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年「中官」那年「村」,那年村里那年人……

关于「太监」的呓语


中关村,混乱而繁华
一、一个地名

「中关村」过去叫「中官村」。据说最早的地名里没有那个「村」字,只叫「中官」。另有一个说法,称「中官村」为「中官坟」。此外还有几个说法,多和「中官」有联系。

在不同时期,「中官」有不同的含义。唐朝以前,尤其秦汉之前,这个官位指的多是掌管天文星象的岗位,或者是指宫内之官。然而从汉朝开始,尤其是在东汉以后,内侍彻底使用阉人,「中官」也就成为这一群体的一种称谓了。

现在对这个人群最常用的称谓则是「太监」。这个名称最早可能与「大监」通用。《史记·五帝本纪》中有「(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的说法。然而并没有证据表明那些「大监」是阉人。

即使是能够确定的「太监」这个称谓,最初也不是指阉人。最开始,太监指的是辽代的高级官员。直到明朝,宫内设置「十二监」,从低级到高级设置了相应的职称。低级为「少监」,中等有「中监」,最高是「太监」。久而久之,「太监」就成阉人群体的称谓了。

而中关村既然旧称「中官坟」,那就很可能是那些年老出宫的太监们最终的归宿。明朝中后期,太监中多有显赫、富贵者,ta们(我实在不知应该用「他」「她」「它」当中哪个字来指代)在今北京海淀一带购置有自己的田产。再加上皇帝的赏赐的土地,太监的产业连成大片田庄。这些显赫太监们或者是为自己的来生修行,或者是因为物伤其类的善举,ta们从田庄当中划出一部分土地,专门用作年老出宫的太监们生前身后的安置之用。居住在这里的老太监修庙盖房(无论阴宅还是阳宅),就安顿在这里度过余生。据说很多太监常去给「前辈」们上香扫墓,而且往往极为虔诚。今生已经不能完整,还不许修修来世吗?


二、悠久的阉割史

阉人在中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阉人也算「传统」


据说早在殷商时期便有阉人的传统,这些阉人被称作「寺人」。最初可能是针对外族战败者的惩罚手段——不仅是精神上的打击,更是直接摧毁其繁殖能力。在那个时代,人口就是资源。阉割这一手法,可以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后来,这一手段开始用在罪犯身上,并一度成为仅次于「大辟」(即死刑)的重罚。这一刑罚的早期执行情况已不可考,但是完全可以想象当时的「手术」条件。受刑人存活的概率又能有多大呢?难怪以宫刑作为仅次于死刑的重罚了。到汉朝时,这一刑罚主要用来惩罚「不正当男女关系」,男女均有相应的惩罚方式,显得十分「科学」。但实际执行当中又不限于这一罪名。比方说太史公司马迁就因李陵一案而受此刑,这一事件目前已经随着中学生作文而广为流传了。

东汉末年,太监首次以集团作战的形式,站上历史舞台的最中央。

自汉和帝开始,东汉皇帝登极时普遍年龄偏小,加上汉代有吕后「女主称制」的先例,进而导致太后具有极大权力,「外戚专权」的格局就此形成。随着小皇帝逐渐长大,外戚与皇权就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外朝大臣普遍与皇帝有一定距离,所以小皇帝能够信任的也就多是身边的太监。皇帝夺权一旦成功,外戚专权就变成了宦官干政。东汉后期,朝政就像一个钟摆,在「外戚」和「宦官」之间来来回回,直到黄巾之乱,历史进入「三国」时代。

张让漫画形象

太监这一次「辉煌」时代,随着袁绍、袁术两兄弟大开杀戒而结束。此后虽在南北朝偶有表现,但一直没有更多的表现机会。这恐怕和持续不断的乱世有很大关系。从三国开始,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烟云十六国……一直到南北朝,时局一直处于动荡之中。各政权都不太可能重用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社会地位处于最底层的阉人。

