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毁誉参半的反坦克利器——英国PIAT步兵反坦克抛射器




说到二战单兵反坦克武器,人们会很自然想起美国巴祖卡,德国“铁拳”和“装甲粉碎者”,很少有人会提及英国的PIAT步兵反坦克抛射器,甚至许多战史文献中对这种武器给出了不中用的评价。然而,在许多资深兵器史学家眼里,PIAT是当之无愧的反坦克利器。




从外观上看,PIAT绝对算不得漂亮耐看,甚至可能算是一种很笨拙的武器:它呈管状,长3英尺,重32磅,下方带有单脚支撑架,下方有握把和大型扳机,末端还有一个大型肩托。发射筒的前方被切开一个长方形的大口子,用来装填火箭弹,火箭弹的前方还有一个奇怪的长鼻子。这种武器操和携带都算不得方便,这可能也是许多人不喜欢它的重要原因。PIAT是应英军对于可靠的步兵反坦克武器急需而研制的,它们唯一的作战目标,就是帮助那些步兵抵御那些装着越来越厚装甲的敌军坦克。
二战开始时,大多数国家军队都还把反坦克步枪作为主要单兵反坦克武器。反坦克步枪的概念并不新鲜,早在一战中德军就开发了一种13毫米口径反坦克步枪,用来对付新出现的英国坦克。两次大战之间,德国、波兰、苏联、日本以及瑞士等国家都生产各式反坦克步枪,口径从7.92毫米一直到20毫米不等。以后来的事实看,依靠大型反坦克步枪对抗坦克的想法绝对不聪明——当时人们认为坦克装甲厚度不会超过15毫米。




1937年秋,英国开始装备一种名为博伊斯步枪的0.56英寸口径反坦克步枪。博伊斯步枪堪称当时最好的同类武器,能以每秒钟超过3000英尺的初速度发射弹丸,它配用一个5发弹夹,能够在500米外穿透25毫米钢装甲。但博伊斯步枪也够分量,重达36磅,十分笨重。博伊斯步枪曾在挪威和法国参战,但很快就因形势变化彻底过时。
1940年时,英国人发现德国坦克不断增厚的装甲已经让反坦克步枪无法招架。此时只有苏联人仍保留反坦克步枪,即14.5毫米的PTRD,这种长达7英尺的笨重步枪重量接近40磅。为了对付坦克,美国研制了巴祖卡反坦克火箭发射器,德国则列装了“铁拳”反坦克榴弹发射器,而英国的对策就是PIAT。
虽然笨拙丑陋,但PIAT还是能够成为反坦克利器,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了空心成型装药技术。PIAT的火箭弹头部装有锥形空心装药战斗部,爆炸时能产生向前的高温金属射流,足以贯穿坦克装甲,摧毁其内部设备,杀伤车内人员。为保证金属射流的聚焦效果,火箭弹在飞行过程中不能自旋,所以最好的方式是采用尾翼稳定,这一点不同于膛线武器发射的弹丸。
空心装药概念也不是新鲜事儿,早在19世纪80年代美国工程师蒙罗就发现了这一现象,并将其命名为蒙罗效应。后来德国人纽曼将这一概念加以发展,发现如果采用一个锥形金属药形罩,同时让战斗部与目标保持适当距离,能够显著提升爆炸射流穿透效果。德国军队率先根据这一原理制作了成型装药破甲手雷,在夺取比利时艾本艾马尔要塞时,使用它们炸毁了许多堡垒和炮塔。
英国工程师布莱克尔(Blacker)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就开始从事武器研究。1937年,他制造了一种称作阿巴列斯特(Arbalest)的斯皮格特迫击炮的炸弹抛射武器,但在竞标中却输给了2英寸步兵迫击炮。二战爆发后,布莱克尔加入军方专门负责研发特殊武器的机构,专门为那些地下秘密行动小组和特战部队研制武器装备。
布莱克尔重新修改了阿巴列斯特的设计,并在1941年拿到了军方订单,称为“布莱克尔抛射炮”,主要配发给本土防卫队和一些机场守备部队。“布莱克尔抛射炮”主体是一根口径29毫米的金属管,上面带有瞄具,可以像迫击炮一样发射。它可以安装在三脚架上,或直接架设在固定位置360度回转使用,发射20磅炮弹。
布莱克尔曾长期实验过斯皮格特迫击炮的击发机构,这种击发机构可以使用很短的无膛线身管发射弹丸,这意味着使用斯皮格特击发机构的武器制造会变得非常简单,因为武器身管是最为复杂费力的零件。斯皮格特击发机构十分简单。士兵扣下扳机,一根纤细的击发杆会在一根强力弹簧的作用下刺进弹丸尾部,击发其内部的发射药。这根很长的击发杆也能部分起到在发射最初稳定炮弹方向的作用,一旦离开发射管,炮弹就依靠尾部的弹翼来稳定飞行。现在,布莱克尔把斯皮格特击发机构装在了“布莱克尔抛射炮”上,这种新武器最终演变成了PIAT。






