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春:可怜天下儿女心

·

01 出身尴尬

·

探春在荣国府里原本很尴尬,她是庶出,亲身母亲赵姨娘口碑极差,小丫鬟都瞧不起她,管家婆子们更是拿她当个傻子待。

赵姨娘的蠢和坏,都表现的那么过份,难道真是曹雪芹跟她有仇吗?

其实,在一个阶级层次分明的社团里,下属发挥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完全取决于领导。

贾府里刁奴成群,反映的是管家者王夫人和王熙凤思想旧、格局低、素质差。赵姨娘是半奴半主,比起那些纯奴才,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于是就成了战斗机式的人物。

当然,妻妾间的相处比主仆要复杂。一个合格的正妻,要会扼制妾室,但更需要团结的能力、亲情管理的成分。

贾赦、贾珍都是好色之徒,妻妾成群,但他们的后院却相当祥和。尤氏会带着年轻侍妾逛园子,会和她们一起墙外偷听、私下密语,邢夫人会替秋桐撑腰,她们俨然做了妾室的保护伞,彼此竟成了母女关系。

贾府里最不省事的侍妾,一个赵姨娘,一个秋桐,都出在王家女儿麾下。王家人不知为什么,有苛待妾室的传统,王熙凤逼死尤二姐、陪嫁死的死散的散,这就不说了,赵姨娘是她长辈级的,又不跟她抢丈夫,她竟然随时开骂!

观念指导行为,只能说明,侍妾在王家人眼中压根不算人。

王熙凤所有的横行霸道,都是王夫人的鞭梢力量,核心力量不想轻易出动罢了。说实话,在这样的领导手下过日子,可不是好玩的!要么修炼成超高智商的平儿,要么自残成无智商的赵姨娘秋桐。

可是,我们国人总有种“护主思维”,就像宋江,号召他的兄弟们“杀尽鸟官”,却誓死效忠皇上,自然不问那些鸟官是怎么来的。基于此,赵姨娘只能成为被鄙视的符号,一切错都是她自己的。

探春就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有一个被人人踩踏的母亲。尽管这明明是人为造成的,可阳光下的一切都无法质疑,其中的曲直黑白,无处分辨。

·

02 玫瑰带刺

·

对要强的人而言,夹缝中求生,正是最好的磨砺——探春就印证这句话。

她的幸运在于:没跟赵姨娘生活在一起,不必做她的出气筒,不必因她的悲剧人生背上精神枷锢。作为主子小姐,还是贾政家的孩子,比迎春、惜春更有主人翁的自信,跟贾母血缘更近,更受重视。

插一个历史知识:满清未婚女子在家里地位非常高,被称为“姑奶奶”。因为选秀制度,很多家庭指望着姑娘咸鱼翻身,家庭里形成了女尊男卑。

兄弟、嫂子、弟媳都要对姑奶奶毕恭毕敬,比对父母更小心。比如早上一起来,哥哥遇见了妹妹要问安:“妹妹您早起来啦!早喝茶啦!”。满族姑娘还时兴长烟袋抽烟,看见谁不顺眼,就给谁一竿子,总之在家里都横着走路。

曹雪芹描写的贾府,就是满清贵族家庭。凤姐、平儿多次提到过姑娘身份的特殊性:“他撒个娇儿,太太也得让他一二分。” 王夫人作为嫡母也得让着她,很显然,这不是汉族三纲五常的样子。

清朝的读者,绝对明白咋回事:元春进宫后,探春是贾政家唯一的正经姑奶奶,谁敢惹啊?无怪乎她胆魄过人,无人不刺——正是典型的满清女汉子。

所以当探春公然抵制抄检时,王夫人竟未发一言,邢夫人气成狗,反而只敢打骂王善保家的。

探春有不堪入目的母亲,出身有污点,可她也有身份的特殊优势,极为矛盾的东西,集于一身。不甘堕落的她在矛盾中成长,成了一支带刺的玫瑰花。

·

03 隐藏的深情

·

探春看不起她娘,并不是因为势利,而是爱之深,责之切。

这世间并非只有父母这样对儿女,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儿女,也会这样对父母。

六十回,赵姨娘跟芳官打架:

探春便说:“那些小丫头子们原是些顽意儿,喜欢呢,和他说说笑笑,不喜欢便可以不理他。便他不好了,也如同猫儿狗儿抓咬了一下子,可恕就恕,不恕时也只该叫了管家媳妇们去说给他去责罚,何苦自己不尊重,大吆小喝失了体统。你瞧周姨娘,怎不见人欺他,他也不寻人去。我劝姨娘且回房去煞煞性儿,别听那些混帐人的调唆,没的惹人笑话,自己呆,白给人作粗活。心里有二十分的气,也忍耐这几天,等太太回来自然料理。”一席话说得赵姨娘闭口无言,只得回房去了。·

·

这里探春气的和尤氏李纨说:“这么大年纪,行出来的事总不叫人敬伏。这是什么意思,值得吵一吵,并不留体统,耳朵又软,心里又没有计算。这又是那起没脸面的奴才们的调停,作弄出个呆人替他们出气。”越想越气,因命人查是谁调唆的。

探春站在管理者的位置上说话,看上去冷冷的,没有普通母女的感情色彩。可细看,句句都是真心爱护赵姨娘,句句都恨不得替她拔高身份。

“自己呆,白给人作粗活。耳朵又软,心里又没有计算。”这恨铁不成钢里,明明包含着对上位者的无奈、对家庭复杂局势的郁闷忧苦、对赵姨娘的无限怜悯。

不是只有成天抱着流泪,才叫怜悯,最深的怜悯,是改变她的痛楚,给她新的生命。探春一直都努力想做到。

所以,在全家纸醉金迷、尸位素餐时,探春异军突起,发出振聋发聩的宣言:

“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

这样的大丈夫气魄,绝不凭白而来。别人家的女孩,都在等待家长的庇护,稍有不如意还要抱怨受屈了(点击史湘云:被宠坏的孩子难成熟)。而探春何曾受过庇护,她生来就要庇护别人。

·

04 立一番事业

·

立一番事业,谈何容易?探春很聪明,她知道这是个权力世界。于是她强行把王夫人当亲妈,把王子腾当自己的亲舅舅。封建宗法制给予探春的,她要充分利用。

当她不可避免地被身份滋扰时,就祭出王夫人这面大旗。而对王夫人来说,小妾的孩子出色,不算开心事,好在这孩子一心朝自己靠拢。

探春与王夫人的关系有个微妙的进化过程,探春坚持不懈地朝向王夫人这缕阳光,王夫人先是若即若离,到被贾母冤枉训斥时,探春挺身而出,王夫人这才真正接纳她。

王熙凤生病后,按理说李纨管家即可,但王夫人还安排了宝钗和探春。安排宝钗,当然是为提高她在贾家的威望,向大家昭示宝二奶奶的前景。为了不显得那么突兀,再拉个探春陪衬一下。

精明强干的探春可不做陪衬,她很快成了三驾马车的核心,并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但也就是这次管家,让探春彻底灰了心。

·

05 锥心之痛

·

有三件事深深伤害了探春。

第一件是亲属丧葬费事件。按理说这个制度本身不公平,执行中更有弹性。袭人明明只是个丫鬟,连通房丫头都不正式,离姨娘还差得远,她却领40两。赵姨娘有儿有女,有名有份,只能领20两。

赵姨娘的不忿,不无道理,怎奈人家袭人有大boss后台啊!探春懂得这个形势,她只能严于律己,先正己再渐渐去正人。赵姨娘却不懂形势,更不懂探春。她抱怨探春道:

“你只顾讨太太的疼,就把我们忘了”,“如今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

不在一个思维平台上对话,真是痛苦事。不合适的亲子关系,带来的难受不比夫妻少。夫妻可以离婚,可以一别两宽,亲子间却血肉相连,永远切割不了。

第二件是改革失败。其中的故事很多,笔者另做详文。

第三件是抄检大观园。

王夫人名门正派,外加道德面孔,跟赵姨娘自甘堕落完全不同。这让年轻的探春曾抱有幻想,以为靠近她、完善她,就能改变很多现实中的不如意。

这个家庭里,每个人的文化基因都不相同。最爱讲体统的是王夫人、薛宝钗,最厌恶体统的是宝玉黛玉。探春也讲体统,她对亲妈的主要不满就是“并不留体统”。

但是,她信仰的体统是“良性意义的体统”,权贵阶层首先应该行仁政。无论贵贱,每个人都应当具有人的尊严(做到仁义礼智信)。

作为妾的孩子,妻权这个东西,其实具有巨大的压迫感。因此,探春选择力争上游,相信儒家的道德体统,坚持找到生而为人的尊严,进入体统的良性轨道上。

然而现实很残酷。探春想兴利除弊,以焕发生机来救治家族;王夫人却只喜欢排除异己,用黑色恐怖来应对危机。

当探春信仰的尊严,被粉碎一地时,她才明白:权贵阶级从来不接受改良,权利在她们手中,也从来没有善意利用过。

那个夜晚,探春骂了凤姐,骂了所有的管家婆子,打了王善保家的,这些都是表面现象。事实上她骂的都是王夫人。

“你们今日早起不是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句句都是锥心之痛,都在痛斥这个家的最高管理者——王夫人。

她曾用尽一切努力去自尊自爱,甚至跟不留体统的母亲划清界限,全是为了进入‘体统’的良性轨道。闹到最后才知道,压根没有良性轨道!

那个夜晚很特殊,很多关系轰然坍塌,很多幻想也轰然坍塌。现实露出了狰狞的面孔。

·

06 爱在心头口难开

·

自此探春和王夫人断绝互动。与此同时,探春一夜之间变了样,再不做王夫人的贴心小棉袄,也不再是那个甘居林薛之下的谦和姑娘,忽然间冷面无情,铁口直怼,对宝钗下了逐客令,对家里的各种乱相都狠狠讽刺。

显然,她在释放沉积已久的压抑。她何曾真正敬服过王夫人啊?

人类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尤其在复杂的环境里,内和外总是呈现反向。曹雪芹不仅是社会大师,也是心理专家,他深谙人性。

往往,人越不拥有什么,越努力标榜什么,比如宝钗四处训诫别人要“珍重芳姿”;自己越差,越爱差评别人,比如袭人的口头禅是“她一个糊涂人.....”;

越怕人知道自己在乎什么,越极力掩饰,比如探春对赵姨娘。

有次宝玉跟探春说,赵姨娘抱怨她给宝玉做鞋。探春立即沉下脸说:“这话糊涂到什么田地!怎么我是该作鞋的人么……”宝玉听了,点头笑道:“你不知道,他心里自然又有个想头了。”探春听说,益发动了气,将头一扭说道:

“连你也糊涂了!她那想头自然是有的,不过是阴微鄙贱的见识.........”

“阴微鄙贱”这四个字说的很重,显然她被宝玉激怒了。因为宝玉居然用了“自然”二字,所以“连你也糊涂了!”。

后来李纨劝解赵姨娘:“姨娘也别生气,也怨不得姑娘。她满心里要拉扯(姨娘),口里怎么说的出来。”

探春当即气恼之极:

“这大嫂子也糊涂了!我拉扯谁?谁家姑娘们拉扯奴才了?他们的好歹,你们该知道,与我什么相干?”

你看,谁只要一沾上赵姨娘的话题,都变“糊涂了!”。

其实宝玉博爱,李纨温厚,绝不会存什么恶意,他们反而是中肯的。换句话说,探春有心拉扯赵姨娘,这才是事实!

