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智谋故事》之军事谋略(七)

《古代智谋故事》之军事谋略(七)

冉氏兄弟献计设防钓鱼山

南宋时,余在蜀地当统帅,在帅府的左边修筑了一座招贤馆,所供应的物资和统帅府一模一样。当时有冉氏二兄弟隐居在少数民族地区,昔日的几任统帅下令请他们来,他们总是不肯来。而这次等招贤馆修好以后,兄弟俩不请自来了。余久闻其名,马上接见他们,与他们平起平坐,以礼相待。冉氏兄弟住了几个月,什么意见也没有提。有一次,余设宴款待这些贤士,等到酒醉饭饱时,在座的客人们纷纷争着讲自己擅长的事,而冉氏兄弟自始至终一言不发。余想:“这是他们在观察我对待贤士的礼遇到底怎么样吧。”第二天,余又另外整理了一处宾馆,让冉氏兄弟住,并派人暗地里观察他们的行动。只见两兄弟整天对坐,用白粉笔在地上画出山川城池,站起来看看又抹去。像这样过了10天,冉氏兄弟请求谒见。

他们让余屏退旁人,然后说:“我们承蒙您如此礼遇,今天想要稍微作点儿报答。您所需要的报答恐怕在于迁移合州的城堡吧?”余高兴得一跃而起,紧握两兄弟的手说:“这正是我余的心愿,只是苦于挑选不到合适的地方罢了!”冉氏兄弟说:“蜀中地形最好的地方,莫过于钓鱼山,请将所有的防御工事迁移到那里去,如果任用的官员称职,就多储备粮食,防守这些城堡,这样比派10万大军还好得多。”余大喜,秘密把这个意见报告给朝廷,请求破格起用冉氏兄弟做官。” 后来修成了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天生等总共10多个城堡,全都顺着山势来垒砌城墙。这些城堡星罗棋布,相互之间就如同手臂和手指一样联络。这样,蜀地便可以守住了。

设疑兵,铁哥退敌

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东部诸王在元太宗窝阔台的孙子海都的煽动下,发动叛乱。忽必烈亲率大军前往征讨,尚膳监铁哥随行。

忽必烈的车驾刚到撒儿都,乃颜的部将塔不台已率大军6万前来迎战,并且在忽必烈的大帐前摆好了阵势,准备决一死战。由于忽必烈是随前军出征的,而这时,后军尚未到达,忽必烈帐前的兵卒尚不足万人。看到这个形势,忽必烈有些紧张,想率兵后撤,便招铁哥商议。铁哥说:“现在的形势是敌众我寡,假若与其开战,恐怕难以获胜。假若我们后撤,则敌人一定会尾随追击,那么,我们将会有惨重的损失。记得史书上曾说过,汉朝大将李广曾设疑兵退敌,我们今天也可以以疑兵退敌。我们不能出营摆阵,若一摆阵,敌人便知道了我们的虚实。可令所有军兵都在营内藏匿,将营门敞开,我陪皇上在营门前喝酒、谈笑。由于敌人不知我军虚实,他们必定既不敢冒然进兵,也不敢长时间地僵持,而只能退去。”由于别无选择,忽必烈只好依计而行。传令大开营门,所有将士都不得在营内走动,更不得出营探视,并让近侍在营门口撑起天子专用的黄罗伞,然后便坐在伞下的胡床上一边喝酒,一边与铁哥说笑,铁哥则一边回答忽必烈的问话,一边给他斟酒。

果然不出铁哥所料,塔不台看见忽必烈不仅不出营布阵,反而在营门口喝起酒来,猜不透这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想要率兵进攻,又怕营内有埋伏,踌踌再三,只好率军撤退。看到塔不台率军撤退,忽必烈君臣才真正地开怀大笑起来。

