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懂得守规则的孩子,才会懂得驾驭自己的人生!

社交网络上,每一次提到高铁、飞机、电影院的熊孩子,都会引起热议。评论区两级分化,明显分为“有娃派”和“无娃派”。

“好想揍一顿熊孩子,实在是太吵了!

“小朋友也是不想吵,但是人家控制不住呢。家长也很无奈呀 !”

“也许家长是认为,不强加规则在孩子身上,是不扼杀孩子的自由与天性呢。”

评论区各种观点都有,每个人的观点都是基于自己的立场以及自己对于规则的认识。

而另外一个词语——自由,也放到一起讨论着。

在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时代,很多人认为“孩子无须刻意培养,给予充足的爱,尊重孩子自由发展,他就会展现无限的可能性。”

但也有很多父母对这种观点感到困惑:自由过度,会变成放任,那么规则如何建立?

01

不建立规则,等于暴力

黑格尔:“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如果有,世界可能会陷入混乱之中。

规则的意义在于最大限度地维护更多人的感受,同时,规则是用来保护自己的,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为什么很多人会对规则抱有天然的成见?认为规则就是限制了幼儿的自由发展呢?

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对于规则的理解不透彻,执行方式存在偏差。

有两个简单的评价标准:

在讨论与制定规则的时候,是否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在执行规则的时候,是否是在爱与平等的前提下进行?

因此,规则≠不自由,规则就是自由的边界,以规则为前提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这是安全的尺度、社交的界限,而没有规则的自由无异于放任、溺爱和无序。


02

建立规则的第一步是放飞孩子

教育家孙瑞雪曾说:“心理学有一个说法,就是不建立规则,就等于暴力。因为不建立规则的话,权力就掌握在了大人的手里。你就会依照你的情绪、你的看法来对待孩子。” 

“过马路的时候,你应该牵着我的手,因为马路上不太安全!”

“玩玩玩具,应该自己收拾整理好。”

“吃饭不要吃得到处都是。”

……

这些话语是不是每一个家长每天发生的真实对白,但是孩子们的回应总是拒绝居多。说了那么多,孩子也听不进去,想要建立起来的规则,又难以执行。

其实,建立规则的第一步是放飞孩子,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才是遵守规则的第一步。

朋友发微信告诉我:孩子今天一天都不开心,原定的游乐场计划都取消了,就因为一个“玩具车”。但是朋友她自己表示很开心。

朋友为自己的孩子设置了一个专属的玩具室,每一次玩过之后,玩具能够铺满整个房间。朋友多次提醒“玩完玩具,需要及时收好”都没有效果,但是朋友仍然坚持没有帮忙收拾。

这一次,想玩的玩具找不着了,孩子自己体会到了着急的心情,也知道了收拾玩具、归类整理的重要性。朋友借机和孩子立了一个“玩完玩具,及时收拾”的公约,并且邀请孩子自己给自己的玩具进行分类,一起去购置了专门放玩具的盒子,一起给玩具制作标签。

有了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之后,规则自然就可以应运而生。因为孩子能够敏锐地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情感,而规则是建立在感受的基础上,来源于内心的感受。

让孩子承担事情发生的自然结果,才能更好地执行规则。

孩子本身并不排斥建立规则和执行规则,这是每一个家长或者老师应该给予孩子的信任。只有建立信任的联结,才能让规则发挥最大的用处。

03

如何正确地执行规则

没有爱与平等的规则,是枷锁,是孩子脑袋上的“紧箍咒”。

在面临孩子各种各样的问题时,要做到温柔的坚持,始终站在爱的立场上的坚持才能让规则发挥最大的用处。

● 家长自身有清晰的规则意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孩子永远是折射的。通过孩子的行为能够折射出父母的一言一行。因为孩子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会模仿父母的行为习惯。如果父母建立好清晰的规则意识,孩子也会更加有规则感。

飞机、高铁上的父母为什么会对孩子的吵闹无动于衷?

因为在他们心底,对别人产生的困扰没有什么大不了,觉得这并没有冒犯打扰到别人。家长自身对于规则的认识就浅薄,更难说要求孩子了。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规范孩子的行为,其实也是对父母的一种规范。 

● 与孩子一起建立“家庭公约”,共同遵守家庭规则

规则不能凭空而来,规则的建立是在生活出现困扰的时候建立会更有效。父母由上而下的制定规则,孩子可能会产生比较大的逆反心理。

孩子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父母应该将他们视作一个平等的对象去交流,去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

人的规则意识的培养都是从家庭中而来,然后再延展到公共场合的。所以,我们可以先制定“家庭公约”,在家庭范围内执行规则。

家庭公约的制定需要有几个注意的地方:

1.孩子参与制定。

孩子在制定的过程中,可以邀请他做个性化的创造,用孩子能够理解的图画形式记录下来,让公约富有孩子的创造与表达。

“公约”不宜过多,5条就是上限。

太多了,可能造成孩子的心理压力。

2.内容越细致越好。

如:好好吃饭,这样表达比较宽泛。可以说:“吃饭的时候好好吃饭,不看平板,不浪费食物,吃多少盛多少”

家庭所有成员共同遵守,共同维护共同制定的规则。

●  将“不要”改为“鼓励”“建议”“相信”

我们在提醒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会习惯性地表达“不要做…..”“不要…..”。一直在以一种否定的方式要求孩子们。但是,在孩子的话语体系中,他们并非能很好地辨别“要与不要”“应该与不应该”,他们只会关注语言中的具体内容。

有时候,我们会情绪激动地冲孩子喊叫,其实是在掩盖自己的无能和不知所措。因为自己没有找到合适的沟通方式,才以一种强制的方式要求孩子。

试着将“不要做…..”改为“我相信你能……”“我建议你可以这样尝试一下….”“我希望你……”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也许会更好。

刚开始这样的表达方式,可能会比较别扭,但是慢慢地就会形成习惯。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21天定律”: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 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 21天就会形成习惯性动作。同理,同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

所以,当我们调整、转变一些说话的方式、角度,将习惯性的否定式语句转化为肯定式语句21次以上,它十有八九已经变成了你的信念。

现在开始,试着将表达中的的“不要....不要...”变成“我相信....,我希望....”

“如果你在家里是一头狮子,那么你的孩子就可能成为一只绵羊。”

别让自己成为狮子,也别让孩子成为绵羊。

 ●  告诉孩子,永远爱他

对于孩子,爱永远是主旋律,告诉他们:我们爱他,我们不是站在对立面上,我们都是规则的守护者。

在执行规则的时候,就应该灵活的处理。面对规则,偶尔会表现出明显的抗拒,情绪波动较大的时候,保持他们的情绪,倾听他们的表达。偶尔让步,但是也需要让孩子知道让步的理由。

有时候,做到“温柔的坚持,有限的选择”,也是一种灵活的有爱的处理方式。

执行规则,是父母和孩子的一门共同的学问。

无论何时,学起来都不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庭教育中的爱与规则
3岁前不立规矩就晚了!知道这3点少走弯路
缺乏规则感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关于规则教育,父母要多注意
“妈妈,你不要我了吗?”
家有七八岁的孩子,看看这4条相处之道,孩子对抗不再愁
6个方法,教你如何有效地对孩子说“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