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牙齿配不上胃口:189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被反杀
埃塞俄比亚士兵
历史上,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发动过两次侵略战争,一次是1895年,一次是1935年。这两次侵埃战争都比较有名:第一次有名是因为意大利作为西方列强之一,居然被埃塞俄比亚击败了,丢人现眼。第二次有名是它是二战的前奏,是英法绥靖政策的样本,而且意大利也差点再次现眼。
由于意大利军队在埃塞俄比亚的表现不如人意,衍生出了很多意大利军队呆萌、奇葩、垃圾的段子。实际上,意大利军队的战力虽然一般,但没有那么不堪。以第一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为例,埃塞俄比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弱,意大利出兵也不多,啃不下来也很正常。
 

01

19世纪80年代,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
在此之前,非洲有80%的国家和地区是独立的,此之后30年,非洲迅速被瓜分,连最偏远、最内陆的地区也没能幸免。在抵御西方入侵的过程中,整个非洲只有埃塞俄比亚的卫国战争取得了成功,成为极少数的独立国家之一。
欧洲列强瓜分非洲
最先向埃塞俄比亚动手的是英国。早在19世纪初,英国人便借口探索尼罗河支流发源地为名,将势力渗入埃塞俄比亚。1849年,英国开始拉拢埃塞俄比亚地方势力,煽动它们与中央对抗,1867年又直接出兵进攻埃塞俄比亚,但始终没有彻底征服埃塞俄比亚。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红海航道的战略价值凸显,而埃塞俄比亚毗邻红海,控制埃塞俄比亚可以保证红海航道的安全,有很大的经济和战略价值。于是英国两次指使埃及出兵攻打埃塞俄比亚,但均遭到惨败。
1881年,埃塞俄比亚的邻国苏丹,爆发了著名的马赫迪起义,这是近代非洲规模最大的反英大起义,起义持续了18年之久,极大地牵制了英国的在非洲的力量,另一方面,崛起的德国不再满足于欧洲霸权,开始挑战英国的世界霸权,英德矛盾激化,所以英国暂时腾不出手来解决埃塞俄比亚。
英国没空解决埃塞俄比亚,意大利有空。

统一前的意大利
在欧洲列强中,意大利的发育比较滞后,直到1870年才实现国家统一和独立,此前意大利一直处于异族压迫和封建割据的局面。
发育迟缓的后果,就是意大利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农业和重工业特别落后,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经济搞不起来,国内失业问题严重,赤贫人群激增。
从19世纪70年代起,意大利每年约有10万人移居国外,去寻求更好的生活,此后移民数量逐年增加,到1881年,这一数字是100万,到1910年,更是达到了550万人。
面对这种情况,意大利当局开出的药方是抢夺殖民地。
有了殖民地,就有了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还可以向殖民地移民,消化过剩的贫困人口,缓解国内矛盾,一举三得。所以,意大利决定以英国为榜样,立志成为“人口密度和移民运动的力量仅次于英国的第二殖民强国。”

突尼斯地理位置
由于殖民大业起步比较晚,可供意大利侵略的殖民地已经很少了。起初,意大利打算吃窝边草,拿地中海对面的突尼斯练手,但是同样是地中海国家的法国也看上了突尼斯,意大利斗不过法国,被迫出局。第二年,愤恨难平的意大利倒向了德奥同盟,于是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
紧接着,意大利又将矛头对准了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是当时非洲少有的独立国家,英国啃了几次都啃不下,意大利想试试,而英国也不反对。英国在非洲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法国,在英国看来,与其让法国拿下埃塞俄比亚,不如让意大利拿下——或许能实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02

早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初,意大利一家轮船公司占领了埃塞俄比亚阿布萨港附近的红海沿岸部分土地,此后,意大利旅行家、传教士、考察队员、冒险者纷至沓来,不断向这一地区渗透。
1882年,意大利政府接管了轮船公司的领地,开始以此为基地,不断向四周扩张、蚕食。在进行武力征服的同时,意大利也采取政治谋略,拉拢埃塞俄比亚的地方势力对抗中央,挑动埃塞俄比亚内战,便于自己浑水摸鱼。

