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小镇青年的县城日记:整天都在混吃等死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而新鲜出炉的城区发展白皮书也摆上了我们的案头,中国城区的发展也成为所有人注视的一角。

在白皮书中,我们发现了与主流媒体不沾边的另一个视角,它不是繁华的文化中心,不是高科技的信息技术中心,但同样的,它也不是典型的贫困村,扶贫村。

这就是那个被默契地排挤出人们视角的县城,这就是那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县城,而大多数人又不约而同遍布于这些县城们,只不过被刻意地遮掩了。

这些在十八线以内徘徊的县城们,被小镇青年们发展为一种独特的生态,而这种生态的特点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混吃等死。

每个人都对大城市有着自己的憧憬,他们羡慕大城市的便利,羡慕大城市的发展,羡慕大城市的经济。

但羡慕终归只是羡慕,小镇青年们明白,与其整天不切实际的幻想,倒不如老老实实地窝在县城里,少了折腾,多了稳定。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付出切身行动,北上的成为了“北漂”,南下的成为了“沪漂”,怀着一厢情愿的梦想,一个人踏上了目的地不同的绿皮火车,最后却住进了潮湿又阴暗的地下室。

现实的残酷让这两类群体叫苦不迭,此时才回想起一句话:年少不知县城香,老来后悔徒悲伤。

大城市的辛酸,让县城一时成为了香饽饽,但如果选择了县城,又让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无法挣脱。

只有身在县城的老人,才知道什么是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什么是千篇一律的打拼生活,只要提起这些,你甚至会一时间感到窒息。

当折腾够了,折腾累了,也没打拼出多少,每当看到手里依然扁扁的钱包,心中就泛起一阵阵涟漪:活了一辈子,究竟是为了什么?

为了自我安慰,有人开了一句玩笑话:一年就是把一天重复365遍,周而复始罢了。

事实也确实这样,能够在县城呼风唤雨,融入其中,也不乏人生之道,但奈何大多数人并不适合混入县城,只是苟延残喘中向死而生。

有人于是便起了疑心,大城市混不好也就罢了,为什么一个县城都混不好?有这样类似疑问的人还有很多,但实际上都是对自己人生意义的否认。

这是因为,想要融入县城的生态之中,你就得放下一个心思:折腾。

县城的谋生,不是简简单单复制就能成功的,如果你把县城的生意复制到一二线城市当中,其结果大概率就是一个字——死。

同样的,倘若你把一二线城市的生意复制到县城里,也会面临一个字——死。

这不是说县城有多么神秘,归根结底就是县城有县城的规则,你所谓的谋生,就是在挑战规则。

自古以来,挑战规则的人很难有善终,这一点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为什么大多数龙头企业都对县城讳莫如深:县城就是一个无底洞。

从整体而言,县城的人口虽然少,但密度多,消费心理也和大城市不一样。

大城市的人讲究的是独一无二,喜欢挑选可以彰显自我的消费品,别人有的自己不买,喜欢表现出自己的特色。

但是小县城就不一样了,大家追求的是跟风,只要别人有那自己也要有,如果自己不买就显得落伍,追赶潮流成为了县城的特色。

而往往县城青年们最喜欢的就是在交际圈进行购物,只有同事、好友或者同学推荐,那自己也得赶紧追赶上大家的脚步,虽然不是非买不可,但能买便买,从另一方面这也是县城青年维持人际网络的一部分。

县城青年们讲究人情,不知是人情社会的县城改变了县城青年,还是讲究人情的县城青年适应了县城。

县城的圈子很小,但人情味很重,交际花、交际草们显然很适应县城的生活环境,他们对于县城的各大圈子顺手拈来,得心应手。

一位交际花曾经告诉笔者:每天的工作除了混圈子就是混圈子,不图大富大贵,只图混个脸熟。

对于圈子当中的核心人物,他们维系着县城圈子的畅通无阻,他们沟通着上下两级,他们对人性的拿捏十分精准,他们也是圈子当中的一号人物。

但是终究大多数人与此绝缘,这一方面在于县城大众们没有超出旁人的社交技巧,也没有一个通道可以使自己大展拳脚。

不过这并不妨碍县城青年们对圈子表现出的热衷和狂热,对县城青年们来说,能够在各大圈子当中结交一些狐朋狗友,除了喝酒便是玩乐,已经心满意足了。

此时的县城青年们还只是刚刚接触人情社会的一角,但他们深知自己的“朋友”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可靠。