PIAT发射管内部有一个很大的弹簧,这种武器进入待发状态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射手先要把PIAT直立,然后双脚踩在肩托上,把发射管旋转半周,使其与肩托解锁,再抓住发射管向上提拉,把驱动击发杆的弹簧拉长,等听到咔哒一声,射手就知道弹簧已伸展到位,并被扳机控制的阻铁锁定。此时,射手重新把肩托推回原位,再次旋转半周与发射管锁定。这样PIAT就完成了击发准备,进入作战状态。完成这套动作并不容易,除了弹簧力量很大,矮个子士兵提升发射筒也颇费周折。如果射手没有足够的臂力去抵抗弹簧的拉力,那他就得松手让发射筒落下,然后重来一次。如果你亲眼看到英国士兵摆弄PIAT的动作,会很容易联想起中世纪的十字弓,那东西也是要用双脚蹬踏才能张紧和装填。




英军士兵可以背负待发状态的PIAT行军。一旦需要作战,射手或装填手会拿出一发火箭弹,放进发射管前方的装填口。瞄准目标后,射手扣下扳机,阻铁释放弹簧,弹簧驱动击发杆向前运动,撞击榴弹尾部的发射药管,发射药起爆,推动榴弹飞出发射管,直奔目标。与此同时,发射药的反作用力会推动击发杆向后运动,带动弹簧回到待发位置锁定,等待装填下一发榴弹。这一设计为射手提供了不少方便,他们可以保持匍匐姿势,等待坦克接近然后扣下扳机。再次发射也非常容易,只要拿出一发新弹放入装填口即可。
英军最初把PIAT称作0.625英寸小型抛射器,0.625英寸指的是斯皮格特击发杆的直径。1941年8月,英国军械委员会起初拒绝了这一装备,认为它“不适合在隐蔽条件下作为坦克武器使用”。这一决定的一个背景是,当时使用的榴弹过小,难以对目标构成严重毁伤效果。
情况到1942年初有了变化,布莱克尔的继任者杰弗里斯设计了一种更有效的榴弹。这种新型榴弹重3磅,使用空心装药战斗部,可以击穿75毫米厚的钢装甲。虽然其穿甲能力不及美国巴祖卡或德国“铁拳”,但比旧式博伊斯步枪还是极大进步。这一进步打动了军械委员会,1942年夏,PIAT正式投产。