埃塞俄比亚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埃塞俄比亚这个国家的情况。
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北部,西部是苏丹,南部是肯尼亚,东部是索马里,北部和东北部毗邻红海(厄立特里亚独立后,成了内陆国家)。埃塞俄比亚全国三分之二为高原地形,经济以农牧业为主。
在非洲,埃塞俄比亚的文明是比较先进的,早在1270年就建立了阿比西尼亚帝国,相比非洲南部的那些部落国家,埃塞俄比亚很早就进入了封建社会。
1769年-1855年,埃塞俄比亚处于“王侯纷争时期”,皇权不振,地方诸侯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彼此征战,国家动荡不安。1855年西奥多二世即位后,依靠一支嫡系农牧民军队,花费7年时间完成了国家统一,初步重建了中央政权。
虽然实现了国家统一,但是由于分裂时间太久,埃塞俄比亚的割据势力还有相当实力,加上西方殖民者的挑拨,导致埃塞俄比亚的政局并不稳定,所以从西奥多二世到约翰四世,再到孟尼利克二世,三任埃塞俄比亚皇帝都在不断打击分裂势力,扩大皇权,加强中央集权。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埃塞俄比亚的皇位不是世袭的,而是打来的,哪个诸侯势力最强大,就可以当皇帝,所以上面所说的三任皇帝彼此之间没有关系——可能是敌对关系。
孟尼利克二世
1887年,意大利与绍阿地区的老大萨尔·马利安结盟, 共同反对皇帝约翰四世。利用意大利的援助,萨尔·马利安不断利用武力和横纵连横之策,逼迫各地中小诸侯臣服,势力逐渐壮大。
1889年约翰四世出兵镇压马赫迪起义军阵亡后,萨尔·马利安已成为埃塞俄比亚国内最强大的诸侯,顺势加冕为“众王之王”,登基称帝,称为孟尼利克二世。
孟尼利克二世统一称帝,离不开意大利的帮助,所以意大利可以称得上孟尼利克二世的天使投资人,现在创业成功,天使投资人想要变现——意大利与孟尼利克二世签订了《乌西阿利条约》,条约规定埃塞俄比亚将北部若干领土划归意大利,意大利补偿给埃塞俄比亚3万支枪、28门大炮以及200万里拉(意大利货币单位)。
孟尼利克二世想利用意大利军火,彻底消灭国内残余割据势力,因此不得不放弃部分领土。
但是,意大利的胃口不只是北部领土,条约的第17条规定,埃塞俄比亚在与其他列强和政府交涉中,可以向意大利求助。但意大利却偷梁换柱,在意文本条约中,将“可以”改成了“必须”,想将埃塞俄比亚变成意大利的保护国。

厄立特里亚
与此同时,意大利将新占领的埃塞俄比亚红海沿岸以南的领土,合并成了一个殖民地,即厄立特里亚。(1993年厄立特里亚独立,成了主权国家)
意大利公布意文本条约后,孟尼利克二世非常愤怒,一面公布阿姆哈腊(埃塞俄比亚官方语言)文本条约向外界澄清事实,一面写信给欧洲各国,谴责意大利卑鄙无耻。
双方关系就此破裂。
 

03

意大利和埃塞俄比亚的外交关系逐渐紧张。
1893年,埃塞俄比亚宣布废除《乌西阿利条约》及其附属条约,意大利政府则决定扶植亲意大利的贵族势力,推翻孟尼利克二世,取而代之。意大利首相指示厄立特里亚总督:从现在起,就是要鼓励那些觊觎王位者来反对他,只要他不存在了,这个帝国就会分裂成南北两半。
然而,意大利的颠覆策略最终没有成功,武力征服成了唯一的选择。
1894年7月,意大利不宣而战,进攻埃塞俄比亚卡萨拉,1895年3月,意大利向埃塞俄比亚发动了全面进攻,第一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爆发。

