对象:

    凡符合以上3诊断者,均用本方治疗(凡诊断为湿热下注型、气血虚弱型.肝肾虚损型者另辨证选方治疗)。

   3. 2 处方组成:

    小茴香 10g干姜 10g元胡 15g五灵脂 10g,

    制没药 10g川芎 10g当归 15g生蒲黄(布包)10g肉桂 6g

    赤芍 20g枳壳 10g香附 30g甘草 10g.

    3.3 服药方法:

    3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在下次月经前5天开始服药,每日1剂,连服5剂。连用2个周期。

    4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12个周期后,连续3个周期未痛经发作,经期量、色、质恢复正常者;

    有效:连用2个周期,痛经减轻,经期量、色、质基本正常者;

    无效:连用2个周期痛经未减轻者。

    4.2 疗效观察:

    本组128例病人,其中

    临床治愈102例,占79.7%,其中3治愈者39例;2个周期(8)治愈者63例;

    有效26例,占20.3%.

    5讨论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情志变化.风冷寒湿,过食生冷.虚损劳倦等都可引致痛经。其中以情志郁结,气滞血瘀,风冷寒湿客于胞络,阳虚冲任虚寒.使血滞不行,瘀阻胞官而发痛经者为多。因此气滞寒凝为痛经的主要原因。

    少腹逐瘀汤正是取《金匮要略》温经汤之意,合失笑散化载而成。全方药物可分两大组:

    小茴香、干姜、肉桂温经散寒祛其寒;

    当归、川芍、赤芍、五灵脂、蒲黄、没药、延胡索活血祛瘀行其血;

    小茴香、川芎、延胡索又能行气,以助活血;

    小茴香、肉佳、当归、川芎,赤芍、五灵脂、蒲黄、没药、延胡索又有活血止痛,理气止痛之效。

    因此从功效上又可分为四类:温经祛寒,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故全方有行气、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之功效,对气滞血瘀、寒凝胞中之痛经,投之甚为合拍。且方中药10味,其止痛作用之药竟达9味,因而止痛效果显著。

    但方中理气药仅3味,力显不足,故加入枳壳行气以促血行;又加入妇科良药香附,且用量较大,既能疏肝理气,又可活血、调经、止痛甘草甘缓而止痛

    所加之药,增强行气、活血、止痛之效,与原方方意相合,故临床应用收效显著。多数患者服1剂,或头煎后疼痛即可减轻或缓解,确为治痛经之良方。

 

                                   ——《河北中医》1995176

 

7.【少腹逐汤】加味治疗痛经100例体会

永济市人民医院044500李改样    梁青荣

 

摘要痛经系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接胜:甚则剧痛奋展者.称为“病经”,亦称为,经行腹痛”。笔者近黝年来用少旋逐瘫汤加味治疗痛经10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以青年妇女较为多见。15-307231-408例。病程最长者10余年,最短者3个月。服药最少5剂,最多20剂。

2.治疗方法

    基本方:

    小茴香 12克,干姜 9克,元胡 15克,当归 10克,川芎 10克,

    官桂 9克,赤芍 10克,蒲黄 10克,五灵脂 10克,没药 9克.牛膝 6克。

    腹剧烈,加 香附 15克;

    宫寒甚,加 吴茱萸 9克,

    气血弱,加 黄芪 15克。

    服法:水服.每日1剂,每次月经前2-3天或行经时内服,连服5剂,经期后停服。下次月经期再服,连服2个月经周期。

3.结果

    本组100例,治愈70例(痛经止、月经正常);好转28例(痛经大减,月经正常);无效2例,总有效率98%

4.病案举例

    王某.女性.23岁。农民.巳婚.1997 33诊。患者痛经7年余。此次痛经较以前更甚,昏倒在厕所,被家人发现后送往医院就诊。

    诉:小腹冷痛,按之痛甚,经色黯黑有块,经量少,查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舌质淡睹,苔白腻,脉沉紧。属气血虚弱,寒凝血瘀。投少腹逐牛膝6克,黄芪15克,二剂痛减,五剂而愈。为巩固疗效,下次月经来潮前3天继服5剂,随访一年未复发。

5.体会

    痛经一症,从内因来说,主要在于气血的凝滞;从外因来说,主要由于瘀滞或寒凝。盖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也。

    在临症中,治疗上主要抓住“瘀”和“寒”两方面。

    瘀多由气滞所致,因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

    寒则使血涩而不行,也成瘀滞。因寒主收引故痛。《素问·痹论》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素问·举痛论》曰:“寒气人经而迟,凝而不行,客于脉外而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在临床上掌握了瘀和寒这两个主要病因病机,则思过半!