徐达佯醉破泰州

朱元璋大败陈友谅之后,便挥兵征伐张士诚。他令元帅徐达由淮安出兵攻打泰州。

泰州守将史彦忠见徐达兵强大,不敢出战,据城固守。徐达每日骂战,不见其应,只好令兵士于城外安营扎寨。

相持半月之后,徐达决定智取。一天,徐达传令各营,说敌军既不出战,我等不妨以军营为家,日下新年已到,除夕之夜,大家宜尽情欢乐,欢度新年。

因此,从除夕起,全军营解甲休兵,高歌畅饮,一连七八天都在喝酒作乐。史彦忠的探子见状,一一回报。史彦忠闻言大喜,想不等援兵,一举攻破徐达。但又怕情报不准,便对其子史义说:“现令你去敌营探听虚实,你拿这封信去见徐达,借口我们要献城投降,且看看他们的动静。”

史义独自带了降书到了徐达营前,守军问知是来投降的便不加阻拦,史义直入营中,沿途但闻笙歌悦耳,好不热闹,又见那徐达和一些部将个个东倒西歪,胡言乱语,一副醉醺醺的样子。于是史义直走到桌前,拿出降书递了上去。徐达醉眼朦胧地问:“你……你是什么人?

史义答:“小人是史彦忠的部下,奉命来送信。”

徐达取信看过之后便大笑起来,遂敬史义一杯酒问:“你们主帅何时来降?

史义答:“明天。”

徐达立即向军中大声宣告说:“泰州已投降了,大家应该痛快宴饮庆贺。明天还需增加10桌筵席,再宰牛杀猪款待来降将士。”

史义被送出营,回城见史彦忠,把徐达军营的情况详细报告了一番,史彦忠听了十分高兴,说:“今晚不杀徐达,枉作大丈夫!

这一天,正是正月初八,到了晚上,史彦忠率2万兵,悄赴徐营,见士兵都在熟睡不醒,就下令兵士不必惊动他们,只有杀死徐达,方为大功。远远地,他就看见徐达在帐中伏案睡觉。

史彦忠立即下令三军冲杀过去,不料军士刚一进营都纷纷跌入四丈深的陷坑,其底布满尖钉利刃,一陷即死。再细看,伏案的徐达竟是一个草人。

史彦忠惊呼中计,下令后退,但谁知一声炮响之后,伏兵四起,杀声震天,史兵死伤无数,史彦忠只好踏着死尸逃去。

逃到半路时天将亮了,忽然又遇见一支兵马,当先大将乃是汤和。史彦忠不敢恋战,拚命杀出重围。等来到泰州城下时,只见城早已被常遇春占领,而自己儿子的首级正高悬在旗杆上。史彦忠见状,大吼一声,肝胆俱裂,拔剑自刎而死。

救太原,王保保中计

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十二月,元河南王王保保(即扩廓帖木儿)奉元顺帝之命,率大军出雁门关,打算由保安经居庸关收复已被明军攻占的大都。

明大将军徐达得到这一情报后,便召集诸将入帅帐,向他们说:“王保保率军远出,太原必定空虚,我们可留少数兵力坚守大都,而大军则直抵太原,捣其巢穴,让其进不得战,退无所依。”

扩廓帖木儿率军刚到保安,便得到徐达攻太原的探报,不敢再攻大都,而急忙回师救太原。

两军在太原城外相遇。由于明军的步兵尚在途中,因此在数量上元军占有优势。正当徐达思考着怎样以奇兵取胜的时候,副将军常遇春领着指挥郭英来到了大帐。常遇春向徐达说道:“我军骑兵虽集,但步兵未到,无法进行正面战斗,不如派遣精锐骑兵趁夜劫营,则元军必乱。我们再乘乱进攻,扩廓帖木儿定败无疑。”郭英又接着说:“我曾在高处观察过元营,他们兵虽多,但很不整齐;营虽大但却防备不严。乘夜劫营,一定可以得胜。”徐达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决定夜袭元营。

正在积极准备的时候,扩廓帖木儿的部将豁算马派亲信前来投降,并表示愿为内应。徐达大喜,不仅接受他投降,还要他听到号炮响时,于营内呐喊响应。徐达又派50名骑兵先去营外埋伏,也以举火鸣炮为号,在营外鼓噪相助。

