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认知觉醒:克服本能,原动力是成功的唯一源泉,但很多人做不到

这世上能聚焦的人很多,但卓越的人很少,其原因之一就是大多数人都缺乏深度沉浸的能力。

杨绛说:现在年轻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想得太多而读书太少。

但在目前信息爆炸的时代,所有人接收的信息已经远远超出以前读书的知识,为什么大多数人依然难以突破、获得成功?

因为很多人并不知晓自身的元认知对自己的影响有多大。

或者说,很多人的大脑认知并不清晰。

200 万年前,人类开始脱离猩猩族群,进化了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然而进化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类带来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痛苦。

发达的大脑系统让人们能够同时处理巨量信息,但又因感知太多信息而感到心神不宁。

比如,因产生过多欲望而痛苦不堪;因担忧能力不足而滋生焦虑;虽衣食无忧,却总是苦于无法摆脱手机的干扰;苦恼于无法获取让人羡慕的技能;苦恼于自己无法拥有想要的生活······

很多人的时间都被这些混乱的苦恼浪费了。

在《认知觉醒》一书中,作者周岭就从影响人的行为最深层的原因:认知,从专注力、情绪力、学习力、行动力等角度,对人的认知与行为进行深度分析,也许能颠覆你对自我认知的认识,找到成功大门的钥匙。

就像作者说的:“成功的人,知道哪些信息是有用的、能够主动去处理信息。”

所以,学会控制生物性,激发真正的内在觉力,用有效的行为模式,让自己的情绪和能力经常处于平和与高效的状态,不断为成功加筹码。了解他的观点,也许会对你之后的人生有很大帮助。

周岭在书中提出了“元认知”对行为和结果的影响:能够看清规律和真相,是卓越与平庸的区别

比如你可能常观察到这种现象:身体做着A,脑子却想着B。 跑步的时候,手脚在动,脑子却在考虑明后天的安排; 吃饭的时候,嘴巴在动,心里却在担忧与他人的关系; 要睡觉了,身体不动,思绪却像瀑布一样倾泻而出……

这些场景司空见惯,俗称分心、开小差。很多人觉得不是大事,然而这种“做A 想B”的行为模式却会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徒生烦恼、渐生愚钝。

就像书中说的:

“能力弱者极易分心,他们必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才能学习,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他们心神不宁;他们总忍不住想做点更有趣的事情,一条热点新闻、一段有趣的闲聊都能把他们的注意力从重要的事情上移开。”

而能力强者则正好相反:“他们的优势就在于能够主动屏蔽干扰,选择需要的信息并沉浸其中。”

沉浸能力的不同,让不同人最终处在了不同的层次。

从长远看,一个人专注力的高低可能预示了他今后成就的大小。

比尔·盖茨与沃伦·巴菲特第一次相识的时候,盖茨的父亲就分别给他们一人一张卡片,让他们在上面各写一个词,描述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自己。

结果两个人的答案竟然一模一样,都是:专注

成长就是克服天性的过程,我们必须用觉知力和自控力去约束天性,否则就会被潜意识左右而不自知。

从大范围看,沉浸能力强的人时常处于支配层,沉浸能力弱的人时常处于被支配层。

如果我们希望从人群中脱颖而出,就一定要刻意磨炼这种品质。能主动选择信息的人不一定能沉浸其中,所以很多人虽然能放下手机、拿起书本,能放弃娱乐、磨炼技能,甚至能大量练习,努力到感动自己,但他们就是无法让自己变得卓越。

其原因是大多数人情绪不稳定: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然而获取深度沉浸的能力不能仅靠热情,更是一项技术,是有方法论的。

著名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科学家罗伯特·普尔经过大量的研究后指出:所谓天才,其实并不神秘,其本质是“正确的方法”加上“大量的练习”。换言之,我们没有变得像天才般卓越是因为方法不对或练习不够。

如果我们能早点知道这个原理并主动运用、修正,或许命运轨迹和生活质量都会有所不同。

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全情投入和界限清晰的专注习惯,那他不仅能获得智力上的聪慧,也能获得情绪上的平和。这样的人在之后的人生里一定会有成果。

