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牛僧孺:陇原大地走出的大唐名相

人常说:“关东出相,关西出将,咸阳塬上埋皇上。”

谁曾想,关西不仅出将,也曾走出多位名相。

一代名相牛僧孺就是其中之一。

山洼孤墓

荒山,小村,孤墓,蒿草,这里就是大唐名相牛僧孺的最后归宿之地。清晨,淡淡的雾霭笼罩在大地上,我们面前是一个令人惊奇的村落。小村背靠群山,面对深沟,沟底一溪流水,站在山坡上静听,万籁寂静,偶尔一两位行人从村中走出。被无数人所仰慕的一代名相牛僧孺,在这个小村边上留下了他的踪迹。

寻找这位大唐名相的蛛丝马迹,这是我们此行灵台的最大愿望。从灵台县城出发,一路往南,我们的目标是距离县城30多里远的新开乡牛村。

冬季,是黄土高原上最为凄惨的季节。没有盛夏的奢华,也失去了初秋的繁盛。沟壑间看不到丁点儿绿色,田野中看不到农人,路上偶尔遇到两三位行人,也是步履匆匆。过了新开乡后,道路变得有些难行了。穿过一个蚬子,路变得窄且陡,我们顺路下到塬的边缘上。透过车窗,我们看见一个小村。“那就是牛村了。”灵台的朋友说。这是个非常寂寞的小村,尽管这里是大唐名相的最后归宿,但却无法掩盖它的寂寥。

顺路,我们来到小村边。在距离村子100多米的地方,有一处荒冢。此处背靠山包,面对一片非常开阔的田野,墓冢高不足两米,周长三四米,墓前栽种着几株小树,冢上长满了一尺多高的荒草。所幸文物保护碑尚在,这让我们确信这里就是牛僧孺的墓地了(有人认为,此地当为牛僧孺衣冠冢,真墓在长安。《咸宁县志》载:“丞相牛僧孺墓葬少陵南,杜牧撰墓志。”)。

牛僧孺有些生不逢时,如果在唐初,或许就能直上凌烟阁;如果在贞观、在开元就能开疆拓土。可惜的是,当他25岁考中进士时,大唐王朝已经走过它最辉煌的岁月,如航空母舰般的大唐王朝,已经四面漏水,八方走气。尽管如此,他还是依靠个人的魅力,登上了大唐王朝的相位。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潼关以东,人文鼎盛,故而名相辈出;而潼关以西,尤其是陇山以西,地形复杂多变,游牧民族、农耕民族犬牙交错,征战不断,故而人们说关西出将。无疑,这位大唐名相的出现打破了人们的思维定式,也击碎了这种地理上的人文格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俗语毕竟是俗语,它只能是一种表面的总结和概括。实际上,汉设河西四郡后,陇山以西,不仅名将辈出,而且也是人文荟萃。不过,文人的光芒总是被战争所掩盖,毕竟在任何时候,战争总是排在第一位的。

名相之路

25岁那年,是牛僧孺人生的新开端。这年正是公元805年,牛僧孺考中进士。谁知,三年后,他在唐宪宗举行的贤良方正考试中,他写的策论直指当时的各种社会弊端,却得罪了宰相李吉甫。李吉甫向皇帝哭诉后,牛僧孺被给予永不叙用的处分。这也是后来,影响唐王朝四十年的牛李党争的起因。

牛僧孺卒于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他一生六十九年中经历了德、顺、宪、穆、敬、文、武、宣八个皇帝。今天,人们之所以能记住牛僧孺,是有两件事,一是他写的《玄怪录》;二是他为牛党的首领。

我们眼前的山洼类似簸箕状的开阔地,晨曦中阳光变得软弱而无力,照在人身上,感觉不到多少温暖。正如牛僧孺在他所处那个时代中起的作用。虽然想尽力挽救李唐王朝,无奈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牛僧孺所处的时代,宦官专权、藩帅跋扈、皇帝衰微。虽然他靠着“方正敢言”引起上层的关注,但却跌入牛李两派的泥潭。他不得不在苟且中偷安。

这位大唐名相是如何走上相位的呢?说起来却有一段故事,当时有个叫韩弘的士族入朝为官,他打发儿子四处行贿。韩弘父子死后,皇帝派人清理财产,发现了一本账簿,上面记述了给人行贿的数目和名字。在牛僧孺的名下,写着送钱不纳。唐穆宗看了这条后,在讨论宰相的人选时,第一个就通过他。

