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骑牛西出函谷去往何方?

老子骑牛西出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an),一字或曰谥伯阳。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厉乡曲坏里,约公元前571年,逝世于公元前471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老子曾做过周王室管理藏书的史官,后来隐居不仕,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莫知其所踪”。

传说,当年函谷关总兵尹喜远眺日出望东方,紫气浩荡八千里,“日出东方,紫气东来”,老子骑着青牛而至,于是便拜老子为师,辞官随老子沿秦岭终南山神仙路西行,昼行夜宿,不几日来到将军山下,只见此处祥云缭绕,四季如春,溪流纵横,鱼翔浅底,百鸟争鸣,龙飞凤舞,牡丹竞放,泉水叮咚,真乃世外桃源,老子抬头望时,只见一巨石十分奇异,如有人形,豹头环眼,铁面虬须,一人执剑,一手执扇,五服飞舞,正气浩然,不禁叹道:“道可道,非常道,……”洋洋洒洒五千言,由尹喜记录,世谓之《道德经》是也。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子相传为太清圣人的十八世化身,为渡世人令分身下凡传下《道德经》。

后老子与尹喜结草阿福泉,马放南山,老牛坡放牛,南山不老松下讲道,发现终南捷径后清凉山讲经,楼观台炼丹,铸南山铁案,享南山之寿,是谓道教之祖庭,钟馗之故里,天下第一福地也。

学者观点

张炳玉说,经过大量史料的梳理研究和实地走访,他们探寻出老子在甘肃的大体行程线路是:出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东北),过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入甘肃,经游天水、陇西、临洮、兰州、酒泉等地后,又回到陇西邑,落户临洮,最终在临洮东山“飞升(去世)”。

张炳玉认为,老子在散关著下《道德经》后由关令尹喜相伴西行,这是老子事业的开始。晚年的老子在甘肃临洮落脚,养生修道,得道后在临洮超然台“飞升”。

读者朋友们,你们认为老子西出函谷官去哪了呢?

两千五百年前,老子骑牛西去不知所踪,为佛道之争埋下伏笔

说起春秋战国,穿过群雄逐鹿,诸侯问鼎的乱象,诸子出世,百家齐鸣的学术狂潮也着实是华夏文明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大笔。

而老子又是其中第一位成名的诸子,几与始祖黄帝并称。

扑朔迷离的守藏室之史

一直以来老子其人其书的年代争议不休,说老子此人纯属虚构,道德经乃是后人托名而写的说法也不在少数。

比如近现代梁启超、康有为、钱穆等儒学大家就主张老子当在孔子后、《老子》成书于战国后期的观点。

司马迁在《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中,也没有确切的说法。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

此外,对于老子是李姓还是聃姓,也有一定的存疑。

一个有力的证据是老子的职官是“周守藏室之史”,这个职位是首都皇家图书馆的职员(说老子是国家图书馆馆长不确切,应该是一般掌史官,而不是执掌守藏室的太卜这个卿级官员)。

为什么会让一个出生在苦县的人进入周守藏室做史官呢?春秋时代没有跑官、考试、举荐一说,只有一个原因:出身(世袭)。

有说法是老子出自聃姓世系,聃姓始祖冉(亦写作聃)季载,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周公旦最小的同母弟弟,排行第十,周武王时任周王室的司空,也就是国土建设厅厅长,主管都城建筑。