但只靠重复的“埋头干”和“正确的方法”相去甚远。

《认知觉醒》中,作者总结了“正确的方法”通常具有的四个特征

1.有定义明确的目标。

2.练习时极度专注。

3.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4.始终在拉伸区练习。拉伸区,就是介于舒适区和困难区之间的过渡,这个范围既能挑战自己又不会打击信心,是帮助人持续成长的重要阶段。

比如你要练琴,那就告诉自己:“连续三次不犯任何错误、以适当的速度弹奏完曲子。”而不是“我要练琴半小时”这样宽泛的目标。

目标定义越明确,注意力的感知精度就会越高,精力越集中,技能越精进。如果目标太大,那就将它分解成小目标,这样做也是为了使目标更具体、精细。

一个手电筒不能同时照出两种光。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先保持极度专注,想不出答案时再将注意力转换到另一件与此毫不相干的事情上。即事前聚精会神,让意识极度投入;事后完全忘记,让意识彻底撒手。

这样,灵感和答案就会大概率地出现。

阿基米德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鉴定皇冠真假的办法,所以准备去公共浴室彻底放松一下,但在他的身体进入澡盘的那一瞬间,溢出的水就给他带来了灵感。除此之外的很多例子都表明,科学发现或其他智力上的突破都是在当事人毫无期待、正在想别的事情的时候出现的。

彻底关注和完全放松之际,潜意识能帮你到达你根本想象不到的地方。

李大钊就说过:“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

这跟著名的英语谚语“Workhard.Playhard”——努力工作,努力玩。异曲同工。

这是伦敦帝国理工的校训,也是谷歌公司的宗旨。其实就是说明专注和放松的重要性。

一味重复已经掌握的事情是没有意义的,但挑战太难的任务也会让自己感到挫败,二者都无法使人进入沉浸状态,好的状态应该介于二者之间。

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一书中提出这样一个模型:

当人们对当前的活动感到厌倦时,说明应该提高难度;当人们对当前的活动感到焦虑时,说明应该保持这个水平专注练习,如此反复交替就可以让自己进入心流通道,沉浸其中。

就像我们每个人都必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因喜欢一件事而沉醉其中,忘记时间,不知疲倦,不管这件事是娱乐消遣还是学习研究。

但若想在某方面有所成就,就不能依赖这种不稳定的自发状态,必须建立稳固可靠的行为模式。

因为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兴趣,还有让人心生畏惧的核心困难。

所以,要做到真正的卓越离不开另一个要素:大量的练习

这种大量练习需要到什么程度呢?小钢琴家陈安可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参考答案。

她三岁半开始练琴,一年半后就上节目演奏8级难度的钢琴曲。在一次节目采访中,她坦言自己每天要练4小时琴,而在更早的采访中她就说:“我每天都练,没有一天不练。”

钢琴家郎朗也多次在采访中谈到,他小时候每天练琴8小时以上,直到现在还每天至少练琴两个小时,不论是休假还是工作到凌晨两点,都会坚持。

可见,天才也需要大量的练习,或者说正是“正确的方法”加“大量的练习”造就了天才。无论是谁,拥有深度沉浸的能力和训练后,就一定能走向某一领域的高处。

所以,从现在开始,好好地审视自己吧。

审视自己的注意力——是被动吸引还是主动选择? 审视自己的沉浸度——是分心走神还是极度专注? 审视自己的练习量——是浅尝辄止还是大量投入? 前人的智慧足以使我们走向卓越,只要用心拾取,我们一定能在进化的大潮中成就自己,造福他人。

继续阅读(剩余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人如何从平凡走向卓越?《认知觉醒》告诉你答案
看完《乔家的儿女》和《认知觉醒》,我终于知道了人这辈子一定要觉醒的3种能力
如何训练自己的专注力?helleo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认知觉醒
犹太智慧:想成功,重点不是学多少知识,而是3个层次获得觉醒
对工作投入的深度,决定你职场成就的高度
认知水平高的人,往往具备八种顶级能力!你若是有一半,也很厉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