就这样,一直到中晚唐时期,阉人们才迎来了又一次「崛起」。

唐朝的阉人同样具有一定的外族、奴隶等特征。

唐代阉寺多出自今之四川、广东、福建等省,在当时皆边徼蛮夷区域。其地下级人民所受汉化自甚浅薄,而宦官之姓氏又有不类汉姓者,故唐代阉寺中疑多是蛮族或蛮夷化之汉人也。(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安史之乱之后,朝廷的权威一落千丈。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一群地方实力派又纷纷兴起。安史叛军当中又有不少是名义归顺,实际上继续在地方进行割据。这些「节度使」成为实质上的地方割据势力,也是朝廷的心腹之患,必须得到牵制。然而朝廷之中,外朝大臣从来都与皇权存在一种微妙的关系,既互相依靠,又互相牵制。大臣并非皇帝的私人奴才,肯定不如宦官更容易得到信任。所以,节制「节度使」的工作就落在宦官的身上。「宦官监军」也逐渐成为唐朝的制度或惯例。

仅仅宦官监军,还不足以让皇帝放心。唐朝皇帝更希望有一只自己的「嫡系部队」。原本属「陇右节度使」的神策军被朝廷接管,开始担任起皇帝御林军的角色。最开始为皇帝接管神策军的大功臣,便是宦官鱼朝恩。鱼朝恩被杀之后,神策军将领在数次军事行动中被打空了实力,军中实权将领十不存一,节制神策军的大权便落在宦官「监军」的身上。宦官就此牢牢控制住了兵权。权阉甚至能决定皇帝的生死和太子的废立。

这一次宦官之祸与唐代的藩镇割据一起,随着五代狼烟而灰飞烟灭。太监的又一次兴起,则是要等到数百年后的明朝了。

明朝的太监似乎更为人熟知。王振、刘瑾、魏忠贤等大太监,可能已经成为普通百姓心目中标准的太监形象,甚至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了。「阉党」、「东林党」的故事也早已被小说家演绎过许多次了。然而这已经是太监的黄昏。清末也有安德海、小德张、李莲英等著名太监,但都够不上「权阉」的程度,顶多是个人稍有些跋扈而已。

权阉


三、宦官真「专权」?

历朝历代,「宦官专权」都是一个贬义词。这似乎是一种政治正确。

在人们的印象中,出身宦官的奸臣实在太多。秦有嫪毐(是宦官不是阉人)、赵高,汉有蹇硕、张让,宋有童贯……

太监这个群体可能一直没留下过什么好印象。其实这未必是因为太监里面没好人,更可能是因为「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加上历史向来由(胜利者一方的)文人书写,自然不可能对太监有什么美化。个人认为,历史记载里对东汉宦官乃至后世历代权阉的描述都有可能存在夸张之处。客观地说,各个朝代又有不同的太监代表,由于他们注定了与皇权关系紧密,所以太监的权势归根结底来源于皇权。或跋扈、或低调的不同时代的太监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不同时代的政治环境。

即使是在几个著名的「宦官专权」时代,权阉的权力一直脆弱得很。东汉的宦官看上去拥有巨大的政治能量,甚至曾发动过两次「党锢之祸」,以大宦官张让为首的「十常侍」权倾一时。然而等到汉灵帝一驾崩,「十常侍」的权势便立刻土崩瓦解。

汉灵帝驾崩后不久,大将军何进等人密谋要铲除宦官。因何进等人犹豫不决,张让等人先下手为强,将何进诓进宫中杀死。袁绍、袁术见状,立刻发动兵变,四处捕杀宦官,甚至将脸上没有胡须的男子也当成宦官杀掉。宦官「挟持」皇帝四处逃窜,最后走投无路,张让投水而死。这位权阉给皇帝留下一句遗言:

「臣等殄灭,天下乱矣。惟陛下自爱!」

意思是说:「我们几个宦官是死定了。今后一定会天下大乱的,请陛下自己多保重啊。」

谁能说他对皇帝不够忠心?