半夜,郭英率十余骑悄悄地溜进元营,举火鸣炮。一时,豁鼻马的降兵,营外的伏兵均鼓噪呐喊。元军被从睡梦中惊醒,不知明军来了多少兵马,只得仓皇出帐,东奔西跑,一片混乱。常遇春率大军继至,致入元营。元军更是自蹂躏,四散溃逃。

听到营内喊声四起,扩廓帖木儿急忙出来。仓促之间,连靴子也穿不上,只得光着一只脚向外跑,不想慌乱之中又找不到帐门,只好从帐下钻出。待到马厩一看,他的战马已不知跑到何处,只得骑一匹骣马匆匆外逃,随在他身后的仅有18人。

朱元璋计败陈友谅

元顺帝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闰五月,陈友谅率水军攻取了朱元璋所占的太平,并遣使约张士诚溯流而上,东西夹击朱元璋的根据地应天府。消息传到应天,刘基向朱元璋献计说:“天道后举者胜。我们以逸待劳,何患不克。”接着,他又进一步分析说:“张士诚是个自守虏,不足虑。陈友谅弑主自立,名号不正,不可降。他地据上游,没有一天不想消灭我们,他来进攻,我们就该乘机消灭他。陈友谅被消灭后,张士诚势力孤单,一举可定。”

朱元璋接受刘基的建议,决定先消灭陈友谅。但担心陈友谅不独自东进,而与张士诚同时发兵,那样东西受敌,胜败就难以预料了。怎样才能促使陈友谅不管张士诚是否出兵而独自贸然东进呢? 筹思多日,朱元璋想出利用部将康茂才与陈友谅是旧相识这一关系诱陈东进的计谋。

朱元璋召康茂才入府,对他说:“你与陈友谅是老朋友,现在他准备进攻应天,我想要他快些来,你给他写一封信,就说愿意投降作为内应,可告诉他我们的虚实,让他兵分三路,以便我们各个击破。”康茂才说:“我家有个老阍,过去曾是陈友谅的家丁。让他去送信,陈友谅必信无疑。”

康茂才写好信就让这个老阍驾一只小船去见陈友谅。陈友谅得书后非常高兴,就问:“康公现在哪里?”老阍回答说:“现守江东桥。”陈又问:“什么样的桥?”老阍答:“木桥。”老阍临走时,陈友谅又对他说:“回去告诉康公,我到的时候便以喊‘老康’为号。”老阍回来后,康茂才便同他一起去向朱元璋禀报。朱元璋听后高兴地说:“中了我的计了!”朱元璋立即命令另一部将李善长率军士将江东桥改造成石桥,并令常遇春等率军3万埋伏在石灰山侧;徐达等陈兵南门外;杨驻兵大胜港;张德胜、朱虎率舟师出龙江关外。朱元璋则于卢龙山指挥全军,并令数百名士兵分执红黄旗各伏于山之左右,规定:“敌兵至,举红旗;举黄旗,则伏兵四起。”一切准备就绪,只等陈友谅到来。

510日,陈友谅率军东下。至大胜港遇杨,因港面狭小,无法展开兵力,陈友谅率军退出,直趋江东桥,见该桥是个由巨石砌成的石桥,大惊,赶忙连喊:“老康,老康”,却没人答应。知是中计,急忙与其弟陈友仁率舟师趋龙江,并遣万人登岸立栅,以为屏障。这时,只见红旗高举,诸将奉朱元璋命前来拔栅。双方交战,势均力敌,朱元璋又命擂鼓,举黄旗,随着隆隆的鼓声,常遇春等伏兵四起,徐达亦率兵来到,张德胜、朱虎则率水师进攻,水陆合击,喊声震天。陈军士卒有的在岸上被杀,有的在水中被擒,机灵的则赶忙驾船逃跑。陈友谅见势不好,也急忙换乘小船逃走。众军见头目已走,更无心恋战,纷纷向西遁去。

