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林妹妹的茶

作者

水溶


黛玉第一次见到外祖母家的人,是几个三等仆妇。

虽是下人,“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下人也要看什么门第出来的,凤姐就曾夸口:“便是我们家的丫头,比人家的小姐还强呢”。

黛玉第一次来到外祖母家的地儿,是热闹的京城。隔着轿帘,“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非别处可比”。

黛玉第一次进到外祖母家的门,心里先打定主意:

“步步小心,时时在意。不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她去”。

有人觉得这是黛玉的自卑,我不觉得。

张太医说可卿的那句话,拿来形容黛玉的性格刚好合适:

心性高强,聪明不过。

这是三分好强,三分傲娇,三分矜持,最多只有一分算是自卑。

谁让她天生一颗七窍玲珑心呢。她太聪慧,有着超出年龄的察言观色,随机应变,且应变的不着痕迹,不露声色。

比如问到读书,她回贾母:自己刚读了四书。

然后她问姊妹们读什么书,贾母却说:

“读的什么书,不过认识几个字,不做睁眼的瞎子就完了”。

黛玉听了,心里立刻有数了。

稍后宝黛初会,宝玉再问:妹妹可曾读书?

她立刻换了说法,入乡随俗的道:

“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

改口,改的毫无烟火气。

黛玉第一次吃罢外祖母家的饭,饭毕,丫鬟们各各捧上小茶盅。

黛玉以为这是要吃茶,想起自己家中习惯,父亲所教:饭后不宜立刻喝茶,怕伤脾胃。

到底是小孩子,堂堂荣国府,哪里会不懂养生之道。

虽然是小孩子,“黛玉见这里许多规矩,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了”。

有人又觉得这是寄人篱下的无奈,我不觉得。

我觉得这是一种品性。小小年纪,娇生惯养,却如此懂得随遇而安,黛玉心思之缜密,虑事之周全,此处已然不输宝钗。

然而我们都知道,端来的这是漱口水。

若换作不拘小节的急性子湘云,只怕先就喝了一口。

然而细致灵巧的黛玉,眼角瞥处,便依样接盅,漱口,和别人并无二致,熟练自然,一副从小做惯了的样子。

然后才大家喝茶,这令人后怕的茶。

若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只怕我们这些人,还不如娇怯怯的林妹妹。

环境是逐渐熟悉和适应的。适应后的黛玉,渐渐便忘记的当初给自己立的规定“不可多说一句话”,渐渐显露出本性来。

刁蛮的小狐狸露出了带刺的小尾巴。

府里周瑞家的,“她现是太太的陪房”,好大体面,不曾受过重话的,却只好在黛玉那里被干噎一句:

“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咽不下,又吐不出。

比周瑞家更有体面的李嬷嬷,最擅啰里八嗦,也在黛玉的能说会道前败北,只能哀叹一句:

“真真这林姑娘,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呢。”

宝钗说,怪不得老太太疼你,众人爱你伶俐。

宝玉说,若只拣会说话的疼,这些姊妹便只有凤姐姐和林妹妹可疼了。

林妹妹的伶牙俐齿,在府上算是出了名的。

她打趣别人的时候简直就是段子手。屈指算算,湘云,李纨,宝钗,探春,等等,都被她打趣过,宝玉更不消说。

十二金钗,除了凤姐,林妹妹搞过的笑最多。

都说林妹妹爱哭,那是人们忽略了她爱笑的样子。都说林妹妹孤僻,那是人们忽略了,姊妹都喜欢聚集在潇湘馆玩。

所以,那个“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她不过”的凤姐,最喜欢和林妹妹打趣开玩笑。

翻翻书页,不算妯娌之间,凤姐和其他姐妹们,宝钗,三春,似乎都没开过玩笑,只有黛玉除外。

或许因为:棋逢对手,才有趣味。所以才有那句著名的玩笑话:

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

说到吃茶,似乎黛玉的口味独特,和众人都不同。那暹罗贡来的茶叶,人人不喜,唯独她喜欢。

能得林妹妹青眼的茶,让人心生向往,很想尝尝。

端茶递水,是丫头们的差使。这差使具体由谁担任,却有几分微妙。

小红给宝玉倒了一次茶,就被秋纹骂“你也拿镜子照照,配递茶水不配”;贾芸见袭人替他端茶,忙不迭的站起来客气“姐姐怎么给我倒起茶来”。

红楼梦中有一处细节,不知大家是否留意过,林黛玉也曾为人亲手端过茶。

能享受此待遇的,当然是贾母。第四十回:

“紫鹃早打起湘帘,贾母等进来坐下。黛玉亲自用小茶盘儿捧一盖碗茶来,奉与贾母。王夫人说:我们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

有人说,王夫人这句话,体现出的是她对黛玉的见外和冷漠,拒人千里之外的态度。

我不觉得。

若真是如此,先不先贾母便恼了,哪里还有后面热热闹闹欢欢喜喜的两宴大观园,三宣牙牌令。

整个贾府,没人敢扫老太太的兴。

别说王夫人没这心思,便有,当着贾母呢,也不敢。谁不知黛玉是老太太心坎上的。

那时代哪个儿媳敢跟婆婆叫板。杀伐决断如凤姐,受了邢夫人的现成话,还不是只敢偷偷的哭,说甚么胭脂队里的英雄,其实还不是受气的媳妇。

王夫人和黛玉之间,并不是一些人想象中的相看两厌。纵然黛玉不是王夫人心目中的儿媳人选,那也只是后话。此时一切尚未发生,一切并未挑明。日常生活中,王夫人还是一个得体的舅母,比如时不时关心一下大姑娘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比如在黛玉告状的时候,嗔一句宝玉你很会欺负你妹妹。

