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一波书单驱赶酷暑的烦闷吧

敏芊的人间理想

聚焦成长中的两大基石:

认知思维&知识框架,活出强劲的自己。

敏芊的第54篇原创文章
标签:书单

这周文章推送没有干货,好吧,我偷懒了,撒丫子去山西旅游了,这次大同之行颠覆了我对“中国煤都”的认知。

后台一直有朋友跟我说:你文章中引用了那么多书,是否能推荐几本。

嘿嘿,这也给了我偷懒的理由,那么本次推荐8本书,也不多,那是因为:
一是担心你跟我一样有选择障碍,又或是太多了会在收藏夹里吃土,那就没啥意思了;

二是类似于《人类简史》《黑天鹅》《刻意练习》等的畅销书,没有列入其中,毕竟大家太过熟悉,经典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嘛。

最后的原因,我也是第一次在号内推荐书单嘛,那就尝试着按照我自己解决问题的逻辑来吧!

比如,我一直困扰,为什么很努力却也缓解不了焦虑,那么以下两本书让我明白了焦虑的起因、本质,同时也解决了问题:


稀  缺






行为经济学的重磅之作,首度提出:
带宽(心智的容量)=认知能力+执行控制力

塞德希尔· 穆来纳森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却发现了一个存在于世人中间的惊人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

他们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从公司白领、机构成员到拾荒者,所有处在稀缺状态中的人们,其大脑都会被稀缺心态俘获,他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紧急的事情上,并将其他事物排除在外。

当然这种专注会让人们从稀缺中获益,让人们获得“专注红利”(短期的富裕或效率)。

但由于“目标抑制”的作用,人们在专注于某项重要事物的同时,就不容易想到其他重要事物。
因此,专注也会导致“管窥”之见(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从而让人们的视野变窄,从而付出沉重代价。

也就是说,真正可怕的不是资源的稀缺,而是俘获我们大脑的稀缺心态,是一种心态和能力的匮乏。

本书告诉我们:别没什么就嚷嚷什么,觉得缺啥,就拼命的去补啥,这样反而会造成我们的认知障碍,降低我们的心智容量,导致我们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还会减弱我们的执行控制力。

那么究竟怎么做呢?本书有答案——


身份的焦虑






心理学上说: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这或许是我们感到焦虑的根源,毕竟萨特说过:他人即地狱。

如果你很在意别人对的你看法且容易被别人的想法动摇,我建议你看看这本书。

如果你日常焦虑,感到人生迷茫,不知道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也建议你看看这本书。

本书作者阿兰.德波顿,毕业于剑桥大学,被称为英伦才子。

德波顿援引艺术家、思想家及作家的观点与作品,抽丝剥茧地剖析焦虑的起因大概来自于:渴求身份、势利倾向、过度期望、精英崇拜、制约因素,并从哲学、艺术、政治、宗教等各个角度探索舒缓和释放这种焦虑的途径。

当然,如果你需要具体的方法,从而解决作为生存层面的焦虑,那么你会认为他给出的答案是抽象和空洞的。

但这不是本书的缺陷,这恰恰是哲学家和艺术家解决问题的方式,显然这不是一本给你灵丹妙药的书,而是补全认知的书,通过阅读本书,更多的是让你感受到一股情感上的力量在支持着你,让自己变得不受周边人和事物所影响,形成一个真正的自我。




另外让我们焦虑的还有生活中各种纷繁复杂的、待解决的问题,那么以下这两本书,不但讨论了问题的本质,而且通过不断的提问题,找答案的过程,让我们逐步提升认知的维度,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你的灯亮着吗?





究竟什么是问题?
问题是现实和理想状态的差别。

提出问题时想一下,站在谁的角度,也就是谁受益?

什么是证否?
也就是你对问题的理解,如果想不出至少三个可能有出错的地方,你就没有真正理解这个问题。
......