孟尼利克二世
孟尼利克二世是一个比较有眼光、有手腕的君主。他登基之后,一直在做两件事:维护统一和巩固皇权。而要实现这两点,需要强大的实力。为此,孟尼利克二世对埃塞俄比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比如设置中央各部机构,建立领主、省督、皇帝三级国家政权,加强皇帝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并逐步废除农奴制,发行统一的国家货币,创建银行,建立学校,引进西方邮政系统,向欧洲派遣留学生,鼓励发展工商业等等。
在军队建设方面,孟尼利克二世创立了什一税,解决了军费问题,在此时前,埃塞俄比亚的军队靠抢夺和摊派解决给养问题。另一方面,为增强军队战斗力,荡平国内割据势力,孟尼利克二世不惜巨资,从欧洲购买大量先进武器。
仅1887年,孟尼利克二世就从欧洲国家搞到了2.5万支步枪,1893年孟尼利克二世的军队拥有8.2万支步枪和28门大炮,到1895年,埃塞俄比亚已拥有一支装备11.2万支来复枪的军队。这与非洲其他地区的土著装备的长毛、石斧有本质区别。
孟尼利克二世时期修建的火车站
虽然在抗击意大利的战争中,埃塞俄比亚也有不少手持长矛的士兵,但这些都是临时征召的辅助部队,主力部队始终是装备现代步枪、火炮的正规军。
与意大利关系紧张后,孟尼利克二世搭上了意大利的宿敌——法国。这一时期,埃塞俄比亚从法国进口了大量先进武器,并聘请法国军事顾问帮助训练军队。俄国和法国是同盟,也支持埃塞俄比亚,卖了军火,派了顾问。
所以,当意大利向埃塞俄比亚发动进攻时,孟尼利克二世根本不惧。
10万以上的正规军,武器也不差,民兵不计其数;本土作战,占尽地利人和;国内,孟尼利克二世建立了比较强大而统一的政权,确立了领袖和权威地位,号召力和凝聚力今非昔比。国际上,埃塞俄比亚有法国和俄国撑腰。

相关国家地理位置
意大利跨海作战,除非派遣几十万大军,否则胜算很小。
意大利或许能凑齐几十瓦军队,但肯定扛不住几十万军队的巨额开支。要知道几年后的英布战争中,大英帝国都差点被自己的几十万军队耗垮——花了2.5亿英镑军费。大英帝国国运的分水岭:1899年第二次英布战争
这次战争,意大利出动了1.7万军队,其中意大利人有10596人,其余的是从殖民地厄立特里亚征召来的。战争过程中,意军数量略有变动,但变动不大。
 

04

1895年3月,战争全面打响后,意大利军队锐气正盛,相继占领了阿迪乌格里、阿迪格腊特、阿杜瓦等地,意大利军队总司令巴拉蒂里飘飘然,口出狂言:如果再多两营兵和几门炮,不用多久就可以把孟尼利克装到笼子里带到罗马。
面对意大利军队的进攻,1895年9月,孟尼利克二世发表了《告全国人民书》,号召全民抗击侵略。很快,埃塞俄比亚全民动员起来,为卫国战争贡献力量。民众捐款捐粮,筹集军费,连皇后都捐了金银首饰和钱财,贫苦农牧民踊跃投军,短时间内组织起了12万军队,各地诸侯也表示支持皇帝作战。