朱元璋率军尾追至采石矶再次大败陈军,并乘胜收复了太平。

张士诚闻听陈友谅兵败,便没敢出兵。

诱敌深入,本雅失里胜明军

明成祖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七月,明成祖命淇国公丘福为大将军,武城侯王聪为左副将军,同安侯火真为右副将军,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运为左右参将,率师征讨鞑靼。鞑靼可汗本雅失里和太师阿鲁台得到候骑的报告后,认为不宜去边境迎战,应诱使明军深入漠北加以歼灭。八月中,丘福统大军出塞。至胪朐河南岸,遇到少股鞑靼骑兵。稍一接触,鞑靼兵便向北撤退。丘福并没有想到这小股骑兵是本雅失里所施放的诱饵,而认为他们是因众寡悬殊不敢交战才败退的,便指挥部队渡过胪朐河,向北追去。

走了约一个时辰,前哨带一蒙古人来见丘福。这人自称是鞑靼部的尚书。丘福对他以礼相待,一边招待他喝酒,一边问他本雅失里在哪里。这个蒙古人说:“本雅失里听说王师来到,不敢迎战,已惶恐北逃,现在在离这里大约30多里的地方。”丘福听后,大喜过望,即命诸将急速前进,擒拿本雅失里。

诸将都不同意丘福的意见,王聪说:“将军轻信谍者,孤军深入,非常危险。我们应该先结营自固,派候骑侦探虚实,然后再定行止。”

丘福说:“闻我军至,本雅失里望风而逃,若派候骑侦察,则候骑返报时,本雅失里又已跑远了。我们何时才能追上他!

说完,便出帐指挥军士出发,诸将无奈,只得随行。

在这个蒙古人的带领下,明军真的追上了本雅失里。但是本雅失里却并不率军迎战,而是刚见明军来到,便弃帐逃走。

丘福见状,认为自己的判断完全正确,本雅失里不敢迎击明朝大军。于是,又下令紧追。

就这样追了两天,虽然数次见到鞑靼骑兵,却一直未能与其交战。

第三天早上,丘福又传令各军,饭后立即出发。李运向丘福道:“两天来,我军紧追本雅失里不放,彼虽望风而逃,但却部伍整齐。这说明他并不是真的无力迎战我军,而是故意示弱于我,诱我深入,若继续追击,中其奸计,恐怕我军将不复为军。”

其他诸将也都同意李运的意见。

丘福不仅听不进大家的意见,还厉声斥责众将说:“吾令已出,违令者斩。”说完便攀鞍认蹬,骑马先行。众将也只好督令本部兵随行。

明军刚刚起行,空旷的原野上突然响起了震耳的杀声。本雅失里、阿鲁巴亲率鞑靼诸将,驱骑兵由四面向明军扑来。

由于明军进入漠北后,一直没有与鞑靼兵交战,每天除了行军就是休息,所以并没有充分的战斗准备。看见鞑靼兵扑来,只得仓促应战,但分明不是骄悍的鞑靼兵的对手。交战不到一个时辰,明军全军覆没。王聪战死,丘福、火真、王忠、李运被俘后,又都被本雅失里下令杀死。

于谦保卫北京城

明朝时候,我国北方蒙古族的瓦剌部落很强大,经常派兵来侵犯。有一年,瓦剌军队在土木堡把明朝军队打得大败,俘虏了明朝皇帝,而且继续向南进军,准备进攻明朝的都城北京。这时候,明朝的一些大臣建议把都城迁到南京去,著名将领于谦坚决主张抗战。于是,朝廷把守卫北京的任务交给了于谦。

于谦担负这个重任以后,一面派人修补北京的城墙,一面下令扩充兵力,打造兵器。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努力,准备工作都做好了。这一天,于谦亲自带领部队,驻扎在九座城门外边,准备迎战,然后下令把9座城门都关了,表示了不战胜敌人决不回城的决心。