以上都是这本书的引用,它以别具一格的视角和幽默风趣的语言讨论了解决问题时有可能遇到的多种困难,并就如何训练思维能力指点迷津。

此书共分六个主题,每个主题都由若干生动有趣和发人深省的小故事组成。

小故事精彩而富有启发,譬如:不但要问是什么问题,还要问是谁的问题,巧妙地引导我们先确认真正的问题,然后明确问题该由谁解决,再确定问题的根源,最后决定到底想不想解决这个问题等等。

如果你正在被事情困惑,被问题缠身,这本书可以从多个方面,给你打开一扇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窗户,或许正如书名,为你点亮一盏灯。


学会提问





本书是批判性思维领域的“圣经”,也是批判性思维领域的经典之作!一本授人以渔的智慧之书,独立思考者的起点。

譬如,当你碰到如下问题时:
微信群里,家人时不时发来一些标题为“……秘密”“……必看”的养生文章,你会支持还是劝阻?
无数专家都说股市要跌、房价要涨,或者激烈地唱着反调,你相信谁?质疑谁?结论是唯一的吗?

那么这些问题背后,你个人的观点是什么?你支持或反对的理由是什么?有确凿的证据来证实吗?

参照人类的发展历史,我们的天性中就带着对权威的崇拜,而批判性思维告诫我们要记得观察证据的效力如何,是否可以支撑结论,以及是否有遗漏之处。
当你做完这些步骤,会惊奇的发现很多结论不再成立。

换言之,专家说得再动听,也无法替我们救急,我们有必要依靠自己的大脑,激发批判性思维,提出关键问题,让众说纷纭的争论立见分晓。

书中比较重要的认知和方法论:
1、找到对方的结论与证据;
2、避免“晕轮效应”(halo effect);
3、避免“确认性偏见”(confirmation bias);
4、避免“以偏概全谬误”;
.......
当然还有一些很经典的,那就等你自己来挖掘吧。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学习批判性思维,别最后成了一个扛精。正如书中所说:一个拥有批判性思维的人,他应该拥有谦恭有礼的价值观。





“我之所以努力地完成计划,一步一步前行,是因为我最终想要.......”;
这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梦想及付之于的行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克服人类的惰性,又或是稍加努力,就不断地渴望奖赏及反馈呢?
我们究竟是靠什么来实现终极目标呢?
以下两本书或许能给出答案——


自控力





这本书,从人脑的运作特点,基于客观的实验观察,得出有关自控力的特征描述。

从全新的更科学的视角让我们认识到,我们虽然只有一个大脑,但却有两个想法。或者说,我们的脑袋里有两个自我:一个自我任意妄为、及时行乐;另一个自我则克服冲动、深谋远虑。
而意志力挑战就是两个自我的对抗。

我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体验,反正我曾经有过:“努力五分钟,躺尸两小时”。

在某一个夜晚,辗转反侧睡不着,终于忍受不了自己窝囊的状态,于是决定改变,拿起笔来,狠狠地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四个大字:重新做人,并列出了自己所有的计划,成就感满满,同时还自嗨的想到了未来几年的样子,就觉得自己很棒。

好了,终于要逆袭了,这一刻我等了几十年,但总归是值得的。
既然伟大的蓝图已经有了,潇洒一下又何妨?于是接着刷剧平躺......
如此反复.....
嗯,这就是《自控力》这本书提到的,每个人都逃不过的魔咒:虚假希望综合征

那么如何破呢?
作者告诉我们尝试着去改变下关注的焦点,接纳自己的情绪,感觉,欲望和冲动,从而做出更合理的选择,控制有害行为。

正如书中所说“自控力最强的人不是从与自我的较量中获得自控,而是学会了如何接受相互冲突的自我,并将这些自我融为一体”。

本书的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是斯坦福大学备受赞誉的心理学家,她以“意志力科学”为基础,吸收了心理学、神经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最新洞见,在斯坦福大学开设的心理学课程:《意志力科学》(The Science of Willpower)和《在压力下好好生活》(Living Well with Stress),参与过这门课程的人称其能够“改变一生”。

而本书浓缩了以上的精华,并为我们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讲述了什么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发生作用,帮助我们管理压力,并在生活中做出积极的改变。


坚毅





很多人认为这是一本鸡汤书,无非就是做事要持久,要有毅力,并且把成功归结于天赋、智商、情商、运气等。

但作者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安杰拉·达克沃思从2007年开始对“坚毅”(GRIT)进行长达十年的研究,她的研究成果已发布在美国各大学术杂志上。

她认为,坚毅比天赋更能预测一个人未来的表现。在遇到挫折、失败时,仍能坚持不懈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这才是决定长期成功的因素。

那么具备坚毅的品质,或坚毅的结果是什么?