埃塞俄比亚地形图
埃塞俄比亚位于高原地带,境内多险峻的群山和陡峭的峡谷,很多高原和山地之间完全隔绝,或者只有悬崖上的狭窄小径相连接,交通非常不便,很不利于行军,意大利军队越深入内陆,兵力越分散,推进得也越慢。
1895年12月7日,一支意大利军队在安巴阿吉拉地区遭遇了3万埃塞俄比亚军队。意大利军队对地形很生疏,又得不到补给,天气寒冷,孤立无援,结果被围歼。
安巴阿吉拉之战拉开了意大利军队屡败的序幕。孟尼利克二世见诱敌深入的战略已经成功,开始部署反攻。
1896年1月,埃塞俄比亚军队收复马卡累要塞。
1896年2月底,孟尼利克二世率领埃塞俄比亚军队主力向阿杜瓦挺进,准备在此与意大利军队决战。巴拉蒂里误以为埃塞俄比亚军队要进攻殖民地厄立特里亚,于是放弃了很多占领地区,指挥军队向阿杜瓦集结,计划在此阻截埃塞俄比亚军队。
意军和埃军战斗场景
3月1日凌晨,双方在阿杜瓦展开决战。意大利投入了1.7万人,埃塞俄比亚投入了12万人,双方主力都是倾巢而出。
埃塞俄比亚拥有人数、地利和情报优势,补给情况也好于意大利军队,意大利军队在质量、武器方面强于埃塞俄比亚军队——埃塞俄比亚受过现代化训练的军队不多,远不及意大利的职业军人,火炮数量和使用火炮的技术也不上意大利军队。
战斗持续了一上午,尽管意军大炮给埃军造成了很大伤亡,但埃塞俄比亚军队还是获得了最终胜利,毕竟人数是意大利军队的7倍。
此战,意军阵亡7000人,受伤2500人,被俘3500人,战损率如此之高,意味着主力部队基本被歼灭。埃塞俄比亚方面阵亡4000~5000人,受伤6000~10000人。
孟尼利克二世及其军队
虽然是败仗,但战斗过程中意大利军队的表现可圈可点,炮兵玩的很溜,收割很多人头,被围攻后残余部队还组织了自杀式进攻,担任后卫的步兵为掩护部队撤退,坚持到了最后关头,炮兵也始终坚守大炮,直到被冲到跟前的埃军士兵杀死。
阿杜瓦战役之后,残存的意大利军队退守厄立特里亚。孟尼利克二世本来可以趁胜收复该地,但考虑到欧洲其他国家可能借此出兵干涉,孟尼利克二世决定见好就收,恢复与意大利的和平。
 

05

阿杜瓦战败的消息传到意大利之后,举国哗然,首相克里斯皮被迫辞职,内阁倒台,意军总司令巴蒂拉里被送上了军事法庭,虽然判处无罪,但却被迫辞职,退休养老。
1896年10月,意大利与埃塞俄比亚签订《亚的斯亚贝巴条约》,条约规定:意大利承认埃塞俄比亚独立,废除《乌西阿利条约》,赔偿1000万里拉,埃塞俄比亚承认意大利对厄立特里亚的殖民统治,释放意大利战俘。

19世纪末非洲形势图
无论如何,意大利作为欧洲列强之一,被一个非洲国家打败,算是破天荒了,意大利的国际声誉也遭到了欧洲各国的嘲笑。俾斯麦甚至讥讽道:“意大利人有极大的胃口,却只有差劲的牙齿。”

【参考资料】
《试论埃塞俄比亚抗意卫国战争》、《论孟尼利克二世在抗意卫国战争中的作用》、《试析1880年-1914年埃塞俄比亚幸存的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帝国传奇系列——阿比西尼亚帝国(埃塞俄比亚帝国)2
长枪大炮的意大利军,本想入侵非洲弱国,却被反杀11000人
意大利好歹也是列强,为何会在意埃战争中输给埃塞俄比亚
偷鸡不成蚀把米,让意大利沦为国际笑柄的阿杜瓦战役
三位君主励精图治,埃塞俄比亚的现代化演变之路
尴尬了我的哥!这一西方殖民列强竟被非洲国家打得落花流水,赔款求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