瓦剌军队已经进逼到北京城下,他们的统帅也先,故意把俘获的明朝皇帝带到德胜门外,想把明军吸引到这里;同时他又命令主力部队悄悄开到西直门外,想乘虚从西直门打进北京。

于谦看穿了敌人的诡计,派出主力部队,把西直门外的敌人打得大败。敌人向德胜门进攻,于谦先派将军石亨带领精兵在城外埋伏起来,然后派一支小部队去引诱敌人。敌人1万多骑兵果然紧紧追到城边。石亨一声令下,伏兵从四面杀出,这时候,另外一支明军也赶来了,对敌军前后夹击,把瓦剌军杀得大败。瓦剌军接着又去攻西直门,结果也攻不进,只得退走。也先见两处城门都攻不进,就改对彰仪门土城发动进攻。

于谦先命令部队用火枪轰击,接着又派弓刀队冲杀,把敌人打得四处逃窜。城外的老百姓也都爬上房顶,把砖头瓦块扔向敌人,这一仗,也把敌人打得大败。

战斗整整进行了五天,北京城依然屹立在那儿,瓦剌军始终攻它不破。也先见将士们死的死,伤的伤,害怕再打下去损失更大,就在一天夜里,偷偷逃跑了。于谦得到消息,立即派兵追赶,又杀敌一万多人,终于取得了保卫北京城的辉煌胜利。

皇太极反间计智除袁崇焕

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雄才大略,文武兼备,治国有方。他与父兄共同为清朝开基立业而所建树的功业,可圈可点,载入史册。

公元16275月,皇太极率大军进攻锦州城,遇到了明朝抗清民族英雄袁崇焕。后金兵四面合围,昼夜猛攻。一月之内,“大战3次,小战25次,几乎无日不战。”锦州城如铜墙铁壁,寸土未失。皇太极只好率兵转攻宁远,两军在城南激战,从清晨厮杀至午后,袁崇焕指挥明军杀得皇太极损兵折将,狼狈撤军。号称“万人敌”的明朝骁将祖大弼,差一点砍杀皇太极于坐骑之上,令皇太极不由得“大放悲声”。明朝称此役为“宁锦大捷”。

袁崇焕建树大功,昏庸的明熹宗朱由校却听信奸宦魏忠贤谗言,对他横加责斥,逼他辞官回乡。次年,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罢免魏忠贤,重新起用袁宗焕为兵部尚书,节制河北、辽东军事。

皇太极于公元162910月,率数十万大军避开袁崇焕坐阵的宁、锦防线,绕内蒙、大安口突袭北京城。袁崇焕闻讯,率兵急行两昼夜赶到北京,未容喘息就和金军展开激战,及时地保护了北京,迫使皇太极撤退。

这时,皇太极已想好了利用反间计除掉袁崇焕。他派人故意向被俘的两个明朝太监泄密说:“此时撤兵,是皇上(指皇太极)的计策啊! 不久前,皇上单骑到袁巡抚阵前,跟袁巡抚谈了很长时间,双方有密约,大事马上就要成功了。”事后,又制造了让太监逃跑的机会。太监逃回北京,报告了崇祯皇帝。崇祯平时疑心就重,又听宦党造谣说:“袁崇焕引敌长驱直入,想要挟皇上订城下之盟。”崇祯不知是计,立即命袁崇焕进宫,严厉斥责,未等袁崇焕解释答辩,便喝令锦衣卫把袁崇焕捆绑起来,押进大牢,凌迟处死。

崇祯皇帝自毁长城,枉杀大将,皇太极大喜过望。公元1631年,便攻占了大凌河等城池。又用“围城打援”之计歼灭了明军主力,后金力量越来越强大。

公元1635年(明崇祯八年)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族。次年4月在盛京称帝,建国号为“清”。

李自成朱仙镇大捷

公元1641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与罗汝才联军在河南项城大胜官军后,明王朝提升陕西巡抚汪乔年替代被农民起义军斩杀的陕西三边总督傅宗龙,与明将左良玉等继续围剿农民起义军。当时李罗联军围攻郾城,汪乔年率陕西官军进抵襄城近逼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得知后,便率军撤防郾城向西迎战官军,于襄城城东与官军激战。明总兵张应贵被农民起义军炮火击毙,汪乔年被活捉,左良玉、贺人龙等不战而逃,李罗联军攻占襄城。