虽然县城青年们明白这一点,但现实是除了这些狐朋狗友,县城青年们已经找不到一个真心的知己,这取决于县城自带的内循环特征,县城的特点就是:人情。

所谓虚伪的县城人情正是如此,大家在小事上互相请求办事,这无所是非,因为人情的份量又取决于圈子的质量。

在高质量的圈子里,人际关系网络是处于一个共生的稳定状态,大家互相帮衬,互相利用,但又互相愿意被对方利用,这是因为我们知道对方未来的软实力可能会帮到自己。

在低质量的圈子里,小事大家同样互相帮衬,互相照顾,但一旦对方遭受到重大打击,圈子内的“朋友”不落井下石,便已经是万幸了。

这是因为县城的圈子之所以呈现三角形的稳固特征,是由于大家都有共同的利益,当你失去可被利用的利益的时候,也是你离开这个圈子的时间。

所以在县城,有时候被别人利用也是一种奢求,因为这代表你有被利用的价值。

但我们同样得注意,人情债最好不要欠,因为人情债最难还。

这也是为什么在县城里,很多人宁可用金钱回报别人,也不愿意欠下别人人情,有时候人情债一旦欠下,就是一辈子的事情。

当你欠下人情的时候,如果别人向你寻求帮助,而你又帮不上别人,这就直接将人情债又欠了一遍,你反倒会因为没帮上别人感到内疚。

所以这也是笔者常说的一句话:人情债比高利贷更可怕,因为高利贷还有利息可还,人情债的利息你是永远也还不了的。

谈到县城这个特别的生态环境,就不得不对县城的人际网络进一步讲解。

在县城,请别人办事是家常便饭,你的人际网络遍布于整个县城,可能在县城的最北方有你的小学同学,最南方有你八辈子不打交道的亲戚,而处于正中间的你,又需要时常处理家邻往来。

因为县城呈现着是一种稳固的闭环,可能你的父母,亲戚都在县城一带定居,所以怎么处理好亲戚之间的关系,也是重中之重。

本来大家谁也不欠谁的,人情的交换也讲究你情我愿,但问题就在于别人向你开了口,不开口还好,一开口你倘若是拒绝了,反而结下了仇怨。

就是这些遍布县城的人情,构成了一种稳定的网状结构,每一个人都扎根于此,成为了县城运行和存在的根基。

可以说,没有人情,就没有县城,县城的运行是不能脱离人际网络而单独生存的。

这种网状结构也缔造了县城的另一种特点:排他性。

排他性也可以说成是封闭性,扎根于县城的势必要经过十几年,几十年的熏陶,你儿时的玩伴,土生土长的县城人,构成了县城的小社会。

当你想融入其它圈子当中,可能转眼又被排挤出局,没有共同的利益也就没有共同的话语,不是你的圈子,你想融也融不进去。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部讽刺小说深得笔者喜爱,这本书就是钱钟书的《围城》。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却想出来。

用这句话来形容县城可以说是再好不过,经历了大城市血泪史的青年们,懂得了什么是艰辛,什么是现实,于是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县城。

但是县城的年轻人们,在体会着工资十几年如一日蜗牛般爬动,甚至有时候还会倒退几步,看着身边僵化而又没有任何改观的现实,也对大城市的“快生活”有了向往。

县城可以说是一个避风港,年轻人想要安稳,就来到县城,他们要的不是灯红酒绿,而是安稳和轻松。

但根本是年轻人们想要混吃等死。

这不是年轻人没有追求,而是梦想在现实面前一文不值,恰恰是年轻人们知道了自己的追求是多么遥不可及,才开始奔向县城。

何况年轻人们的梦想真的是梦想吗?我认为更准确地比喻道,应该是幻想。

在县城里,成为长辈们的谈资,被周边的亲戚们指指点点,你说不出这是什么样的感觉,但保证让你体会一次,便刻骨铭心。

年轻人们最后的一层遮羞布也被撕开,他们开始怕长辈聊着家长里短,开始怕成为别人背后议论的八卦,因为搞不好这个八卦正是你的生活。

终于,县城青年们的唯一保存的自尊心,也被打破了。

县城的人们对于大城市风靡的潮流其实并不感兴趣,他们更加在乎当下。

大城市的人们谈论的是昂贵奢侈,县城的人们谈论的是物美价廉,他们追求的是便宜,实用就好。

即便大城市的人们对此表示苛责:便宜没好货。但奈何县城的人们满不在乎,只要东西便宜,那就买它。

县城的人们体会不到动辄几千、几万块一个的手表,他们能够想象到最贵的就是苹果手机,但实际上他们最爱使用的手机往往都是1000块钱左右的。

在追求性价比的人们看来,3000块钱的安卓手机是个绝妙之选,既可以拥有最先进的cpu处理器,又可以体验到全新的系统和功能。

但是他们忽视了最广大的手机用户群体,3000块钱的手机对县城的人们看来,也是多花了几千“冤枉钱”。

过千万不要以为县城的所谓落伍,就代表县城的人们没有精神生活,反而县城的精神生活还要超过大城市。

小镇青年们没有996的烦恼,所以在县城,KTV是小镇青年们的主流娱乐方式,从8点上班,16点下班,一天的生活就剩下了娱乐。

当你看着几十亿票房的电影,大城市的青年们对此有了疑问:这么多票房是谁贡献的?

56.8亿票房的《战狼2》,刚破50亿票房的《你好,李焕英》,县城才是贡献票房的主力军,他们有的是自己的精神生活。

县城的下沉市场也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注意,但很多时候,这只是投资者的一厢情愿,因为县城已经达到饱和,它不需要外界的进驻,只需要在自己封闭的小社会中继续存在即可。

有人说,这是县城固步自封,盲目排外,但他们哪里知道县城要的就是一种“慢生活”,如果打破这个节奏,县城也就不是县城了。

也有人说县城的未来是大势所趋,是时代的未来,但我也要泼一盆冷水,为何不可能是一种回光返照?

对于县城,我能做的只是将其写入文中,化为一本日记,在这本日记中,我愿以此来结尾:向千余个混吃等死的县城,深深致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的人际交往行为
小县城的关系
不要骂小镇青年,小镇已经没青年了
话说“人情债”
不喜欢到别人家,也讨厌别人来自己家的人,往往有这几种心态
被误读的小镇青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