    临床上用【少腹逐瘀汤】通经散寒,化瘀止痛,并少加牛膝引药下行,直达病所,尤其重要,其功快捷。

    所以治疗时抓住主要病因病机,常握好辨证论治,方能显效。

 

===============《实用医技》20007 11期=====================


8.【少腹逐瘀汤】治疗【血瘀寒凝痛经】

 

张金花魏玉珍(山东省临县人民医院)陈士兰(山东省临驹县中医院)

 

   【少腹逐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

    组方为:

    当归20g川芎12g没药6g生蒲黄9g五灵脂10g,

    炒小茴香5g元胡3g赤芍10g干姜3g肉桂4g

    临床应用时,若腰痛甚者可加杜仲、川断 6g:腹中冷感加熟附子、吴茱萸3g白术10g、黄芪12g.每日1剂水煎分2服。

    笔者结合临床实践体会到本方对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所致的顽固性痛经效果较好。

    该型痛经的辨证要点为:

    经期错后;经行少腹痛较剧;经色紫黑或夹瘀块;少腹常有冷感;脉象多沉涩;眼周青紫及白带多稀薄

    应用本方时应于每月经事初见之日服用,到经净为止。

    若属气血虚亏,肝肾不足,经色淡而致痛经者,则不可应用本方

    临床观察本方对气血瘀结痛经而致不孕的患者亦有效。

 

                                          (收稿日期1999-11-08

                                              《中国民间疗法》 200001

 

9.  这些常见中成药,轻松搞定【姨妈痛】

导读:身为女生,小编对于每个月的大姨妈深恶痛绝。每次大姨妈造访时,除了带来极度不清爽的感受之外,还会带来难忍的姨妈痛。网上有男生问过女生来大姨妈到底有多痛的问题,一个女生这样回答了他——

轻度的姨妈痛我们可以忍,如果太痛了怎么办?小编可是不赞同单纯使用止痛药哦!剧烈的痛经往往可能源于身体的平衡失调,应该对因治疗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几种常见的中成药,希望所有女生都能轻松度过那几天哦!

 

痛经,是指妇女在月经期间及月经前后,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的病证,且常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恶心呕吐等症状。痛经以青年女性为多见,也有部分中年妇女患此病。西医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继发性痛经与生殖器官的炎症等有关。痛经常见于西医学中的子宫发育不良、子宫过于前屈和后倾、子宫颈管狭窄、子宫内膜呈片状排出(膜样痛经)、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宫内感染等疾病。

辨证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四类证候。

一、气滞血瘀证

每于经前12,或按期小腹胀痛,或小腹拘急疼痛,刺痛拒按,呃逆,容易生气,月经量少,经行不畅,经色紫黑有血块。偏于气滞者,胸胁、乳房作胀,腹胀甚于痛;偏于血瘀者,腹痛重于胀,痛如刀割,拒按,下血块后痛即减轻,经净后疼痛自消。舌质暗,舌边或有瘀斑,脉沉弦。以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血色紫暗有块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理气活血,逐瘀止痛。

二、寒湿凝滞证

经前数日或行经小腹冷痛或绞痛,按之痛甚,甚则牵连腰脊疼痛,得热则舒,月经量少,涩滞不畅,色暗黑有血块,伴有畏寒,身痛,四肢冷,大便稀溏;苔白腻,脉沉紧。以经期或经行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量少、经色黯而有瘀块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温经化湿,理气化瘀。

三、气血虚弱证

经期或经净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揉喜按,按之则痛减,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面色苍白无华,语言低微,精神疲倦,乏力,心慌气短,食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以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补气养血,调经止痛。

四、肝肾亏损证

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月经量少,色淡,质稀,伴有腰酸痛,头晕耳鸣,眼花,口燥咽干,小腹空坠不温,或潮热;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以经期或经后12天小腹绵绵作痛、经色淡、量少、质稀薄、头晕耳鸣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益肾养肝止痛。

对证选药

(标“★”的为该证首选药)

一、气滞血瘀证

>>>>【选用成药】

①七制香附丸★ ;②痛经片;③痛经宁糖浆;④调经丸;⑤妇女痛经丸;⑥调经姊妹丸;⑦独圣活血片;⑧活血调经丸;⑨肝郁调经膏;⑩痛经灵颗粒。

>>>>【成药配伍举例】

1.气滞血瘀所致的痛经,其症重者,可用少腹逐瘀丸合七制香附丸。二药同用本证“药茶送服”方2合方5取汁送服,早、晚各服1,午服少腹逐瘀丸1次。

2. 气滞血瘀所致的痛经,若偏于气滞,症见小腹、胸胁、乳房胀痛甚,月经量少而淋沥不畅者,可用肝郁调经膏合益母颗粒。二药同用本证“药茶送服”方3合方5取汁冲服,早、晚各服1次。