翌年农民起义军再次包围开封,开封告急。崇祯令督师丁启睿、保定总督杨文岳和总兵左良玉等疾速救援,官军多达18万人,号称40万,进抵开封南45里的朱仙镇。这时李罗联军暂且撤围向南迎战来援官军。李自成为防止开封城内官军出城追袭,便派人伪造左良玉的令箭来到城下,向城上大呼:“贼寇很快就要被生擒啦!只怕他们潜入城中,城中守军应当严守,不可轻易出战!”城中守军果然中计,闭门不出。

李罗联军进抵朱仙镇后,为截断官军的退路,先在朱仙镇西南,深挖濠堑环绕百里,并在南面筑起土山,立上炮台轰击官军营垒。左良玉见农民起义军势不可挡,便夺路南逃。李罗联军在与官军交战中故意示弱,引诱官军向西南方向逃跑。当官军疾驰到濠堑处,已十分疲惫,只得艰难地下马越濠,人马自相践踏。农民起义军追杀而至,官军大败,左良玉只率部分随从得以逃脱。

郑成功收复台湾

公元1659年,郑成功由南京败归厦门,继续筹措抗清大计。原任郑芝龙部将的何赋献策说:“台湾沃野千里,四通八达,夺取台湾足以抗拒清朝。通洋之利,足以充当军饷。况且,当地高山族人民,受荷兰人欺凌30余年,一直未停止反抗。藩主之神威,驱逐荷兰红夷易如猛虎之驱群羊一般。”接着,又取出台湾地图,将荷军的部署和水路变化作了详尽的说明。郑成功欣然应允,一边与清军周旋,一边集中力量做准备。

消息传到台湾。荷兰人日夜惶恐不安,总督揆一急忙向巴达维亚“东印度公司”议会写信,请拨款派兵,修筑炮台、工事。次年,他又投书郑成功试探说:“近来闻殿下将整顿师旅东征台湾,谣言充耳,使台湾岛居民惶惶不安。数月以来贵国的贸易船舶顿减,东印度公司十分忧虑。现在的传说是否可信,请明白告之。”郑成功回信不卑不亢,既强调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又造成了麻痹对方的效果。

公元1661323日,郑成功亲率战舰200余艘,浩浩荡荡出发征台。24日,抵达澎湖岛,遇到大风浪被阻。41日,郑成功不愿再耽搁,下令启航。一更时分,中军船竖起帅旗,礼炮三响,金鼓震天,船队在惊涛骇浪中启航。三更后,云收雨霁,天气豁然开朗。三军将士以为天助神佑,士气大振。

次日黎明,船队到达鹿耳门。郑成功说:“从征诸将,不要惧怕红夷炮火,要看本藩船首所向,衔尾而进。”他不惧险恶,换乘小船,亲自探看水路并登岸踏勘营地。台湾同胞见到郑军,用牛车等工具协助大军登陆。郑军船队驰入热兰遮堡和普罗凡舍堡之间,割断了荷兰兵两个据点间的联系。

荷兰总督发现郑军神兵天降,下令开炮时,郑军船队已避开了火力网。荷军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郑军成功登陆而束手无策。

43日,荷军出动了全部海上力量,仗着船坚炮利,首先开炮。郑军在两艘战船被击沉的情势下,以60艘各装两门大炮的战船沉着应战,毫不退却。郑军水兵奋勇作战,驾船围击荷兰船。赫克托克号被五六艘船围住,很快被击沉。郑军士气更旺,冒着枪炮爬上敌船,用铁链把火药扣到敌船船头斜桅上,敌船立即腾起熊熊大火。荷兰船队大败,玛利亚号逃往海外,其余退回普罗凡舍堡海面,再也不敢出战了。

荷兰军上尉贝尔德率领数百名士兵在北线尾出战。他狂妄地叫嚣:“25个中国人也抵挡不住一个荷兰士兵。”“中国士兵只要闻到火药味,听到枪声,就会四散逃命。”结果,一遇郑军便受到包袭,除少数几人逃生外,其余的全部被消灭。

