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宇宙的恒常与无常


摘要:韦伯等人的结论如果正确,将会颠覆物理学家们长久以来的观念:物理学中的常数将不再是恒常不变。科学家们原以为在宇宙的每一个角落,物理定律都是一样的,现在这个信心也会随之动摇,物理学的根本意义在哪里?

我可否将你比做一个夏日?

但你比夏日更加温柔。

狂风会把五月的花苞吹落地,

夏天也嫌太短促,匆匆而过。

有时太阳照得太热,

常常又遮暗他的金色的脸;

美的事物总不免要凋落,

偶然的,或是随自然变化而流转。

但是你的永恒之夏不会褪色,

你不会失去你的俊美的仪容;

死神不能夸说你在它的阴影里面走着,

如果你在这不朽的诗句里获得了永生;

只要人们能呼吸,眼睛能看东西,

此诗就会不朽,使你永久生存下去。

莎士比亚的这首十四行诗中不仅描述爱情,也包含了诗人对于无常和永恒的思考,一切事物都会随自然流转,一切都在恒久的变化中。物理学家们却少有这样的困扰,他们相信可以找到物理定律来描述和预测宇宙。物理定律是物理学家们的依赖和信仰,他们相信,在宇宙中的任何一个角落,物质都一定会遵循同样的定律运动,时空都一定可以用同样的方程来描述。这个似乎天然正确的想法最近却受到了一些物理学家的质疑,这一切,是从物理学的常数开始的。



在所有的物理理论中,总会有一些不变量经常出现,它们就是物理学常数。为了提高实验精度,人们需要物理学常数的数值越精确越好,但这些常数很少可以被直接测量得出,大多都需要一系列的实验和理论推导。一个物理学常数的数值通常都与很多看起来不相关的现象联系,只有极少数完全独立,只能通过测量得到。例如普朗克常数h、光速c、引力常数G和精密结构常数——人们用希腊字母α来表示,这些物理学基本常数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标准实际上都是由物理学基本常数所定义,比如“1米”的定义是光在真空中旅行1/299792458秒所经过的距离。而在1967年定义沿用至今的关于“1秒”的时间长度则是:“铯133原子基态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所持续的时间。”在原子能级之间跃迁所花费的时间则是由α所决定。


但是也有物理学家一直在怀疑,这些物理学基本常数在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改变,我们曾经最信赖的物理学的基石,变得不再像想象中的那么可靠。首当其冲的便是精密结构常数α,这个物理学基本常量是在1916年由德国物理学家阿诺德·索莫菲(ArnoldSommerfeld)提出来引入物理学的,它通常的表达方式是电子电量的平方与普朗克常数和光速的乘积之比,最初是用来描述原子的轨道中电子速度与真空中的光速之比。但是量子电动力学(QED)并未通过推论给出这个常数的数值,它的数值人们只能通过实验来测得,约等于1/137,这也是至今为止人类测量的最精确的常数之一。随后科学家们发现了这个常数在其他理论中的应用,它同时也被称为耦合常数,用来描述电子与质子相互作用的强度。在结合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中α也有重要作用,α也影响着原子与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说,它影响着我们身边的一切。


但为什么α是现在我们观测到的这个数值?它是一直不变的吗?正如量子电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理查德·费曼所说,这是一个“最深刻也是最优美的问题”。从1936年起,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Paul Dirac)就怀疑一切物理常数都会随着时间和空间改变,这个想法启发了澳大利亚和英国的三所大学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他们从1998年开始至今一直在探索物理定律和物理学基本常数是不是真的一成不变。


验证物理学基本常数在大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下是否仍然恒常,科学家们自然又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宇宙。这次给科学家们提供参照的是一种叫做“类星体”的具有超大质量的星体,这种星体多居住在距离地球极为遥远的星系中央,具有超大的质量,大于很多星系(包括银河系)中央的巨型黑洞。当类星体与其他恒星相撞时,因为其具有巨大的能量,会在瞬间发出强烈的盖过整个星系的光芒。发射光芒的类星体就像是宇宙中熊熊燃烧的火炬,即使隔着几十亿光年的距离,它发出的原本具有连续光谱的光线也可以到达地球。