太监实质是皇权

张让算是看透了太监的本质。一旦「阉党」被清算,皇权也就衰弱得没救了。阉人与皇权,似乎是一种「唇亡齿寒」的关系。明末其实也差不多是这样,崇祯皇帝之所以信不过文官,跟身边没有强势的太监有很大关系。思宗登极以前仅仅是一「信王」,根本没受过什么帝王教育,参不透皇权的奥妙。除掉魏忠贤阉党固然能引来朝野士人一片叫好声,可是治国靠的不是虚名。更讽刺的是,闯王进城的时候,百官皆等着「辞旧迎新」。跟着思宗独上煤山的那个人名叫王承恩,他是当时的司礼监秉笔太监。最后的忠臣,居然终究是个阉人。

王承恩的墓碑静静矗立在思陵一侧。一君一臣,也算是有个伴儿了。

文官与皇帝的关系永远是依靠中带有疏离,倚重中带有牵制。皇帝要集权,官僚要争利。权力对皇帝来说不仅是一副「春药」,更是一道护身符。权力对官僚来说,则是其半生忙碌的最好报酬。而太监则不一样,他们只有依附于皇权,才能保证自己的一世富贵。只有在皇权的庇护下,才能觅到一丝安全。

不过有一个时代有些例外,这就是唐朝。

唐朝的宦官专权,应当是从李辅国开始。李辅国,原名李静忠。安史之乱后期,唐玄宗避至四川。李辅国则以大义劝说太子李亨北上抗敌,后在灵武拥立太子为肃宗。这一个拥立之举,成为唐朝宦官废立太子的一个先例。此后,李辅国为肃宗立下不少功劳,逼压玄宗一朝的权臣,彻底断绝玄宗复位的可能性。于是,这位权阉的权势越来越大,最终甚至成为唐代首位当上宰相的阉人。李辅国后来虽遭被刺杀,宦官的权势却从此壮大起来。

这一特例的形成,是有一定原因的。唐朝的宦官之所以敢于在某些时候蔑视甚至挑战皇权,并不是因为宦官有多大本事,而是因为唐朝宦官的位置过于特殊。安史之乱之后,节度使、皇帝、帝国官僚们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宦官对内侍奉皇帝,对外可以在节度使处监军。自李辅国担任丞相开始,宦官又称为官僚体系的一份子。宦官在政治权力网络中能够联系到各个利益群体,自然可以左右逢源。宦官成为了各方利益的调和者,维持着帝国权力的平衡。这样的宦官,怎么可能失去权力呢?

明朝的皇帝很可能吸取了这一教训,将太监推上与官僚制衡的第一线,自己充当那个居中调和的平衡点。这样看来,明思宗铲除阉党的壮举可真不算高明。


呵呵
尾声?但愿吧,然而……

千年帝制,可以说是千年太监制。有时候,我觉得太监制度真是对皇权的一大讽刺。皇帝有多么得至高无上,太监就有多么得阴阳怪气。在帝制之下,最高权力伴随着阉割而存在,而阉割又反过来维护着皇权的神圣。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文明」?

如今的中关村已经不见了「中官坟」。大概是因为「中官」无后,扒他们的坟要比扒别人的坟头容易得多。平整了土地,盖上大楼,搞起了「高科技」。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互联网正是从此起步。「中关村」,「中官坟」,似乎就像是一句谶语,早早就预示了中国互联网今天的状况和未来的命运。@方滨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汉怎么搞得好?不会干政的太监不是好宦官
古代的皇帝,为什么非要用太监伺候自己,而不用美貌的宫女呢?
汉、唐、明三朝为何会发生宦官专政?揭秘各朝宦官之祸的异
古代皇帝为什么用太监伺候,而不用漂亮宫女?
宦官
揭秘:宦官一词起源于星座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