郑成功大败荷兰兵后,切断两个城堡之间的联系,分别包围。高山族人民热烈欢迎“国姓爷”,自动武装起来,配合作战。荷兰侵略者连吃败仗,龟缩在城堡里,缺少水源,决定派使者以赠10万两犒师银和增加进贡为条件,请求郑成功撤离台湾。郑成功严正指出收回台湾所有权的要求,允许荷兰人安全离开,并限定第二天上午8时答复:或投降,或顽抗。

普罗凡舍堡的荷军于第二天宣布投降。盘踞热兰遮堡的荷兰军依仗城坚弹足,继续顽抗。郑成功攻堡不克后决定长期围困。几个月下来,荷兰兵给养日渐缺乏,每天都有人死亡,减员1600多人。他们忍受着,把一线希望寄托在巴达维亚的援兵上。8月,巴达维亚派出10艘战舰增援,但与郑军作战,一触即败。援军司令假借与清军联络,带着残余逃回巴达维亚去了。

1662125日,郑成功下令攻击荷兰人在台湾的最后堡垒。猛烈的炮火使热兰遮堡成了一片火海,荷兰兵死伤惨重。郑军又乘着北风,放火烧毁了停泊在堡外海面的三艘敌船。接着,郑成功展开和平攻势,重申招降条件。荷兰守军无力再战,总督揆一于21日在投降书上签字。

投降书共18条:规定热兰遮堡及荷兰军大炮、军用物资、粮食、货物及一切财产,一律献给郑成功,荷兰人返回巴达维亚途中所需食品、自卫武器允许带走。凡属荷兰人的私产,东印度公司账册,允许带走。荷兰军队可以武装登舰离台。郑军释放全部俘虏,提供小船协助荷兰人登舰,并提供生活必需品。这些条款公平合理,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

盘踞台湾的殖民者头目揆一,带着荷兰人悄然离去。台湾,在沦陷异族统治38年后,终于被民族英雄郑成功和他忠勇的将士所光复。

曾国藩乘虚围金陵

同治初年,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据守金陵,忠王李秀成进攻苏州、上海,侍王李世贤等攻占浙江,辅王杨辅清屯兵宁国,康王汪海洋意欲图谋江西,英王陈玉成屯兵庐州,捻军首领苗霖出入颍、寿二州,与陈玉成联手准备进攻山东、河南,号称雄师数十万。金陵处于防守空虚状态。为了保全苏州、杭州,清政府派曾国藩统帅清军围剿太平军。曾国藩与曾国荃两兄弟商议进攻之策。曾国荃认为,乘虚急捣金陵,对方必定竭尽全力保卫京都,苏、杭二州守军骤减,可乘机收复苏、杭二州。曾国藩认为这是上策,决计明攻金陵,另图苏、杭。将江宁之事交付曾国荃,浙江之事交付左宗棠,江苏之事交付李鸿章,积极备战。于是,曾国荃兵攻金陵,李鸿章征伐苏、杭、上海,大江以北,多隆阿有取庐州之师,大江以南,鲍超有攻宁国之师,左宗棠有收复浙江之师,10路大军都由曾国藩节制。曾国藩急围金陵。金陵虽是坚城深壕,粮饷器械充足,自然不能猝然间攻占。但是城内瘟疫流行,守城将士死亡甚众,几乎不能出战。久围之后,洪秀全逐渐难以招架,急令苏州李秀成、浙江李世贤率兵增援金陵。援兵号称60万,围攻正在包围南京雨花台的清军。曾国荃撤离金陵,兵围江宁。同治三年(1864年),李鸿章攻下苏州。同治四年(1865年),左宗棠攻占杭州,曾国荃攻占江宁。苏、杭二州被清军控制,太平军失去金陵屏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史上十大战争
陈友谅战败身亡后,给明朝留下一份遗产,致使明朝称雄世界三百年
中国最有骨气的王朝,国土丧失了八成,仍把世界级强国打败
中国通史 第90集 收复台湾(2)
郑成功收服台湾,四万海军对战一千五荷兰军,两军伤亡如何?
他是明末抗荷英雄,揭秘郑芝龙传奇的一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