光线从遥远的宇宙深处到达地球需要长时间的跋涉,其间会穿越星际气体。星际气体大多是由宇宙中最常见的物质——氢组成的,还包含其他一些地球上常见的重离子。当具有连续光谱的光经过星际气体时,一些元素会吸收光谱中的某些特定频率的谱线,而且每一种元素吸收的谱线都如同人的指纹一样有所不同。因此,当这些来自远古宇宙的几十亿光年之外的光经过了几十亿年的旅行来到地球上(宇宙的年龄约为137亿年),其中某些频率的光已经被星际气体所吸收,因此人们接收到的光谱变成像条形码一样的断断续续,讲述着它一路的遭遇,科学家们就可以通过光谱来分析它走过的时间和距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物理学家约翰·韦伯(John Webb)等人分析了接收到的类星体光谱,然后与地球上的谱线进行对比,他们发现,两者稍有不同,这给了他们很大启示。


元素吸收光谱的频率主要由α确定,(除去红移的因素),如果来自遥远宇宙的光谱结构与地球上的不同,则说明α并不是一个不随时间和空间而改变的恒定常数,甚至可以说,α的变化说明了宇宙的质地是可以随着时间和空间而改变的。但是,α究竟是随时间而改变还是随空间而改变?韦伯继续着他的实验。他使用两台天文望远镜进行观测:长达10米的Keck天文望远镜位于夏威夷,用来观测北方天空;一台位于智利的超大望远镜用来观测南方天空。把两台望远镜得到的观测结果加上地球上的结果对比来看,韦伯发现,在北方天空,距离地球越远,α就变得越小;而在南方天空则恰恰相反,距离地球越远,α就会变得越大,地球上的α数值则正处于这两者之间。由此,韦伯等人得出结论:α的数值并不是随时间改变,而是随着空间而改变,α这个在量子电动力学理论中处于中心位置的常数并不是恒常不变的。


2011年10月,声名卓著的《物理评论通讯》(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了韦伯等人关于这个观测结果的论文,自然而然立即引起了大多数科学家的怀疑。正所谓“超乎寻常的声明需要超乎寻常的证据”,韦伯等人的结论如果正确,将会颠覆物理学家们长久以来的观念:物理学中的常数将不再是恒常不变,不仅是对物理学至关重要的精细结构常数可以随空间改变,它会不会也在随时间改变?同时,像光速、引力常数、普朗克常数等人们反复精心计算的常数也变得可疑起来。物理公式呢?科学家们原以为在宇宙的每一个角落,物理定律都是一样的,现在这个信心也会随之动摇,物理学的根本意义在哪里?难道以后会出现“具有地球特色的物理学”?更多的物理学家对此的态度自然是怀疑,并且在等待更多的结果,他们认为韦伯等人的观测结果有误差。在可观测的宇宙中,向不同方向的天空观测到的α数值大约1/100000的差别,很有可能是由系统误差造成的。要进一步证实韦伯等人的结论,还必须拿出更令人信服的证据才行。科学家们期待在未来,通过更精确的技术,比如用超级精确的原子钟测量α,就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确认这个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结论。


在由α所引发的讨论中,另一个原理自然又进入了人们的话题,这就是“人择原理”(Anthropic Principle)。α的数值如果稍微改变一些,宇宙中将不可能合成碳元素,自然而然也就不会出现地球上的碳基生命;或者宇宙中将无法进行聚变,整个宇宙会变得寒冷而无法出现任何生命。为什么一切物理学基本常数都如此地适合人类生存?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玻恩(Max Born)就曾经说:“α只能是现在的这个值,这就是自然界的法则。对它的解释也必定是自然哲学的中心问题。”如果物理学基本常数可以随空间变化,人择原理则会有新的解释:我们只是出现在了宇宙中适合我们出现的时间和地点而已。莎翁说:“美貌、智慧、门第、体力、事业、爱情、友谊和仁慈,都必须听命于嫉妒而无情的时间。”这句话,此时想来,更是多了一层深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秘的137
一个神秘的数字决定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如何运作
宇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泡泡!宇宙是多重的并不唯一
物理界十大难题,解开其一就能得诺贝尔奖,能看懂的都是学霸
万有引力常数G,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为什么?
重新测量一个物理常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