书中有一个案例看似很简单,但却印象深刻:
我不怕死在跑步机上,我不会被其他人压倒,仅此而已。你可能比我更有天赋,你可能比我更聪明,你可能比我更性感,你可能拥有所有的优势,你可能在各个方面都比我强。

但是,如果我们一起踏上跑步机,那么只会发生两件事:要么你先下去,要么我跑到死,就是这么简单。”

坚毅意味着,你通过行动表现出你想完成目标的决心,并且愿意对这个目标保持忠诚。

“对,就是做你所爱的事,不只是陷入所爱,而是持续地去爱。”

本书的核心公式:坚毅=激情+毅力
这里的激情不是指你所关注的某一件具体的事,它更像指南针,需要一些时间来构建、修补并最终调整好,以一种持久的、忠诚的、稳定的方式去关心的某一个顶级目标,并引导你向着同一个方向,迫切渴望能够向前走哪怕一小步,而不是向另一个目的地迈一大步。

用皮特·卡罗尔的话来说,对一个拥有坚毅品质的人来说,一个清晰、明确的人生哲学不仅有趣,而且能够给你提供原则和边界,让你始终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




当我们拥有了坚毅的品质,同时掌握了大脑的运转特点,也能很好的运用自控力,那么接下来,就是通过学习,提升认知思维、找到自己专属的成长路径,从而在竞争中精进——

在这个过程中,给到我学习框架及认知方法论的两本非常重要的书,就是以下两本,似乎其中一本估计已经不再印刷出版了。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这是一本关于认知心理学前沿的学习方法,11位认知心理学家10年的集大成作。

本书的一个重要理念:你要让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在脑子里随时待命,这样才能在以后遇到问题时,思路清晰,并抓住解决问题的机会。

本书厘清了一些普遍的认知偏识,并提出了学习领域的认知规律,其主要观点是鼓励学习时进行间隔、多样化的检索(自检)测试,然后从当下热点出发,多维度地论述。

你将从本书中掌握:
★为什么说天性懒惰孕育了认知规律和心智模型
★只需 1 次自测,一周后回忆率从 28 跃迁为 39 
★ 知识是平面的,复合型知识是立体的
★哪些 “良性干扰”能提习效果
★别在无法克服的学习困难上浪费时间
★如何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
.......

总的来说,这本书,可以看作是认知科学目前在“如何更好地学习 ”这个课题上取得的所有成果总结——

如果说《刻意练习》《科学学习》是认知和应用层面,那这本书更多的就是聚焦于原理层,也许能帮你打通对学习的理解,更深入地理解大脑的信息处理原理。


心理和脑与生活





这本书适合喜欢方法论和落地实操的朋友。
本书提供了适用于实际生活中的秘诀和方法(tips and tools),运用这些方法能使你的大脑超常工作,让你成为更好的思想者。

全书讲了训练脑和心智的75项窍门,分别是关于记忆、信息加工、创造力、数字、决策、沟通、洞察、心理八个大分类。

你也可以把它当成是一个思维训练合集,如果对某一部分非常感兴趣,那么就去进行主题阅读,把讲这个概念的书籍都挖出来看一遍。
因为书里讲的只是作者本人习得并训练的方法论,也并不是很深,需要我们自行补充阅读。

譬如书里讲到如何增加记忆时,有个舌尖效应,就非常有意思:
我想你肯定也碰到过,就是那种明明很熟悉的东西,到了嘴边却说不出口,又或者写笔记的时候,突然碰到一个字不会写,但是这个字你心理清楚自己是肯定会的,只不过一时卡壳反应不过来。

那这种情况有没有办法解决呢?去看书吧,哈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单:个人成长系列
国庆书单:10本精选书籍推荐,主动撕破认知茧房
【哈佛大学】鲁林希:让你聪明十倍的高效学习力!
读书笔记:批判性思维不等于“抬杠 ”
认知坚毅与盲从…
认知和思维书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