PIAT的名义射程可达750码,但英军反坦克射手认为它们只在100码距离内可靠且有效。许多射手使用PIAT的实际发射距离甚至比这更近。发射后,榴弹以每秒240~450英尺的速度飞向目标,其战斗部足以击穿4英寸厚的装甲。在那些冷静娴熟的射手手中,PIAT对于重型坦克也能构成致命威胁。不得不说的是,PIAT的后坐力十分惊人。二战中曾有士兵试图采用抵肩方式射击,结果巨大的后坐力让他立即摔了个仰面朝天。
在意大利曾发生过一次典型战例。1944年5月6日,在盟军进攻古斯塔夫防线战斗中,担负支援的盟军装甲部队被德军反坦克工事阻挡,兰开郡燧发枪团弗朗西斯?杰斐逊(Francis Jefferson)所在的突击连孤悬前线,在没有坦克也没有反坦克炮支援下扼守一座小山。很快,两辆“虎”式坦克掩护德军步兵开始反击,德军密集的火力给英国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一个PIAT反坦克小组全部成员悉数阵亡。
面对步步紧逼的德军坦克,杰斐逊挺身而出,抓过一具PIAT,孤身一人冒着德军密集火力冲上前去,在一道胸枪后占据发射位置,由于视野不佳,杰斐逊干脆站了起来,在开阔地里不顾德军弹雨,瞄准为首的德军坦克,在20码距离上射击,榴弹直接穿透了“虎”式的装甲,坦克立即起火燃烧,车内成员全部殒命。干掉打头的“虎”,杰斐逊立即重新装填,向第二辆“虎”接近,后者显然是被杰斐逊的举动和他手里的家伙吓坏了,立即掉头逃窜,躲过一劫。此时盟军坦克赶到,与杰斐逊所在连队一道粉碎了德军反扑。事后杰斐逊因为卓越表现荣获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另一次典型战例发生在1944年10月21日晚。加拿大步兵旅奉命渡过萨维奥河,建立桥头堡。西弗斯高地人团担任突击部队,他们克服恶劣天气渡过河流,击溃顽强抵抗的德军,占领了对岸一处阵地。由于暴雨,萨维奥河在5小时内水位上升了2米多,河岸陡峭且土质松软,工兵无法架设桥梁,坦克和反坦克炮无法渡河,也就无法为步兵连提供支援。趁此当口德军3辆“豹”式坦克、2辆自行火炮和大约30名步兵发动了反击,形势万分危急。紧要关头,二等兵史密斯自告奋勇,带领一个PIAT小组穿过开阔地冲上前去,占领有利发射阵地。在30英尺距离上,史密斯在完全暴露的情况下使用PIAT射击,击中了一辆“豹”,使其失去战斗力。10个德国兵立即从坦克后部跳下来,用冲锋枪和手榴弹攻击史密斯。史密斯丝毫没有犹豫,马上冲上公路用汤姆森冲锋枪猛烈射击,当场打死了4个德国士兵,迫使其他人后撤。此时另一辆“豹”冲上来,更多的德军步兵也接近史密斯。史密斯从附近的壕沟搜集了一些散落的汤姆森弹夹,牢牢地扼守住阵地,保护了自己的战友,直到打退敌人的进攻。




英国牛津和白金汉轻步兵团D连索恩顿中士对PIAT记忆深刻。在诺曼底战役中,他所在的连队负责夺取并扼守诺曼底卡昂运河上的一座重要公路桥。索恩顿并不喜欢PIAT,战争结束多年后仍然如此。他认为PIAT的实际有效射程不过50码,这一距离对于射手而言实在危险,一发不中的情况下,敌军很快就会干掉你。但尽管这样,在扼守帕伽索斯大桥的战斗中,索恩顿的PIAT只用一发榴弹就准确干掉了反扑的德军装甲纵队为首的坦克,迟滞了德军进攻。当天晚些时,另一名英军空降兵用PIAT击中了一艘扑向大桥的德军巡逻艇,起火的巡逻艇撞上了运河堤坝,艇上德军全部投降。天黑之前,一名英国士兵再次使用PIAT,这次他的目标是附近教堂高耸的钟楼。榴弹准确击中了钟楼,敲掉了藏身其中的德军狙击手。如果说PIAT是垃圾,那么当天的战斗对于这种“垃圾”而言真是不错的一天。




PIAT不是火箭发射器,发射的也不是火箭弹,这意味着它在发射时后方不会喷出危险的烈焰和烟气,可以在房屋内或距离战友很近的地方使用,而不必担心伤及无辜。但PIAT也有个问题,那就是后坐力很大,试想后坐效应能够将如此强力的弹簧推回到位,力道自然不小。为了防止后坐力伤人,操作典范要求射手只能卧姿发射PIAT。在二战中,英国总共制造了115000具PIAT。英军摧毁的敌军坦克中有7%都应归功于PIAT,比航空火箭摧毁的还多。
PIAT跟随英军打完了整个二战,朝鲜战争中,英军开始全面换装美制3.5英寸巴祖卡,倒不是因为PIAT不好用,主要原因当时英军需要更好的穿甲能力,而且这样也便于后勤保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战步兵反坦克武器
约翰牛的坦克杀手——英国二战时期的PIAT
“丘吉尔玩具店”是啥?二战中,那里诞生了多少新奇武器?
二战期间苏联红军为何钟爱反坦克枪?是被坦克打怕了吗?
《战地5》玩家手里的“反步兵迫击炮”,现实中是什么样子?
铁拳的进化,真正的坦克杀手——反坦克火箭步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