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诗艺漫谈之二

白居易及其讽喻、感伤、闲适诗

一、白居易生平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居士、醉吟先生。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祖籍太原,系北齐五兵尚书白建之仍孙(《尔雅·释亲》:“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昆孙,昆孙之子为仍孙”)。其曾祖父白温迁居下(今陕西渭南),遂为下人。其父白季庚,做过彭城县令,徐州、襄州别驾。

《旧唐书·白居易传》载:“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袖文一编”即指《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贞元十六年(800),白居易29岁时进士及第。十九年(803)考书判拔萃科中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又考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盩庢县尉。在任期间作有《长恨歌》、《观刈麦》等。三年(808),任左拾遗后,在儒家“兼济”思想指导下,不怕得罪权贵,连续上书论事,同时创作了《秦中吟》、《新乐府》等反映现实社会生活问题的讽喻诗。六年(811),因母丧退居下。写下了《归田三首》、《适意二首》、《观稼》等闲适诗,表现了对归隐田园宁静生活的向往。九年(814),服满返京后,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因被诬越职言事,而于次年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期间,写下了《与元九书》,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情是诗的内容,言和声是诗的表现形式,义是诗的社会效果。)他还写了《琵琶行》这首寄托深沉的感伤诗。十三年(818),迁忠州刺史。十五年(820),召还京任尚书司门员外郎,后转中书舍人。因屡次上书言事不听而请求外任,于长庆二年(822),出为杭州刺史。两年来,与元缜诗简往来,唱和甚富。把居易诗2251首汇为《白氏长庆集》,由元缜作序曰:“大凡人之文,各有所长,乐天长,可以为多矣!夫讽喻之诗长于激,闲适之诗长于遣,感伤之诗长于切,五字律诗百言而上长于瞻,五字七字百言而下长于情,赋赞箴诫之类长于当,碑记叙事制诰长于实,启奏表状长于直,书檄辞册剖判长于尽,总而言之,不亦多乎哉!”四年(824),奉召回洛阳任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宝历元年(825),再出为苏州刺史。大和元年(827),征为秘书监,奉使洛阳。二年(828),任刑部侍郎,返长安。三年(829)始,定居洛阳,先后任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会昌初(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新唐书·白居易传》)

二、白居易的讽喻、感伤、闲适诗

(一)、白居易的讽喻诗

白居易一生留下的诗篇有近3000首,其精华部分是讽喻诗,主要写于入仕前期。代表作包括《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等。这些诗篇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重大问题,如《观刈麦》、《采地黄者》、《重赋》、《杜陵叟》等,写了农民的辛苦和赋税的沉重;《宿紫阁山北村》、《卖炭翁》等,写了宦官的飞扬跋扈和宫市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轻肥》、《歌舞》、《红地毯》、《两朱阁》等,揭露了豪门贵族的穷奢极侈;《新丰折臂翁》、《缚戎人》、《城盐州》、《西凉伎》等,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伤友》、《和稚媒》、《天可度》等,抨击了世风衰败和人情浇薄;《海漫漫》、《梦仙》等,讽刺了迷信神仙的虚妄愚昧;《井底引银瓶》、《议婚》、《母别子》、《上阳白发人》等,为礼教束缚下妇女的悲惨命运发出了控诉;《涧底松》、《羸骏》、《悲哉行》、《喻友》等,为门第限制下人才受压制发出了不平之声。这些诗歌的思想特点,主要是指摘时弊,为民请命,曾使“权豪贵近者相目变色”、“执政者扼腕”、“握军要者切齿”(《与元九书》)。因而招来了当权者的忌恨与打击。同时,也遭到了一部分文人的非议,有的认为他是“沽誉”,有的说他是“诋讦”,“讪谤”;有的则要他引以为“诫”。但他却相信“百千年后”还会有“知爱”其诗的人“出”(《旧唐书·白居易传》)。下面列举几首,供大家阅读思考:

1、《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利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这是作者早期所写的一首讽喻诗。开头交代是五月麦收农忙季节,接着写了妇女领着小孩去田头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以及割麦者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虽已筋疲力尽,却仍珍惜夏日昼长,要多干点活。前半部分展现了一户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后半部分则写了另一种心酸的情景:一个妇女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穗,原因是她家从田里收的粮食都已交纳官税,只能靠拣遗穗充饥了。作者听说了很悲伤,联想到自己的舒适生活,深感惭愧,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那个时代,一个当官的,能写出这样的作品,是难能可贵的。

2、《宿紫阁山北村》“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这是作者在长安任左拾遗时所写的使“握军要者切齿”的那首讽喻诗。开头四句,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本来是个美好的场景。中间十二句,写了暴卒入门、抢酒食、砍树的抢劫场面。最后四句,写暴卒“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后,又用作者悄告“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来作结。此诗揭露了宦官掌管下神策军的嚣张气焰。