3. 气滞血瘀所致的痛经,若偏于血瘀,症见经色紫暗有块,块下则瘀滞稍通,疼痛暂减者,可用少腹逐瘀丸合妇女痛经丸。二药同用本证“药茶送服”方1合方2取汁送服,早、晚各服1次。

>>>>【药茶送服】

1:焦山楂15g (捶碎),向日葵子12g

2:红花6g,鸡血藤30g (劈碎)

3:刺蒺藜10g,川芎10g (捶碎),红花6g

4:延胡索10g (捶碎),香附10g (捶碎)

5:月季花610g,玫瑰花610g

二、寒湿凝滞证

>>>>【选用成药】

①少腹逐瘀丸★ ;②痛经宝颗粒;③人参女金丸;④田七痛经胶囊。

>>>>【成药配伍举例】

寒湿凝滞所致的痛经,其症重者,可用少腹逐瘀颗粒合田七痛经胶囊合王回回狗皮膏(外用)。少腹逐瘀颗粒用本证“药茶送服”方2取汁冲泡,送服田七痛经胶囊,早、午、晚各服1次。同时,外用王回回狗皮膏贴于痛处。

>>>>【药茶送服】

1:红枣10(切开,去核,切片),益母草10g,生姜5(捣烂)

2:艾叶10g,香附10g (捶碎)

3:泽兰10g,艾叶6g

4:高良姜10g,香附6g (捶碎)

5:艾叶6g,生姜5(捣烂)

三、气血虚弱证

>>>>【选用成药】

① 归脾丸★;② 妇科白凤口服液。

>>>>【成药配伍举例】

气血虚弱所致的痛经,其症重者,可用人参养荣丸合归脾丸。二药同用本证“药茶送服”方2合方5取汁送服,早、晚各服1,午服归脾丸1次。

>>>>【药茶送服】

1: 党参10g (切片),黄芪10g (),生姜3(捣烂),红枣5(切开,去核,切片)

2: 砂仁5g (捶碎),陈皮6g (撕碎)

3: 白芍15g (捶碎),甘草6g ()

4: 生姜3 (捣碎),红枣5 (切开,去核,切片),红糖30g

5:龙眼肉30g

四、肝肾亏损证

>>>>【选用成药】

① 参茸白凤丸★ ;② 坤顺丸;③ 养荣百草丸;④ 田七补丸。

>>>>【成药配伍举例】

肝肾亏损所致的痛经,其症重者,可用养荣百草丸合田七补丸。二药同用本证“药茶送服”方3合方5取汁送服,早、晚各服1,午服田七补丸1次。

>>>>【药茶送服】

1:桑椹子15g,鸡血藤15g (劈碎),红花5g

2:鸡血藤15g (劈碎),白芍15g,益母草10g

3:月季花10g,女贞子15g (打碎)

4:白芍15g,甘草10g ()

5:白芍15g,枸杞子15g

小结

1.痛经是指妇女在经前、经期或经后发生的以小腹疼痛为主,或痛引腰骶,或痛引胁肋,或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甚或昏厥的一种病证。气滞血瘀证宜首选七制香附丸;寒湿凝滞证宜首选少腹逐瘀丸;气虚血弱证宜首选归脾丸;肝肾亏损证宜首选参茸白凤丸。各类证候的痛经,均宜采用成药配伍与药茶送服,以提高疗效。

2.注意事项:避免强烈的运动和情绪的紧张,保持精神愉快,避免风寒,勿食生冷及有刺激性食品,注意经期卫生。

 

10.  “大姨妈再痛,就用这招对付TA

导读:女性之友大姨妈,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很有个性,很多女性的大姨妈,相当客气,每次到来的时候,都会带上一份伴手礼——痛经,这份礼物可是让很多女人备受折磨啊!痛经的苦楚,难以言喻,可有简单好用的方法对付它?还真有一个——腹部推拿治疗痛经,具体如何操作?且看正文解读!