很多时候,当我们自己欺骗自己时,旁人不经意间就点出真相。因为,“事实”是个奇妙的东西,你越否认,它越明显。真正冷漠的关系,旁人怎么可能这样说?

不想被看穿,偏偏被说破时,就反应激烈,有脑羞成怒的感觉——每当看到这儿,我心里总是一阵酸楚:要用多大的劲,才能压抑住这满腔情感啊?谁能明白,骨血之情,才是冥冥中的力量!

正是为了爱她,三姑娘才奋而有志;正是为了爱她,才浑身是胆;也是为了爱她,才要和她划清界限!若非如此,探春就是另一个贾环,即便日日围着赵姨娘,对她能有何益处?

红楼梦里有那么多情,大多只是假借‘情’字,实际是在写人性故事。回归到我们常识所说的‘感情’层面,令我深为感动的只有两个。一是宝黛间的精神之爱,二就是探春对家族、对母亲的爱。

只有这两个爱,是那么真挚,那么深沉,那么百转千回,令人肝肠寸断。

宝黛之爱虽无结果,还有过程,还有耳鬓斯磨、心有灵犀的美好岁月。探春呢,她的爱不能表达,不能释放,日日滴血,时时锥心。谁能明白三姑娘的苦呢?

真是可怜天下儿女心啊!

红楼梦的魅力和奇特在于,它最大化的还原了人性。

看这本书,不能通过文字看,只能通过头脑看——就像行走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上,千奇百怪无所不有,真真假假无所不包。成人的世界里,哪有单纯?听声辨意,意在言外,规则潜伏,心照不宣。

探春和赵姨娘的关系,就是一个深度心理命题。只有对人性有足够的体察,对社会、对制度有足够的理解,对人世间有足够的慈悲,才能明白探春的每次发怒,每次贬低,每次划界限,心都在淌血。

看不懂的人说她绝情,看懂了,才知道她的深情似海!

·

07 分骨肉

·

大观园的主人是一帮小孩子,他们都需要成长。

这个世界各种现象光怪陆离,很多人、很多事,只有临到最后,才能定成败,才露出真相。这叫做盖棺定论。

曹雪芹最深谙此道了,书的前半部分全是铺垫,到了后面都有反转。前面说“深得人心”,后面却人神共愤,撵都撵不走;前面吃斋念佛,后面却杀气腾腾,满手沾血。

探春对赵姨娘也在变,最初非常贬斥,后来管家期间说她呆傻,到抄检大观园后,探春对王夫人的幻想破灭,对亲妈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

因为,她知道自己错信了‘体统’,把世界想的太简单了。赵姨娘活的尽管难看,却是现实里的选择。

87版电视红楼梦,在探春出嫁前让她们母女相认,痛苦惜别,这是剧中难得的一个正确安排。它让探春这个角色,得以完整而丰满。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这是太虚幻境里探春的曲子《分骨肉》。其中的“告爹娘”是个重点,贾府里所有的晚辈,包括宝玉,全部叫王夫人“太太”,没人叫她母亲。可是贾环,叫赵姨娘却是母亲。

探春一辈子没叫过“娘”,这个字不存在于她的人生字典,偏偏她的曲子里出现“告爹娘”。这种对比和反常,是刻意提醒,是艺术的高度提炼。

探春终究要告别自己的年少无知,跟自己的生命和解。她费力爱了一生,也深深自我欺骗、自我压抑了一生。

到了两地分别,此生难见时,才终于放下一切桎梏,喊出了亏欠一生、也梦萦一生的那个字——“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春与王夫人,三观不同者总有割席的一天丨大家
【原创】由探春出身浅议《红楼梦》社会的妻妾制度(下)
赵姨娘为何能在王夫人眼皮下逍遥自在?原因有4点,探春说得最透
撕下王夫人伪善面具:悍妒不输凤姐,赵周二姨娘是两个“不得闲”的“苦瓠子”
赵姨娘这个人
《红楼梦》宝玉的老爹也是个清绝人物,怎么就看上了泼辣的赵姨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