“我们不喝茶,姑娘不用倒了”——这句话,一来可能是真的不需要喝茶,二来黛玉体弱,端茶端水的怕是要劳碌了,当着贾母,自然要表现一下对外甥女的疼爱。

只是这一句“姑娘”,比起贾母的“小冤家”,可叹世间人情原本如此,亲疏有别,血浓于水。

宝玉的冬夜即事诗,有这样的尾联:

却喜小鬟知试茗,扫将新雪即时烹

这应该真有其事,不仅仅是诗人写意之语。以宝玉的尿性,扫雪烹茶这种事,还真真符合他无事忙的风格。

如有此事,扫雪的必是晴雯。她仗着素日比别人胆壮,原不怕冷。即便扫雪把手冻到冰凉,回来自然有宝玉替她焐着。

茶这么个入口的雅物,若差粗使丫头扫来,宝玉必然嫌弃。须得晴雯这样一个“上等女孩儿”,精灵美丽,才不负斯兴斯景。也只有晴雯这样的人物,才能让宝玉觉得配入他的诗。

所以祭晴雯的时候,有一盏枫露茶。

晴雯爱喝的茶,也是宝玉爱喝的茶。满府里谁不喝茶,喝茶喝出火药味来的,也只有宝玉的枫露茶。多年以后,往事成烟,有没有人会想起那时的落雪黄昏,少年任性,和一怒摔碎的杯子,一去不回的茜雪。

如果妙玉知道宝玉扫雪烹茶,对宝玉的心生欢喜肯定会更深一层。

红楼梦中关于茶的最著名桥段,便是妙玉的梅花雪了。

妙玉和黛玉二人,要找相似之处,都是目无下尘。

给老太太亲手端茶,倒也做得一模一样。

可见无论怎样有傲气的人,面对真正的山峰,也都是要仰视的。

前脚刚给贾母奉了茶,用的是旧年蠲的雨水,后脚就说,旧年的雨水,如何吃得。

读到此处,心疼尚在前厅品茶的贾母一秒钟。

又哑然失笑,原来冷冰冰的妙玉,也这般令人忍俊不禁。

像妙玉这样的冰山美人,一朵一朵收取梅花上的雪,两处冰肌玉骨,相对冰清玉洁,这画面固然是唯美,但这样的喝茶方式,显然有些过于刻意了。

正如宝玉在稻香村反问贾政的:何谓天然二字。

稻香村的田园风光,看似更接近大自然,其实终归是人造的风景。

梅花上的雪,看似更接近纯天然,其实终归是人为的意境。

道法自然,刻意营造便落了下乘。喝茶,香醇便好,泡茶,净水便好,心到简处不多求。

像传说中的江湖,最高明的剑法是心中无招。

可是话又说回来,青灯古佛的寂寥里,少女不去找些寄托,寻些麻烦,如何打发这漫长的清冷时光。

在妙玉看来,尝不出水来的黛玉,“竟是个大俗人”。

谁说林妹妹小性,她的小性,只给对的人:前世相约过的人。

她对长辈不小性,对众姊妹不小性,对妙玉说她“俗”的评价,并不在意,云淡风轻。

这一刻的心胸,也颇有宝姐姐之风。

和妙玉相比,黛玉在喝茶这件事上就随意太多了。

她的屋里,只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并无什么珍奇的茶具;书中特意写到她喝茶,是接过宝钗手中的半杯茶。

“你知道我这病的,大夫不许我多吃茶”。

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宝玉烫了脸,黛玉来看望。

宝玉忙遮了脸,不给黛玉瞧见。

为什么?因为黛玉有些洁癖,见不得这些东西。

而这个有洁癖的小姑娘,某一天,喝了别人喝过的半杯茶。

不要想得太复杂,大道至简。

只是因为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后,她把宝钗真正当做了闺蜜。只是因为宝玉说了“你放心”,她就把心放下了。

我还我前世的泪,你结你今生的缘,两下释然,两不相关。

可是半杯茶的温度,终究暖不热宝玉苍白的余生。当仙草还清了前世的债,谁的世界瞬间人走茶凉。

翻开红楼梦,随处有茶香。宝鼎茶闲烟尚绿,沉烟重拨索烹茶。

不知你所钟意的,是妙玉那精致的茶,还是黛玉这随意的茶。

有人说,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在七雅的云端。

有人说,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在七俗的烟火。

雅也有它,俗也有它,生活中朝夕相伴,处处离不得它。茶在雅与俗之间,张弛有度,进退和宜。就像那种最完美的女子:出得厅堂,入得厨房。

红楼有诗社,曾写菊花诗,以黛玉为魁。若以菊花入茶,君可愿入杯一品,口齿噙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黛玉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严重误读,其实是说一不二的公主
我是风,随尔上青云 || 作者 陈璞
【在人间】吴琼丨我为什么喜欢林黛玉
黛玉对宝玉的痴情,不仅王夫人和宝钗打压过,原来妙玉也伤过黛玉
《红楼梦》返场
多处细节显示,王夫人真不喜欢黛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