 

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常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等症,并伴随月经周期发作。亦称经行腹痛。如仅感小腹或腰部轻微胀痛不适,属正常生理现象,不作痛经论。本病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尤以青年妇女较多见。临床上有原发性与继发性痛经之分,原发性一般无生殖器官病变,继发性有明显的生殖器官病变。

【病因病机】

1、气滞血瘀

情志不舒可使肝气郁结,气机不利,血不畅行,经血滞于胞中而作痛。

2、寒湿凝滞

风冷寒凉之邪或从外感,或由内伤,寒湿客于冲任、胞宫,导致经血滞凝、运行不畅,发生痛经。

3、气血虚弱

脾胃素弱或久病气血俱虚,冲任气血虚少,行经后血海空虚不能濡养冲任、胞脉而致痛经,或体虚阳气不振,不能运血,经行滞而不畅,亦可导致痛经。

4、肝肾虚损

肝肾本虚,或多产房劳,损及肝肾,或久病及肾,肾精亏耗,肝血亦虚,以致精亏血少,冲任不足。胞脉失养,于经行之后,精血更虚,冲任胞脉失于濡养,而致痛经。

【临床表现】

1、主要表现

经行小腹疼痛,也可连及全腹或腰骶,或外阴及肛门坠痛。痛甚者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虚脱等,并随月经周期而发作。

2、时间

经前经期痛者属,经后痛者属

3、疼痛性质

拒按属,喜按属

得热痛减属,得热痛剧为

痛甚于胀,血块排出痛减者为血瘀,胀甚于痛者为气滞

绞痛冷痛者属,灼痛者属

4、病位

痛在两侧少腹,病多在

痛连腰际,病多在

【治疗原则】

通调气血。

【基本治法】

1、腹部

取穴:气海、关元及小腹。

手法:一指禅推法、摩法、揉法、按法。

操作:摩法顺时针施于小腹5~6分钟。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施于气海、关元,每穴2分钟。

2、腰背部

取穴:肾俞、八髎

手法:一指禅推法、法、擦法。

操作:腰部脊椎两侧及骶部用法操作4~5分钟。一指禅推法或法施于肾俞及八髎穴,以酸胀为度。擦法施于骶部八髎穴,以透热为度。

【辨证加减】

1、气滞血瘀

经前或经期痛小腹胀痛拒按,夹血块,血块出痛减,胸胁乳房作胀,舌质暗或瘀点,脉沉弦。按揉章门、期门、肝俞、膈俞,每穴1分钟。拿揉血海三阴交,以酸胀为度。

2、寒湿凝滞

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色暗有血块,舌苔白腻,脉沉紧。直擦督脉,横擦肾俞命门,透热为度。按揉血海三阴交,每穴1分钟。配合热敷,以耐受为度。

3、气血虚弱

经后或经期,小腹隐痛,喜按,经色淡质清稀,乏力,便溏,舌淡脉虚细。直擦督脉,横擦左侧背部,以透热为度。摩腹并揉中脘2~3分钟。按揉脾俞、胃俞、足三里1分钟。

4、肝肾虚损

经后,小腹绵绵作痛,腰酸,经色暗淡,量少质稀,小腹空坠不温,或潮热颧红,舌淡苔薄,脉沉细。直擦督脉,横擦肾俞命门,以透热为度。按揉照海、太溪、肝俞、肾俞、涌泉1分钟。

【按语】

推拿治疗痛经疗效确切,痛经病因复杂,容易反复,必须坚持治疗。只要辨证准确,手法恰当,一般均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急性发作期治其标,缓和期治其本。

对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还应着重治疗原发病,并配合腹部推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减轻临床症状。

 

——本文选自《实用推拿技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刘明军主编)


11. 【痛经】刮痧疗法实用版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部疼痛,甚则剧痛难忍,并随着月经周期而发作,称为“痛经”

子宫过度前倾和后倾,子宫颈管狭窄,子宫内膜增厚,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等病所引起的痛经,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本病的主要病机是气血运行不畅。常由于经期受寒饮冷,坐卧湿地,寒湿伤于下焦,客于胞宫,经血为寒湿所凝,运行不畅而作痛;或肝郁气滞,血行受阻,冲任运行不畅,经血滞于胞宫,不通则痛;或禀赋虚弱,肝肾不足,孕育过多,精血亏损,行经之后血海空虚,胞脉失于滋养,故经后作痛。

【辨证分型】

寒湿凝滞型:经前或行经期间小腹冷痛,按之痛甚,重则连及腰脊,得热痛减,经水量少,色黯,常伴有血块,苔薄白,脉沉紧。

肝郁气滞型: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胀甚于痛,经行不畅,月经量少,常伴有血块,兼见胸胁乳房胀痛,舌质黯或有瘀斑,苔薄红,脉沉弦。

