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有的孩子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他感觉越来越难呢?
朵爸有两个女儿,大女儿读5年级,小女儿读1年级。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琢磨数学辅导,不管是借助GPT4学编程,还是搞知识星球、小报童等各种尝试,都是围绕数学辅导这一领域展开的。
而数学辅导的背后是有关学习本身的认知心理学,所以我给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学习力研究者和实践者。
而我自己更喜欢自称为学习力工程师。工程师的核心能力:结构化+动手能力。而编程有助于训练动手能力。
编程就是一个工具,和我们使用的纸、笔、打印机一样,可以帮我们做有规律、重复的事情。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到事情的规律(抽象),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逻辑),用程序能听懂的话,将其实现(动手能力)。
我用JS编程给小女儿制作了百数表游戏,还设计了随机生成带小棒图的退位减法训练题。
成年人的学习是真的很奢侈,所以我的策略就是跟自己的手头工作关联起来,不是为学习而学习。这里给大家分享一条经验:善于给自己设定有“牵引力”的目标。
真正的“目标”是那种让你有“牵引力”的感觉的目标。打个比方,把你带到海里,摁住你的头到海水里,直到你快要憋不住气了,再放你上来。头露出海水的那一瞬间,你要拼命吸气,吸气就是一种“目标牵引力”。
有了目标,你的学习就会很有效率。比如我通过设定给自己娃编程一些学习工具而有针对性地去学习编程。
对大女儿的数学学习,我近期在研究函数,研究比例。
我在《朵爸教数学知识星球》里聊六年级如何学习比例的概念,关于比的本质的思考,《教师指导用书》说:
物体除了可度量的属性(比如长度、面积、体积、质量等),还有不可度量的属性,如颜色、形状、质地等,这些属性不可度量,但可以比较。
比如说:用蓝色油漆和黄色油漆调制成绿色油漆,每个人用的蓝黄二色的配比不同,调成的绿色油漆一样吗?(想起之前刷短视频刷到一位配色手艺人)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每种方案中蓝黄二色配比的比值,比值相同的绿色也是相同的。
同样,在冰淇淋配方问题中,味道是不可度量的,奶油和糖的量每种做法都不一样,但是只有奶油与糖的比值与配方相等时,味道才是相同的。
可见,用比来记录对等关系,可以表征事物不可度量的属性,使得这些属性具有可比性。这就是比的本质 。
相同的交换关系,相同的组合关系,相同的含量或相同的密度都可以是比的相等。
比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关系 。
如今我颇有“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的释然~
如何让孩子体会比例呢?想象一下广州地铁3号线车厢人挤人。一节车厢的空间容量有限,人越多越每个人的空间越小,这就好比配置糖水,糖越多越甜(想到甜挤一挤也是可以忍受一下啦),浓度的概念对应了地铁车厢里的人流密度。这背后都是比例。

我们再来看函数。
函数是初中学习概念上的重大飞跃。
初中的函数、高中的解析几何、大学的微积分思想,这三次大的概念飞跃,分别拓展出巨大的数学空间。
函数也是很多学生的卡点。
五六年级培优学比例行程,正、反比例也就是一次函数。
当速度一定的情况下,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再只是单个具体的数,路程可以存在无数种可能,同时会对应着无数个时间的量,这就变成了两组数据,这两组数据中产生的关系就是比例关系。
从此刻开始,孩子们对数与数之间存在的关系的认知要上升到两组量之间存在的关系。
那么,上升到两组量之间存在的关系的这样一种思维的认识,以及思维的迁移就是孩子初中学习函数的前提。
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如果没有把这种微妙的关系让孩子去体验到和领悟到的话。他还在用两个数之间存在的关系的角度跟视角去教学,学生必然很难理解什么叫函数。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数学学习的本质其实透过这些知识,把孩子对事物理解的能力和水平不断的提升,同时改变他看待这个世界的眼界和视角。
为什么有的孩子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他感觉越来越难呢?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他无法理解很多新的概念,思维被固化了,无法用新的视角来看待新的事物,从而接受新的知识。
如何用小学高年级孩子也能明白的话来解释“什么是函数”
我们来设想个场景,对一把直尺做平移变换。将直尺整体向正方向平移一个单位,等于直尺上的所有数+1;将直尺整体向反方向平移一个单位,等于直尺上的所有数-1。假设这是一把“弹簧尺”,我们来做伸缩变换。拉伸2倍,等于尺子上的所有数×2;压缩2倍,等于尺子上的所有数÷2。
由此我们向孩子传递一种对于函数的认知:函数不是针对某个特定的数进行操作,而是针对数集进行操作。函数操作的数学对象是数集。

最后,我想说,小学中低年级父母不要着急,数学核心概念的理解是以“月”“年”为单位的。理解了核心概念,后续操作的学习是以“天”“小时”为单位的。
前期越有耐心,后期越轻松愉快。反之亦然。
其次,在孩子正式学习之前,可以鼓励孩子独立探索。
读书是辛苦的,但把书读好也不算太难。毕竟就是理解和掌握前人的知识和经验,不属于发明创新,只要学生个体想改变,孩子有点毅力,多点付出,教师多些敬业,是可以达成非好高骛远的目标的。
但通过学习别人的想法受到启发,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思想确实是难的,这事关教法的调整和学法的指导。
在读书的前期阶段,因为很多可能性的变数存在,还是尽量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重基础与习惯,厚积薄发。
后面年级高了,因为现实,功利一下,不搞那么多的启发,只要会解题就可以了,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是无奈的呵呵,也是无解的悲哀!
思维教学和思维学习某种意义上是奢侈的,越早开始越好。
朵爸奥数打卡进行中,每月12次打卡。下周二5月7日开始第1次打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一数学:抽象函数求单调区间,利用好换元或平移,一步解决
动画搞定2019中考数学压轴题47图形变换平移函数关系
高三数学微专题之《函数图象的平移、伸缩变换》
中考数学140 ,第一个必需掌握的函数关系,建议收藏给孩子看看!
九上数学二次函数图像
初三数学:你会根据二次函数阴影部分面积,算出平移了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