《左传》曰: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

老子先祖若是聃季载的庶出后代,分封或落户于鹿邑的苦县,他的后代才有可能进入周守藏室做史官(老子之前的聃姓前辈有做史官,且有出使诸侯国执行聘问之礼的记载)。

所以老聃之称,当是对年长出名后、任周守藏室之史的姬聃氏系的尊称。

道德经:无为是道,有为是法

传说中,道德经是老子西去函谷关,在关前所著。

而读道德经之前,首先要明白,老子道教始祖,道家创始人,道学之集大成者这三个身份。

中国自上古以来就有以神设道之事,不过道教创始一般还是认为自张道陵起,而所谓道家,乃是老子所创的诸子百家的一种,属于学术流派。

至于,道学,它的渊源就要从伏羲黄帝说起。

《道德经》上篇为“道”,承“乾”卦,下篇曰“德”,承“坤”卦,即所谓内圣外王之事。

所以道德经里的道学便是上承《易经》,是伏羲黄帝学术的继承者,下启尹喜庄子,忝为百经之首。

老子本人,也是羲黄至道修炼的继承者,那么着眼于《道德经》,则必不可与《易经》、《黄帝内经》、《阴符经》及尹喜庄列诸子割裂,它们最终的指向都是“道”。

《道德经》的道与后世道教层层递进、性命双修的金丹大道有很大不同,它与黄帝之守神,广成子之守一,伏羲之“以类万物之象,以通神明之德”的路子出奇的一致。

即法自然之“无为法”。

无为法从伏羲睹河图而悟道那一刹那已经肇始,黄帝时期成型,并在上古创造了一个“端拱垂裳而天下治”的大同社会。

老子得商容传授至道后,又博览收藏室群书,知道大周已是礼崩乐坏,无可挽回,故以无为法,用种种喻名,隐藏于《道德经》一书,并口授于关尹喜,留下至道火种。

站在往圣的肩膀上,老子集无为法之大成,并为后人开创出从无为法转为有为法之道。

《道德经》八十一章,依《周易》八卦重叠为六十四卦的原理进行叠配,可以生发出无穷无尽的有为法,适应无穷时空的无穷生命的一切个体差异。

以太极之论,则无为法像太极之中央原点,根据离原点距离的远近,可以判断此有为法的高低正旁,但最终,有为法还是要归于无为。

化胡为佛的真相

老子化胡是老子著道德经之后的传说。

传言老子出函谷关后,到西域(包括天竺)对西域人、天竺人等外国胡人实行教化,乃有现世之佛教。

于是后世就有了是《老子化胡经》这样一本道教名著。

关于《老子化胡经》之作者,一般认为是西晋道士王浮。

但事实上,根据学者考证,老子化胡的说法,在东汉明帝时就已经存在,且未必是出自道徒,极可能是佛教徒初传,是为求中土流传,而有意攀引的。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与“黄老共祠”。

《后汉书·襄楷传》曰:“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

三国魏晋时期,化胡说内容进一步有所发展。

后人陆续增广改编为10卷,成为道教优于佛教的依据之一。

由此引起了道佛之间的激烈冲突,唐宋明等持承认态度,武则天还降下旨意。

武则天于万岁通天元年六月十五日敕旨:“老君化胡,典诰攸著,岂容僧辈,妄请削除。......明知化胡是真,作佛非谬,道能方便设教,佛本因道而生。

但其实说白了,老子化胡为佛的故事只是后世的道教徒为了宣扬老子,神话了老子的西行,又借此将道教凌驾于佛教之上罢了。

毕竟道统教义之争,虽不见刀兵,但凶狠之处犹有过之,佛教不也有“三圣东来”创立儒道两教么?

可见,方外之士,出家之人,也难以自持心境,做到六尘不染啊。

当他成为了祂

在民间传说中,老子这一历史人物往往与“太上老君”的形象密不可分,乃至他所创立的道家与道教二者的概念也被混淆。

事实上,秦汉之时,黄老一派,崇尚无为,尊奉黄帝、老子,在武帝未曾罢黜百家之前,老子在世人心中的地位为诸子之首。

而到了东汉,初时有楚王英喜黄老之说,但尚未立祠祭祀。至桓帝时,前者为老子立祠祀之,这大概是以老子为祖师来供奉的开始。

从此老子变成了神,并与天神有了相同的地位。

此后东汉张道陵以神设道,并托隐士“想尔”之名在道家名著《老子想尔注》中创造性地提出“太上老君”一词。

其曰:“一在天地外,人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都皮里悉是,非独一处。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

“太上”是至高无上之意,“老”指长之意,太上老君就是诸君之君的意思。张道陵宣称得到老子传授道法,并命他为天师。

由此,老子正式成为道教的教主与道的化身,后世道士也开始系统地对老子的外貌形象以及来历进一步神化。

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曰:“老君真形者……身长九尺,黄色,鸟喙,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额有三理上下彻,足有八卦,以神龟为床,金楼玉堂……此事出于仙经中也。”同样是葛洪所著的《神仙传》曾说老子是母亲感大流星而有娠,怀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时剖母左腋而出,由于生下来头发都白了,于是称为老子。“又其母生于李树下,生而能言,指树为姓,于是姓李。”

但是到了南北朝时,随着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崇拜的出现,太上老君在道教中的地位下降,陶弘景著《真灵位业图》,为神仙划分等级秩序中,老君只列在众神灵中的第四等级。

时间来到唐朝,高祖李渊在起兵之前,社会上就流传着各种预言,其中流传比较广的就是“老君度世,李氏当王”。

建立唐朝之后,为了显示当朝国祚是顺应天命,加上华夏自古以来的祖宗崇拜,高祖依照惯例,在李姓名人里找一位至圣者认为先祖,以此来抬高李家的门楣。

老子自然当仁不让。

此后,高祖强制性对儒释道进行排序,将道教列为三教之首。其次,不断对老子追加封号。

唐高宗时,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时,老子的封号一再提升。玄宗先后封老子为“大圣祖太上老君”、“圣祖大道玄元皇帝”,甚至在安史之乱的前一年,还在加封老子为“大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大帝”。

而且唐玄宗还确定了《道德经》经典的地位。

以前只有《论语》等儒家经典可以称为“经”,唐玄宗要求以后道家的代表性著作也要称为“经”。

所以《老子》称为《道德真经》,《庄子》称为《南华真经》,《列子》称为《冲虚真经》,甚至道德经还被列入了科举考试之中。

由此,太上老君这位道教尊神才与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并列,成为道教三清尊神之一,在民间渐有居上之感。

斯人已逝,唯余经典,道德经之深晦,又岂是几句就能讲得清楚的,而老子这样一位古之圣者,想必也会在那五千余真经若隐若现,告知后世之人,内圣外王之道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教文化:道教三清指的是什么?
老子与《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九陽道善堂
天马行空说汉字之“道”(2)| 古典新知
道德天尊的师傅是谁?混鲲老祖
祖师圣诞 | 二月十五老君诞,玄元降圣贺人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