3、《轻肥》“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樽溢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桔,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首讽喻诗是直叙宦官骄奢跋扈,挥霍饮宴和当年江南旱灾发生“人食人”现象,使读者通过鲜明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

4、《新丰折臂翁》“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须眉皆似雪。玄孙扶向店前行,左臂凭肩右臂折。问翁折臂来几年?兼问致折何因缘?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惯听梨园歌管声,不识旗枪与弓箭。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点得去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大军徒涉水如汤,未战十人二三死。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爹娘夫别妻。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锤折臂。张弓簸旗俱不堪,从兹始免征云南。骨碎筋伤非不苦,且图拣退归乡土。臂折来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至今风雨阴寒夜,犹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飞骨不收。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老人言,君听取。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黩武。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新丰折臂翁。”这首讽喻诗借一老翁的自述,对天宝年间滇边战争进行了谴责。

5、《上阳白发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入选,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潇潇暗雨打窗声。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今日宫中年最老,天家遥赐尚书号。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君不见昔日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宫人白发歌》。”这是一首著名的讽喻诗。开头八句,以简洁的素描,勾勒了上阳宫的环境和老宫女的身世。以下八句,重现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在被迫离家入宫时的悲恸场面。接着写了上阳女子一生被幽禁的凄怨生活,又以貌似轻松的自嘲口吻,表现了主人公沉痛的感情。诗的结尾部分,诗人用感叹的情调表达了一片恻隐胸怀。尽管作者用心良苦,但在封建社会,要想找到一位真正为穷苦百姓着想的“明主”是根本不可能的。

(二)白居易的感伤诗

1、《长恨歌》是他任盩庢县尉时创作的一首感伤类诗。虽非感伤个人身世,但系有慨于帝王后妃的浪漫故事。不只叙写了杨贵妃入宫专宠,“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还写了玄宗赐死贵妃的感伤细节,“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接着又写了玄宗在蜀中和回长安后对贵妃的思念,“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特别是结尾部分写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都充分说明了白居易对玄宗贵妃故事的感伤和情怀。

2、《琵琶行》是他被贬任江州司马时所写的一首感伤诗。先写与琵琶女相见过程以及听她的演奏有“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继而抒发自己同病相怜之情,有“同是天下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首诗既描述了商妇身世之苦,写得如泣如诉;也抒写了诗人自己迁谪之感!

3、《酬微之》《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是在杭州刺史任上所写的两首感伤诗,前者有“满帙填箱唱和诗,少年为戏老成悲……由来才命相磨折,天遣无儿欲怨谁?”后者则有“各有文姬才稚齿,俱无通子继余尘。琴书何必求王粲,与女犹胜与外人。”这两首诗都是与元缜的唱酬之作,既写了两人的得意经历,也抒发了共同的遗憾之情。当时二人都已年逾五十,然均无儿。但对蔡邕无儿,有书万卷,不给自己的才女文姬,却要“载数车与粲”(建安七子之一),抒发了不同的感慨。后来,在他五十八岁时虽得过一子,但三岁时即夭折了。他又写了《哭崔儿》《初丧崔儿报微之晦叔》,诗中有“掌珠一棵儿三岁,鬓雪千茎父六旬。岂料汝先为异物,常忧吾不见成人。”以及“书报微之晦叔知,欲题崔字泪先垂。世间此恨偏敦我,天下何人不哭儿?蝉老悲鸣抛蜕后,龙眠惊觉失珠时。文章十帙官三品,身后传谁庇荫谁?”这些都是他个人经历中感伤最深的情怀。

(三)白居易的闲适诗

1、《归田三首》之一“人生何所欲?所欲惟两端。中人爱富贵,高人慕神仙。神仙须有籍,富贵亦在天。莫恋长安道,莫寻方丈山。西京尘浩浩,东海浪漫漫。金门不可入,琪树何由攀?不如归山下,如法种春田。”这是白居易退居下时的诗作,其命题取意与陶渊明的田园诗相近,是一首早期的田园诗,也是他开始萌发归隐田园的作品。

2、《题浔阳楼》“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悬。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今朝登此楼,有以知其然。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深夜湓浦月,平旦炉烽烟。清辉与灵气,日夕供文篇。我无二人才,孰为来其间?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这是诗人被贬江州初期的作品,表达了他对田园诗派陶渊明、韦应物的尊崇和羡慕。