肝肾亏损型: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按之痛减,经色淡,质滑稀,腰脊酸痛,头晕耳鸣,面色苍白,精神倦怠,舌质淡,脉沉细。

【刮痧治疗】

1.取穴

按“穴--部”理论,以任脉、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为主。

1)背腰部  肾俞、八髎

2)腹部  关元、中极

3)下肢部  地机、三阴交

寒湿凝滞型加水道

肝郁气滞型加太冲

肝肾亏损型加肝俞、太溪                  

  八髎穴图                               

 

 2.运板技巧

1)先刮背腰部肾俞、八髎穴,刮八髎时,沿下髎、中髎、次髎、上髎进行逆刮法操作,刮成倒八字形;

2)通过刮拭将刮痧油渗入体内,八髎穴拔罐以调气行血,活血化瘀,祛瘀则痛止;

3)腹部从关元穴向下刮至中极穴,以轻刮为主,刮拭1020次为宜;

4)最后从下肢内侧地极穴向下刮至三阴交穴,重点穴位以点、按法刮拭。

【附注】

1)刮痧后饮用一杯温开水。

2)对于痛经病人应重视精神心理治疗,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减少焦虑和抑郁。

3)经期应注意保暖,忌寒、凉、生、冷刺激,防止寒邪侵袭。

4 注意休息、减少疲劳,加强营养,增强体质。经期要注意饮食调理,经前和经期忌食生冷寒凉之品,以免寒凝血瘀而痛经加重月经量多者,不宜食用辛辣之物,以免热迫血行,出血更甚。

【现代研究】

夏俊博,选用任脉、脾经、膀胱经上的穴位进行刮拭并结合拔罐治疗42例痛经患者,其中40例患者的痛经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地机穴

            (夏俊博,史历.刮痧配合拔罐治疗痛经[J].山东中医杂志,2006,25(3):195.


12.【痛经】用什么中成药合适?

痛经:女性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难忍,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者,称为痛经。中医一般将痛经分为:

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壅滞、气血虚弱、肾气亏虚5种。

使用中药非处方药治疗痛经,应根据痛经不同特点进行辨证治疗,依据中医治法选择不同药物。

辩证选药

1.气滞血瘀 主要症状: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血行不畅,血色紫暗有块,块下痛减,经前乳房胀痛,甚至痛不可触,胸闷不舒,或喜叹息,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可选用复方益母口服液 

2.寒凝血瘀 主要症状:

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遇寒痛甚,月经或有推后,量少色黯夹有血块,面色清白、畏寒肢冷,舌黯苔白,脉沉紧可选用少腹逐瘀颗粒 

3.湿热壅滞 主要症状:

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胀痛不舒,有灼热感,或痛连腰骶,经血量多或经期较长,色黯红,质稠或夹有粘液,素有带下较多,色黄质稠有异味,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可选用清热调血汤 

4.气血虚弱 主要症状:

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小腹喜按,或小腹及阴部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质稀,面色少华,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淡,脉细无力。可选用八珍颗粒 

5. 肾气亏虚 主要症状:

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腰骶酸痛,经色黯淡,量少质稀,头晕耳鸣,面色晦暗,不寐健忘,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可用益肾调经汤

正确选择非处方药

1复方益母口服液 

从月经前二天开始,口服。一次20毫升,一日2次,连服7天。 

2少腹逐瘀颗粒 

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袋,一日3次。 

3八珍颗粒(片):

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片剂:口服。一次2片,一日2 次。 

注意事项

1复方益母口服液

本品为气滞血瘀诸证所设,气虚血瘀者不宜。

本品以活血药为主,故孕妇忌用;月经多者慎服。忌食辛辣油腻食品。感冒时禁用。 

2少腹逐瘀颗粒

本品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故湿热为患,阴虚有热者慎用。

治疗产后腹痛应排除胚胎或胎盘组织残留。

服药后腹痛不减轻时应请医生诊治。

孕妇禁用。服药期间忌食寒凉之品。感冒时不宜服用。

3八珍颗粒(片)

感冒者慎用,以免表邪不解。

本品为气血两虚证而设,体实有热者忌服。

服药期间饮食宜选清淡易消化食物,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之品。

——(孙艳 解放军总医院主任药师)转载自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实用版痛经刮痧疗法
痛经—穴到痛止有奇效
痛经2
《自我调养巧治病》:痛经
二十六课目 痛经
痛经?看9位中医名家如何各显神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