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体育课,如何科学安排运动负荷
新课标在显著的位置阐明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科性质,指出了它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采用身体练习,并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是体育课程的特征。
而体育的概念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学校体育则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问题是一个我们经常遇到的,反复探讨的问题,更是在当前体育教学改革中我们必须面对和需要妥善处理的问题,同时还是与体育课的性质与体育教学效果有着密切关系的问题。
体育课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是众所周知的事。身体活动的方式习得运动技能必然会产生运动负荷,这是体育学科本质属性和特点,如果没有运动负荷,体育课就背离根本了。因此,体育课要有运动负荷毋庸置疑,而需要讨论的是体育课需要怎样的运动负荷,如何评价运动负荷的问题。对于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我国学校体育界有过许多的研究和实践,并积累了不少的宝贵经验,但也走过一段弯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科教文卫事业百废俱兴,改革开始渗透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为了说明改革成果,都十分重视量化评价。体育教学改革也非常重视对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练习强度的量化评价,借以说明体育课堂教学的客观锻炼效果只要是上公开课或检查课,必测心率和练习密度。运动负荷成了评价一堂体育课的极为重要的指标。这些做法及研究成果,这体育教育飞速发展的时期来说,对于规范体育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体育教学研究,以及培养和培训体育教师,都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一定程度上也干扰了体育教学的改革实践与理论研究。其主要表现有:
1.将体育课的心率曲线分成几种并没有什么理论根据和实际指导意义的区分,如“单峰型”、“双峰型”、“多峰型”、“前高后低型”、“前低后高型”等,给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罩上了神秘的色彩,而对体育教学实践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有些老旧的体育课评价体系依旧将心率曲线奉为圣旨。
2.将预先设计好的体育课的心率曲线和实际发生的心率曲线进行对照,求出“心率曲线的吻合度”,让执教的体育教师必须按部就班的按照此心率曲线的高低起伏来“死板”的上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教学实践,把生动的和不断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变成了不能从实际出发灵活应变的僵化死板程序,优质课的赛课,变成了“样板戏的表演”,严重脱离教学实际,实际的体育课堂是灵活多变的,可以根据学生练习氛围有的放矢。有些教师在检查课中,由于没有按预定计划在课的规定时间里心率上高峰,而被评为不合格。这些所谓的教学评价研究既缺乏科学依据,也难以操作,使当时的体育教学改革走了弯路。后来广大专家学者一线教师达成共识,体育课有着不同的类型,而不同类型的体育课对运动负荷的要求是不尽相同。比如,体育课在一个教学单元中有先后之分,处在单元前段的新授课和处在单元后段的复习课的运动负荷,显然是不一样的;体育课还有传习课和探究课、班级教学和自主教学的区别,不同教学形态的体育课其运动负荷也不尽相同;此外,还有活动课、展示课、考核课等对运动负荷也有不同的要求。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是体育课的一项重要目标,因此,在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时,一定要注意使运动负荷符合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要。在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运动负荷安排。比如,在初学阶段,运动负荷的安排就不能过大,而在复习、巩固、提高阶段,就需要安排较大的运动负荷;在战术学习时不能安排很大的运动负荷,而在战术运用与教学比赛时,就需要安排较大的运动负荷。
如何科学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1.要考虑全体学生的身体情况由于学生的身体情况各不相同,其承担运动负荷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因此,体育教师要了解所设计的运动负荷,对大多数学生的身体影响,也要了解所设计的运动负荷对少数学生的作用。要对某些身体素质较差和有疾病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反应,及时做出调整。
2.要深入钻研教材不同性质的教材要求有不同的运动负荷,同样的教材在改变其某些运动性质后,也会对运动负荷产生不同的影响。体育教师要对课上的每个教材和每个教材在不同情况下的负荷变化做到心中有数。为此,需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注意观察、测试、总结,不断积累经验,以提高“设计的运动负荷”与“实际的运动负荷”之间的“吻合度”。
3.要了解不同情况下运动负荷的变化、运动负荷的设计与调控,除了与教材和学生的身体有关外,还与许多环境因素的变化有关。这些因素既有客观的气温、风力、场地的变化,也有学生主观的情绪、态度的变化,还有集体合作氛围和比赛竞争气氛的变化等,体育教师也要对这些变量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并能根据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对运动负荷做出相应的调整。
4.要掌握更直接的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从影响运动负荷的众多因素来看,要科学地调控好运动负荷的确比较困难,而且在不断变化的体育教学实践中,面对几十名学生,采用心率测定的方法来判断不同水平学生的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是不太现实的。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大多采用更为直接简便的方法来判断运动负荷,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询问法和观察法。日本学者研究证明,学生在回答:“累极了、非常累、很累、比较累、有点累、还行、不太累、一点都不累”时都有不同的心率,而且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其明显的对应关系。这个研究提示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断运动负荷的大小与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采用观察法则更加直接简便,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脸色、流汗、气喘和身体动作(如弯腰)等表现来判断其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赖天德.如何看待体育课的运动负荷[J].中国学校体育,2006(10) 28 -31.
[2]顾渊彦.体育课程中的身体练习(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210097)中国学校体育
[3]何晓渝.中学体育课运动负荷及练习密度的调查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4,21(4) : 77 -7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辩论|体育课运动密度控制在75﹪以上,合理吗?您认为多少合理?
毛振明 | 评“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密度和强度理论
上好夏季体育课“九注意”
潘绍伟教授话体育之三:运动负荷有效性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体育课五年级下册教案
一堂好的体育课,要这样安排“练习密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