3、《咏怀》“昔为凤阁郎,今为二千石。自觉不如今,人言不如昔。昔虽居近密,终日多忧惕。有诗不敢吟,有酒不敢吃。今虽在疏远,竟岁无牵役。饱食坐终朝,长歌醉通夕。人生百年内,疾速如过隙。先务身安闲,次要心欢适。事有役而失,物有损而益。所以见道人,观心不观迹。”这是他在杭州刺史任上所写的一首闲适诗。

4、《中隐》“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君若好登临,城南有秋山。君若爱游荡,城东有春园。君若欲一醉,时出赴宾宴。洛中多君子,可以恣欢言。君若欲高卧,但自深掩关。亦无车马客,造次到门前。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穷通与丰约,正在四者间。”这首诗作于洛阳,当时刚从长安刑部侍郎任上改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表达了诗人对“吏隐”的感怀。

5、《达哉乐天行》“达哉达哉白乐天,分司东都十三年。七旬才满冠已挂,半禄未及车先悬。或伴游客春行乐,或随山僧夜坐禅。二年忘却问家事,门庭多草厨少烟。童朝告盐米劲,侍婢暮诉衣裳穿。妻孥不悦甥侄闷,而我醉卧方陶然。起来与尔画生计,薄产处置有后先。先卖南坊十亩园,次卖东廓五顷田。然后兼卖所居宅,仿佛获缗二三千。半与尔充衣食费,半与吾供酒肉钱。吾今已年七十一,眼昏须白头风眩。但恐此钱用不尽,即先朝露归夜泉。未归且住亦不恶,饥餐乐饮安稳眠。死生无可无不可,达哉达哉白乐天。”这是一首带有感伤情怀的闲适诗。

三、白居易诗的艺术风格

白居易诗的基本风格是平易通俗。也就是他能用寻常的话,写寻常的事,表述得明白自然,使广大读者很容易接受。由于他的作品叙事直切,文字浅显,很少用典故和古奥的词句,所以普通老太婆也能领略理解。清代诗人赵翼在其《瓯北诗话》中说:白诗“务言人所共欲言”,“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这说明白诗具有很大的感染力。白居易诗的艺术风格,具有针对不同题材采用不同表现形式的特点:

(一)讽喻诗的艺术表现形式多采用直赋其事的方法。如《卖炭翁》,开头四句“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写了炭的来之不易,是艰苦劳动的成果。接下来的八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这段的前两句,通过一问一答写出了这位劳动者已是穷得别无衣食来源;三四句写了卖炭翁虽然衣着单薄,但为能卖好价钱还是愿意天寒;五至八句叙述了雪后赶到卖炭处的艰难行程。正当卖炭翁满怀希望,等待着卖炭换钱解决衣食问题时,作者写了“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这最后一节使全诗在矛盾冲突的高潮中戛然而止,从而更深刻地揭露了“宫市”掠夺的残酷性。

还有一部分讽喻诗则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如《黑龙潭》,前半部分写了“黑潭水深色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潭上架屋官立祠,龙不能神人神之。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神之来兮风飘飘,纸钱动兮锦伞摇。神之去兮风亦静,香火灭兮杯盘冷。肉堆潭畔石,酒泼庙前草。”这是当时社会风俗赛神的真实记录。然后写了“不知神龙飨几多,林鼠山狐长醉饱。狐何幸?豚何辜?年年杀豚将喂狐。狐假龙神食豚尽,九重泉底龙知无?”这段以龙神喻皇帝,以林鼠山狐喻贪官污吏,喻意清楚明白。又如《禽虫十二章》中之“兽中刀枪多怒吼,鸟遭罗弋尽哀鸣。羔羊口在缘何事,暗死屠门无一声。”以及“一鼠得仙生羽翼,众鼠相看有羡色。岂知飞上未半空,已作乌鸢口中食。”前者是对士大夫在官场中任人宰割无力抗争的同情;后者是为党争受害者而发。这两首七绝是他晚年在洛阳时,有慨于政局翻覆而写的。

(二)感伤诗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采用叙事抒情的方法。如《长恨歌》,在叙述了杨贵妃如何受宠和被赐死的曲折情节后,又写了唐明皇回到长安后对贵妃的思念之情:“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又如《琵琶行》,叙述了“浔阳江头夜送客……忽闻水上琵琶声”以及“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和听琵琶女自述身世后,抒写了诗人深沉寄托的感情:“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栌苦竹绕地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今夜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等等。