从此后,他的人生就更加起起伏伏。不能说是波澜壮阔,只能说是波澜不断。其间,各种斗争复杂多变,很难让人说清其中的是是非非。有件事情,能够说明当时他纠结的心情。公元831年,吐蕃维州守将悉怛准备投降。此时,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德裕(李吉甫之子,李党首领)主张派兵接应。而牛僧孺却认为不能和吐蕃违约开战。于是,唐文宗命令李德裕送还维州及降将。这无疑是纠结的,从党争上说,牛僧孺是不能支持李德裕,但如果将降将送还,无疑断了吐蕃人归降之路,后果不是一般的严重。后人认为,牛让李归还维州纯粹因私怨,以私害公。后来,皇帝也因此对他有看法。

可以这样说,他是廉吏,他刚直不阿,他能解决诸多的实际问题,但作为政治家,他缺乏开阔的眼界,缺乏解决内外交困局面的手腕。这无疑是他的局限。牛僧孺的优点更多表现在其他方面。他文采斐然,文名远扬。他和白居易、刘禹锡是好友,他善于鉴赏石头,他更著文立说。

牛僧孺喜欢收藏石头,被白居易视为唐代的藏石大家。或许,他在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思想,或者他以石头为自己志向的高洁。白居易在会昌三年公元(843年)5月写了著名的《太湖石记》。这篇文章中,白居易记载了牛僧孺赏石藏石的理论。牛僧孺将石头分为甲、乙、丙、丁四等,毎一等又分上、中、下三级。他在石头背面刻上“牛氏石甲之上”等字样,以示他已经鉴赏过了。如今陇上,玩石者众多,大多仅仅收藏观赏而已,分等者却寥寥无几。牛僧孺为后来玩石者树立的标杆,至今难以超越。

鲁迅先生对牛僧孺的《玄怪录》大为推崇。他说唐代传奇,煊赫者莫如《玄怪录》。古人有立德、立功、立言之说,这样,是为了人事长久不废,也能将事业传之不朽。“三立”也成了文人向往的目标。《玄怪录》可算是牛僧孺的立言之作了。可惜的是,作为一代名相,他本应在立功上有更大的作为,无奈只能退而求其次,立言了。这不能不说是他的遗憾,也是那个时代的遗憾。

灵台遗踪

从牛僧孺墓地,往前走数十米,就是一条山沟,沟底小溪早已结冰。远远看去,如银蛇一般在山谷中盘旋,似乎是牛僧孺墓前的守护者。

在灵台还有一处牛僧孺的遗迹。传说灵台有牛僧孺的别墅。旧址在灵台县城边上一个叫南寺洼的地方。后来,人们把牛僧孺别墅改建成了至定寺。那里曾有株高大的银杏树,据说就是牛僧孺亲手栽种。清代时,银杏树非常粗壮,人们说老枝虬杆,树阴达数丈。到清末时,这株大树就被砍伐了。有诗人写道:“院无银杏风光减,地少俗尘眼界清。”这也算是对消失的寺院的一种感怀吧。

长久以来,对于牛僧孺的籍贯,说法众多。有说陇西狄道人,有说鹑觚人。那么,这位大唐名相究竟是哪里人呢?1974年出版的《辞海》认为,他是鹑觚人。鹑觚就是今天甘肃灵台。据说,秦朝时大将军蒙恬驻兵灵台,修筑城池时,有一只鹑鸟飞到祭祀的觚上,所以就把这个地方叫做鹑觚。人们研究发现,牛僧孺的先祖牛弘是隋朝的仆射,他是安定鹑觚人,死后也归葬于安定。

那么,牛僧孺为何又被认为是狄道人呢?人们推断,牛氏家族中曾有人在陇西做过官的缘故。也有人说,牛僧孺几百年前的先祖就是狄道人。种种情形下,被后人误为陇西狄道人。

往事总是在扑朔迷离中慢慢老去。荒山连绵,沉默无言,炊烟袅袅,鸡犬相闻,二十多户的小村,在这距离灵台县城30多里的一个小村——牛村边。在这样的冬日清晨,显得空灵,更带着些许神秘。

青山处处埋忠骨,墓冢不管其详细情形如何,作为一处遗迹,也足以供后人凭吊、怀想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牛僧孺
唐朝宰相牛僧儒,为官正派又是文坛名士,为何屡遭宦海浮沉?
以维州之战为例,聊聊唐朝到底能不能打得过吐蕃
【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第一梦;《紫钗记》(三)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五百五十五卷
这场科举舞弊案,引发了四十年的朝堂争斗,最终影响了大唐国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