另一部分感伤诗则采用素描直抒的手法。如《初入峡有感》描写了险峻的三峡:“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冰。苍苍两崖间,阔峡容一苇。瞿唐呀直泻,滟屹中峙。未夜黑岩昏,无风白浪起。大石如刀剑,小石如牙齿。”之后就直抒“一步不可行,况千三百里。苒弱竹蔑捻,欹危楫师趾。一跌无完舟,吾生系于此。常闻仗忠信,蛮貊可行矣。自古漂沉人,岂尽非君子?况我时与命,蹇舛不足恃。常恐不才身,复足无名死。”这是一首哀叹人生偶然无凭的感伤诗。又如《感旧》“晦叔坟荒草已陈,梦得墓湿土犹新。微之捐馆将一纪,杓直归丘二十春。城中虽有故第宅,庭芜园废生荆榛。箧中亦有旧书扎,纸穿字蠹成灰尘。平生定交取人窄,屈指相知唯五人。四人先去我在后,一枝蒲柳衰残身。岂无晚岁新相识,相识面亲心不亲。人生莫羡苦长命,命长感旧多悲辛。”这是他为怀念平生挚友而作的一首咏怀感伤诗。

(三)闲适诗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数采用寄怀知足的手法。如《适意二首》(选一)“十年为旅客,常有饥寒愁。三年作谏官,复多尸素羞。有酒不暇饮,有山不得游。岂无平生志,拘挛不自由。一朝归渭上,泛如不系舟。置心世事外,无喜亦无忧。终日一蔬食,终年一布裘。寒来弥懒放,数日一梳头。朝睡足始起,夜酌醉即休。人心不过适,适外复何求?”这是白居易退居渭上时期所作寄怀知足的闲情逸致诗。又如《玩新庭树因咏所怀》“蔼蔼四月初,新树叶成阴。动摇风景丽,盖覆庭院深。下有无事人,竟日此幽寻。岂唯玩时物,亦可开烦襟。时与道人语,或听诗客吟。度春足芳色,入夜多鸣禽。偶得悠闲境,遂忘俗尘心。始知真隐者,不必在山林。”这是他在杭州描写闲居生活的作品。再如《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共把一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更待菊黄家熟,共君一醉一陶然。”这是他晚年在洛阳描写与刘禹锡快乐饮宴生活的一首七律。这些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田园的知足和寄怀。

另一部分闲适诗则采用即景寓情的方法。如《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是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时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写湖上春光,从“孤山”一句生发出来;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归结到“白沙堤”。前面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面先写景,然后点明环境。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此诗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予诗人以“最爱”的感受。诚如清代薛雪在《一瓢诗话》中所说:乐天诗“章法变化,条理井然”。又如《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此诗写于白居易自求外任获准后赴任途中,不仅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党争激烈的朝廷之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四、白居易诗的社会影响和来龙去脉

白居易的诗歌,在世时即在社会上广泛传诵。“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其缮写模勒,卖于市井,或因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旧唐书·白居易传》)白居易的名声当时即远播国外,有朝鲜商人带回去卖给该国宰相,一篇值百金者;日本僧人惠萼也在苏州南禅寺抄得一部白集,带回国内。后来,还陆续有人抄回。日本至今保存有相当于宋、元时的三种抄本各一卷,视为国宝。

白居易诗的思想根源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思想,同时深受前朝三位诗人的影响。他们是:陶渊明的田园诗,陈子昂的感遇诗,以及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等。(见《与元九书》)从白居易所写的近三千首诗作中,也可看出:其讽喻诗多数受杜诗直赋其事的影响;感伤诗则受陈子昂感遇诗深沉寄托的影响;闲适诗深受陶渊明田园诗景情自然的影响。

对于白诗的评价,尽管后世颇有訾议,有人说他“俗”,说他“浅”,说他晚年“更作知足语,千篇一律”(王世贞《诗源辩体》)。他在艺术上,也确有相当数量的诗篇意太详,语太露,少含蓄。但他的成功之作,多能做到“言浅而思深,意微而词显”(薛雪《一瓢诗话》),且能在平易、切近的形式里蕴含深远的思想情趣。从而显示了白诗通俗化、大众化的重要成就。

晚唐的皮日休、聂夷中、陆龟蒙、罗隐、杜荀鹤,宋代的王禹、梅尧臣、苏轼、张耒、陆游一直到清代的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受白居易诗风的启示。此外,元、明、清历代剧作家中,也有不少人取白居易作品的故事为题材编写戏曲。白朴的《梧桐雨》、洪《长生殿》,就是《长恨歌》的演变;马致远的《青衫泪》、蒋士铨的《四弦歌》,则是《琵琶行》的演变。白诗的词句,也有很多被宋、元、明话本所采用。白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近、现代和当代诗词中的讽喻、感怀、旅游诗词,也有不少作品是受到了白居易诗的启示而创作出来的。

曾刊20058月《夕照明》第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恨歌 课件内容(一)
中国古典诗词发展脉络(七)
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
一千多年了,他还是全日本最受欢迎的中国人
诗人白居易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